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1:3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2.钢丝编织橡胶软管常规主要应用于汽车、机车、轮船等各种车辆及运载工具机器的散热器,空调,暖风水管使用。
3.专利号cn201510877688.6,公开(公告)日:2017-06-13,公开一种耐压性能强的钢丝编织橡胶软管,自内向外依次设有内胶层、中胶层和外胶层,在内胶层内设有内钢丝层,中胶层内设有中钢丝层,外胶层内设有外钢丝层,所述内钢丝层与中钢丝层相互交错设置;在内胶层与中胶层之间设有下编织层、中胶层与外胶层之间设有上编织层;在外胶层外部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该钢丝编织橡胶软管在内胶层与中胶层之间设有下编织层、中胶层与外胶层之间设有上编织层;在外胶层外部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设置防水层和外护套层可增加胶管的防晒功能,减缓胶管老化。
4.现阶段,所用到的钢丝编织橡胶软管的收卷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电机驱动收卷筒进行收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包括:绕线筒,其用于收卷钢丝橡胶软管;引导机构,其包括引线环,所述钢丝橡胶软管穿过所述引线环内缠绕于所述绕线筒上;驱动机构,其包括电机以及动力切换结构,所述动力切换结构被装配用于以下两个工位活动设置:第一工位,驱使绕线筒旋转,同时驱使所述引线环沿所述绕线筒轴向滑动;第二工位,驱使绕线筒旋转,间歇性驱动所述引线环沿所述绕线筒轴向滑动预定间距。
7.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其中一个竖板上开设有通孔,另一个竖板上轴向转动设置有旋转盘,所述绕线筒由所述通孔穿过并抵接于所述旋转盘上。
8.作为优选的,所述引导机构还包括机座上设置的导滑轨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滑轨上的导滑块,所述机座上转动设置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受驱旋转以使所述导滑块位于所述导滑轨上滑动,所述引线环安装于所述导滑块上。
9.作为优选的,所述引线环内万向连接有引导唇,所述引导唇两侧的内端口为圆角。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盘、第二齿
盘以及导辊,且往复丝杆与所述第一齿盘同轴分布,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第二齿盘相啮合,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导辊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齿盘的半径为所述第二齿盘半径大小的三倍。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绕线筒与导辊之间保持不小于4cm的间距。
13.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力切换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轴向滑动设置有六棱导柱,所述六棱导柱的尾端设置有同步轮,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销杆,所述销杆与所述同步轮滚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用于驱使所述六棱导柱沿轴向滑动。
14.作为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六棱导柱上固定安装有锁合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锁合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用于驱使所述六棱导柱轴向旋转。
15.作为优选的,所述六棱导柱的端部安装有电机架,而电机则安装于所述电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橡胶充气囊,所述六棱导柱受第一电动推杆驱动使所述橡胶充气囊镶嵌/脱离于绕线筒内,或镶嵌与绕线筒内同时脱离或滚动连接于导辊上。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机构使得电机通过动力切换结构从而实现驱动绕线筒旋转以及引线环的移动,通过动力切换结构的动力输入和切换,可以使得绕线筒在引线环的引导下使钢丝橡胶软管由所述绕线筒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缠绕,或者是驱使绕线筒缠绕预定盘数之后,引线环受驱移动预定距离再进行绕盘,从而实现逐个绕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导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绕线筒;2、引导机构;21、引线环;22、导滑块;23、往复丝杆;24、引导唇;3、驱动机构;4、电机;41、橡胶充气囊;5、动力切换结构;51、机架;52、六棱导柱;521、同步轮;53、第一电动推杆;531、销杆;54、第二电动推杆;55、锁合座;56、电机架;6、机座;61、通孔;62、旋转盘;63、导滑轨;7、传动机构;71、第一齿盘;72、第二齿盘;73、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1.如图1-5所示,一种钢丝橡胶软管收卷装置,包括:
绕线筒1,其用于收卷钢丝橡胶软管;引导机构2,其包括引线环21,钢丝橡胶软管穿过引线环21内缠绕于绕线筒1上;驱动机构3,其包括电机4以及动力切换结构5,动力切换结构5被装配用于以下两个工位活动设置:第一工位,驱使绕线筒1旋转,同时驱使引线环21沿绕线筒1轴向滑动;第二工位,驱使绕线筒1旋转,间歇性驱动引线环21沿绕线筒1轴向滑动预定间距。
22.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还包括传动机构7,传动机构7包括第一齿盘71、第二齿盘72以及导辊73,且往复丝杆23与第一齿盘71同轴分布,第一齿盘71与第二齿盘72相啮合,第二齿盘72与导辊7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进一步的,动力切换结构5包括机架51,机架51上轴向滑动设置有六棱导柱52,六棱导柱52的尾端设置有同步轮521,机架51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53,第一电动推杆53的输出端安装有销杆531,销杆531与同步轮521滚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3用于驱使六棱导柱52沿轴向滑动。再者,机架51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54,六棱导柱52上固定安装有锁合座55,第二电动推杆54的输出端与锁合座55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4用于驱使六棱导柱52轴向旋转。更为进一步的,六棱导柱52的端部安装有电机架56,而电机4则安装于电机架56上,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橡胶充气囊41,六棱导柱52受第一电动推杆53驱动使橡胶充气囊41镶嵌/脱离于绕线筒1内,或镶嵌与绕线筒1内同时脱离或滚动连接于导辊73上。
2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机构3使得电机4通过动力切换结构5从而实现驱动绕线筒1旋转以及引线环21的移动,通过动力切换结构5的动力输入和切换,可以使得绕线筒1在引线环21的引导下使钢丝橡胶软管由所述绕线筒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缠绕,或者是驱使绕线筒1缠绕预定盘数之后,引线环21受驱移动预定距离再进行绕盘,从而实现逐个绕盘。
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实施例,还包括机座6,机座6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其中一个竖板上开设有通孔61,另一个竖板上轴向转动设置有旋转盘62,绕线筒1由通孔61穿过并抵接于旋转盘62上。
2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引导机构2还包括机座6上设置的导滑轨63及滑动设置于导滑轨63上的导滑块22,机座6上转动设置有往复丝杆23,往复丝杆23受驱旋转以使导滑块22位于导滑轨63上滑动,引线环21安装于导滑块22上。
26.再者,引线环21内万向连接有引导唇24,引导唇24两侧的内端口为圆角。当钢丝橡胶软管通过时候,引导唇24会受钢丝橡胶软管摆动而移动。
27.进一步的,第一齿盘71的半径为第二齿盘72半径大小的三倍。
28.更为进一步的,绕线筒1与导辊73之间保持不小于4cm的间距。
29.工作原理:1. 安装的时候,将绕线筒1从通孔61内插入然后镶嵌于旋转盘62上;2. 电机4处于正常运行,且在上班的时候处于不停机状态;3. 第二电动推杆54驱动锁合座55使六棱导柱52旋转,从而使得橡胶充气囊41对准绕线筒1筒孔位置,然后在受第一电动推杆53收缩,使得橡胶充气囊41嵌入筒孔内,从而带动绕线筒1旋转;需要驱使钢丝橡胶软管由绕线筒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缠绕的时候:通过第一电
动推杆53收缩,橡胶充气囊41受挤压而发生形变,其边缘会抵触在导辊73上然后驱动往复丝杆23旋转,使得引线环21往复滑动;需要驱使绕线筒1缠绕预定盘数之后,引线环21受驱移动预定距离再进行绕盘的时候: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3收缩,至橡胶充气囊41带动绕线筒1旋转,旋转至预定盘数后,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3收缩,橡胶充气囊41受挤压而发生形变,其边缘会抵触在导辊73上然后驱动往复丝杆23旋转,使得引线环21移动一定的间距。
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例如:第二电动推杆54驱动锁合座55使六棱导柱52旋转,从而使得橡胶充气囊41对准绕线筒1筒孔位置、或旋转至预定盘数后,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3收缩,橡胶充气囊41受挤压而发生形变,其边缘会抵触在导辊73上然后驱动往复丝杆23旋转,使得引线环21移动一定的间距等动作,需要通过检测单元进行,而相应的检测电子元件以及系统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