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与流程

2022-03-16 03:1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2.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较高,且有一定栽培价值的物种总称,可供食用及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油茶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
3.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建设、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及国民健康水平提高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油茶是四季常绿的阔叶树种,在冬季开花,花开时节,花朵洁白,漫山遍野,具在极高的观赏价值。油茶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理想树种。
4.由于油茶较强的生长能力及茶油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油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油茶栽培技术还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同时由于种植户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油茶优良苗的选择,也不重视油茶树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树体管理粗放、结构紊乱、光能利用率低,从而影响茶油的产量和质量。
5.公开文献中,以下是一些关于油茶栽培的方法:
6.1)申请号为20181083341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扦插炼苗、移栽造林、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等步骤。该油茶的种植方法大量使用有机肥料,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肥力,采用生物杀虫剂不影响油茶果的品质,大大提高了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采用扦插种植技术,成林时间短,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7.2)申请号为20181137635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增产油茶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水肥管理以及修剪枝叶使其矮化,来实现增产的目的。
8.3)申请号为20181130438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高产种植技术,该方法通过种植时注重肥料的增施,充分考虑油茶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合理施肥,保证了肥料的充分利用,防止油茶少籽的情况,实现增产。
9.以上方法均是通过修剪等管理使油茶矮化,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但是矮化的油茶很难实现密植,也不适合采用机械化操作,管理和采收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油茶种植大多只注重产量效益,而忽略了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10.油茶属于小乔木,不像其他高大乔木那样容易形成大片的树林,因此在栽培过程中为了产量大都是矮化处理了。现有技术中业有将油茶与泓森槐混种造林的,该方法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也有将油茶进行矮化密植造林的,如申请号为20151092161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油树矮化密植丰产造林的种植方法,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提高出产的油茶质量,但是在产量
和土地利用率方面还有待提高。
11.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将油茶进行密植乔化造林,同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油茶产量,并缩短油茶结果周期,且便于机械化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通过种植地处理、扦插苗培育、定植造林、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油茶产量,并缩短油茶结果周期,且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如下:
14.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1)种植地处理:选择排水良好、坡度为5~25
°
、向阳、ph 5.5~6.5的坡地作为种植基地,除去灌木和杂草,用5~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均匀洒入土壤中,自然保持2~4个月;然后深耕翻地,按200~300kg/亩施加基肥作为底肥;
16.(2)扦插苗培育:选择分枝角度小于30
°
的直立型香花油茶良种培育扦插苗,按照大杯苗的培育方法扦插培育油茶种苗,出圃后得到优质油茶种苗;
17.(3)定植造林:选择12月份~次年1月份进行栽植,按照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开挖种植坑,行距3.5~4.5m,株距1.0~2.0m,种植坑深24~28cm、宽23~25cm;定植前在种植坑内施入基肥,然后将步骤(2)中出圃后的油茶种苗放入种植坑,填土定植,浇足定根水;
18.(4)林间管理:定植7~10天后进行查苗补苗,定植30~40天后进行除草,期间每隔3~5天浇一次水;定植第二年除草松土1次,定植第二年开始,于每年的5~6月份和8~9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此外还包括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
19.①
水肥管理: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浇水;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20.造林后第1~2年,春季施以尿素,冬季施土杂肥,每株10~20g;造林第3年后,每年5~6月份中耕后施加油茶专用有机肥,施肥量为20~25g/株,11~12月份施加复合肥,施肥量为10~15g/株;
21.②
整形修剪: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枝叶,并在修剪口包一层塑料薄膜,待枝条伤口愈合后,撤去塑料薄膜;
22.造林后第1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直立主干,侧枝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第2年对主干进行摘心,使主干乔化变粗;
23.造林后第3年开始裁剪多余的枝叶并修剪定形,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保留3~4个一级侧枝,每个一级侧枝上保留2~3个壮枝作为二级侧枝,尽量使各个侧枝保持在不同的高度上,错开空间;修剪过程中优先修剪主干外围的枝叶,促使油茶保持直立向上生长的趋势,形成塔形;
24.对生长至6年以上的老树,于采果后剪去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和病残枝;在发现侧枝和分枝的叶腋间生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只留1~2个向上生长的花苞;
25.③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林中放入人工养殖的胡峰或者赤眼蜂,以捕杀害虫,每隔20~30m放一个装有害虫引诱剂的杀虫设备;若病虫害严重,则喷施1%波尔多液或50%多菌
灵500倍液,喷3~4次。
26.优选地,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腐殖酸20~25份,牛羊粪20~22份,秸秆18~20份,草木灰15~20份,沼渣25~30份,油茶渣10~15份;
27.进一步地,所述的大杯苗的培育方法具体为:将栽培至7~8个月的油茶扦插幼苗修剪老根、弱根后,移栽到装有育苗基质的大杯育苗袋中,浇足定根水,将育苗袋摆放在育苗垄上,每行育苗垄上紧挨着摆放两行育苗袋,每两行育苗垄为一组,每组内的育苗垄间隔一条间隔行,相邻两组育苗垄之间间隔一条工具行;易积水的苗床垫高摆放育苗袋,干旱的苗床深埋育苗袋的底部,移植2个月内,每隔5~10天浇一次水,保持育苗基质含水量为60%以上,每隔20~30天喷施叶面肥;待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日常管理,在春夏季进行修剪时,抹去苗木上与顶芽竞争生长的侧芽或侧枝,并将生长过度的侧枝回缩,以控制顶端优势,保证苗木营养平衡,正常生长,形成主干;秋季对苗木进行修剪,控制苗木基质上部分的长势,并留有侧生枝作为防护枝,待苗木生长至高1.0~1.5m、地径1.2~1.5cm即可出圃。
28.优选地,本发明采用的大杯育苗袋为无纺布育苗袋,袋口直径12cm,袋高16cm。
29.优选地,所述的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10~20份,壳寡糖5~10份,硫酸锌5~15份,亚硝酸钠3~10份,硫酸亚铁3~5份,萘乙酸1~2份。
30.进一步地,所述的育苗基质为:黄心土40~60份,甘蔗渣40~60份,腐殖土20~3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渥堆发酵,每隔3~4天搅拌翻堆一次肥堆物料,堆沤8~12天后得到育苗原料;干燥后置于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先升温到250~350℃进行预炭化2~3h,再调节温度至440~480℃进行炭化2~4h,得到的炭化原料即为育苗基质。
31.优选地,所述的直立型油茶品种为香花油茶中选育的良种“义禄”、“义丹”、“义娟”中的一种。
32.优选地,所述的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为3.5m
×
1.0m、3.5m
×
1.5m、4.0m
×
1.5m或4.0m
×
1.0m中的一种。
33.进一步地,所述的油茶专用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渣30~50份,牛羊粪便20~40份,氮肥20~30份,磷肥5~10份,钾肥15~25份,绿僵菌1~3份,绿色木霉菌1~3份。
34.进一步地,所述的土杂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心土20~30份,泥炭土15~20份,草木灰10~15份。
35.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氮肥30~40份,磷肥7~10份,钾肥25~35份,硫酸镁2~5份,腐植酸10~15份。
36.进一步地,所述的害虫引诱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樟叶水提物10~20份,油茶叶片水提物10~20份,金银花提取物2~5份。
37.本发明所选用的油茶品种介绍如下:
38.香花油茶是广西林科院油茶研究团队在2012年发现的山茶科山茶属短柱茶组的新种,它生长迅速,萌芽力强,具有易栽培、抗性强、产量高、油质优等优良特性。适宜我国南部高温高热区域栽培。引种试验表明,香花油茶耐贫瘠、抗性强,在光照和热量充足的环境下表现出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等特点,其树型美观、花香浓郁,亦可作观赏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9.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介绍如下:
40.啶虫脒: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属氯化烟碱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还能杀死虫卵,施用于土壤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啶虫脒具有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优点,且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别的效果。
41.油茶渣:油茶籽经榨油后的渣称之为茶粕,也叫茶籽饼。富含皂角甙素,对害虫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且没有污染,没有残毒,耐贮耐用,药效长久,结合肥料使用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42.草木灰: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灰烬,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富含矿质元素,含钾6~12%,含磷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无机农家肥。在造林地中,可以保持疏松通气状态,促使苗木生长健壮。用草木灰配合有机肥做底肥,不仅可增加底肥和营养土的有效养分,促进根系生长,还有减轻病虫害的作用。
4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1、本发明的油茶密植乔化种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水土,且缩短了传统油茶种植投产期,大大提高了油茶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且便于机械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了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对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5.2、本发明选择优良的直立型高产油茶品种(义禄、义丹、义娟),通过修剪整形措施,保持苗木的顶端优势,使苗木一直保持通直的状态,尽快达到定干高度,这样有效缩短了培育成林时间,使苗木能够一年定干、两年定形。油茶苗木在造林过程中经过不断修剪后,可以使造林油茶林呈向上生长的趋势,再结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在油茶苗木光照充足的前提下,促进高产稳产。同时,优选行距为3.5~4.0m,株距为1.0~1.5m,可进行机械化操作,例如进行机械化整地、除草、中耕、施肥、修剪、采果等常规管理油茶林的操作,特别是油茶果采收的时候,大间距便于拉网捡籽,大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种植成本。
46.3、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油茶树难以单独造林、密植无法乔化、乔化无法高产的问题,缩短了油茶的结果周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47.4、本发明采用大杯育苗的方法,大杯育苗袋摆放的间距大,可以减少苗木的相互挤压,获得充足阳光,苗木生长快,可以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出圃的油茶种苗质量好,苗木生长健壮,苗木可高达1.5m、地径1.5cm以上,分枝12个以上,出圃后移栽造林成活率高达98%。
48.5、本发明的育苗基质中加入甘蔗渣,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并与黄心土、黄腐酸混合,能够改善黄心土和黄腐酸粘性强、透气性不好的问题,同时该基质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湿作用,能够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为油茶种植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9.6、本发明将育苗基质进行炭化处理,能够更好地调节育苗基质的通气、水分和营
养物质的分布情况,满足育苗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提高油茶扦插幼苗质量,从而提高造林效果。
50.7、本发明采用人工养殖胡蜂或赤眼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并使用杀虫设备进行辅助,可以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本发明使用的害虫引诱剂为植物源引诱剂,诱杀成虫具有微量高效、环境友好、使用周期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可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油茶的受害率,有利于油茶的绿色生产,提高茶油的品质。
51.8、本发明的油茶专用有机肥根据油茶对n、p、k的吸收特征配比的,符合油茶对n、p、k的吸收,配比科学合理,且肥效期长,适合用于中耕追肥,养分利用率高,安全、环保,能提高油茶的产量。
52.9、本发明的油茶专用有机肥中加入绿僵菌,可以用于防治金龟子、象甲、金针虫、蛾蝶幼虫、蝽和蚜虫等害虫,绿僵菌可寄主昆虫达200种以上,且对人畜无害,对天敌昆虫安全,不污染环境;加入绿色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可直接杀死作物根部和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能消灭耕层病菌,并能提高农油茶的抗逆性,不会产生抗药性,无残留毒性,对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
53.10、本发明选择的香花油茶良种(义禄、义丹、义娟)具有抗性强、油质优、树形紧凑等优良特性,在光照和热量充足的环境下表现出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等特点,本发明的密植乔化造林方法第4年开始投产,亩产可达700~1200公斤,造林第5年即可达到盛果期,亩产可达1100~1700公斤,大大提高了单位亩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54.图1是本发明的油茶林造林后2个月的生长情况。
55.图2是本发明的育苗袋的摆放示意图。
56.图2中:1-育苗袋,2-育苗垄,3-过道行,4-间隔行,5-工具行。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58.实施例1
59.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种植地处理:选择排水良好、坡度为15
°
、向阳、ph 6.0的坡地作为种植基地,除去灌木和杂草,用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均匀洒入土壤中,自然保持4个月;然后深耕翻地,按300kg/亩施加基肥作为底肥;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腐殖酸25份,牛羊粪20份,秸秆18份,草木灰18份,沼渣25份,油茶渣10份。
61.(2)扦插苗培育:选择分枝角度小于30
°
的直立型香花油茶良种“义禄”,培育扦插苗,按照大杯苗的培育方法扦插培育油茶种苗,出圃后得到优质油茶种苗;
62.所述的大杯苗的培育方法具体为:将栽培至8个月的油茶扦插幼苗修剪老根、弱根后,移栽到装有育苗基质的大杯育苗袋中,浇足定根水,将育苗袋摆放在育苗垄上,每行育苗垄上紧挨着摆放两行育苗袋,每两行育苗垄为一组,每组内的育苗垄间隔一条间隔行,相邻两组育苗垄之间间隔一条工具行;易积水的苗床垫高摆放育苗袋,干旱的苗床深埋育苗
袋的底部,移植2个月内,每隔8天浇一次水,保持育苗基质含水量为60%以上,每隔30天喷施叶面肥;待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日常管理,在春夏季进行修剪时,抹去苗木上与顶芽竞争生长的侧芽或侧枝,并将生长过度的侧枝回缩,以控制顶端优势,保证苗木营养平衡,正常生长,形成主干;秋季对苗木进行修剪,控制苗木基质上部分的长势,并留有侧生枝作为防护枝,待苗木生长至高1.2m、地径1.3cm即出圃。
63.采用的大杯育苗袋为无纺布育苗袋,袋口直径12cm,袋高16cm。所述的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10份,壳寡糖5份,硫酸锌5份,亚硝酸钠4份,硫酸亚铁3份,萘乙酸1.5份。所述的育苗基质为:黄心土40份,甘蔗渣40份,腐殖土3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渥堆发酵,每隔4天搅拌翻堆一次肥堆物料,堆沤8天后得到育苗原料;干燥后置于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先升温到350℃进行预炭化2h,再调节温度至480℃进行炭化3.5h,得到的炭化原料即为育苗基质。
64.(3)定植造林:选择12月份进行栽植,按照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开挖种植坑,行距3.5m,株距1.0m,种植坑深24cm、宽25cm;定植前在种植坑内施入基肥,然后将步骤(2)中出圃后的油茶种苗放入种植坑,填土定植,浇足定根水;
65.(4)林间管理:定植8天后进行查苗补苗,定植30天后进行除草,期间每隔3~5天浇一次水;定植第二年除草松土1次,定植第二年开始,于每年的5月份和8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此外还包括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
66.①
水肥管理: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浇水;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5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67.造林后第1~2年,春季施以尿素,冬季施土杂肥,每株10g;造林第3年后,每年5月份中耕后施加油茶专用有机肥,施肥量为20g/株,11~12月份施加复合肥,施肥量为15g/株;
68.所述的油茶专用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渣30份,牛羊粪便30份,氮肥25份,磷肥5份,钾肥15份,绿僵菌1.5份,绿色木霉菌1.5份。所述的土杂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心土20份,泥炭土15份,草木灰10份。所述的复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氮肥40份,磷肥7份,钾肥25份,硫酸镁2~5份,腐植酸10份。
69.②
整形修剪: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枝叶,并在修剪口包一层塑料薄膜,待枝条伤口愈合后,撤去塑料薄膜;
70.造林后第1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直立主干,侧枝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第2年对主干进行摘心,使主干乔化变粗,
71.造林后第3年开始裁剪多余的枝叶并修剪定形,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保留3~4个一级侧枝,每个一级侧枝上保留2~3个壮枝作为二级侧枝,尽量使各个侧枝保持在不同的高度上,错开空间;修剪过程中优先修剪主干外围的枝叶,促使油茶保持直立向上生长的趋势,形成塔形;
72.对生长至6年以上的老树,于采果后剪去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和病残枝;在发现侧枝和分枝的叶腋间生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只留1~2个向上生长的花苞;
73.③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林中放入人工养殖的胡峰或者赤眼蜂,以捕杀害虫,每隔20m放一个装有害虫引诱剂的杀虫设备;所述的害虫引诱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樟叶水提物10份,油茶叶片水提物15份,金银花提取物2份。若病虫害严重,则喷施1%波尔多
液,喷3~4次。
74.实施例2
75.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1)种植地处理:选择排水良好、坡度为15
°
、向阳、ph 6.0的坡地作为种植基地,除去灌木和杂草,用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均匀洒入土壤中,自然保持3个月;然后深耕翻地,按300kg/亩施加基肥作为底肥;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腐殖酸22份,牛羊粪22份,秸秆20份,草木灰20份,沼渣30份,油茶渣12份。
77.(2)扦插苗培育:选择分枝角度小于30
°
的直立型香花油茶良种“义丹”,培育扦插苗,按照大杯苗的培育方法扦插培育油茶种苗,出圃后得到优质油茶种苗;
78.所述的大杯苗的培育方法具体为:将栽培至7个月的油茶扦插幼苗修剪老根、弱根后,移栽到装有育苗基质的大杯育苗袋中,浇足定根水,将育苗袋摆放在育苗垄上,每行育苗垄上紧挨着摆放两行育苗袋,每两行育苗垄为一组,每组内的育苗垄间隔一条间隔行,相邻两组育苗垄之间间隔一条工具行;易积水的苗床垫高摆放育苗袋,干旱的苗床深埋育苗袋的底部,移植2个月内,每隔7天浇一次水,保持育苗基质含水量为60%以上,每隔25天喷施叶面肥;待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日常管理,在春夏季进行修剪时,抹去苗木上与顶芽竞争生长的侧芽或侧枝,并将生长过度的侧枝回缩,以控制顶端优势,保证苗木营养平衡,正常生长,形成主干;秋季对苗木进行修剪,控制苗木基质上部分的长势,并留有侧生枝作为防护枝,待苗木生长至高1.5m、地径1.5cm即可出圃。
79.采用的大杯育苗袋为无纺布育苗袋,袋口直径12cm,袋高16cm。所述的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15份,壳寡糖8份,硫酸锌10份,亚硝酸钠6份,硫酸亚铁5份,萘乙酸1.2份。所述的育苗基质为:黄心土50份,甘蔗渣50份,腐殖土2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渥堆发酵,每隔4天搅拌翻堆一次肥堆物料,堆沤12天后得到育苗原料;干燥后置于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先升温到300℃进行预炭化2.5h,再调节温度至460℃进行炭化3h,得到的炭化原料即为育苗基质。
80.(3)定植造林:选择12月份进行栽植,按照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开挖种植坑,行距3.5m,株距1.5m,种植坑深28cm、宽25cm;定植前在种植坑内施入基肥,然后将步骤(2)中出圃后的油茶种苗放入种植坑,填土定植,浇足定根水;
81.(4)林间管理:定植10天后进行查苗补苗,定植40天后进行除草,期间每隔3~5天浇一次水;定植第二年除草松土1次,定植第二年开始,于每年的6月份和9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此外还包括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
82.①
水肥管理: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浇水;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83.造林后第1~2年,春季施以尿素,冬季施土杂肥,每株15g;造林第3年后,每年6月份中耕后施加油茶专用有机肥,施肥量为22g/株,12月份施加复合肥,施肥量为10g/株;
84.所述的油茶专用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渣40份,牛羊粪便30份,氮肥25份,磷肥10份,钾肥20份,绿僵菌2份,绿色木霉菌2份。所述的土杂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心土25份,泥炭土18份,草木灰15份。所述的复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氮肥36份,磷肥8份,钾肥30份,硫酸镁4份,腐植酸12份。
85.②
整形修剪: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枝叶,并在修剪口包一层塑料薄膜,待枝条
伤口愈合后,撤去塑料薄膜;
86.造林后第1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直立主干,侧枝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第2年对主干进行摘心,使主干乔化变粗,
87.造林后第3年开始裁剪多余的枝叶并修剪定形,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保留3~4个一级侧枝,每个一级侧枝上保留2~3个壮枝作为二级侧枝,尽量使各个侧枝保持在不同的高度上,错开空间;修剪过程中优先修剪主干外围的枝叶,促使油茶保持直立向上生长的趋势,形成塔形;
88.对生长至6年以上的老树,于采果后剪去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和病残枝;在发现侧枝和分枝的叶腋间生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只留1~2个向上生长的花苞;
89.③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林中放入人工养殖的胡峰或者赤眼蜂,以捕杀害虫,每隔20~30m放一个装有害虫引诱剂的杀虫设备;所述的害虫引诱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樟叶水提物15份,油茶叶片水提物20份,金银花提取物5份。若病虫害严重,则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喷3~4次。
90.实施例3
91.一种油茶密植乔化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2.(1)种植地处理:选择排水良好、坡度为15
°
、向阳、ph 6.0的坡地作为种植基地,除去灌木和杂草,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均匀洒入土壤中,自然保持2个月;然后深耕翻地,按200kg/亩施加基肥作为底肥;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腐殖酸20份,牛羊粪22份,秸秆20份,草木灰15份,沼渣25份,油茶渣15份。
93.(2)扦插苗培育:选择分枝角度小于30
°
的直立型香花油茶良种“义娟”,培育扦插苗,按照大杯苗的培育方法扦插培育油茶种苗,出圃后得到优质油茶种苗;
94.所述的大杯苗的培育方法具体为:将栽培至7个月的油茶扦插幼苗修剪老根、弱根后,移栽到装有育苗基质的大杯育苗袋中,浇足定根水,将育苗袋摆放在育苗垄上,每行育苗垄上紧挨着摆放两行育苗袋,每两行育苗垄为一组,每组内的育苗垄间隔一条间隔行,相邻两组育苗垄之间间隔一条工具行;易积水的苗床垫高摆放育苗袋,干旱的苗床深埋育苗袋的底部,移植2个月内,每隔5~10天浇一次水,保持育苗基质含水量为60%以上,每隔20天喷施叶面肥;待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日常管理,在春夏季进行修剪时,抹去苗木上与顶芽竞争生长的侧芽或侧枝,并将生长过度的侧枝回缩,以控制顶端优势,保证苗木营养平衡,正常生长,形成主干;秋季对苗木进行修剪,控制苗木基质上部分的长势,并留有侧生枝作为防护枝,待苗木生长至高1.0m、地径1.2cm即出圃。
95.采用的大杯育苗袋为无纺布育苗袋,袋口直径12cm,袋高16cm。所述的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20份,壳寡糖10份,硫酸锌15份,亚硝酸钠10份,硫酸亚铁5份,萘乙酸2份。所述的育苗基质为:黄心土60份,甘蔗渣60份,腐殖土25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粉碎后,加入em菌进行渥堆发酵,每隔3天搅拌翻堆一次肥堆物料,堆沤10天后得到育苗原料;干燥后置于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先升温到250℃进行预炭化2h,再调节温度至450℃进行炭化4h,得到的炭化原料即为育苗基质。
96.(3)定植造林:次年1月份进行栽植,按照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开挖种植坑,行距4.0m,株距1.5m,种植坑深25cm、宽23cm;定植前在种植坑内施入基肥,然后将步骤(2)中出圃后的油茶种苗放入种植坑,填土定植,浇足定根水;
97.(4)林间管理:定植7天后进行查苗补苗,定植30天后进行除草,期间每隔3~5天浇一次水;定植第二年除草松土1次,定植第二年开始,于每年的5月份和9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此外还包括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
98.①
水肥管理: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浇水;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99.造林后第1~2年,春季施以尿素,冬季施土杂肥,每株20g;造林第3年后,每年5月份中耕后施加油茶专用有机肥,施肥量为20g/株,11月份施加复合肥,施肥量为15g/株;
100.所述的油茶专用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渣50份,牛羊粪便40份,氮肥30份,磷肥10份,钾肥25份,绿僵菌3份,绿色木霉菌3份。所述的土杂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心土30份,泥炭土20份,草木灰15份。所述的复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氮肥30份,磷肥7份,钾肥25份,硫酸镁3份,腐植酸10份。
101.②
整形修剪: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枝叶,并在修剪口包一层塑料薄膜,待枝条伤口愈合后,撤去塑料薄膜;
102.造林后第1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直立主干,侧枝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第2年对主干进行摘心,使主干乔化变粗,
103.造林后第3年开始裁剪多余的枝叶并修剪定形,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保留3~4个一级侧枝,每个一级侧枝上保留2~3个壮枝作为二级侧枝,尽量使各个侧枝保持在不同的高度上,错开空间;修剪过程中优先修剪主干外围的枝叶,促使油茶保持直立向上生长的趋势,形成塔形;
104.对生长至6年以上的老树,于采果后剪去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和病残枝;在发现侧枝和分枝的叶腋间生长出花蕾时进行抹蕾,只留1~2个向上生长的花苞;
105.③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林中放入人工养殖的胡峰或者赤眼蜂,以捕杀害虫,每隔20~30m放一个装有害虫引诱剂的杀虫设备;所述的害虫引诱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樟叶水提物20份,油茶叶片水提物10份,金银花提取物4份。若病虫害严重,则喷施1%波尔多液,喷3~4次。
106.对比例1
107.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采用常规的育苗方法育苗,造林种植密度为4.0
×
2.0m,并将油茶专用有机肥替换为常规的腐熟农家肥,其他的步骤及管理均与实施例1的相同。
108.对比例2
109.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造林种植密度为4.0
×
2.0m,采用常规的矮化修剪方式,其他的步骤及管理均与实施例2的相同。
110.对比例3
111.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对比例3造林种植密度为4.0
×
2.0m,采用常规的矮化修剪方式,将油茶专用有机肥替换为常规的腐熟农家肥,且油茶林中不放入胡峰、赤眼蜂,其他的步骤及管理均与实施例3的相同。
112.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种植情况和产果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1-2所示。
113.表1种植情况和产果情况
[0114][0115]
表2单株平均产果情况
[0116][0117]
从表1-2中可见,义禄、义丹和义娟三个品种在造林后第4年首次产果的亩产量分别达到了1264kg、1036kg、905kg,第5年的鲜果亩产量分别达到了1686kg、1305kg、1151kg;而对比例中,第4年的鲜果亩产量分别为508kg、517kg、499kg,第5年的鲜果亩产量分别为725kg、701kg、676kg。
[0118]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选择种植密度为3.5
×
1.0m时,亩产量最高,达到了1686kg/亩;从表2中可以看出,选择种植密度为3.5
×
1.5m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达到了9.78kg/株。可见,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了亩产量,有效提高了经济收益。
[0119]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