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光层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0:0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层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技术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并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中小尺寸的显示产品上。在oled产业链中,有机发光材料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
3.目前高性能的蓝色荧光材料主要采用芘、二苯乙烯以及由上述基团组成的衍生物等作为发光核心,并通过匹配合适的芳香胺给电性单元修饰,调控分子的电荷转移态和发光颜色,设计出一系列高效的蓝色荧光新材料(详见u.s.patent,1992,us5151629、appl.phys.lett.,1999,75,4055.、chem.sci.,2016,7,4044.、org.electron.,2019,70,1.和appl.mater.inter.,2017,9,26268.)。然而,芘、二苯乙烯作为发光层的掺杂剂时,存在明显的振动光谱精细结构和分子间的堆积引起大幅的色度坐标的偏移的问题。由此,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容易表现出电致发光光谱的红移和明显的光谱展宽效应。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虽具有刚性的分子骨架,容易实现窄的发射光谱特性(详见adv.opt.mater.,2020,8,2000480)。但是,这类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仅有50~60%的水平,导致所制备的发光器件效率受到制约(详见chem.eng.j.,2020,395,125125)。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光层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含氮原子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构成高效率、窄发射光谱的发光层材料,并将该材料应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层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结构式(1)所示:
[0006][0007]
其中,环a和环b所键合的成环原子选自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硅原子、硼原子、
硫原子、硒原子中的至少一种,r0、r1、r2、r3、r6、r7、r8、r9、r
10
、r
13
、r
14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101)(r102)、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0、r1、r2、r3、r6、r7、r8、r9、r
10
、r
13
、r
14
、r
15
的取代基彼此不键合或者键合而形成进一步的环结构;
[0008]r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09]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层叠的基板、阳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空穴传输层由第一空穴传输层和/或第二空穴传输层组成,所述电子传输层由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或第二电子传输层组成,所述发光层的材质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层材料。
[0010]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11]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发光层材料,在含氮原子的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上引入成环修饰有利于抑制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振动,容易实现窄发射光谱特性;另一方面,刚性的成环修饰进一步抑制了非辐射振动,易于提升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使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在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取代基位点进一步接入给体或受体单元,用于调控上述化合物的能级带隙和发光颜色,使吲哚并咔唑化合物实现窄发射光谱的蓝光。同时,给体或受体单元的位阻作用将解决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的π共轭堆积问题,避免因堆积作用导致的激子淬灭,有利于改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使其满足商业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光层材料的第一化合物的结构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7的发光层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8的发光层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0017]
附图标号说明:
[0018][0019][002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层材料,旨在提供一种含氮原子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构成高性能、窄发射光谱的发光层材料,并将该材料应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地,发光层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结构式(1)所示:
[0023][0024]
其中,环a和环b的成环原子选自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硅原子、硼原子、硫原子、硒原子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不形成所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不形成所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r0、r1、r2、r3、r6、r7、r8、r9、r
10
、r
13
、r
14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
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这些取代基彼此不键合或者键合而形成进一步的环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的原子数中不包括所述取代基的原子数。
[0025]
本发明提出的发光层材料,在含氮原子的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上引入成环修饰。一方面,有利于抑制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振动,容易实现窄发射光谱特性;另一方面,刚性的成环修饰进一步抑制了非辐射振动,易于提升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使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在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取代基位点进一步接入给体或受体单元,用于调控上述化合物的能级带隙和发光颜色,使吲哚并咔唑化合物实现窄发射光谱的蓝光。同时,给体或受体单元的位阻作用将解决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的π共轭堆积问题,避免因堆积作用导致的激子淬灭,有利于改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满足商业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要求。
[0026]
可以理解,基团-n(r
101
)(r
102
)中,n表示氮原子,r
101
、r
102
表示与氮原子相连的两个基团,如基团-n(r
101
)(r
102
)为-nh2时,r
101
、r
102
分别表示氢原子,后文中类似,如c(r
41
)(r
42
)中c表示碳原子,r
41
、r
42
分别表示与碳原子相连的两个基团,不再赘述。
[0027]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a和环b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2)~(9)中的任意一种:
[0028][0029]
其中,*1与*2、*3与*4、*5与*6、*7与*8、*9与*10、*11与*12、*13与*14以及*15与*16各对分别表示环a和环b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
[0030]r21
~r
33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
101
、r
102
、r
41
、r
42
、r
43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
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21
~r
33
中相邻的基团彼此不键合或者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环a和环b采用上述环(2)~(9),有利于实现窄发射光谱特性,提高发光效率。
[0031]
可以理解,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如*1与*2是指,环a和环b与式(1)主环连接成环的两个碳原子,下文类似,不再赘述。
[0032]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环a和环b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2)、(10)、(11)中的任意一种:
[0033][0034]
其中,*1与*2、*3与*4以及*7与*8各对分别表示环a和环b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
21
、r
22
、r
23
、r
24
、r
51
、r
52
、r
53
、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41
、r
42
、r
43
、r
101
、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21
、r
22
、r
23
、r
24
、r
51
、r
52
、r
53
、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中相邻的基团彼此不键合或者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实验表明,环a和环b采用上述环(2)(10)、(11)中的任意一种,有利于实现窄发射光谱特性,提高发光效率。
[0035]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环a和b为成环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环结构选自式(21)~(24)中的任一个环,
[0036][0037]
其中,*1与*2分别表示环a和环b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
[0038]r61
、r
62
、r
63
、r
64
、r
65
、r
66
、r
67
、r
68
、r
69
、r
71
、r
72
、r
73
、r
74
、r
75
、r
76
、r
78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61
、r
62
、r
63
、r
64
、r
65
、r
66
、r
67
、r
68
、r
69
、r
71
、r
72
、r
73
、r
74
、r
75
、r
76
、r
78
中相邻的基团彼此不键合或者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
[0039]r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40]
在吲哚并咔唑引入对称的环a与环b修饰,一方面显著增强了所述化合物从s1态到s0态辐射跃迁的偶极强度,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环a与环b抑制了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分子振动,有利于降低发射光谱中振动光谱的强度,使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展宽减小,易于制备得到高效率、窄发射光谱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41]
根据本发明范畴,本发明所述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需进一步调控其能级结构和发光带隙,使载流子顺利传输至所述化合物复合产生辐射发光。另一方面,吲哚并咔唑具有刚性且平面的分子骨架,容易产生π共轭堆积的激子淬灭作用,在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取代位点引入具有位阻作用且不共面的修饰基团用以解决吲哚并咔唑的分子堆积问题。因此,本发明在式(1)所述的吲哚并咔唑的不成环取代位点连接苯基及其衍生物、联苯基及其衍生物、含氮芳香环受体单元及其衍生物、芳香胺给体及其衍生物等修饰基团。
[0042]
进一步地,r0、r1、r2、r3、r6、r7、r8、r9、r
10
、r
13
、r
14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30)~(37)中的任意一种:
[0043][0044]
其中,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c、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p1为0~5的整数,p2为0~4的整数,p3为0~3的整数;r
41
、r
42
、nr
43
、r
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
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上述取代基选自结构式(30)~(37)中的任意一种,更有利于实现窄发射光谱特性,提高发光效率。
[0045]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r0、r1、r2、r3、r6、r7、r8、r9、r
10
、r
13
、r
14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50)~(54)中的任意一种:
[0046][0047]
其中,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在式(53)和(54)中,rn与r
n 1
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所述环结构选自式(55)或(56)的环结构,或者rn与r
n 1
相互不键合而不形成环,n表示选自80~82、84~86中的整数,式(55)的*1与*2以及式(56)的*3与*4各对分别表示rn和r
n 1
所键合的所述环结构的2个成环碳原子;
[0048]
rc、r
90
~r
9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41
、r
42
、nr
43
、r
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p1为0~5的整数,p2为0~4的整数,p4为0~3的整数;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49]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式(1)所示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优选出更为有效的成环修饰方式和不成环取代基位点修饰方式以实现窄发射光谱和提升分子荧光量子产率的有益效果。
[005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化合物选自结构式(1-1)~(1-3)中的任意一种:
[0051][0052]
其中,x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0~r3、r6、r8~r
10
、r
13
~r
15
、r
100
~r
107
、r
110
~r
11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11
)(r
11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0~r3、r6、r8~r
10
、r
13
~r
15
、r
100
~r
107
、r
110
~r
117
中相邻的基团彼此不键合或者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r
41
、r
42
、r
43
、r
111
、r
11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上述结构式时,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较高。
[0053]
进一步地,结构式(1-2)所示的第一化合物选自结构式(8-1)~(8-3)中的任意一种:
[0054][0055]
其中,x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0、r3、r6、r7、r
13
~r
15
、r
100
~r
107
、r
170
~r
17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11
)(r
11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41
、r
42
、r
43
、r
111
、r
11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
13
~r
15
、r
100
~r
107
、r
110
~r
117
中相邻的基团彼此不键合或者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上述结构式时,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较高。
[0056]
优选地,在结构式(1-1)~(1-3)、(8-1)~(8-3)中,r0~r3、r6、r8~r
10
、r
13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50)~(54)中的任意一种:
[0057][0058]
其中,在式(53)和(54)中,rn与r
n 1
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所述环结构选自式(55)或(56)的环结构,或者rn与r
n 1
相互不键合而不形成环,n表示选自80~82、84~86中的整数,式(55)的*1与*2以及式(56)的*3与*4各对分别表示rn和r
n 1
所键合的所述环结构的2个成环碳原子;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c(r
41
)(r
42
)、nr
43
、o、s、se、si,r
80
~r
8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n(r
101
)(r
102
)所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c、r
90
~r
9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p1为0~5的整数,p2为0~4的整数,p4为0~3的整数;r
41
、r
42
、nr
43
、r
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59]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第一化合物的一些具体结构式,所述第一化合物选自结构式(10-1)~(10-344)中的任意一种:
[0060]
[0061]
[0062]
[0063]
[0064]
[0065]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
[0071]
[0072]
[0073]
[0074]
[0075]
[0076]
[0077]
[0078]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0085]
[0086]
[0087]
[0088]
[0089][0090]
采用上述至少一种作为发光层材料,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发射光谱中振动光谱的强度,使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展宽减小,易于制备得到高效率、窄发射光谱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91]
所述第一化合物原则上可以由多种路线合成,其中优选的合成制备方法如下:
[0092][0093]
本发明对所述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光物理性能测试,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窄发射光谱特性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以化合物(10-245)为例,室温下该化合物在甲苯溶液(浓度为1
×
10-5
m)中的发射峰位为449nm,光谱半峰宽为21nm。将上述化合物以3wt%(为质量百分比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在(16-103)(见下文)主体中制备得到的掺杂薄膜,可知掺杂薄膜的荧光量子产率为86.9%。比较化合物3在同等制备条件下的掺杂薄膜的
荧光量子产率为51.2%,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相比具备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将上述化合物(10-245)以3wt%(为质量百分比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在(16-103)主体中,制备了相应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电致发光光谱的发射峰为455nm,光谱半峰宽为22nm。
[0094][0095]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层材料还包括第二化合物和/或第三化合物,所述第二化合物包括含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化合物,所述第三化合物包括含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化合物。采用上述第二化合物和/或第三化合物,掺杂第一化合物,得到的发光层材料的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提升。
[0096]
优选地,所述第二化合物包括蒽及其衍生物、及其衍生物、咪唑及其衍生物、芘及其衍生物、芴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化合物包括蒽及其衍生物、及其衍生物、咪唑及其衍生物、芘及其衍生物、芴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使得发光层材料的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0097]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化合物包括三嗪及其衍生物、嘧啶及其衍生物、吡啶及其衍生物、硼及其衍生物、硫砜基及其衍生物、含苯甲腈及其衍生物骨架的化合物、喹喔啉及其衍生物、含磷氧及其衍生物、苯甲酮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使得发光层材料的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0098]
具体地,所述蒽及其衍生物选自结构式(60):
[0099][0100]
其中,r
180
~r
189
各自独立地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ar或者-l
2-ar,且r
180
~r
189
中至少一个为-ar或者-l
2-ar;r
101
和r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l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30的亚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30的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单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8~50的稠环基和由单环基与稠环基的组合构成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使发光层材料的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得到提升。
[0101]
所述芘及其衍生物选自结构式(61):
[0102][0103]
其中,r
190
~r
199
各自独立地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硫基、-n(r
101
)(r
102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ar或者-l
3-ar,且r
180
~r
189
中至少一个为-ar或者-l
3-ar;r
101
和r
10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l3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30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30的亚杂芳基,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单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8~50的稠环基和由单环基与稠环基的组合构成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0104]
具体地,所述第二化合物、第三化合物各自独立地选自结构式(16-1)~(16-190)中的任意一种:
[0105]
[0106]
[0107]
[0108]
[010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0115]
[0116]
[0117]
[0118][0119]
采用上述至少一种作为发光层材料,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发射光谱中振动光谱的强度,使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展宽减小,易于制备得到高效率、窄发射光谱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12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0.1%~20%的第一化合物和质量分数为80%~99.9%的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作为掺杂剂材料,所述第二化合物作为主体,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降低发射光谱中振动光谱的强度,使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展宽减小。
[0121]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0.1%~10%的第一化合物、质量分数为20%~94.9%的第二化合物,以及质量分数为5%~79.9%的第三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作为掺杂剂材料,所述第二化合物、第三化合物作为主体,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降低发射光谱中振动光谱的强度,使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展宽减小。
[0122]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层叠的基板、阳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空穴传输层由第一空穴传输层和/或第二空穴传输层组成,所述电子传输层由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或第二电子传输层组成,所述发光层13的材质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层材料。
[0123]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这两对中,可以只存在其中一层(如第一空穴传输层或第二空穴传输层),也可以两层都存在,两层都存在时,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是自下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自下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
[0124]
请参阅图2,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依次叠设的基板、阳极层10、有机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层17组成,有机发光功能层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11、第二空穴传输层12、发光层13、第一电子传输层14、第二电子传输层15及电子注入层16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发光层13位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2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4之间。本发明提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备了上述发光层材料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25]
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由本发明提供的发光层材料构成时,存在所述发光层中的含有所述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作为客体材料使用,第二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使用的一种情况,第二化合物可以是荧光发光型或者热活性延迟荧光机制材料;亦存在所述发光层中的含有所述式(1)所示的第一化合物作为客体材料使用,第二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使用,第三化合物作为辅助主体材料使用的情况,第二化合物可以是荧光发光型或热活性延迟荧光机制材料,第三化合物可以是荧光发光型、磷光机制材料或热活性延迟荧光机制材料。上述两种情况均能实现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化合物具有窄发射光谱、优良器件光电性能等优点。
[0126]
阳极层主要作用是将空穴注入到空穴传输层或者发光层,优先使用功函数为4.5ev以上的阳极层材料。阳极层材料优选自氧化铟锡合金(ito)、氧化锡(nesa)、铟镓锌氧化物(igzo)、银等。阳极层可以通过热蒸镀法、溅射法等形成阳极层薄膜。优选使阳极层的可视区域的光透射率大于80%。另外,阳极层方阻优选为500ω/cm-1
以下,膜厚优选在10~200nm的范围内。
[0127]
阴极层主要作用是向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或者发光层注入电子,优选功函数小的材料。阴极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自铝、镁、银、镁-银合金、镁-铝合金、铝-锂合金等。阴极层也与阳极层同样地,可以通过热蒸镀法、溅射法等形成阴极层薄膜,阴极层膜厚优选
在10~200nm的范围内选择。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从阴极侧提取发光。
[0128]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器件优选在阴极层与电子传输层或发光层的界面区域具有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主要作用是促进电子从阴极层注入到电子传输层或发光层,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和器件寿命的提高。电子注入层材料含有功函数为3.8ev以下的材料,可优选自li、cs、ba、yb、lif、csf、bao等。电子注入层可以通过热蒸镀法形成电子注入层薄膜,蒸镀速率优选由此制作的阴极层膜厚优选在0.1~15nm的范围内选择。
[012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为在发光层与阴极层(或电子注入层)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主要作用是将电子从阴极向发光层传输,可能由一层有机层材料组成,定义为第二电子传输层;也可能由两层有机层材料组成,将靠近阴极层一侧的有机层定义为第二电子传输层,将靠近发光层一侧的有机层定义为第一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材料优选使用在分子内含有1个以上杂原子的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特别优选含氮环衍生物。另外,作为含氮环衍生物,优选为具有含氮六元环或五元环骨架的芳香族环、或者具有含氮六元环或五元环骨架的稠合芳香族环化合物。
[0130]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优选自以下化合物但不限于以下结构:
[0131][0132]
[0133]
电子传输层的膜厚不做限定,优选为10~100nm。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由第二电子传输层组成时,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10~100nm;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由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组成时,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9~70nm,第一电子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1~30nm。
[0134]
空穴传输层为在发光层与阳极层(或空穴注入层)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主要作用是将空穴从阳极传输至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可能由一层有机层材料组成,定义为第一空穴传输层;也可能由两层有机层材料组成,将靠近阳极层一侧的有机层定义为第一空穴传输层,将靠近发光层一侧的有机层定义为第二空穴传输层。作为用于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材料,优选使用芳香族胺化合物,例如下述式(70)所示的芳香族胺衍生物。
[0135][0136]
上述式(70)中,ar1~a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优选为6~30、更优选为6~20、进一步优选为6~12)的芳香族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成环碳数6~50(优选为6~30、更优选为6~20、进一步优选为6~12)的稠合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优选为5~30、更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2)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优选为5~30、更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2)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基、或者这些芳香族烃基或稠合芳香族烃基与芳香族杂环基或稠合芳香族杂环基键合而成的基团。
[0137]
在ar1与ar2之间、在ar3与ar4之间可以形成环。另外,l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优选为6~30、更优选为6~20、进一步优选为6~12)的芳香族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成环碳数6~50(优选为6~30、更优选为6~20、进一步优选为6~12)的稠合芳香族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优选为5~30、更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2)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优选为5~30、更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2)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基。
[0138]
作为用于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材料,优选使用另一种芳香族胺化合物,例如下述式(71)所示的芳香族胺衍生物。
[0139][0140]
其中,ar1~ar3与式(70)中的ar1~ar4相同。
[0141]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根据式(70)和(71)所述化合物优选自以下化合物但不限于以下结构:
[0142]
[0143]
[0144]
[0145]
[0146]
[0147][0148]
空穴传输层的膜厚不做限定,优选为20~200nm。当空穴传输层由第一空穴传输层组成时,第一空穴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20~200nm;当空穴传输层由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组成时,第一空穴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19~150nm,第二空穴传输层的膜厚优选为1~50nm。
[0149]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器件优选在阳极层与空穴传输层(或发光层)的界面区域设有空穴注入层。空穴注入层主要作用是促进空穴从阳极层注入到空穴传输层或发光层,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的降低,以及发光亮度和器件寿命的提高。空穴注入层材料是指,含有深lumo能级的受体型有机材料,作为其具体例,可优选自hatcn、f4-tcnq、hi-3等,空穴注入层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nm的范围内选择。
[0150]
空穴注入层材料hatcn、f4-tcnq、hi-3的结构式如下:
[0151][0152]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器件优选在电子传输层掺杂入n型掺杂剂,空穴传输层掺杂入p型掺杂剂,n型掺杂剂和p型掺杂剂的主要作用分别是提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传输性,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n型掺杂剂优选li、cs、ba、yb、csf、bao、liq、naq、libpp、bepq2、bepp2、lif、csco3、zno等;p型掺杂剂优选hatcn、f4-tcnq、hi-3等。当空穴传输层含有所述的p型掺杂剂和空穴传输材料时,所述p型掺杂剂的掺杂质量浓度优选0.1%~50.0%;当空穴传输层含有所述的n型掺杂剂和空穴传输材料时,所述n型掺杂剂的掺杂质量浓度优选1.0%~90.0%。
[0153]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优选的n型掺杂剂材料liq、naq、libpp、bepq2、bepp2的结构式如下:
[0154][0155]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提出的电子设备,具备了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56]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157]
实施例1第一化合物(10-1)的制备
[0158][0159]
在氮气气氛下,将8,8-二甲基-5,8-二氢茚并[2,1-c]咔唑(2g,7.06mmol,1eq),氢化钠(nah)(0.17g,7.06mmol,1eq)和1,5-二溴-2,4-二氟苯(1g,3.67mmol,0.52eq)分散在20ml的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6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1,产量2.1g(产率75%)。
[0160]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1(1g,1.25mmol,1eq),醋酸钯(ii)[pd(oac)2](0.14g,0.63mmol,0.5eq),三苯基膦(pph3)(0.2g,0.75mmol,0.6eq),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57g,2.5mmol,2eq)和碳酸钾(1.73g,10mmol,8eq)的混合物分散在20ml的n,n
’‑
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于14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纯化,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作为洗脱剂。获得白色固体形式的(10-1),产量0.26g(产率33%)。
[0161]
实施例2第一化合物(10-17)的制备
[0162][0163]
在氮气气氛下,将8h-苯并呋喃[2,3-c]咔唑(1.8g,7.06mmol,1eq),氢化钠(nah)(0.17g,7.06mmol,1eq)和1,5-二溴-2,4-二氟苯(1g,3.67mmol,0.52eq)分散在20ml 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6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2,产量1.8g(产率70%)。
[0164]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2(0.9g,1.25mmol,1eq),醋酸钯(ii)[pd(oac)2](0.14g,0.63mmol,0.5eq),三苯基膦(pph3)(0.2g,0.75mmol,0.6eq),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57g,2.5mmol,2eq)和碳酸钾(1.73g,10mmol,8eq)的混合物分散在20ml的n,n
’‑
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于14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纯化,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作为洗脱剂。获得白色固体形式的(10-17),产量0.29g(产率40%)。
[0165]
实施例3第一化合物(10-20)的制备
[0166][0167]
在氮气氛下,将7h-苯并咔唑(1.5g,7.06mmol,1eq),氢化钠(nah)(0.17g,7.06mmol,1eq)和1,5-二溴-2,4-二氟苯(1g,3.67mmol,0.52eq)分散在20ml n,n
’‑
二甲基
甲酰胺(dmf)中,于6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3,产量1.1g(产率60%)。
[0168]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3(0.8g,1.25mmol,1eq),醋酸钯(ii)[pd(oac)2](0.14g,0.63mmol,0.5eq),三苯基膦(pph3)(0.2g,0.75mmol,0.6eq),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57g,2.5mmol,2eq)和碳酸钾(1.73g,10mmol,8eq)的混合物分散在20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于14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纯化,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作为洗脱剂。获得白色固体形式的10-20,产量0.15g(产率25%)。
[0169]
实施例4第一化合物(10-21)的制备
[0170][0171]
在氮气气氛下,将9h-咔唑-3-硼酸频哪醇酯(2g,6.82mmol,1eq),邻溴苯(1.93g,8.19mmol,1.2eq),四三苯基膦钯(157mg,0.13mmol,0.02eq)和碳酸钾(1.4g,10.2mmol,1.5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4,产量2.0g(产率90%)。
[0172]
在空气中,将中间体4(2g,5.65mmol,1eq),二碳酸二叔丁酯(1.5g,6.78mmol,1.2eq)和4-二甲氨基吡啶(0.69g,5.65mmol,1eq)分散在30ml四氢呋喃(thf)中,在室温下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80:2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5,产量2.1g(产率90%)。
[0173]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5(2g,4.73mmol,1eq)分散在20ml超干四氢呋喃(thf)中,于-78℃滴加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1.6mol/l,3.5ml,1.2eq),反应1小时后,将二苯甲酮(1.3g,7.09mmol,1.5eq)溶解于10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体系,滴加完成后恢复至室温反应12小时。之后加入醋酸和盐酸进行酸化,调节ph至弱酸性,继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80:2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6,产量1.2g(产率60%)。
[0174]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6(2.8g,7.06mmol,1eq),氢化钠(nah)(0.17g,7.06mmol,1eq)和1,5-二溴-2,4-二氟苯(1g,3.67mmol,0.52eq)分散在20ml dmf中,于6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7,产量2.2g(产率60%)。
[0175]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7(1.3g,1.25mmol,1eq),醋酸钯(ii)[pd(oac)2](0.14g,
0.63mmol,0.5eq),三苯基膦(pph3)(0.2g,0.75mmol,0.6eq)、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57g,2.5mmol,2eq)和碳酸钾(1.73g,10mmol,8eq)的混合物分散在20ml的dmac中,于14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纯化,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作为洗脱剂。获得白色固体形式的(10-21),产量0.33g(产率30%)。
[0176]
实施例5第一化合物(10-38)的制备
[0177][0178]
在氮气气氛下,将化合物10-1(3g,4.7mmol,1eq)分散在30ml乙腈中,之后一次性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2.1g,11.7mmol,2.5eq)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8,产量3.3g(产率90%)。
[0179]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苯硼酸(1.1g,9.5mmol,3eq),四三苯基膦钯(167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38),产量1.0g(产率40%)。
[0180]
实施例6第一化合物(10-61)的制备
[0181][0182]
在氮气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9,9-二甲基-9h-芴-3-基)硼酸(2.3g,9.5mmol,3eq),四三苯基膦钯(167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80:2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61),产量1.6g(产率40%)。
[0183]
实施例7第一化合物(10-71)的制备
[0184][0185]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二苯胺(1.6g,9.5mmol,3eq),碘化
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71),产量1.2g(产率40%)。
[0186]
实施例8第一化合物(10-90)的合成制备
[0187][0188]
在氮气氛下,将(9,9-二甲基-9h-芴-3-基)胺(2.0g,9.5mmol,1eq),1,4-二甲基-2-碘苯(2.6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和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9,产量2.6g(产率90%)。
[0189]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中间体9(2.9g,9.5mmol,3eq),碘化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90),产量0.7g(产率20%)。
[0190]
实施例9第一化合物(10-109)的合成制备
[0191]
[0192]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7h-二苯并咔唑(2.5g,9.5mmol,3eq),碘化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109),产量1.2g(产率34%)。
[0193]
实施例10第一化合物(10-124)的合成制备
[0194][0195]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10h-螺[吖啶-9,9
’‑
芴](3.1g,9.5mmol,3eq),碘化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124),产量1.6g(产率40%)。
[0196]
实施例11第一化合物(10-162)的合成制备
[0197][0198]
在氮气氛下,将化合物10-1(3g,4.7mmol,1eq)分散在30ml乙腈中,之后一次性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0.84g,4.68mmol,1eq)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体10,产量2.7g(产率80%)。
[0199]
在氮气氛下,将2-萘胺(1.4g,9.5mmol,1eq),4-碘-1,1
’‑
联苯(3.2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与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11,产量2.5g(产率90%)。
[0200]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0(2.3g,3.2mmol,1eq),11(1.1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
步纯化。得到产物(10-162),产量1.5g(产率50%)。
[0201]
实施例12第一化合物(10-179)的合成制备
[0202][0203]
在氮气氛下,将4-氨基-1,1
’‑
联苯(1.6g,9.5mmol,1eq),4-溴二苯并呋喃(2.8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和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12,产量2.8g(产率90%)。
[0204]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0(2.3g,3.2mmol,1eq),12(1.2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40:6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179),产量1.8g(产率60%)。
[0205]
实施例13第一化合物(10-191)的合成制备
[0206][0206]
[0207]
在氮气氛下,将5,11-二氢-11,11-二甲基茚并[1,2-b]咔唑(1.3g,4.7mmol,1eq)分散在30ml乙腈中,之后一次性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0.84g,4.68mmol,1eq)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13,产量1.5g(产率90%)。
[0208]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3(1.2g,3.2mmol,1eq),苯硼酸(0.5g,3.8mmol,1.2eq),四三苯基膦钯(167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80:2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体14,产量1.0g(产率90%)。
[0209]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0(2.3g,3.2mmol,1eq),14(1.4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30:7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191),产量1.9g(产率60%)。
[0210]
实施例14第一化合物(10-205)的合成制备
[0211][0211][0212]
在氮气氛下,将化合物10-17(2.7g,4.7mmol,1eq)分散在30ml乙腈中,之后一次性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2.1g,11.7mmol,2.5eq)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15,产量3.1g(产率90%)。
[0213]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5(2.4g,3.2mmol,1eq),苯硼酸(1.1g,9.5mmol,3eq),四三苯基膦钯(167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05),产量1.0g(产率40%)。
[0214]
实施例15第一化合物(10-222)的合成制备
[0215][0215][0216]
在氮气氛下,将间溴碘苯(5.0g,17.6mmol,1eq)和2-氨基-1-溴萘(43.2g,19.4mmol,1.2eq)分散在30ml的甲苯中。然后加入叔丁醇钠(5.1g,53mmol,3eq),醋酸钯(2mol%)和1,1
’‑
联萘-2,2
’‑
双二苯膦(4mol%)。加料结束后,将温度升至11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5:5)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体17,产量5.6g(产率85%)。
[0217]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7(5.0g,13.2mmol,1eq),醋酸钯(2mol%)和乙酸钾(8.9g,39.7mmol,3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60℃反应14小时。在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水搅拌1小时,固体生成。泵抽过滤,然后用少量乙醇洗涤,得到中间体18,产量3.5g(产率88%)。
[0218]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8(3.0g,10.0mmol,1eq),苯硼酸(1.5g,12.1mmol,1.2eq),四(三苯基膦)钯(5mol%)与碳酸钾(2.8g,20mmol,2eq),分散在30ml甲苯和15ml乙醇中,于120℃反应12小时。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体19,产率2.3g(产率78%)。
[0219]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9(2.5g,8.5mmol,1eq),氯化钠(7.4g,127.8mmol,15eq)和三氯化铝(34.0g,255.6mmol,30eq)溶解到30ml甲苯中,水解后使用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使用硫酸镁干燥,浓缩。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30:7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体20,产量0.7g(产率30%)。
[0220]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6(2.1g,3.2mmol,1eq),20(1.5g,3.8mmol,1.2eq),碘化亚
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40:6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22),产量1.7g(产率60%)。
[0221]
实施例16第一化合物(10-231)的合成制备
[0222][0223]
在氮气氛下,将4-氨基氧芴(1.7g,9.5mmol,1eq),3-溴二苯并呋喃(2.8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与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21,产量2.9g(产率90%)。
[0224]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8(2.5g,3.2mmol,1eq),中间体21(2.9g,9.5mmol,3eq),碘化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31),产量1.2g(产率30%)。
[0225]
实施例17第一化合物(10-240)的合成制备
[0226][0227]
在氮气氛下,将化合物10-1(3g,4.7mmol,1eq)分散在30ml氯仿中,之后在0℃滴加液溴(0.89g,4.68mmol,1.2eq),之后升温至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22,产量2.7g(产率80%)。
[0228]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22(2.5g,3.2mmol,1eq),(9,9-二甲基-9h-芴-3-基)硼酸(2.3g,9.5mmol,3eq),四三苯基膦钯(167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30ml甲苯中,于10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80:2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40),产量1.6g(产率40%)。
[0229]
实施例18第一化合物(10-248)的合成制备
[0230][0231]
在氮气氛下,将2-氨基-9,9
’‑
二苯基芴(3.1g,9.5mmol,1eq),碘苯(2.3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和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23,产量3.5g(产率90%)。
[0232]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22(2.3g,3.2mmol,1eq),23(1.5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20:8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48),产量2.0g(产率60%)。
[0233]
实施例19第一化合物(10-251)的合成制备
[0234][0235]
在氮气氛下,将2-氨基-9,9
’‑
二苯基芴(3.1g,9.5mmol,1eq),4-碘联苯(3.1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和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23,产量4.1g(产率90%)。
[0236]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22(2.3g,3.2mmol,1eq),24(1.8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40:6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51),产量1.7g(产率50%)。
[0237]
实施例20第一化合物(10-297)的合成制备
[0238][0239]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18(2.1g,7.06mmol,1eq),氢化钠(nah)(0.17g,7.06mmol,1eq)和1,5-二溴-2,4-二氟苯(1g,3.67mmol,0.52eq)分散在2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6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31,产量1.7g(产率60%)。
[0240]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31(1.0g,1.25mmol,1eq),醋酸钯(ii)[pd(oac)2](0.14g,0.63mmol,0.5eq),三苯基膦(pph3)(0.2g,0.75mmol,0.6eq),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57g,2.5mmol,2eq)和碳酸钾(1.73g,10mmol,8eq)的混合物分散在20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于14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大量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有
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纯化,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0:10)作为洗脱剂。获得中间体32,产量0.16g(产率20%)。
[0241]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32(2.1g,3.2mmol,1eq),二苯胺(1.6g,9.5mmol,3eq),碘化亚铜(25mg,0.13mmol,0.04eq),邻菲罗啉(23mg,0.13mmol,0.04eq)和碳酸钾(1.3g,9.5mmol,3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297),产量1.3g(产率50%)。
[0242]
实施例21第一化合物(10-305)的合成制备
[0243][0244]
在氮气氛下,将化合物10-20(2.3g,4.7mmol,1eq)分散在30ml乙腈中,之后一次性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0.84g,4.68mmol,1eq)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60:4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33,产量2.0g(产率75%)。
[0245]
在氮气氛下,将4-氨基联苯(1.6g,9.5mmol,1eq),4-碘二苯并噻吩(3.5g,11.4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73mg,0.19mmol,0.02eq),1,1
’‑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07mg,0.19mmol,0.02eq)和叔丁醇钠(1.3g,14.2mmol,1.5eq)分散在20ml甲苯中。于12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中间产物34,产量3.0g(产率90%)。
[0246]
在氮气氛下,将中间体33(1.8g,3.2mmol,1eq),34(1.3g,3.8mmol,1.2eq),碘化亚铜(13mg,0.06mmol,0.02eq),邻菲罗啉(12mg,0.06mmol,0.02eq)和碳酸钾(0.6g,9.5mmol,1.5eq)分散在10ml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于18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50:50)进一步纯化。得到产物(10-305),产量1.3g(产率50%)。
[0247]
实施例22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48]
(1)将30mm
×
30mm
×
0.7mm厚的带ito透明电极(阳极层,ito的膜厚设为95nm)的玻璃基板依次在丙酮、洗液、超纯水(3次)、异丙醇中进行超声波清洗,每一步骤超声清洗时间为10min。将清洗后的ito玻璃基板放置于80℃的烘箱烘烤3h。对烘烤后的ito玻璃基板进行真空等离子体清洗处理10min。
[0249]
(2)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上述玻璃基板安装于真空蒸镀装置的基板架,首先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的一侧的面上以覆盖透明电极的方式蒸镀化合物hatcn,形成膜厚为10nm的空穴注入层。
[0250]
(3)在该空穴注入层之上蒸镀化合物ht-1,形成膜厚100nm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之上蒸镀化合物ht-45,形成膜厚10nm的第二空穴传输层。
[0251]
(4)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之上共蒸镀第二化合物(16-103)(主体材料)和第一化合物(10-71)(掺杂剂材料),形成膜厚25nm的发光层,第一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3%。
[0252]
(5)在该发光层之上蒸镀et-13,形成膜厚10nm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在该第一电子传输层之上共蒸镀liq和et-1,liq的质量浓度为50%,形成膜厚15nm的第二电子传输层。
[0253]
(6)在第二电子传输层上蒸镀lif,形成膜厚1nm的电子注入层,在该电子注入层之上蒸镀金属al,形成膜厚100nm的阴极层。
[0254]
实施例23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55]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71),第二化合物采用(16-2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56]
实施例24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57]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90),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58]
实施例25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59]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109),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60]
实施例26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61]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124),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62]
实施例27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63]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179),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64]
实施例28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65]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245),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66]
实施例29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67]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10-245)、第二化合物采用(16-2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68]
实施例30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69]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第一化合物(10-71)、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70]
实施例31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71]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第一化合物(10-81)、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72]
实施例32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73]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第一化合物(10-179)、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74]
实施例33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
[0275]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第一化合物(10-271)、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76]
对比例1
[0277]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比较化合物1,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78]
对比例2
[0279]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比较化合物2,第二化合物采用(16-10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80]
对比例3
[0281]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比较化合物1,第二化合物采用(16-2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82]
对比例4
[0283]
除第一化合物采用比较化合物2,第二化合物采用(16-23)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84]
对比例5
[0285]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比较化合物1、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86]
对比例6
[0287]
除发光层采用0.5wt%的比较化合物2、94.5wt%的第二化合物(16-23)、5wt%的第三化合物(16-175)以外,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2相同。
[0288]
比较例1至6中,比较化合物1和比较化合物2具有如下结构式:
[0289][0290]
对实施例1至21得到的第一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和原子量分析,得表1。
[0291]
表1 实施例1至21的第一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和原子量分析
[0292] 化合物元素分析(%)分子量实施例110-1c,90.53;h,5.08;n,4.40636.28实施例210-17c,86.29;h,3.46;n,4.78;o,5.47584.18
实施例310-20c,90.44;h,3.99;n,5.57504.20实施例410-21c,92.26;h,4.57;n,3.18884.32实施例510-38c,91.37;h,5.12;n,3.55788.29实施例610-61c,91.73;h,5.54;n,2.731020.49实施例710-71c,89.00;h,5.20;n,5.80970.47实施例810-90c,89.81;h,5.54;n,4.661203.54实施例910-109c,90.23;h,4.99;n,4.781170.44实施例1010-124c,90.82;h,4.82;n,4.351294.49实施例1110-162c,90.37;h,5.10;n,4.53929.30实施例1210-179c,89.15;h,4.88;n,4.33;o,1.64969.37实施例1310-191c,90.60;h,5.18;n,4.22993.36实施例1410-205c,86.45;h,3.52;n,3.05;o,6.98916.21实施例1510-222c,87.99;h,3.56;n,4.81;o,3.65873.30实施例1610-231c,86.60;h,4.41;n,4.20;o,4.801330.55实施例1710-240c,91.27;h,5.36;n,3.37828.35实施例1810-248c,90.88;h,5.10;n,4.021043.40实施例1910-251c,91.12;h,5.13;n,3.751119.47实施例2010-297c,88.76;h,4.57;n,6.67838.22实施例2110-305c,87.20;h,4.12;n,4.93;s,3.74853.29
[0293]
由表1可知,上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0294]
对实施例27和28制得的发光层材料分别测定光致发光光谱图,分别得图3和图4,其光谱半峰宽分别为29nm和22nm,表现出窄发射光谱特性。
[0295]
对实施例22至33及对比例1至6的电致发光元件进行如下测试:使用分光辐射亮度计cs-2000(konica minolta)和数字源表2420(keithley)测量以电流密度为10ma/cm2驱动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的cie1931色度坐标(x,y)、器件外量子效率和电致发光光谱半峰宽(单位:nm),得表2。
[0296]
表2 电致发光元件性能测试
[0297] cie(x,y)器件外量子效率(%)光谱半峰宽(nm)实施例220.14,0.136.427实施例230.14,0.137.028实施例240.14,0.146.728实施例250.14,0.105.825实施例260.15,0.126.030实施例270.14,0.135.529实施例280.14,0.096.922实施例290.14,0.097.121实施例300.14,0.129.626实施例310.15,0.139.230实施例320.14,0.138.828
实施例330.14,0.119.523对比例10.16,0.265.257对比例20.15,0.225.055对比例30.16,0.275.358对比例40.16,0.235.154对比例50.16,0.248.354对比例60.15,0.207.950
[0298]
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化合物的光谱半峰宽相较于比较化合物1和比较化合物2明显减小,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光谱半峰宽均在30nm以下。这是由于将成环修饰引入吲哚并咔唑分子骨架后,能有效抑制导致光谱展宽的分子振动和能态构象驰豫,使发射光谱中的振动光谱强度下降,由此表现出窄发射光谱特性。而比较化合物1和2的发射光谱存在较为显著的振动光谱结构,这样通常导致较宽的发射光谱特性。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发光元件外量子效率高于比较化合物1和比较化合物2制得的电致发光元件,这是由于引入的成环修饰单元抑制了分子的非辐射振动,增强了化合物的跃迁偶极强度,使发光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提高,由此对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有协同提升效果。
[029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