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精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1-12-13 0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精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化学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了。滥用抗生素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加之耐药性的不断增强,近几年来陆续出现了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多药耐药菌”等。针对目前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
3.植物精油是从芳香植物(花、叶、茎枝、种子、果实、根或树皮)中提取的含有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挥发性混合物,毒性较低、无残留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和化妆品中。目前单一植物源精油主要存在抗菌性低和抗菌谱较窄的缺陷。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植物源精油存在的抗菌性低和抗菌谱较窄的缺陷。
6.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7.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应用,该应用为不同领域提供了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耐药作用的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肉桂油15

30%,丁香油10

25%,枳壳油10

20%,香薷油10

20%,花椒挥发油8

20%,牛至挥发油8

20%。
9.进一步地,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肉桂油18

23%,丁香油15

20%,枳壳油12

15%,香薷油12

15%,花椒挥发油10

15%,牛至挥发油10

15%。
10.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所述香薷油、所述花椒挥发油和所述牛至挥发油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精油组合物。
11.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

5℃。
12.进一步地,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和所述香薷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分别取肉桂、丁香、枳壳和香薷粉碎,分别用8

14倍蒸馏水浸泡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第一挥发油,对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收集第二挥发油,再对第二挥发油分别脱水处理后得到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所述香薷油。
13.优选地,所述浸泡的时间为0.5

1.5h。
14.优选地,所述水蒸气蒸馏法的蒸馏提取时间3

6h。
15.优选地,收集第二挥发油时将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静置过夜。
16.进一步地,所述花椒挥发油和所述牛至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分别取花椒和牛
至进行同时蒸馏萃取,分别脱水过滤蒸发后得到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
17.优选地,所述同时蒸馏萃取的时间为4

6h。
18.优选地,脱水后冷冻过夜再进行所述过滤蒸发。
19.优选地,所述冷冻的温度为

20℃到

15℃。
20.进一步地,使用无水硫酸钠进行所述脱水。
21.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复合精油组合物在制备杀菌、抑菌、抗耐药作用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饲用添加剂和日用品中的应用。
22.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精油组合物35

45份。
23.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孔淀粉35

45份和单硬脂酸甘油酯10

20份。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在中医药配伍理论和精油调配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下,首次以肉桂油、丁香油、枳壳油、香薷油、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为原料,通过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调配组合成具有抑菌效果显著,抗菌效果强和抗耐药菌活性突出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应用前景良好。
26.2、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27.3、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应用为不同领域提供了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耐药作用的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28.4、本发明提供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解决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性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3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肉桂油15

30%,丁香油10

25%,枳壳油10

20%,香薷油10

20%,花椒挥发油8

20%,牛至挥发油8

20%。
31.由于单一植物源精油存在成本高、抗菌性低且抗菌谱较窄等弊端,因此本发明将多种抗菌植物精油复配,根据中医药配伍理论和精油调配技术相结合,增强复合精油组合物的抗菌效力、扩大其广谱抗菌性。单一的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枳壳挥发油、花椒挥发油、牛至挥发油及香薷挥发油不能同时杀灭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型克雷伯杆菌、耐药型绿脓杆菌、耐药型屎肠球菌、耐药型鲍氏不动杆菌和耐药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杀菌效果一般,而复配得到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可以同时杀灭这五种耐药细菌,具有强抗菌性。
32.肉桂(cinnamomi cortex)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其性热,味辛、甘,主要成分为肉桂醛、苯甲醛、水杨醛、香酚等,其中肉桂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
33.丁香(caryophylli flos)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其性温,味辛,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具有消炎、杀菌、驱虫、镇痛等功效。
34.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挥发油为枳壳的主要药效部位之一,具有理气、行滞、镇咳、祛痰、抑菌等作用。
35.花椒(pericarpium zanthoxyli)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挥发油作为花椒活性成分的主要组成之一,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凝血功能、免疫机能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肿瘤、抗炎、抑菌杀虫等功效。
36.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为唇形科牛至属(origanum)植物,味辛、性凉、无毒,精油中含酚类物质、萜醇和萜烯等成分,具有抗菌、抑菌和一定的抗氧化功效。
37.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芳樟醇、月桂烯、醇、酮等,对一些杆菌、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38.进一步地,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肉桂油18

23%,丁香油15

20%,枳壳油12

15%,香薷油12

15%,花椒挥发油10

15%,牛至挥发油10

15%。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丁香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12%、14%、16%、18%、20%、22%、24%或25%。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丁香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不限于15%、16%、17%、18%、19%或20%。
4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枳壳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12%、14%、16%、18%或2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枳壳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不限于12%、13%、14%或15%。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香薷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香薷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不限于12%、13%、14%或15%。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花椒挥发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8%、10%、12%、14%、16%、18%或2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花椒挥发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不限于10%、11%、12%、13%、14%或15%。
4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牛至挥发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8%、10%、12%、14%、16%、18%或2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牛至挥发油的质量百分比典型但不限于10%、11%、12%、13%、14%或15%。
4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上述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所述香薷油、所述花椒挥发油和所述牛至挥发油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精油组合物。
45.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通用性好,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毒性小,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46.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

5℃。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的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2℃、3℃、4℃或5℃。精油具有挥发性,混合温度大于5℃时,精油挥发速度较快,易导致精油含量损失;混合温度小于2℃时,精油分子运动较慢,扩散作用较弱,不利于混合。而混合温度为2

5℃时,混合均匀、效果良好。
48.进一步地,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和所述香薷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分别取肉桂、丁香、枳壳和香薷粉碎,分别用8

14倍蒸馏水浸泡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第一挥发油,对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收集第二挥发油,再对第二挥发油分别脱水处理后
得到所述肉桂油、所述丁香油、所述枳壳油、所述香薷油。
49.提取率随着蒸馏水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蒸馏水用量少于8倍或高于14倍均不利于精油的提取。蒸馏水用量过少时,水散作用不彻底,甚至稍微延长蒸馏时间就会导致肉桂、丁香、枳壳和香薷粉末焦化。而蒸馏水用量为8

14倍时,蒸馏水用量足以使水散作用进行彻底,再增加蒸馏水用量反而不利于精油的提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蒸馏水的用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8倍、9倍、10倍、11倍、12倍、13倍或14倍。
5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倍”是指蒸馏水的体积与肉桂、丁香、枳壳和香薷粉末的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51.优选地,所述浸泡的时间为0.5

1.5h。
52.精油的提取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浸泡时间低于0.5h,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精油提取率较低。因为水和油本身不互溶,因此浸泡时间大于1.5h也不会使精油提取率上升,合适的浸泡处理时间会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提取率达到最高。浸泡时间超过1.5h后,精油提取率的变化不明显,考虑到时间成本,得出最佳浸泡处理时间为0.5

1.5h。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浸泡的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0.5h、0.6h、0.7h、0.8h、0.9h、1.0h、1.1h、1.2h、1.3h、1.4h或1.5h。
54.优选地,所述水蒸气蒸馏法的蒸馏提取时间3

6h。
55.当蒸馏提取时间小于3.0h,精油提取率较低,是因为蒸馏处理时间短,蒸发不完全造成的。当提取时间大于6h时,精油提取率降低,因为随着蒸馏提取时间的延长,精油中沸点较低的热敏性成分随着蒸馏水的沸腾而挥发,导致提取率变小。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蒸气蒸馏法的蒸馏提取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3h、4h、5h或6h。
57.优选地,收集第二挥发油时将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静置过夜。
58.将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静置过夜后收集第二挥发油,使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中的精油成分分层,便于分离。
59.进一步地,所述花椒挥发油和所述牛至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分别取花椒和牛至进行同时蒸馏萃取,分别脱水过滤蒸发后得到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
60.同时蒸馏萃取是通过同时分别加热花椒和牛至的水溶液与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的。把花椒和牛至的水溶液置于一瓶中,连接于仪器一侧,以另一烧瓶盛装有机溶剂,连接于仪器另一侧,两瓶分别电炉加热、水浴加热。水蒸气和有机溶剂蒸气同时在仪器中被冷凝下来,水和有机溶剂不相混溶,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水相,亲水性较强的成分在水中溶解性更好,因此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在仪器的u形管中被分开来,分别流向两侧的烧瓶中,蒸馏和提取同时进行,只需要少量溶剂就可提取大量的花椒和牛至样品,精油成分得到浓缩。
61.优选地,所述同时蒸馏萃取的时间为4

6h。
62.当同时蒸馏萃取的时间小于4h时,精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不完全,提取率低;当同时蒸馏萃取的时间大于6h时,精油是容易挥发的物质,长时间的提取导致精油的损失,提取率反倒降低。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时蒸馏萃取的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4h、5h或6h。
63.优选地,脱水后冷冻过夜再进行所述过滤蒸发。
64.过滤蒸发除去其中的有机溶剂或水。低温冷冻能够使精油中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达到组分的分离与富集。低温冷冻后需要对挥发油进行过滤,除去挥发油溶液中的其他组分。冷冻处理不仅能够长时间较好的保存挥发油、减少挥发油损失同时富集挥发油,分离其他组分保证过滤效果。当温度高于

15℃时,挥发油溶液中富集、分离效果不佳,过滤效果较差。当温度低于

20℃,挥发油较粘,过滤受阻,耗时且耗能。
65.优选地,所述冷冻的温度为

20℃到

15℃。
6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冻的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

20℃、

19℃、

18℃、

17℃、

16℃或

15℃。
67.进一步地,使用无水硫酸钠进行所述脱水。
6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在制备杀菌、抑菌、抗耐药作用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饲用添加剂和日用品中的应用。
69.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的应用为不同领域提供了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耐药作用的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7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的一种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精油组合物35

45份。
7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可以减少这些细菌引起的动物腹泻。并且对耐药菌为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型克雷伯杆菌、耐药型绿脓杆菌、耐药型屎肠球菌、耐药型鲍氏不动杆菌和耐药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五种耐药菌具有强有效的抗耐药菌活性,解决了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性问题。
7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复合精油组合物的重量份数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35份、40份、42份或45份。
73.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孔淀粉35

45份和单硬脂酸甘油酯10

20份。
7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淀粉的重量份数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35份、40份、42份或45份。
7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重量份数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份、15份、18份或20份。
7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复合精油和多孔淀粉混合均匀,投入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其包衣沸腾。再将熔化后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喷入流化床,包被造粒即可得到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
77.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效果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商购获取。
78.本发明中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原料和仪器的规格和型号如下表1所示,其他未列出原料,均为常规原料,可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79.表1原料和仪器规格型号表
[0080][0081]
实施例1
[008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0083]
(1)肉桂油、丁香油、枳壳油和香薷油的提取:分别将肉桂、丁香、枳壳和香薷粉碎,取粉末适量,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1h得到料液。将料液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为3h,收集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将第一挥发油和芳香水放冷静置过夜后收集第二挥发油。对第二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处理后得到肉桂油、丁香油、枳壳油和香薷油。
[0084]
(2)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的提取:分别将花椒和牛至粉碎过筛,取粉末适量,加入500ml纯水和数粒玻璃珠于电热套上加热,连接同时蒸馏萃取器。取40ml二氯甲烷加入500ml平底烧瓶中连接在同时蒸馏萃取器另一端。对平底烧瓶水浴加热,同时蒸馏萃取5h后,向平底烧瓶中加入5g无水硫酸钠,在

18℃下冷冻过夜。将平底烧瓶中液体过滤后滤液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分别得到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
[0085]
(3)制备复合精油组合物:取肉桂油15g,丁香油10g,枳壳油20g,香薷油20g,花椒挥发油8g和牛至挥发油20g在2℃下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精油组合物。
[0086]
实施例2
[008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肉桂油30g,丁香油25g,枳壳油10g,香薷油10g,花椒挥发油20g和牛至挥发油8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88]
实施例3
[008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肉桂油18g,丁香油20g,枳壳油12g,香薷油12g,花椒挥发油15g和牛至挥发油10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90]
实施例4
[009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肉桂油23g,丁香油20g,枳壳油15g,香薷油15g,花椒挥发油10g和牛至挥发油15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
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92]
实施例5
[009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肉桂油20g,丁香油18g,枳壳油13g,香薷油13g,花椒挥发油13g和牛至挥发油13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94]
实施例6
[009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将实施例5制得的复合精油组合物45份和多孔淀粉40份充分混合,将混合物投入底喷流化床包衣机中,沸腾温度控制在35℃。取单硬脂酸甘油酯15份加热熔化,经喷枪雾化喷入流化床,开始包被造粒,再经50目药典筛筛分后得到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
[0096]
实施例7
[009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将实施例5制得的复合精油组合物40份和多孔淀粉40份充分混合,将混合物投入底喷流化床包衣机中,沸腾温度控制在35℃。取单硬脂酸甘油酯20份加热熔化,经喷枪雾化喷入流化床,开始包被造粒,再经50目药典筛筛分后得到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
[0098]
对比例1
[0099]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肉桂油和丁香油,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00]
对比例2
[010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枳壳油和香薷油,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02]
对比例3
[010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花椒挥发油和牛至挥发油,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04]
对比例4
[010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丁香油和牛至挥发油,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06]
对比例5
[0107]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取肉桂油10g,丁香油10g,枳壳油20g,香薷油8g,花椒挥发油8g和牛至挥发油8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08]
对比例6
[0109]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精油组合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取肉桂油35g,丁香油5g,枳壳油8g,香薷油25g,花椒挥发油8g和牛至挥发油8g,其他原料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10]
试验例1
[0111]
本试验例对复合精油组合物的抗菌性进行试验。
[0112]
1、材料
[0113]

供试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0114]

营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均购自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115]
2、抗菌试验
[0116]
2.1、菌种活化
[0117]
取4支干净的试管,3支分别加入5m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另外1支加入5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硅胶塞封口。在121℃下灭菌30min。将灭菌的试管在超净工作台放冷后用接种环取适量的4种菌放入试管中,其中白色念珠菌放置在加入改良改良马丁培养基的试管中,混匀,置于26.5℃培养箱中培养21h后观察结果。另外的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放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1h。
[0118]
2.2、牛津杯法抑菌试验
[0119]
将培养21h的试管中得到的菌悬液,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的od600值,将菌悬液浓度调整至od600为0.1

0.5左右(细胞浓度为1
×
108cfu)得到工作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配制好的工作菌悬液200μl至固体培养基中,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0120]
用无菌镊子夹取牛津杯放至涂抹均匀菌液的培养基上,使牛津杯与培养基充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牛津杯放置位置适中。每个样品3个重复。向各牛津杯中分别加入40μl实施例1

5和对比例1

6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原液,之后将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置于37℃培养箱,白色念珠菌置于26℃培养箱中,培养20h,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并用游标卡尺量抑菌圈直径。
[0121]
3、试验结果
[0122]
表2复合精油组合物抗菌试验抑菌圈测量结果(mm)
[0123][0124]
备注:抑菌圈的判定标准为:抑菌圈直径>15mm时为最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0

15mm时为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7

9mm时为低度敏感,无抑菌圈者为不敏感。
[0125]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

5制备的本草复合精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为最敏感。其中实施例5抑菌效果最突出。
[0126]
试验例2
[0127]
本试验例对复合精油组合物的抗耐药菌进行试验。
[0128]
1、材料
[0129]

供试细菌株:
[0130]
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号为:baa

1717;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
[0131]
耐药型克雷伯杆菌,菌号为:baa

1705;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
[0132]
耐药型绿脓杆菌,菌号为:baa

2110;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
[0133]
耐药型屎肠球菌,菌号为:baa

2320;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
[0134]
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菌号为:19606;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
[0135]
耐药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号为:186731,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136]

营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购自北京奥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137]
2、抗耐药菌试验
[0138]
向96孔培养板内加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每孔280μl,在第一排每孔分别加入实施例1

5和对比例1

6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10μl,做对倍系列稀释,共设8个稀释度,另设细菌对照。将菌液在37℃培养18小时后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成每毫升含105个细菌,在每孔加入各菌液10μl,将培养板放入37℃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以浊度为指标检查各孔有无细菌生长,以最后一个不显示浊度,细菌无生长的药液稀释度作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0139]
3、试验结果
[0140]
表3复合精油组合物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μg/ml)
[0141][0142]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

5制备的本草复合精油对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型克雷伯杆菌、耐药型绿脓杆菌、耐药型屎肠球菌、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和耐药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其中实施例5抑制作用显著,最小抑菌浓度较低,在较小的浓度下就能达到抑菌作用。
[0143]
试验例3
[0144]
本试验例对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仔猪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
[0145]
选取同一品种健康仔猪54头(体重为8.0kg,性别一致),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3组喂养的基础日粮一致。
[0146]
基础日粮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玉米70份,豆粕22份,鱼粉5份,磷酸氢钙1份,石粉0.5份,食盐0.5份,预混料1份(含微量元素、维生素、消化酶、酸化剂)。
[0147]
试验一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加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基础日粮与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的重量比为2000:1。
[0148]
试验二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加金霉素,基础日粮与金霉素的重量比为25000:1。
[0149]
对照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不含本发明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和金霉素。
[0150]
使用上述喂养方式每日喂养三次,喂养的时间为:7点,12点,17点。每次喂养的量为2kg,对上述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30天。
[0151]
表4仔猪生长影响数据表
[0152] 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腹泻发生率
试验一组379.51.4010.3试验二组345.61.4712.9对照组320.81.5518.2
[0153]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一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18.3%,降低料重比9.68%和腹泻发生率43.41%(p<0.05);与试验二组(金霉素组)相比,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9.80%,降低料重比4.76%和腹泻发生率20.16%(p<0.05)。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促进生猪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非常好的帮助。
[0154]
试验例4
[0155]
本试验例对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仔鸡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
[0156]
选取健康肉仔鸡90只(体重为0.5kg,性别一致),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3组喂养的基础日粮一致。
[0157]
基础日粮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玉米65份,豆粕22份,石粉8份,预混料5份(含微量元素、维生素、消化酶、酸化剂)。
[0158]
试验一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加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基础日粮与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的重量比为3000:1。
[0159]
试验二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加黄霉素,基础日粮与黄霉素的重量比为250000:1。
[0160]
对照组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不含本发明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和黄霉素。
[0161]
使用上述喂养方式每日喂养三次,喂养的时间为:7点,12点,17点。每次喂养的量为0.2kg,对上述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30天。
[0162]
表5仔鸡生长影响数据表
[0163] 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试验一组56.761.99试验二组52.262.08对照组48.562.15
[0164]
表5可以看出,试验一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16.89%,降低料重比7.44%(p<0.05);与试验二组(黄霉素组)相比,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8.61%,显著降低料重比4.33%(p<0.05)。
[0165]
试验例5
[0166]
本试验例对实施例7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仔猪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具体方法和步骤均与试验例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数据记录于表6。
[0167]
表6仔猪生长影响数据表
[0168] 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腹泻发生率试验一组378.41.4710.7试验二组346.81.5312.9对照组325.61.5917.4
[0169]
从表6可以看出,试验一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16.22%,降低料重比7.55%和腹泻发生率38.51%(p<
0.05);与试验二组(金霉素组)相比,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9.11%,降低料重比3.92%和腹泻发生率17.05%(p<0.05)。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促进生猪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非常好的帮助。
[0170]
试验例6
[0171]
本试验例对实施例7提供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对仔鸡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具体方法和步骤均与试验例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数据记录于表7。
[0172]
表7仔鸡生长影响数据表
[0173] 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试验一组54.211.92试验二组50.222.00对照组46.962.07
[0174]
表7可以看出,试验一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复合精油饲用添加剂,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15.44%,降低料重比7.25%(p<0.05);与试验二组(黄霉素组)相比,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7.95%,显著降低料重比4.00%(p<0.05)。
[0175]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耐药菌为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型克雷伯杆菌、耐药型绿脓杆菌、耐药型屎肠球菌、耐药型鲍氏不动杆菌和耐药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五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合精油组合物具有强有效的抗耐药菌活性。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精油组合物的抗菌效果显著,且发明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毒性小,制备方法简单、通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017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