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0:23: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不落轮车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机车的车轮相比铁路车辆会与铁轨产生更多的摩擦,磨损速度较快,特别对于货运机车来说,其负载大,工作强度高,车轮更易发生磨损,所以对机车车轮的镟修工作成为机车日常维护中必不可少的。
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22781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数控不落轮车床,包括机座、床身和刀架装置,刀架装置设置在床身上,床身设置在机座上。在使用时需要将机座放置在车轮的一侧,然后床身上的刀架装置对车轮进行加工。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使刀架装置能够更好的对车轮进行加工,需要床身保持平稳,即机座保持平稳;但是车轨附近的地面会有坑洼的现象,当需要对坑洼处附近的车轮进行加工的时候,就需要操作人员花费一定时间用垫块将坑洼处垫平,使机座和床身保持平稳;从而导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板抵触用于对车轮限定的车轨的上钢轨上,所述固定板与用于支撑刀架装置的床身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机构抵触用于对车轮限定的车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板放置在车轨的上钢轨上,然后用固定机构抵触车轨,使床身固定在车轨上;设置的固定装置将床身固定在车轨上可以节约操作人员填充坑洼处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9.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至少有一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和调节螺栓,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抵触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板的上钢轨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栓远离螺帽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块上的所述调节螺纹孔与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抵触上钢轨后,先使调节螺栓穿过通孔,然后使固定块从上钢轨的下方朝固定板的相向运动,使调节螺纹孔与调节螺栓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固定块朝靠近上钢轨的方向运动,使固定块抵触上钢轨。
11.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限定块,所述限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位
于两个所述限定块之间,且两个所述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抵触两个所述限定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定块能够对固定块的运动路径进行限定,减少调节螺栓在带动固定块运动的时候固定块出现转动的现象。
13.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限定块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限定块抵触固定板,然后使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与限定块螺纹连接;设置可拆卸的限定块,能够在限定块损坏的时候进行更换。
15.可选的,两个所述限定块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限制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与所述限制槽滑移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螺栓带动固定块运动的时候,固定块上的限制块在限定块的限制槽内滑移,减少固定块的转动现象,使固定块能够更好的抵触上钢轨。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限定块上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所述燕尾槽滑移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螺栓与限定块螺纹连接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调整限定块的位置。本方案可以先使限定块上的燕尾块滑移进入燕尾槽内,然后使燕尾块抵触燕尾槽的侧壁,然后使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与限定块螺纹连接;设置的燕尾块能够对限定块进行定位,减少限定块调整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连通的滑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和加固组件,所述定位杆滑移在所述滑孔内,所述燕尾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卡接的定位槽;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上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燕尾块抵触燕尾槽的侧壁后,使定位杆朝靠近燕尾块的方向运动,使定位杆与燕尾块上的定位槽卡接;然后使用加固组件对定位杆的位置进行加固;设置的定位机构能够提高燕尾块在定位槽内的稳定性,减少燕尾块抵触燕尾槽侧壁后,燕尾块发现运动的现象。
21.可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固板和加固螺栓,所述加固板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上,所述加固螺栓穿过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与燕尾块上的定位槽卡接后,使加固螺栓穿过加固板与固定板螺纹连接,使加固板固定在固定板上,从而使定位杆与定位槽卡接时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设置的固定装置将床身固定在车轨上可以节约操作人员填充坑洼处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25.2.设置的限制块和限制槽能够减少固定块的转动现象,使固定块能够更好的抵触上钢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固定装置;2、固定板;21、燕尾槽;3、固定机构;31、固定块;32、调节螺栓;33、限定块;331、限制槽;34、限制块;4、固定螺栓;5、燕尾块;6、定位机构;61、定位杆;62、加固组件;621、加固板;622、加固螺栓;7、车轨;71、上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
33.实施例1
34.参考图1,分体式移动不落轮车床的床身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轨7上的固定装置1。
35.参考图2,固定装置1包括抵触车轨7的上钢轨71的固定板2,床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上,固定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固定机构3,本实施例中优先两组,且两组固定机构3分别位于固定板2的两端。
36.固定机构3包括限定块33,限定块33设置有两个,两个限定块33分别位于固定板2的两侧;固定板2上设置有穿过固定板2与限定块33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4。
37.两个限定块33之间设置有两个固定块31,两个固定块31相互远离一侧的侧壁分别抵触两个限定块33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车轨7位于两个固定块31之间,两个固定块3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抵紧上钢轨71两侧的侧壁,且固定块31抵触上钢轨71远离固定板2一侧的侧壁。
38.固定板2上开设有通孔,固定块31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固定板2上设置有调节螺栓32,调节螺栓32远离螺帽的一端穿过固定板2上的通孔与固定块31上的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32的螺帽抵触固定板2。
39.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先使限定块33通过固定螺栓4连接在固定板2上,然后使固定板2抵触上钢轨71,并且使上钢轨71位于两个限定块33之间。
40.然后使固定块31从车轨7下方朝靠近固定板2的方向运动,使固定块31上的调节螺纹孔与调节螺栓32穿过固定板2上通孔的一端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调节螺栓32,调节螺栓32因为与固定块31上的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并且固定块31抵触限定块33,所以调节螺栓32转动的时候,调节螺栓32能够带动固定块31运动,使固定块31抵紧车轨7的上钢轨71侧壁。最终实现将固定板2固定在车轨7的上钢轨71上。
41.实施例2
42.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21,固定板2上开设有与燕尾槽21连通的滑孔,滑孔的截面呈矩形。
43.限定块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5,燕尾块5滑移连接在固定板2的燕尾槽21内,燕尾块5上开设有定位槽;限定块33抵触固定板2。
44.参考图3和图4,固定板2上设置有定位机构6,定位机构6包括滑移连接在滑孔内的定位杆61,定位杆61的截面也成矩形,定位杆61的一端位于滑孔内,且位于滑孔内的定位杆61与燕尾块5上的定位槽卡接;定位杆61远离燕尾块5的一端穿过固定板2。定位杆61位于固
定板2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加固组件62,加固组件62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杆61上的加固板621,加固板621抵触固定板2;加固板621上设置有穿过加固板621与固定板2螺纹连接的加固螺栓622。
45.参考图3,限定块33靠近固定块3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限制槽331,固定块31靠近限定块33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制块34,限制块34与限定块33上的限制槽331滑移连接。
46.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燕尾块5滑移进入到固定板2的燕尾槽21内,然后使燕尾块5在燕尾槽21内滑移,并使燕尾块5抵触燕尾槽21的侧壁。
47.然后朝靠近固定板2的方向移动加固板621,加固板621会带动定位杆61朝靠近燕尾块5的方向运动;当加固板621抵触固定板2的时候,定位杆61会与燕尾块5上的定位槽卡接;然后使加固螺栓622穿过加固板621与固定板2螺纹连接;最后使固定螺栓4穿过固定板2与限定块33螺纹连接。
48.当调节螺栓32带动固定块31运动的时候,固定块31上的限制块34会在限定块33的限制槽331内滑移,从而减少固定块31转动的现象。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