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2-03-19 22:5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3.目前食用菌在种植过程中为提高产量,通常喷施如菇大壮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该方法虽然也一定程度达到了增产的目的,但是食用菌转化率仍较低,而且经检测增产剂在后期土壤营养检测当中仍然存在,这说明部分增产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造成营养的浪费,增加了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包括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所述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的体积比为1:(0.1~10):(10~30)。
7.优选的,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中还包括水;所述植物精油与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体积比为(0.5~2):200。
8.优选的,所述植物精油包括提取自针叶树种枝叶的精油。
9.优选的,所述针叶树种包括樟子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红松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原料包括文冠果果壳和水;所述文冠果果壳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5~80)ml。
11.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文冠果果壳和水混合,煎煮,得到表面活性剂;所述煎煮的时间为2~3h。
12.优选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乙醇;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为50%~90%。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混合后,加水定容,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在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和提高食用菌产量中的应用。
15.优选的,包括将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稀释,与营养剂混合后喷施在食用菌上;
所述喷施的频率为3~4d/次;所述喷施的次数为2~3次;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稀释体积比为1:100。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包括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所述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的体积比为1:(0.1~10):(10~30)。本发明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将植物精油与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复配,基于植物精油的较强渗透作用,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转化率,其中转化率由61.1%~77.6%提高至97.2%~124%。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包括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所述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的体积比为1:(0.1~10):(10~30),优选为1:(5~8):(14~25),更优选为1:7:15。
19.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精油优选包括提取自针叶树种枝叶的精油,所述针叶树种优选包括樟子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红松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所述针叶树种为樟子松和马尾松时,樟子松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体积比优选为1:1;当所述针叶树种为樟子松和红松时,樟子松精油和红松精油的体积比优选为1:1;当所述针叶树种为红松和马尾松时,红送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体积比优选为1:1。本发明通过利用常见且资源量较大的针叶树种的枝叶作为植物精油的制备原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利用植物精油的较强渗透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复配,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本发明对所述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没有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提取方法即可。
20.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包括文冠果果壳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优选包括水。本发明通过利用文冠果果壳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原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对文冠果果壳等生产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利用。
21.本发明对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包括将文冠果果壳和水混合后煎煮提取,得到表面活性剂;所述文冠果果壳的质量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g:(5~80)ml,更优选为1g:(8~20)ml,最优选为1g:10ml;所述提取的时间优选为2~3h。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的表面活性剂均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通过水提的方法对文冠果果壳进行提取,从而使得制备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更加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
22.在本发明中,所述助溶剂优选包括乙醇;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优选为50%~90%,进一步优选为70%~85%,更优选为80%。本发明所述助溶剂可以增加植物精油的溶解性,从而使植物精油更好的溶解在水中。
23.在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优选还包括水。本发明所述水可以降低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生产和运输的风险。
2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将植物精油与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复配,基于植物精油的较强渗透作用,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
25.另外,本发明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通过利用常见且资源量较大的针叶树的枝叶作为植物精油的制备原料,以及利用文冠果果壳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原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对文冠果果壳等生产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利用。
2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案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将所述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混合后,加水定容,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
28.本发明将所述精油、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混合后,加水定容,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本发明对混合方式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混合方式即可。
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或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在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和提高食用菌产量中的应用。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并提高食用菌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稀释,与营养剂混合喷施在食用菌上;所述喷施的频率为3~4d/次;所述喷施的次数为2~3次;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稀释体积比为1:100。本发明所述混合的方式优选包括将稀释后的所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与营养剂按照10:1的体积比混合。本发明所述营养剂优选包括菇大壮。本发明对所述营养剂的来源没有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市售商品即可。本发明在所述混合后喷施,所述喷施的用量优选为1500ml/m2。
31.所述喷施后,本发明优选还包括12h内不再喷水,可以保证食用菌对营养剂的完全吸收,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3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3.实施例1
34.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按照体积份进行备料:0.5份马尾松精油,0.5份樟子松精油,7份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15份乙醇(体积浓度为80%)。
35.该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制备:
36.以马尾松,樟子松的枝叶为精油原材料进行精油蒸馏提取得到马尾松精油和樟子松精油;
37.称取文冠果果壳100g,加水1000ml,加热提取3小时,得到有效物质的质量浓度为0.4%的文冠果果壳水提物;
38.将0.5ml马尾松精油,0.5ml樟子松精油,7ml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15ml乙醇(体积浓度为80%)混合,加水定容至200ml,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
39.实施例2
40.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按照体积份进行备料:0.5份马尾松精油,0.5份红松精油,5份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20份乙醇(体积浓度为70%)。
41.该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制备:
42.以马尾松,红松的枝叶为精油原材料进行精油蒸馏提取得到马尾松精油和红松精油;
43.称取文冠果果壳100g,加水1000ml,加热提取2小时,得到有效物质的体积浓度为0.3%的文冠果果壳水提物;
44.将0.5ml马尾松精油,0.5ml红松精油,5ml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20ml乙醇(体积浓度为70%)混合,加水定容至200ml,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
45.实施例3
46.一种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按照体积份进行备料:0.5份樟子松精油,0.5份红松精油,5份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25份乙醇(体积浓度为90%)。
47.该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制备:
48.以红松,樟子松的枝叶为精油原材料进行精油蒸馏提取得到红松精油和樟子松精油;
49.称取文冠果果壳100g,加水1000ml,加热提取2小时,得到有效物质的体积浓度为0.3%的文冠果果壳水体物;
50.将0.5ml樟子松精油,0.5ml红松精油,5ml文冠果果壳水提物和25ml乙醇(体积浓度为90%)混合,加水定容至200ml,得到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
51.应用例1
52.采用滑子菇进行试验。试验于2019年10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禾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处理设计为:
53.试验组为将实施例1制备的增效助剂原液20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加入营养剂(菇大壮)20ml混匀,按每平米食用菌1500ml进行喷施,每4天喷施一次,喷施两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54.对照组为将营养剂(菇大壮)2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按每平米食用菌1500ml进行喷施,每4天喷施一次,喷施两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5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区面积4m2。
56.喷施后24小时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待食用菌成熟后采收、称重,换算转化率(x)。转化率一般按食用菌鲜重除以菌段鲜重乘以百分百计算,即:
57.x=(食用菌鲜重/菌段鲜重)
×
100%;
58.一个生长周期后,试验组每平方米食用菌鲜重为1551g,菌段鲜重为1255g,转化率约为124%;对照组每平方米食用菌鲜重为968g,菌段鲜重为1198g,转化率约为80.8%。另外,试验组滑子菇的成熟周期相比对照组缩短了2~3d。
59.由实验结果可知,喷施本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食用菌,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转化率。
60.应用例2
61.采用滑子菇进行试验。试验于2019年10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禾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处理设计为:
62.试验组为将实施例2制备的增效助剂原液20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加入营养剂(菇大壮)20ml混匀,按每平米食用菌1000ml进行喷施,每3天喷施一次,喷施两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63.对照组为将营养剂(菇大壮)2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按每平米食用菌1000ml进行喷施,每3天喷施一次,喷施两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64.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区面积4m2。
65.喷施后24小时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待食用菌成熟后采收、称重,换算转化率(x)。转化率一般按食用菌鲜重除以菌段鲜重乘以百分百计算,即:
66.x=(食用菌鲜重/菌段鲜重)
×
100%;
67.一个生长周期后,试验组食用菌鲜重为1420g,菌段鲜重为1225g,转化率约为116%;对照组食用菌鲜重为937g,菌段鲜重为1208g,转化率约为77.6%。另外,试验组滑子菇的成熟周期相比对照组缩短了2~3d。
68.由实验结果可知,喷施本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食用菌,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转化率。
69.应用例3
70.采用滑子菇进行试验。试验于2019年10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禾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处理设计为:
71.试验组为将实施例3制备的增效助剂原液20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加入营养剂(菇大壮)20ml混匀,按每平米食用菌1000ml进行喷施,每3天喷施一次,喷施3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72.对照组为将营养剂(菇大壮)20ml与水按1:100进行稀释,按每平米食用菌1000ml进行喷施,每3天喷施一次,喷施3次,喷施后12小时内不可喷水。
7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区面积4m2。
74.喷施后24小时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待食用菌成熟后采收、称重,换算转化率(x)。转化率一般按食用菌鲜重除以菌段鲜重乘以百分百计算,即:
75.x=(食用菌鲜重/菌段鲜重)
×
100%
76.一个生长周期后,试验组食用菌鲜重为1197g,菌段鲜重为1233g,转化率约为97.2%;对照组食用菌鲜重为879g,菌段鲜重为1224g,转化率约为71.8%。另外,试验组滑子菇的成熟周期相比对照组缩短了2~3d。
77.由实验结果可知,喷施本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的食用菌,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转化率。
78.由以上实施例和应用例可知,本发明食用菌营养增效助剂在增产剂用量不变情况下,使得食用菌尽快将增产剂吸收并转化成菇蕾,不仅缩短食用菌成熟周期,而且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转化率。
79.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