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倒角装置的皮带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5:26: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倒角装置的皮带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带槽零件的槽口倒角一般还是通过人工完成,不仅成本高、浪费人力,而且效率不高,倒角的规格还不好控制,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自动化的倒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倒角装置的皮带传输系统。
4.一种自动倒角装置的皮带传输系统,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两端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防滑花纹,传送带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的形状均与带槽零件相配,第一挡块与第一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挡块与第二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限位气缸与第二限位气缸设于支撑架的侧面,第一限位气缸与第二限位气缸之间设有第一红外发射器,支撑架的另一边与第一红外发射器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一红外接收器,传送带的末端设有导向挡片,导向挡片架设于传送带的上方,导向挡片的前方设有推块,推块与传送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均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传送气缸旁也设有指向推块前方的第二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的前方设有与它相配的第二红外接收器。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若干根焊接相连的矩管,矩管的表面涂覆有三防漆。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与导向挡片的材料均为塑料。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挡块通过螺栓与第一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挡块通过螺栓与第二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向挡片的一端设有长圆孔,导向挡片通过穿过长圆孔的螺栓与支撑架侧面的安装架相连。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能够合理有效地对传送带上的零件进行传输,避免了零件的拥堵,使得倒角装置的倒角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2.图1是双面自动倒角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皮带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自动倒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自动倒角装置的俯视图;
17.图6是倒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倒角机构的侧视图;
19.1.支撑架2.皮带传输系统3.轨道宽度调节装置4.自动倒角装置5.驱动轮6.从动轮7.驱动电机8.第一挡块9.第二挡块10.带槽零件11.第一限位气缸12.第二限位气缸13.第一红外发射器14.第一红外接收器15.传送带16.导向挡片17.推块18.传送气缸19.第二红外发射器20.第二红外接收器21.条形片体22.传送缺口23.调节器24.矩形块25.连接片26.圆柱销27.旋转把手28.零件固定座29.限位块30.加工通槽31.复位气缸32.l形安装板33.第一滑轨34.推进气缸35.连接板36.滑块座37.第二滑轨38.倒角机构39.滑轨座40.第三滑轨41.升降气缸42.连接块43.连接杆44.倒角刀45.压杆46.弹簧47.调节板48.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1.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带槽零件的双面自动倒角装置,包括支撑架1、皮带传输系统2、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自动倒角装置4、驱动轮5、从动轮6、驱动电机7、第一挡块8、第二挡块9、带槽零件10、第一限位气缸11、第二限位气缸12、第一红外发射器13、第一红外接收器14、传送带15、导向挡片16、推块17、传送气缸18、第二红外发射器19、第二红外接收器20、条形片体21、传送缺口22、调节器23、矩形块24、连接片25、圆柱销26、旋转把手27、零件固定座28、限位块29、加工通槽30、复位气缸31、l形安装板32、第一滑轨33、推进气缸34、连接板35、滑块座36、第二滑轨37、倒角机构38、滑轨座39、第三滑轨40、升降气缸41、连接块42、连接杆43、倒角刀44、压杆45、弹簧46、调节板47和调节块48。
22.一种用于带槽零件的双面自动倒角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有皮带传输系统2,皮带传输系统2上设有与皮带传输系统2相配的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皮带传输系统2又与自动倒角装置4相连;
23.所述的皮带传输系统2的包括分别设于支撑架1两端的驱动轮5和从动轮6,驱动轮5与驱动电机7相连,驱动轮5和从动轮6之间设有传送带15,传送带15上设有防滑花纹,传送带15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挡块8与第二挡块9,第一挡块8与第二挡块9的形状均与带槽零件10相配,第一挡块8与第一限位气缸11的活塞杆相连,第二挡块9与第二限位气缸12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限位气缸11与第二限位气缸12设于支撑架1的侧面,第一限位气缸11与第二限位气缸12之间设有第一红外发射器13,支撑架1的另一边与第一红外发射器13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一红外接收器14,传送带15的末端设有导向挡片16,导向挡片16架设于传送带15的上方,导向挡片16的前方设有推块17,推块17与传送气缸18的活塞杆相连,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均与传送带15的传送方向垂直,传送气缸18旁也设有指向推块17前方的第二红外发射器19,第二红外发射器19的前方设有与它相配的第二红外接收器20;
24.所述的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包括架设于传送带15上方的轨道,所述的轨道包括一组相互平行的条形片体21,左侧的条形片体21的长度小于右侧的条形片体21的长度,左右两侧的条形片体21的头部对齐,左右两侧的条形片体21的尾部形成一个传送缺口22,条形片体21通过若干个调节器23架设在传送带15的上方,所述的调节器23包括设于支撑架1侧
面的矩形块24,矩形块24通过设于矩形块24下方的连接片25与支撑架1相连,连接片25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长圆孔,矩形块24的侧面上设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圆柱销26,圆柱销26的方向与条形片体21的方向垂直,矩形块24的顶部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圆柱销26的一端通过与螺纹孔相配的旋转把手27固定在通孔内,圆柱销2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条形片体21相连;
25.所述的自动倒角装置4包括设于传送缺口22旁的零件固定座28,零件固定座28设于支撑架1的侧面,所述的零件固定座28上设有待倒角的带槽零件10,带槽零件10上设有一道贯通于带槽零件10上下表面的槽,在零件固定座28上于带槽零件10的上、下、左边均设有与带槽零件10形状相配的限位块29,零件固定座28与支撑架1相连的右侧设有零件进口,零件固定座28在带槽零件10的槽的下方设有一道加工通槽30,零件固定座28的后方设有复位气缸31,复位气缸3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带槽零件10的开槽方向一致,复位气缸31的尾部与零件固定座28相连,复位气缸31的活塞杆与l形安装板32的短边相连,l形安装板32的长边的下方设有滑槽,l形安装板32通过滑槽与复位气缸31上方的第一滑轨33相连,复位气缸31的侧面设有一个推进气缸34,推进气缸34与复位气缸31方向相对安装,推进气缸34的尾部通过连接座与l形安装板32相连,推进气缸34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复位气缸3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反,推进气缸34的活塞杆通过一块连接板35与倒角机构38相连,连接板35的侧面设有滑块座36,滑块座36与l形安装板32上方的第二滑轨37相连,第二滑轨37与第一滑轨33相互平行;
26.所述的倒角机构38包括一个竖直方向设有滑轨座39,滑轨座39上设有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三滑轨40,滑轨座39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升降气缸41,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的伸出方向均为从滑轨座39的端部向中部伸出,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与一个连接块42相连,连接块42的背面设有与第三滑轨40相配的滑槽,连接块42的正面设有连接杆43,连接杆43的一端与连接块42铰接相连,连接杆43的另一端设有倒角刀44,倒角刀44的位置与带槽零件10的槽口对齐,连接杆43的上方设有压杆45,压杆45的一端与连接块42相连,压杆45的另一端设有长圆孔,压杆45通过穿过长圆孔的螺栓与连接杆43相连,压杆45与连接杆43之间设有弹簧46,弹簧46套设在穿过长圆孔的螺栓上,上下两个连接块42之间设有厚度微调装置,所述的厚度微调装置包括调节板47,调节板47与连接块42之间设有调节块48。
27.使用时,首先将待倒角的带槽零件10放入传送带15中,带槽零件10在传送带15上不停运输,带槽零件10首先被传送到第二挡块9处,第二限位气缸12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挡住带槽零件10继续前进,若第一红外发射器13与第一红外接收器14的信号没被阻断,说明第一挡块8处没有带槽零件10,则第二限位气缸12的活塞杆收缩,带槽零件10继续被传送到第一挡块8处,同理,若导向挡片16处没有带槽零件10,则第一限位气缸11的活塞杆收缩,带槽零件10被传送到导向挡片16处,接着带槽零件10被传送气缸18推入零件固定座28中,复位气缸31动作,倒角机构38前进,倒角刀44对准带槽零件10槽口的起始位置,升降气缸41动作,倒角刀44抵接于槽口,推进气缸34动作,倒角刀44向前运动进行倒角,升降气缸41之间还设有厚度微调装置,防止撞刀,倒角刀44上方设有压杆45与弹簧46,可以调节倒角的大小。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