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3-19 15:2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茶包是以袋状结构装填茶叶而可供放置于水中进行冲泡。如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203111819u的专利所揭露一种“冲泡物包覆结构”,由于该冲泡物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制造不易,因此,开发出能够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方式生产的制造过程是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
4.本发明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是利用一具有多个折线的片材进行,该制造方法包含叠合步骤:使具有折线的片材呈叠合状并且两相反侧缘为相接合;压摺步骤:在该叠合步骤之后进行,撑开该片材呈中空筒状并沿所述多个折线将该片材折压成筒状折叠结构并具有两端开口。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更包含一在该叠合步骤之前进行的压纹步骤,其中,在该压纹步骤中,是在该片材形成多个排凹凸结构,且每两排凹凸结构之间形成前述的一折线。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叠合步骤中,是通过对折方式使该片材相反的一头端与一尾端相接合,并且所述多个折线与所述多个凹凸结构随该头端与该尾端的接合而呈环状。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叠合步骤中,是将两片材相叠合并且裁切一预定长度,使所述多个片材被裁切的位置相接合。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压摺步骤中,是将该被接合的片材撑开呈中空筒状,沿所述多个折线径向向内折压成折叠结构。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压摺步骤中,是沿所述多个折线逐一压摺,将该片材折压成折叠结构。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压摺步骤中,是将该片材套设于一治具,借该治具将该片材撑开呈中空筒状,且该治具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受驱动相对远离而支撑在该片材内侧,借此撑开该片材呈中空环状,并在外部压摺时形成内部支撑。
11.借由前述步骤完成茶包以及茶包折叠结构的制作,借由配合机械设备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式完成前述制作过程,因而对于具有较复杂的折叠结构的茶包具有生产上的有益效果,除此之外,借由片材的凹凸结构与折线的形成,也易于让片材压折成如灯笼折叠结构。
附图说明
12.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在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发明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茶包折叠结构制作成茶包的一实施例;图3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片材;图4a、图4b是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叠合步骤;图5是示意图,说明该叠合步骤的另一变化状态;图6a至图6c是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压摺步骤;图7是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治具与压具;图8为一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中,片材被支撑件撑开;以及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中,一底盖封闭该茶包折叠结构的一端开口的步骤以及装填茶叶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见图1、图2,本发明茶包折叠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是用于制造成型一个具有如灯笼折叠结构而可被拉伸或压缩的茶包1,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4.步骤11:形成一中空筒状并具有两端开口的茶包折叠结构10(见图2),在此步骤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15.压纹步骤111:在一片材1形成多个压纹。此压纹步骤111可采一压纹设备进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纹包括多个折线21与多个排凹凸结构22,多个排凹凸结构22沿宽度方向w排列,且每一排凹凸结构22沿长度方向l是采凹结构221与凸结构222交替排列,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的每两排凹凸结构22之间界定出沿一长度方向l延伸的折线21,所述多个折线21沿宽度方向w相间隔排列。其中,折线21是用以成型出锯齿状的折叠结构,而凹凸结构22则是用以辅助平面的片材1可以顺利被沿折线21成型出折叠结构,此部分稍后说明。此压纹步骤111也可以直接利用取得一具有多个折线21的片材1来取代进行。
16.叠合步骤112:使该具有折线21的片材1呈叠合状并且两相反侧缘为相接合。此叠合步骤112可采一接合裁切设备6进行。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中,片材1是在此步骤中由连续的条状片材进行裁切。裁切时,是将片材1的一头端14反向折叠使片材1相叠合,并且以热切或超音波等接合裁切设备6进行裁切,如图4b所示,使片材1被裁切成对折状,并且被裁切的一端形成一尾端15,并且相反的头端14与尾端15由于裁切过程受到高温或超音波音频震动的关系产生熔合而相接合,此时被裁切的片材1,是呈一对折环状并且中央可被撑开呈中空筒状的结构,以使每一排凹凸结构22与折线21也是呈环状。
17.参见图5,关于叠合步骤112的另一实施态样,也可以是将两片片材1’直接相叠合,再借由热切或超音波等接合裁切设备6裁切一预定长度,且裁切的位置由于受到高温或超音波音频震动的关系产生熔合而相接合,使两片片材1’被裁切的两相反侧缘相接合,裁切时,可以是如输送带进给的方式,一段一段被裁切成型。
18.压摺步骤113:在叠合步骤112之后进行,撑开片材1呈中空筒状并沿所述多个折线21将片材1折压成茶包折叠结构10并具有两端开口101、102(见图9)。此压摺步骤113可采一压摺设备进行。如图6a、图7、图8所示,在此步骤中,是将被对折叠合的片材1以其中空的部位套设于一治具3,借该治具3将片材1撑开呈中空筒状,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治具3包括多个呈环状排列的支撑件31,所述多个支撑件31大致呈长条状并且可伸入片材1之间,借此将片
材1撑开为中空筒状,并且可被驱动沿径向方向相邻近以及相远离,且支撑件31、32径向断面呈弧凸状并且外侧表面具有沿轴向排列的锯齿状结构311、321,被对折叠合的片材1被套设围绕在所述多个支撑件31外围而被撑开,并且所述多个支撑件31、32被驱动径向相远离,使支撑件31、32具有锯齿状结构311、321的外侧接触片材1内表面,借此支撑在片材1内侧,在压摺时形成内部支撑,本实施例的支撑件31、32为两个,但其数量不以此为限,每一支撑件31、32约对应片材1180度周缘的区域,片材1借此被撑开呈中空筒状。本实施例中,压摺件4是排列配置在治具3的两相反侧,使得片材1位于治具3与压摺件4之间,且压摺件4朝向治具3的外缘呈内凹的弧形。
19.进行压摺时,如图6a所示,先使片材1位于中央的一条折线21对应到锯齿状结构311的一个最低点的波谷位置。接着,如图6b所示,驱动位在中央的一个压摺件4沿该折线21将片材1局部往内推抵,使片材1折线21处被往内压摺服贴在锯齿状结构311内凹的外表面。接着,如图6c所示,两侧的压摺件4接着被驱动往内位移,将片材1另两条折线21的位置往内推抵,使片材1该区域被往内压摺服贴在锯齿状结构311内凹的外表面,依此类推,即可逐一将片材1折压成锯齿状的折叠结构。形成凹凸结构22的作用则是在于,由于片材1是平面结构,当压摺件4沿着折线21压摺时,在没有形成凹凸结构22的状况下,不易使片材1产生均匀向内凹的变形,因此,形成凹凸结构22有助于当压摺件4将片材1的折线21处往内推抵使片材1压折时,片材1能较顺利变形。故预先形成凹凸结构22,一来可以让片材1在被沿着折线21压摺时更顺利变形,二来在压摺时也可避免产生不规则或无法控制的折叠变形,再者,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凹结构221与凸结构222的排列上,相近的两排凹凸结构22中,凹结构221与凸结构222是彼此错开因而形成间隔折线21,此举亦有助于片材1被折压变形。完成压摺步骤113后,其中两相对侧的支撑件31受驱动往内相向位移并远离片材1内表面后退出片材1,接着,另外两相对侧的支撑件32再受驱动往内相向位移并远离片材1内表面后退出片材1。在其他的变化态样中,压摺件4也可以是采用滚轮的形式沿着折线21滚压。
20.压摺完成后,即形成如灯笼的中空筒状并且具有茶包折叠结构10,且该茶包折叠结构10具有两端开口101、102。
21.此处特别留意的是,在压摺步骤113中,本实施例是采用压摺件4由中央逐一沿着折线21往两侧压摺,其作用在于由于压摺过程中,是将片材1由平面折压为具有凹凸的折叠结构,逐一沿着折线21压摺可避免片材1在折压的过程中因多处同时受力而难以控制其变形状态,或导致片材1意外位移,或因为多处同时被压摺拉撑而导致片材1破裂,且片材1压摺的顺序较佳可由被卷成中空筒状的片材1的中央位置开始往两端进行,或是由中空筒状的片材1一端形成压摺至另一端。
22.前述步骤111至步骤113的制程也可以机台设备串联为产线的方式,依序压纹、叠合裁切以及压摺而完成一连串制程。
23.接着进行以下步骤,即可制作形成茶包1,步骤12:以一底盖51封闭该茶包折叠结构10的一端开口,且一拉绳52的一端连接于底盖5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底盖51、拉绳52以及一顶盖53组装结合的方式为拉绳52的一端连接于底盖51一表面中央,拉绳52另一端则是穿过顶盖53中央,并且连接一挡杆54。在此步骤中,底盖51热压封闭开口101,此时,拉绳52是穿伸于茶包折叠结构10内,而顶盖53则是靠近另一端开口102处。
24.步骤13:装填茶叶100。同样如图9所示,在此步骤中,是将茶叶100由开口102装填
入茶包折叠结构10内,此时,由于底壁51已封闭开口101,因此,茶叶100不至于掉出。
25.步骤14:在装填完茶叶100后,以顶盖53接合于茶包折叠结构10而热压封闭另一端开口102,此时拉绳52另一端系穿过顶盖53并且连接一挡杆54。即完成如图2所示的茶包1制作。
26.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前述步骤完成茶包折叠结构10和茶包1的制作,借由配合机械设备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式完成前述制程,因而对于具有较复杂的折叠结构的茶包具有生产上的有益效果,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27.除此之外,本案主要在于借由片材1的折线21与凹凸结构22的形成,再利用治具3与压摺件4的配合,将片材5沿着折线21折压成筒状折叠结构,至于前述的叠合步骤,则不限于前述图4a、4b与图5的方式及态样。【符号说明】
28.1、1’··············
茶包10
················
茶包折叠结构100
················
茶叶101、102
··············
开口11~13
··············
步骤111~113
·············
步骤14
················
头端15
················
尾端2
·················
片材21
················
折线22
················
凹凸结构221
················
凹结构222
················
凸结构3
·················
治具31、32
···············
支撑件311、321
··············
锯齿状结构4
·················
压摺件51
················
底盖52
················
拉绳53
················
顶盖54
················
挡杆6
·················
接合裁切设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