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风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1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空气管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央空调系统等空气处理装备对循环空气进行处理时,普遍采用不同精度等级的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但颗粒直径p10以下的粉尘是无法通过过滤方式有效清除的,这类粉尘经过空气处理装备的动力输送进一步产生二次扬尘,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空气处理设备无法清除颗粒直径p10以下的粉尘且造成扬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管道系统。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通风管道系统,包括排气管头,所述排气管头包括:
6.管体,所述管体的轴线水平,所述管体的周面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
7.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管体进风的一端,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滤风板,相邻两个所述滤风板之间的间隙为滤风腔,每个所述滤风板的板面均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8.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向所述滤风腔内喷淋液态过滤介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滤风板的板面的法向均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平行,多个所述通风孔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滤风板上。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滤风板上的通风孔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进液管和喷淋管,每个所述滤风板的上部均设置有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同轴,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接,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穿设于多个通孔之间并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出液口与多个所述滤风腔一一对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滤风腔内均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与所述喷淋管的出液口连接。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过滤机构朝向所述管体的进风口的一侧,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风动容积泵,所述风动容积泵的扇叶朝向所述管体的进风口。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头还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底端,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排液孔连通,所述喷淋机构的进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头还包括阻液机构,所述阻液机构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阻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挡液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挡液板,所述第一挡液板与所述第二挡液板沿所述管体的轴线交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液板上部设置有第一排风孔,所述第二挡液板下部设置有第二排风孔,一个所述第二挡液板与所述管体的出风口之
间设置有至少所述第一挡液板。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气格栅,所述出气格栅可绕所述管体的轴线转动,所述出气格栅的格栅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的出风口处还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压盖螺栓,所述压盖螺栓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出气格栅套接在所述压盖螺栓上,其中,所述压盖螺栓可压紧所述支座与所述出气格栅。
18.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的排气管头通过过滤机构和喷淋机构,使由管体进风的一端进入的气流仅能通过通风孔依次通过多个滤风腔,通过间隔设置的滤风板,打断气流的线性流动,消耗气流的动能,进而避免气流排出时造成二次扬尘;且多个间隔设置的滤风腔能增长气流流经的路径,增加气流在管体内的时间,而液态过滤介质的雾化后的液体小,对颗粒直径p10以下的粉尘杂质和有害物质的附着率高,以此实现在小空间内对气流进行加湿、降尘和溶解有害物,实现加湿和净化气流的目的;体积小、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排气管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图1中的排气管头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记:1-管体,101-排液孔,102-球阀,2-过滤机构,201-滤风板,202-通风孔,203-固定圈,204-限位件,205-挡板,301-进液管,302-喷淋管,303-喷淋头,304-风动容积泵,305-扇叶,4-储液箱,401-排液管,5-阻液机构,501-第一挡液板,502-第二挡液板,6-出气格栅,601-格栅板,7-支座,701-支腿,702-压盖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管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排气管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排气管头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
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0.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管道系统,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1内的过滤机构2和喷淋机构。
31.参照图1和图4,过滤机构2设置于管体1进风的一端,过滤机构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滤风板201,滤风板201的板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02,具体的,滤风板201的四周均与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滤风板201之间的间隙为滤风腔,喷淋机构向滤风腔内喷淋液态过滤介质,管体1的轴线水平设置,以便于对喷淋的液体进行回收处理。
32.多个间隔设置的滤风腔能增长气流流经的路径,增加气流在管体1内的时间,而液态过滤介质的雾化后的接触面积大,对杂质和有害物质的附着率高,以此实现在小空间内对气流进行降尘和溶解有害物,实现加湿和净化气流的目的,且制作成本低。由管体1进风的一端进入的气流仅能通过通风孔202依次通过多个滤风腔,通过间隔设置的滤风板201,打断气流的线性流动,减小气流的动能,进而降低气流排出时造成扬尘的概率,有效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等空气处理设备二次扬尘的可能性,提升应用空气处理设备的场所的空气质量。
33.参照图2和图3,作为可以实施的方式,管体1呈圆柱形,管体1周面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101,以将累积在管体1内底部的液态过滤介质排出。滤风板201为1.5~2mm的不锈钢板材料冲压成型的圆形板,滤风板20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管体1内,而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过滤机构2还包括固定圈203,固定圈203的外环壁与管体1的外环壁相抵,多个滤风板201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固定圈203内,相邻滤风板201之间还设置有限位件204,多个限位件204尺寸相同,以使各个滤风腔的大小相同,限位件204可呈圆环状,圆环状的外壁与固定圈203的内壁相抵。固定圈203上还设置有两个挡板205,两个挡板205与固定圈203螺栓连接,以将多个滤风板201夹紧在固定圈203内,而固定圈203则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管体1固定连接,通过整合多个滤风板201,可实现管体1的快速拆装与检修。
34.参照图1和图4,多个滤风板201板面的法向均与管体1的轴线平行,以减少滤风板201的用料;多个通风孔202等间隔设置在滤风板201上,以保证气流能够均布在滤风腔内。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任意两块相邻的滤风板201上的通风孔202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即不同的滤风板201上的通风孔202错落排布,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流动路径,增长气流在滤风腔内的时间。
35.作为可以实施的方式,喷淋机构可为多个喷雾嘴,每个喷雾嘴均连接有液态过滤介质源,本实施例中喷淋机构包括进液管301和喷淋管302,每个滤风板201的上部均设置有通孔,多个通孔同轴,喷淋管302的一端与进液管301连接,喷淋管302的另一端穿设于多个通孔之间并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液口,多个出液口与多个滤风腔一一对应,洁净水由出液口流出后,一部分自由落下并在气流的作用下撞击滤风板201实现自我雾化,一部分沿着滤风板201的板面向下流动并覆盖通风孔202形成水幕,气流通过雾化液滴和水幕实现除尘与加湿。
36.进一步的,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任意两块相邻的滤风板201之间均设置有喷淋头303,喷淋头303与喷淋管302的出液口连接,通过喷淋头303直接将洁净水雾化,提升滤风腔内的雾化水滴数量,提升气流与雾化水滴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机构2的除尘效果。多个喷
淋头303共用一条进液管301,可减少管头内的管路数量,且便于同步控制,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进液管301的走向沿筒体的内壁设置,以降低气流对进液管301影响。
37.更进一步的,进液管301设置于过滤机构2朝向管体1的进风口的一侧,进液管301上设置有风动容积泵304,风动容积泵304的扇叶305朝向管体1的进风口,风动容积泵304是一种以气流为动力的微排量往复容积泵,气流从管头内部流过时将驱动风动容积泵304的风扇叶305片转动,此时风动容积泵304工作。即滤风腔内喷雾的量可根据管头的进风量今天自动调节,当进风量大时,风动容积泵304的扇叶305的转速快,风动容积泵304单位时间内抽取的液态过滤介质源的量就大,滤风腔内的喷雾量大,以提升对气流的处理效果。而进风量小时,风动容积泵304单位时间内抽取的液体就少,以使排气管头在进风量不同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对气流的稳定处理,使排气管头的出风质量保持稳定。
38.参照图1,排气管头还包括储液箱4,储液箱4设置于管体1的底端,储液箱4与排液孔101连通,喷淋机构的进液端与储液箱4连通,以此实现液态过滤介质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液态过滤介质优选为洁净水,成本低且容易获得。管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液接头,进液接头通过水泵连接有洁净水源,抽取洁净水进入管体1中,并最终通过排液孔101进入储液箱4中,即可为储液箱4提供洁净水源,还可提高水泵功率对罐体内壁进行冲洗,进液接头还可设置有球阀102,以便于控制;储液箱4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液管401,通过排液管401排出被重复多次的洁净水。
39.排气管头还包括阻液机构5,以避免液态过滤介质由管体1的出风口流出,具体的,参照图1,阻液机构5设置于管体1内,阻液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挡液板501和至少一个第二挡液板502,第一挡液板501上部设置有第一排风孔,第二挡液板502下部设置有第二排风孔,第一挡液板501与第二挡液板502沿管体1的轴线交替间隔设置,以使管体1内形成弯曲的流道。一个第二挡液板502与管体1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至少第一挡液板501,以避免有液滴会聚集在管体1的出风口处。
40.管体1上的排液孔101设置在第一挡液板501与过滤机构2之间,比以避免液滴由管体1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排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包括两个第一挡液板501和一个第二挡液板502以使气流在管体1中沿图1箭头所示的路径流动。阻液机构5的作用是分离喷淋液,气流通过滤风板201后,夹杂着一定的微小直径的液滴,气流直接经过阻液机构5后反复改变流向,液滴在气流反复碰撞接触、离心偏转过程中实现分离,分离的液滴流至管体1内的底部,并由排液孔101排出。
41.管体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气格栅6,出气格栅6可绕管体1的轴线转动,出气格栅6的格栅板601与管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理解的,气流由出气格栅6排出时,由于出气格栅6可转动,气流通过格栅板601的导流,将以不同的流动方向由管头排出,这使得加湿后的气流分布得更广,且能减少气流共振,减少排风时的噪音。
42.出气格栅6可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转动,而本实施例中,管体1的出风口处还设置有支座7,支座7四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支腿701,支腿701的远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支座7上设置有压盖螺栓702,压盖螺栓702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出气格栅6套接在压盖螺栓702上,其中,压盖螺栓702可压紧支座7与出气格栅6,可以理解的,当压紧螺栓并未压紧支座7与出气格栅6时,气流与格栅板601接触并将自身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出气格栅6绕压紧螺栓转动的动能,不仅能够实现气流的均布,还能消耗气流的动能,进
一步减小气流共振的可能性。
4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一个管头内设置有五块滤风板201,滤风板201为不锈钢材质,限位件204、挡板205和螺栓为q235材质,风动容积泵304的容量为0.02-0.3升/分钟,压头0.01-0.03mpa,出气格栅6由轻质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塑料。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0.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