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0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离心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笔记本电脑的要求也越发严苛。要求笔记本必须同时具备轻薄化及高效能,因此散热组件的尺寸也会相应减小,如何在有限的系统空间内设计出一款具有高流量且低噪音的离心扇,成为多方研究的重要课题。
3.而离心扇的流道会影响风扇的流量与噪音,影响最大的位置在舌端处,此处为气流进入离心扇的压缩区域,扇叶在经过此区域是会因阻抗过大,而产生拍击噪音,现实中为了解决拍击噪音的问题,而将舌端的角度调大,增加扇叶与舌端的距离,进而达到降低拍击噪音的效果,但就性能上来说,风扇的流量会因为舌端角度变大而下降,进而影响散热性能。
4.为了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境下性能的需求,规范风扇的转速音压值应当限定在17分贝至45分贝间,且每一阶噪音的质量均须符合客户订的标准,目前皆是以固定的舌端角度再搭配调整叶形及进出风口来满足各阶的声音质量要求。但固定式舌端的设计无法符合风扇每一阶的噪音质量与性能优化,导致综合性能竞争力不佳,噪音质量与性能互相牵制,无法给使用者最佳的体验,只能迁就噪音质量或性能其中一方,让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舌端为固定式结构,不能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及噪音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通过舌端的往复振动实现流道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在满足散热性能的同时又能保证低噪音的离心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扇框及扇叶,所述扇叶容置于所述扇框内,所述扇框内绕所述扇叶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流道包括浮动式流道,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舌端,所述舌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扇框移动连接,所述舌端所述扇叶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浮动式流道;在所述扇叶的转动下,外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经所述流道最后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出,且所述舌端往复振动,所述舌端与所述扇叶间的间距变化设置。
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扇框包括边框及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扇叶转动连接,所述边框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舌端相连。
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舌端包括摆动段及限位段,所述摆动段与所述限位段相连,所述摆动段与所述限位段间成夹角设置,所述摆动段与所述限位段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边框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摆动段与所述限位段相连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部,所述摆动段通过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扇框转动连接,在所述扇叶的转动下,所述摆动段绕所述转动部摆动设置。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摆动段相连的另一端与所述扇框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控制所述舌端的摆动范围。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架及摆动片,所述摆动片设置在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摆动段相连的另一端,所述限位架与所述扇框相连,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限位段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摆动片始终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扇叶的转动下,所述摆动片在所述容纳腔内摆动设置。
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包括固定式流道和所述浮动式流道,所述固定式流道由所述边框与所述扇叶间隔设置形成。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扇框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边框的顶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边框的底部,所述边框分别与所述底板及所述顶板相连,以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所述扇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扇框具有开口一侧。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舌端通过弹性件的移动设置,从而在气流的压缩及风压的作用下舌端做小幅的往复振动,进而达到改变流道,并吸收部分风压所造成的声音能量,发挥减噪的效果;
16.2.浮动式流道也不会因为舌端的小幅振动而过多减少气流整体进入的流量,从而在高效降温的基础上同时实现降低噪音;
17.3.弹性件在扇叶转动时提供舌端抵抗风压的支撑力,避免舌端出现大幅移动,从而影响离心扇的降温效果。
18.因此,本技术具有散热性能好及低噪音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附图1是本技术离心扇去除顶板后的一种俯视图;
20.附图2是本技术离心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附图3是本技术a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22.图中标号说明:1、扇叶;2、进风口;3、出风口;4、浮动式流道;5、弹性件;6、边框;7、底板;8、摆动段;9、限位段;10、连接部;11、转动部;12、限位架;13、摆动片;14、容纳腔;15、固定式流道;16、顶板;17、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现有技术中存在舌端为固定式结构,不能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及噪音质量的技术问题。
2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包括扇框及扇叶1,扇叶1容置于扇框内,扇框内绕扇叶1设置有流道,流道包括进风口2及出风口3;流道包括浮动式流道4,进风口2出设置有舌端,舌端通过弹性件5与扇框移动连接,舌端扇叶1间隔设置,以形成浮动式流道4;在扇叶1转动下,外部空气由进风口2流入经流道最后通过出风口3流出,且舌
端往复振动,舌端与扇叶1间的间距变化设置。
26.实施例:
27.图1至图3出示了本技术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的一种实施例。
28.请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出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本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安装在用于降温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状态下,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中,以实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降温。
29.具有自适应流道的离心扇包括扇框及扇叶1,扇叶1容置于扇框内,扇框内绕扇叶1设置有流道,流道包括进风口2及出风口3,在扇叶1的转动下,气流不断从进风口2进入经流道后由出风口3流出。从而在气流的不断循环作用下,电子设备内部实现降温。
30.其中,流道包括浮动式流道4,进风口2设置有舌端,舌端通过弹性件5与扇框移动连接,舌端与扇叶1间隔设置,以形成浮动式流道4。浮动式流道4为舌端与扇叶1间的区域。因为舌端的可移动设置,因此,浮动式流道4的间距可变化,即舌端与扇叶1间的间距可变化设置。浮动式流道4为气流进入离心扇的压缩区域,从而导致此处的气压增大。
31.在扇叶1的转动下,外部空气由进风口2流入经流道最后通过出风口3流出,在气流的压缩及风压的作用下舌端做小幅的往复振动,进而达到改变流道,并吸收风压所造成的声音能量,发挥减噪的效果,浮动式流道4也不会因为舌端的小幅振动而过多减少气流整体进入的流量。从而在高效降温的基础上同时实现降低噪音。
32.弹性件5在扇叶1转动时提供舌端抵抗风压的支撑力,避免舌端出现大幅移动,从而影响离心扇的降温效果。而本技术并不是单纯的移动舌端,而且单纯的移动舌端会导致浮动式流道4间距过大,也解决不上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直接通过移动舌端的小幅振动来吸收风压所造成的声音能量,从而达到减噪的效果。而扇叶1的噪音本质上也还是存在的,因为浮动式流道4的间距本质上也没有减少过多,也符合扇叶1与舌端间距小降温效果显著但会产生噪音的基本理论。
33.舌端的小幅振动也同时能实现浮动式流道4一定程度下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进入浮动式流道4的气流流量的优化,其中优化标准以满足降温标准为准。舌端振动幅度的变化主要通过调节弹性件5的弹性模量实现。
34.请参考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扇框包括边框6、底板7及顶板16,边框6整体呈u形板状结构,边框6包括边壁及底壁,底壁为弧形结构,边壁连接在底壁的两端,优选状态下,两边壁沿底壁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底板7设置在边框6的底部,顶板16设置在边框6的顶部。优选状态下,底板7与边框6固定相连,顶板16与边框6可拆卸连接,顶板16与边框6的可拆卸连接方便离心扇的检修。边框6分别与顶板16及底板7相连,以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扇框,扇框的开口即为边框6的开口,出风口3与进风口2均设置在扇框具有开口一侧,以方便气流的流进及流出。
35.其中,扇叶1在通电的情况下实现转动,扇叶1通过转动轴与底板7相连,扇叶1与底板7间偏心连接,即扇叶1到两侧边壁的距离不等长,设置有进风口2一侧扇叶1到边壁的距离短于设置有出风口3一侧扇叶1到边壁的距离,从而方便气流从进风口2进入时出现压缩。
36.其中,边框6通过弹性件5与舌端相连,且舌端与底板7间隔,从而避免舌端在往复振动的过程中,舌端与底板7间因干扰出现噪音。
3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舌端包括摆动段8及限位段9,摆动段8与限位段9相连。
摆动段8与限位段9间成夹角设置,在具体安装舌端时注意限位段9需要远离扇叶1偏转。优选状态下,摆动段8为弧形结构或者线性结构,当摆动段为弧形结构时,摆动段8的弧度与底壁的弧度一致,在具体安装舌端时注意摆动段8的圆心朝向扇叶1一侧设置。摆动段8与限位段9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0,优选状态下,连接部10倒圆角设置,连接部10及边框6上均设置有连接柱,弹性件5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柱与连接部10相连,弹性件5的第二端通过连接柱与边框6相连。
3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摆动段8与限位段9相连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部11,摆动段8通过转动部11与扇框转动连接,在扇叶1的转动下,摆动段8绕转动部11摆动设置,通过设置转动部11实现转动位置的锁定。
39.其中,转动部包括设置在边框6上的中心孔及与摆动段8相连的中心柱,中心柱与中心孔成间隙配合,中心孔通过与边框6一体成型的限位块呈现,即中心孔设置在限位块上,限位块上设置有出口,出口与中心孔连通设置,出口沿中心孔的轴向设置,出口供摆动段穿出,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舌端的、摆动角度。
40.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段9与摆动段8相连的另一端与衫裤杨间设置有限位部17,限位部17用于控制舌端的摆动范围。
41.其中,限位部17包括限位架12及摆动片13,摆动片13设置在限位段9与摆动段8相连的另一端,限位架12与扇框相连,更具体的可以和边框6相连也可以和底板7相连,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与边框6相连。限位架12上设置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朝向限位段9一侧设置有开口,摆动片13始终设置在容纳腔14内,在扇叶1的转动下,摆动片13在容纳腔14内摆动设置。
4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流道包括固定式流动及浮动式流道4,固定式流道15与浮动式流道4连通设置,固定式流道15由边框6与扇叶1间隔设置形成,固定式流道15为边框6与扇叶1间的区域,但不包括边框6连接摆动段8的部分。
4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扇框的外侧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用于和电子设备固定连接。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