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23 06:0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化学合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尼泊金酯是对羟基苯甲酸酯的俗称,是国际上公认的食品防腐剂,其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3.目前尼泊金酯的合成方法大多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由对羟基苯甲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来合成尼泊金酯。但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除了具有反应时间过长,容易腐蚀设备等缺点外,合成的尼泊金酯产率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合成尼泊金酯的产率更高,本技术提供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醇胺类离子液体以及脱水剂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10-20分钟,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时间为5-9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静置后分层,分出酯层,先蒸出脱水剂,再蒸出未反应的醇,冷却、固化后,然后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醇胺类离子液体代替传统的浓硫酸作为合成尼泊金酯的催化剂,能够减少反应过程中对设备的腐蚀以及产生大量的强酸性、腐蚀性废水。醇胺类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更高且可回收再利用。醇胺类离子液体中含有较多的羟基离子,作为一种氢键供体和亲核试剂可以很好的协同催化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尼泊金酯的产率。
7.可选的,所述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催化剂和脱水剂的重量比为2-5:1-4:3-7:1-4:5-10:6-14:0.5-1.5:8-20。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r烷基碳原子数增加,尼泊金酯的水溶性减少、抗菌性增加且脂溶性增大。由上述原料质量比合成的尼泊金酯物质的水溶性、抗菌性和脂溶性都较好。
9.可选的,所述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催化剂和脱水剂的重量比为3-4:2-3:4-6:2-3:6-8:8-12:1-1.2:10-15。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原料质量比的选择条件进一步优化。
11.可选的,所述醇胺类离子液体为三乙醇胺离子液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乙醇胺离子液体的催化效果最好。
13.可选的,所述醇胺类离子液体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将10-12份n,n-二甲基乙醇胺溶解在乙醇溶剂中,在冰水浴中缓慢滴入5-6份的卤代烷烃,在70-90℃下加热回流10-12h,反应完成后,蒸除乙醇后,得到的固体产物重结晶三次,干燥后得到醇胺类离子液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反应过程条件温和,过程简单易行。
15.可选的,所述催化剂还包括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所述醇胺类离子液体与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的质量比为2:1-1.2。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具有较高的活性,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制备方法简便。此外三乙醇胺能够作为fe
2
so
42-/m
x
oy的溶剂,有效提高fe
2
so
42-/m
x
oy与合成尼泊金酯的原料的相容性,两者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使得尼泊金酯的产率更高。
17.可选的,所述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经过如下改性处理:按重量份计,将1-3份三氧化二镧la2o3溶解在硫酸溶液中,得到1-2wt%的镧离子溶液,再加入10-15份m
x
oy与镧离子溶液混合,接着滴加氨水至溶液ph为8-9,静置18-20h后进行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稀土改性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稀土改性的固体超强酸的表面原子的化学状态被改变,使得固体超强酸表面离子的吸电子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也提高了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效果。
19.另一方面,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以及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10-20分钟,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时间为5-9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静置后分层,分出脂溶性层,先蒸出脱水剂,再蒸出未反应的醇,冷却、固化后,然后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子筛具有均匀的孔径,比表面积大,能够弥补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的比表面积小的缺点。同时分子筛可以作为脱水剂,使得酯化反应过程中无需添加脱水剂,从而减少酯化反应副产物的产生,则产物的分离提纯更加容易。
21.可选的,所述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经过如下改性处理:将3-5wt%的fe
2
so
42-/m
x
oy水溶液加入等质量的4-6 wt%分子筛水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至ph为9-10,继续搅拌3-6h,然后静置2-3h,抽滤、干燥后焙烧得到分子筛改性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分子筛改性fe
2
so
42-/m
x
oy型固体超强酸纯度高、质量好,反应条件温和。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用醇胺类离子液体代替传统的浓硫酸作为合成尼泊金酯的催化剂,能够减少反应过程中对设备的腐蚀以及产生大量的强酸性、腐蚀性废水;醇胺类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更高且可回收再利用;醇胺类离子液体中含有较多的羟基离子,作为一种氢键供体和亲核试剂可以很好的协同催化酯化反应的进行,使得尼泊金酯的合成速率更快;2.随着r烷基碳原子数增加,尼泊金酯的水溶性减少、抗菌性增加且脂溶性增大。由上述原料质量比合成的尼泊金酯物质的水溶性、抗菌性和脂溶性都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制备例制备例1:
乙醇胺离子液体的制备:将11kg n,n-二甲基乙醇胺溶解在乙醇溶剂中,在冰水浴中缓慢滴入5.5kg的氯乙烷,在70℃下加热回流10h,反应完成后,蒸除乙醇后,得到的固体产物重结晶三次,干燥后得到乙醇胺离子液体。
26.制备例2:二乙醇胺离子液体的制备:将11kg n,n-二甲基乙醇胺溶解在乙醇溶剂中,在冰水浴中缓慢滴入11kg的氯乙烷,在80℃下加热回流11h,反应完成后,蒸除乙醇后,得到的固体产物重结晶三次,干燥后得到二乙醇胺离子液体。
27.制备例3:三乙醇胺离子液体的制备:将11kg n,n-二甲基乙醇胺溶解在乙醇溶剂中,在冰水浴中缓慢滴入16.5kg的氯乙烷,在90℃下加热回流12h,反应完成后,蒸除乙醇后,得到的固体产物重结晶三次,干燥后得到三乙醇胺离子液体。
28.制备例4:分子筛改性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将5kg的4wt% fe
2
so
42-/tio2水溶液加入5kg的5wt%分子筛水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至ph为9.5,继续搅拌4.5h,然后静置2.5h,抽滤、干燥后焙烧得到改性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
29.制备例5:稀土改性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将9kg三氧化二镧la2o3溶解在硫酸溶液中,得到4wt%的镧离子溶液,再加入12.5kg tio2与镧离子溶液混合,接着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ph至8.5,静置19h后进行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的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
实施例
30.实施例1:一种尼泊金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的添加量如表1所示。
31.将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15分钟,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7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静置后分层,分出脂溶性层,先蒸出甲醇,再蒸出乙醇和环己烷,最后蒸出其余未反应的醇以及对羟基苯甲酸,冷却、固化、重结晶后得到目标产物。
3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3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34.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3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3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正庚醇、乙醇胺离子液体以及环己烷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37.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乙醇胺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二乙醇胺离子液体。
38.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二乙醇胺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三乙醇胺离子液体。
39.实施例9: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三乙醇胺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三乙醇胺离子液体和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混合物,且三乙醇胺离子液体和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的质量比为2:1.1。
40.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等质量替换为稀土改性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
41.实施例11: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三乙醇胺类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分子筛改性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
42.对比例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乙醇胺类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98wt%的浓硫酸。
43.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乙醇胺类离子液体等质量替换为对甲苯磺酸。
44.表1 原料表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对比例2对比例3对羟基苯甲酸(kg)23.5533.54444443.53.5甲醇(kg)12.5422.53333332.52.5乙醇(kg)3574566666655丙醇(kg)12.5422.53333332.52.5丁醇(kg)57.510678888887.57.5正庚醇(kg)610148101212121212121010乙醇胺离子液体(kg)0.511.511.11.2/////11环己烷(kg)814201012.51515151515/1414二乙醇胺离子液体(kg)//////1.2//////三乙醇胺离子液体(kg)///////1.20.770.77///fe
2
so4
2-/tio2固体超强酸(kg)////////0.43////
分子筛改性fe
2
so4
2-/tio2固体超强酸(kg)//////////1.2//稀土改性fe
2
so4
2-/tio2固体超强酸(kg)/////////0.43///98wt%浓硫酸(kg)///////////1.2/对甲苯磺酸(kg)////////////1.2
性能测试通过测试尼泊金酯的产率来表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45.表2 实施例1-11以及对比例1-2合成的尼泊金酯的产率 产率%实施例193.2实施例293.5实施例394.5实施例495.2实施例595.3实施例695.8实施例796.2实施例896.5实施例996.8实施例1097.2实施例1197.5对比例189.2对比例286.7从表2可以看出:1、实施例1-6和对比例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相较于浓硫酸,采用醇胺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的尼泊金酯的产率高。
46.2、实施例1-6和对比例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相较于对甲苯磺酸,采用醇胺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的尼泊金酯的产率高。
47.3、实施例7-8和实施例6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醇胺类离子液体中,三乙醇胺离子液体的催化作用较好。
48.4、实施例9和实施例8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和三乙醇胺离子液体催化剂共同作用,催化效果更好,且原料体系中无需添加环己烷。
49.5、实施例10和实施例9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经过稀土改性处理后,催化效果更好。
50.6、实施例11和实施例8的测试数据对比可得,fe
2
so
42-/tio2固体超强酸经过分子筛改性处理后,无需添加环己烷,催化效果也更好。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