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1:4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材料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


背景技术:

2.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即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
3.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为纸箱,纸箱在生产完成之后,为了具有辨识度,往往需要进行相应的印刷作业,现有的印刷装置结构大同小异,长时间印刷之后,墨辊与印辊之间紧密度降低,从而导致印辊沾墨量不足,降低纸箱印刷的质量,并且纸箱本身易变形,压印过程中容易产生印刷图案颜色深浅不一,表面印刷图案的质量没有保障,后期墨辊置换麻烦。
4.如何设计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如何保证墨辊与印辊紧密贴合,并实现纸箱表面印刷图案精致,增加印刷质量,降低墨辊置换难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墨辊与印辊贴合的紧密度导致印刷质量降低、不能稳定纸箱导致印刷颜色深浅不一以及墨辊置换难度大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包括印辊,所述印辊的轴端连接有u型架,所述印辊的上部设置有墨辊,所述墨辊的轴端贯穿至u型架的内侧,所述印辊的轴端部连接有第一拉簧,且第一拉簧的另一端拉接在墨辊的轴端上;
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墨辊限位拉接在印辊的上部,保证墨辊与印辊的接触,从而保证印辊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实时沾墨,增加印刷过程中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8.所述印辊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的轴杆通过压杆与印辊的轴杆连接,两个所述压辊的相邻轴端通过第二拉簧拉接;
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二拉簧提供两侧压辊之间的相对力,在印辊接触纸箱之前,压辊能够压置在纸箱表面,从而增加纸箱稳定性,继而实现印刷质量的增加;
10.所述u型架的上端连接有u型盖,所述墨辊的轴端相对限位在u型架与u型盖之间;
1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u型架内侧墨辊轴端可拆卸,为后续墨辊的简易置换打下基础。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辊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所述印辊的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印条,且印条的外表面与限位条的外表面在同一圆柱面上;
13.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两侧限位条提供墨辊限位,避免墨辊墨沾到印辊其他位置,印条提供相应的印刷图案,实现对应图案的印刷作业。
1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辊的轴端转动连接在印辊自身轴杆的端部,且u型架与印辊的轴端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印辊转动时轴端不受影响,避免出现轴端第一拉簧出现扭损。
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墨辊的轴端转动连接在墨辊自身轴杆的端部,且墨辊的轴端限位滑动设置在u型架的内侧;
1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墨辊转动时轴端不受影响,避免出现轴端第一拉簧出现扭损。
1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簧的上端连接有拉钩,所述第一拉簧的上端通过拉钩与墨辊的轴端拉接;
1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第一拉簧与墨辊轴端的简易对接,方便后期墨辊置换时的拆卸作业。
2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印辊的轴端,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压辊的轴杆上;
2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压辊转动与印辊转动互不影响,从而更好的配合作业。
2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侧所述压辊的下表面所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23.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保证两侧压辊作业时同时与纸箱面接触,增加纸箱稳定效率;
2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盖通过螺杆对接在u型架的上部;
2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u型架上部可拆卸,为墨辊拆卸提供前提。
26.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墨辊与印辊转轴之间通过拉簧拉接,可以保证墨辊与印辊的贴合紧密度,从而保证印辊表面实时覆墨,增加下部纸箱表面的印刷质量;印辊两侧设置有压辊,可以将待印刷纸箱面进一步稳定,避免因纸箱出现变形导致印刷图案受损,增加纸箱表面的印刷质量;墨辊安装拆卸便利,便于后期墨辊的置换以及维护。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印辊结构主视图。
30.图中:1.印辊;2.墨辊;3.压辊;4.u型架;5.u型盖;6.第一拉簧;7.拉钩;8.压杆;9.第二拉簧;10.限位条;11.印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2.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
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包括印辊1,印辊1的轴端连接有u型架4,印辊1的上部设置有墨辊2,墨辊2的轴端贯穿至u型架4的内侧,印辊1的轴端部连接有第一拉簧6,且第一拉簧6的另一端拉接在墨辊2的轴端上;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墨辊2限位拉接在印辊1的上部,保证墨辊2与印辊1的接触,从而保证印辊1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实时沾墨,增加印刷过程中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34.印辊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压辊3,压辊3的轴杆通过压杆8与印辊1的轴杆连接,两个压辊3的相邻轴端通过第二拉簧9拉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二拉簧9提供两侧压辊3之间的相对力,在印辊1接触纸箱之前,压辊3能够压置在纸箱表面,从而增加纸箱稳定性,继而实现印刷质量的增加;
35.u型架4的上端连接有u型盖5,墨辊2的轴端相对限位在u型架4与u型盖5之间;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u型架4内侧墨辊2轴端可拆卸,为后续墨辊2的简易置换打下基础;
36.印辊1的轴端转动连接在印辊1自身轴杆的端部,且u型架4与印辊1的轴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印辊1转动时轴端不受影响,避免出现轴端第一拉簧6出现扭损;
37.墨辊2的轴端转动连接在墨辊2自身轴杆的端部,且墨辊2的轴端限位滑动设置在u型架4的内侧;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墨辊2转动时轴端不受影响,避免出现轴端第一拉簧6出现扭损;
38.第一拉簧6的上端连接有拉钩7,第一拉簧6的上端通过拉钩7与墨辊2的轴端拉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第一拉簧6与墨辊2轴端的简易对接,方便后期墨辊2置换时的拆卸作业;
39.压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印辊1的轴端,压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压辊3的轴杆上;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压辊3转动与印辊1转动互不影响,从而更好的配合作业;
40.两侧压辊3的下表面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保证两侧压辊3作业时同时与纸箱面接触,增加纸箱稳定效率;
41.u型盖5通过螺杆对接在u型架4的上部;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u型架4上部可拆卸,为墨辊2拆卸提供前提。
42.如图3示,印辊1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10,印辊1的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印条11,且印条11的外表面与限位条10的外表面在同一圆柱面上;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两侧限位条10提供墨辊2限位,避免墨辊2墨沾到印辊其他位置,印条11提供相应的印刷图案,实现对应图案的印刷作业。
43.具体实施时,在第一拉簧6的作用下,墨辊2转动时可以实时压置在印辊1的表面,从而保证印辊1表面的覆墨率,印辊1下压过程中,两侧的压辊3会先一步与纸箱面接触,实现纸箱待印位置两侧的压置作业,从而增加纸箱待印位置稳定性,可以保证纸箱印刷位置印刷后的图案质量,后期墨辊损坏置换时,只需要拆下u型架4上的u型盖5即可,维护快捷便利。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纸箱双色印刷机,通过保证墨辊与印辊贴合紧密度、增加纸箱印刷过程中的稳定性来增加纸箱印刷质量,通过降低墨辊置换难度来降低后期维护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4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