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前叉自动回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6:39: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机构,尤指一种能使前叉在转向后自动复位至朝向正前方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


背景技术:

2.摩托车、脚踏车、滑板车等车种皆通过龙头操控转向。具体来说,在前述车种中,龙头连接于前叉,再经由前叉连接前轮,借此当驾驶转动龙头后,前叉便会带动前轮转向。
3.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前述车种中,前叉在驾驶不施力的情况下是自由转动的,也就是说除了驾驶之外没有其他机构会对前叉施力,如此一来若是要使车辆直行则需要持续施力使前叉维持朝向前方,容易导致驾驶疲劳。并且,若是在湾中发生紧急状况,驾驶必须瞬间反应并且即刻施以足够的力才能使前叉回正以改变车辆行进方向;而这样仅依赖驾驶自身的反应与身体素质的操控模式较不安全,无法实时避开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利用弹性元件使前叉在驾驶不施力的情况下维持朝向前方,并且能在转向后能使前叉自动回正,以辅助驾驶在紧急状况下改变行进方向。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用以固设于一车体或一车架上,且连接于一前叉;该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包含:
6.一固定座,其用以固设于该车体或该车架上;
7.一转动座,其能相对于该固定座转动,且用以连接于该前叉;
8.至少一弹性元件,其连接于该固定座及该转动座;当该转动座转动时,该转动座对该弹性元件施力,借此该弹性元件能使该转动座逆向转动回转动前的位置。
9.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该至少一弹性元件为两弹性元件;该转动座包含一抵靠壁,其设于该两弹性元件之间;当该转动座转动时,该抵靠壁对其中一该弹性元件施力,或该抵靠壁对该两弹性元件施力。
10.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该转动座进一步包含两弧形槽,其以该转动座的转动轴心为圆心弧形延伸;该抵靠壁形成于该两弧形槽的端部之间;该两弹性元件分别设于该两弧形槽内。
11.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该固定座包含一本体,其用以固设于该车体或该车架上;两限位柱,其固设于该本体,且分别能移动地穿设于该转动座的该两弧形槽内;当该转动座转动时,各该限位柱能抵靠于相对应的该弧形槽的端部借此止挡该转动座进一步转动;该两弹性元件分别连接于该两限位柱。
12.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各该弧形槽内形成有一阶级面;该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包含两抵靠件,其分别连接该两弹性元件,且各该弹性元件借由相对应的该抵靠件抵靠于相对应的该限位柱,或抵靠于相对应的该弧形槽的该阶级面;各该抵靠
件包含一柱部,其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弹性元件;一平板部,其形成于该柱部的一端,且抵靠于相对应的该弹性元件的端部。
13.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该固定座包含一本体,其固设于该车体或该车架上;两限位柱,其固设于该本体;该两弹性元件分别连接于该两限位柱。
14.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其中,该前叉自动回正机构进一步包含两抵靠件,其分别连接该两弹性元件,且各该弹性元件借由相对应的该抵靠件抵靠于相对应的该限位柱;各该抵靠件包含一柱部,其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弹性元件;一平板部,其形成于该柱部的一端,且抵靠于相对应的该弹性元件的端部。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固定座固定设置于车体或车架上,以及转动座连接于前叉且能相对于固定座转动,本实用新型能连接于车体/车架与前叉之间且使前叉能相对于车体/车架转动。借由弹性元件连接于固定座及转动座,当转动座转动时,转动座便会对弹性元件施力,借此弹性元件能使转动座逆向转动回转动前的位置。如此一来,便能通过弹性元件的弹力使前叉在驾驶不施力的情况下维持朝向前方,并且能在转向后能使前叉自动回正,以辅助驾驶在紧急状况下改变行进方向。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辆上的立体外观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辆上的元件分解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车体及前叉的元件分解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剖面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24.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前叉自动回正机构用以固设于一车体a或一车架(图中未示)上,且用以连接于一前叉b。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固设于一电动滑板车的车体a,且连接于电动滑板车的前叉b,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于摩托车、脚踏车或一般滑板车上。
25.请参考图3、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前叉自动回正机构包含一固定座10、一转动座20、两弹性元件30及两抵靠件40。
26.固定座10用以固设于车体a或车架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包含一本体11及两限位柱12。本体11用以固设于车体a或车架上。两限位柱12固设于本体11,具体来说是穿设固定于本体11且突出于本体11的顶面;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固设于本体11的外环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与限位柱12是相互独立的元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体成形的元件。
27.请参考图4、图6及图7,转动座20能相对于固定座10转动,且连接于前叉b。在本实
施例中,转动座20包含一抵靠壁21及两弧形槽22。抵靠壁21形成于两弧形槽22的端部之间。两弧形槽22以转动座20的转动轴心为圆心弧形延伸,且各弧形槽22内形成有一阶级面221。本体11的两限位柱12分别能移动地穿设于转动座20的两弧形槽22内。当转动座20转动时,各限位柱12能抵靠于相对应的弧形槽22的端部借此止挡转动座20进一步转动。
28.两弹性元件30分别设于两弧形槽22内,且分别连接于两限位柱12。转动座20的抵靠壁21设于两弹性元件30之间。当转动座20转动时,抵靠壁21对其中一弹性元件30施力,或抵靠壁21对两弹性元件30施力。例如,可以是压缩其中一弹性元件30而与另一弹性元件30分离,也可以是压缩其中一弹性元件30的同时拉伸另一弹性元件30;而在本实施例中则是在压缩其中一弹性元件30的同时通过阶级面221带动另一弹性元件30移动。
29.两抵靠件40分别连接两弹性元件30,且各弹性元件30借由相对应的抵靠件40抵靠于相对应的限位柱12,或抵靠于相对应的弧形槽22的阶级面221。各抵靠件40包含一柱部41及一平板部42。柱部41穿设于相对应的弹性元件30。平板部42形成于柱部41的一端,且径向突出于柱部41,且抵靠于相对应的弹性元件30的端部。借由抵靠件40,弹性元件30可以稳固地抵靠限位柱12而不相对转动滑动或位移;并且当转动座20转动时,没有被压缩的弹性元件30可以借由阶级面221抵靠于抵靠件40而带动该弹性元件30一起移动。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没有抵靠件40而直接以弹性元件30抵靠限位柱12与阶级面221。
30.在其他实施例中,前叉自动回正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以上述为限,例如也可以没有弧形槽22,或弹性元件30也可以只有一个。仅需要当转动座20转动时,转动座20能对弹性元件30施力,且弹性元件30能使转动座20逆向转动回转动前的位置即可。例如,一个弹性元件30两端分别固设固定座10及转动座20,当转动座20顺向转动时压缩弹性元件30,而当转动座20逆向转动时拉伸弹性元件30。
3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考图6及图7。当驾驶向右转动龙头时,前叉b带动转动座20相对于固定座10向右转动。此时抵靠壁21向右转动并且与右侧的限位柱12压缩右侧的弹性元件30,左侧的弹性元件30没有被压缩也没有被拉伸,而是被阶级面221推抵而随着转动座20转动而移动。若此时驾驶持续向右转动龙头,则左侧的弧形槽22相对于弹性元件30的一端会抵靠于限位柱12,借此限制转动座20进一步转动。当驾驶松手时,右侧的弹性元件30会推抵右侧的限位柱12以及抵靠壁21,而由于限位柱12固定于车体a,因此弹性元件30会推抵抵靠壁21而使转动座20往左侧转回,达到自动回正的功效。
3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固定座10固定设置于车体a或车架上,以及转动座20连接于前叉b且能相对于固定座10转动,本实用新型能连接于车体a/车架与前叉b之间且使前叉b能相对于车体a/车架转动。借由弹性元件30连接于固定座10及转动座20,当转动座20转动时,转动座20便会对弹性元件30施力,借此弹性元件30能使转动座20逆向转动回转动前的位置。如此一来,便能通过弹性元件30的弹力使前叉b在驾驶不施力的情况下维持朝向前方,并且能在转向后能使前叉自动回正,以辅助驾驶在紧急状况下改变行进方向。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