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齿类零件的料框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6:30: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同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同步器上的齿类零件的料框。


背景技术:

2.同步器可以在多速比传动装置中用来帮助实现全部或部分传动比的换档。通过同步器可以减少为完成一次换档所需要的换档力和/或换档时间。
3.现有的同步器一般是由齿座、齿套、推块、结合齿以及最少一个锁环组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将这些零件在装配同步器时,通常采用机器人从料框中提取零件,然而,现有用于盛放齿座或齿套或结合齿的料框仅仅是一个框体,齿座或齿套或结合齿在框体内杂乱无序地堆放,机器人在提取齿座或齿套时,需要配合视觉系统对零件进行识别,以判断零件的位置及摆放形态,这样不但降低了效率,而且还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带有视觉系统的机器人的维护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的齿类零件的料框。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齿类零件的料框,包括:
7.下框体;
8.上框体,上框体与下框体呈上下间隔布置;
9.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下框体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框体连接;
10.多个第一支撑部件,这些第一支撑部件沿着下框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一支撑部件与下框体固定;
11.多个第二支撑部件,这些第二支撑部件沿着下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二支撑部件与下框体和/或第一支撑部件固定;
12.多个挡料部件,每个第二支撑部件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挡料部件,每四个挡料部件与两个第二支撑部件之间形成容纳齿类零件的容纳空间。
13.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齿类零件放在容纳空间中,由第二支撑部件对齿类零件形成支撑,由挡料部件对齿类零件的位置形成限制,这样使得齿类零件整齐的有序地形成摆放,对于抓取齿类零件的机器人来说,只需要设定好控制程序,机器人按照指定的路径对即可对各个齿类零件进行抓取,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无需配备视觉识别系统,简化了机器人的结构以及使用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齿类零件的料框的立体图;
15.图2为装配有齿类零件的料框的俯视图;
16.附图中的标记:
17.下框体1,第一凹进部1a,第二凹进部1b,上框体2,第一支撑部件3,第二支撑部件4,挡料部件5,第一连接杆6,支撑部7,第一撑杆8,第二撑杆9,底部支架10,把手11,容纳空间1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19.齿类零件的料框,包括下框体1、上框体2、第一连接杆6、第一支撑部件3、第二支撑部件4、挡料部件5,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20.上框体2与下框体1呈上下间隔布置,上框体2呈矩形结构,下框体1在长度上与上框体2相等,下框体在宽度方向上也与下框体1相等。第一连接杆6的一端与下框体1连接,第一连接杆6的另一端上框体2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杆6对下框体1和上框体2形成了连接和支撑。
21.第一支撑部件3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第一支撑部件3沿着下框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一支撑部件3与下框体1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件3包括两根平行的杆状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3的两端设有支撑部7,支撑部7与上框体2连接以对上框体2形成支撑。通过支撑部7将两个平行的杆状部件进行连接。
22.支撑部7呈倒v字形,支撑部7的顶部与上框体2焊接。所述支撑部7为第一支撑部件3的端部经弯曲成型,支撑部7与第一支撑部件3之间的弯曲部位于下框体1外侧且不与下框体1固定。下框体1长边的一部分向下框体1内侧凹进形成第二凹进部1b,支撑部7位于第二凹进部1b的外侧。
23.第二支撑部件4为多个,这些第二支撑部件4沿着下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二支撑部件4与下框体1和/或第一支撑部件3固定。挡料部件5为多个,每个第二支撑部件4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挡料部件5,每四个挡料部件5与两个第二支撑部件4之间形成容纳齿类零件的容纳空间12。
24.本实用新型中,将齿类零件放在容纳空间12中,由第二支撑部件4对齿类零件形成支撑,由挡料部件5对齿类零件的位置形成限制,这样使得齿类零件整齐的有序地形成摆放,对于抓取齿类零件的机器人来说,只需要设定好控制程序,机器人按照指定的路径对即可对各个齿类零件进行抓取,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无需配备视觉识别系统,简化了机器人的结构以及使用和维护成本。
25.本实施例中,挡料部件5由弧形部以及与弧形部端部连接的连接部组成,通过挡料部件5对齿类零件形成的阻挡作用,既使得齿类零件有序进行摆放,又使齿类零件不会滑动或晃动。
26.还包括多个第一撑杆8,这些第一撑杆8沿着下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容纳空间12内至少有两个第一撑杆8通过。通过在容纳空间12内增设第一撑杆8后,使得容纳空间12内摆放齿类零件的尺寸范围获得扩大,在没有增设第一撑杆8之前,容纳空间12内能摆放直径为95-100mm的齿类零件,在增设第一撑杆8之后,容纳空间12内能摆放直径为85-100mm的齿类零件。因此,通过增设第一撑杆8,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获得了提升。
27.还包括第二撑杆9,第二撑杆9位于下框体1的中部且与下框体1固定,第二撑杆9沿着下框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通过增加第二撑杆9,使得料框的整体强度获得增加,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变形,这样使得料框的平整度获得保持,降低了机器人在取料时的取料失败概率。
28.还包括底部支架10,底部支架10分别与下框体1和第一支撑部件3固定。底部支架10包括四条第一加强杆、两条第二加强杆、两条第三加强杆,第一加强杆与料框长边方向形成夹角,第二加强杆与料框长边方向平行,第三加强杆与料框宽边方向平行,每个第一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加强杆和第三加强杆连接。通过增加底部支架10,使得料框的整体强度进一步获得增加,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变形,这样使得料框的平整度获得保持,降低了机器人在取料时的取料失败概率。
29.还包括把手11,把手11的一端与下框体1宽边固定,把手11的另一端延伸到上框体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把手11为两个,在料框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把手11,优选地,两个把手11的尺寸不一致,即其中一个比另一个要大。通过两个把手11的尺寸,可以辩别料框的摆放方向,避免在摆放时出错。
30.下框体1宽边向下框体1内侧凹进形成第一凹进部1a,把手11的一端与下框体1的内侧固定,把手11的另一端从上框体2内侧穿出到上框体2的上方,把手11与上框体2固定。
31.把手11位于上框体2上方的部分向上框体2的外侧弯曲,当多个料框叠加时,位于上层料框上的第一凹进部1a为位于下层料框上的把手11让位,当多个料框叠加后,位于下层料框上的把手11与位于上层料框上的第一凹进部1a配合后,位于下层料框上的把手11对位于上层的料框形成定位。本实施例中通过把手11,将叠加的料框固定成一体。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