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1:19: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新型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成形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2.3d打印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构造零对象;3d打印机作为实现3d打印技术的设备其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因此而对于3d打印机而言,在打印的精度方面必然需要一个精确的把控,当打印精度提高后3d打印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在节约时间以及降低成本方面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发明一种高精度的3d打印机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高精度的一种新型3d打印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新型3d打印机,包括外框架、防护罩、水槽、台板总成、升降机构、升降平台、提升机构、激光机构和控制台;所述的防护罩、水槽、台板总成、升降机构、升降平台、提升机构、激光机构均设置与外框架内,控制台设置于外框架旁边;水槽设置于台板总成下方,升降平台处于水槽上方,防护罩和升降机构设置于台板总成的上方,升降机构与台板总成以及升降平台接触并装配,提升机构设置于水槽的下方。
6.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框架通过横梁、纵梁和竖梁的组合使其整体呈矩形状,并通过横梁、纵梁和竖梁将外框架分隔呈三个空间,分别为激光机构放置空间、防护罩安装空间和提升机构放置空间,激光机构放置空间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上方,提升机构放置空间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下方;在外框架的左侧面设置有左侧板,并在左侧板对应防护罩安装空间的位置设置有观察门,在外框架的右侧面设置有右侧板,在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应激光机构放置空间的位置设置有透气孔;在外框架的后端面设置有后侧板,在外框架的前端面设置有三处分别于激光机构放置空间、防护罩安装空间和提升机构放置空间对应的前开门,前开门通过转轴实现开启和闭合,所述的转轴设置于竖轴上;在外框架的上端面设置有顶部盖板,外框架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承载提升机构的外框底板,并设置有横梁将外框底板固定限位,在外框底板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用于滚动外框架整体的脚轮,并在竖梁接近外框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框架整体位置的脚杯。
7.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罩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内,其整体呈空心的立方体状,防护罩的前端面缺失,并在防护罩的下端面设置有矩形镂空,防护罩的下端面远离防护罩的后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与台板总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呈空心的四棱柱状,连接部的侧边面与防护罩的下端面连接;在防护罩的左端面设置有对应观察门的观察镂空,在防
护罩的上端面设置有两处圆形镂空分别为激光镂空和按钮盒镂空,其中激光镂空位于中心位置且其半径大于按钮盒镂空,并在圆形镂空周围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的按钮盒镂空设置于防护罩的上端面其中一个角上,并在对应按钮和镂空的位置设置有按钮盒;在防护罩的上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和后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防护罩延伸,所述的防护罩延伸为长方形的条形板,并在防护罩延伸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螺孔为防护罩延伸固定孔。
8.进一步的,所述的台板总成包括平台板和刮刀;所述的平台板由四条框架梁组成,分别为左框架梁、右框架梁、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并通过左框架梁、右框架梁、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围成矩形框架,在其内部空间设置有为“凸”形的平台安装空间;在左框架梁和右框架梁的上端面设置有刮刀导轨并在刮刀导轨上设置有刮刀安装滑块,在左框架梁和右框架梁的两端设置有从动轮组,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轮、从动轮轴承和从动轮安装座,从动轮安装座内设置有从动轮固定轴,从动轮通过从动轮固定轴安装在从动轮安装座内,从动轮轴承设置于从动轮和从动轮固定轴之间,从动轮之间设置有带动刮刀安装滑块的同步带;下框架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部的平台板限位支架;上框架梁的上方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所述的驱动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圆锥齿轮、传动轴、连接轴和联轴器,所述的转向电机设置于从动轮安装座的上方并在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圆锥齿轮,所述的传动轴设置于连接轴的两端,其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连接,并在传动轴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圆锥齿轮,使得传动轴上设置的圆锥齿轮与转向电机上的设置的圆锥齿轮啮合;所述的刮刀设置于平台安装空间的上方,包括刮刀本体、刮刀夹板和刮刀固定部,所述的刮刀固定部呈四棱柱状,刮刀固定部的两端分别与刮刀安装滑块连接固定,刮刀本体通过刮刀夹板安装到刮刀固定部上,在刮刀夹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刮刀本体高度的调节螺丝。
9.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平台设置于平台安装空间内,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固定板、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支架,升降固定板和打印平台均设置于打印平台支架上;所述的打印平台支架分为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均呈“l”形并由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组成,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之间夹角设有三角加强筋,第一直板之间还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加强条;所述的打印平台设置于第一直板上,打印平台包括平台骨架和矩形平板,在矩形平板上设置有与平台骨架固定的平板安装孔和用于透气和滤水的平板透孔,所述的平板安装孔设置于矩形平板的四个角上;所述的平台骨架设置于矩形平板的下端面,其包括外平台骨架和内平台骨架,沿矩形平板的边缘围绕有一圈矩形的外平台骨架并在外平台骨架对应平板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垂直方向的调整角件;所述的内平台骨架呈“#”字型设置于外平台骨架内,并在内平台骨架的最中间的矩形空间内设置有“x”形的网格支撑板,在与网格支撑板对应的加强条上还设置有压紧导向块,所述的压紧导向块同时与加强条连接以及网格支撑板接触,使用螺丝穿过矩形平板对应的平板透孔以及网格支撑板对应的网格再与压紧导向块连接;所述的升降固定板设置于第二直板之间,在升降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升降滑块的滑块固定孔,并在连接块的远离第一直板的一面设置有升降滑块和升降连接块,所述的升降滑块与升降机构的升降滑轨装配,升降连接块与升降机构的升降电机装配。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设置于驱动转向机构上方,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升降支撑板和立板;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固定主板和固定侧板,所述的升降固定板呈“凸”形板状,固定侧板设置于固定主板的左右两端以及凸出一侧,所述的固定侧板呈矩形板状,并在固定侧板上设置有楼供传动轴通过的固定侧板镂空,在固定主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支架,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支架将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水槽的液面检测槽上方;所述的立板设置于固定主板的中间,其下端面与固定主板连接,在立板上设置有升降滑轨、连动滑轨、升降电机和微动调整机构;所述的升降电机设置于立板靠近升降固定板一端面的中间,其通过联轴器将滚珠丝杆与其完成装配该滚珠丝杆为升降滚珠丝杆,升降滚珠丝杆的一端与升降电机连接并穿过升降连接块,升降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升降滚珠丝杆固定部固定在立板上,升降滚珠丝杆与升降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升降滚珠丝杆螺母,使其两者完成装配;所述的升降滑轨设置于升降滚珠丝杆的两侧靠近立板边缘的位置;在升降滑轨与升降滚珠丝杆之间设置有连动滑轨,在连动滑轨上设置有连动滑块,在连动滑块上设置有连动垫块,在连动垫块上设置有连动板,所述的连动板呈“l”状并与浮球连接,浮球设置于水槽上方;所述的微动调整机构包括微动电机、传感器安装支架、感应片、光电传感器、同步带轮、同步带、微动连接块和微动滚珠丝杆;所述的微动电机设置于立板远离升降固定板的一端面,并在微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同步带轮,并通过同步带轮与微动滚珠丝杆上的同步带轮完成装配,在立板对应同步带轮的位置设置有供同步带通过的同步带镂空;所述的微动滚珠丝杆设置于连动滑轨与升降滑轨之间,微动滚珠丝杆的两端均通过微动滚珠丝杆固定部固定在立板上,微动滚珠丝杆上的同步带轮设置于靠近同步带镂空的一端,在微动滚珠丝杆上还设置有微动连接块,所述的微动连接块通过滚珠丝杆螺母固定在微动滚珠丝杆上并与一块连动垫块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安装支架设置于立板微动电机所在的一面,分别与微动滚珠丝杆以及升降滑轨对应,光电传感器设置于传感器安装支架上,在立板上设置有供感应片活动的感应片活动孔,所述的感应片呈“凵”形板状以及“l”形板状,“l”形板状的感应片一端与微动连接块连接另一端用于供光电传感器感应,“凵”形板状的感应片一端与升降固定板连接另一端用于供光电传感器感应;所述的升降支撑板呈直角梯形的板状,其下底边面与立板微动电机所在的一面连接,其直角边面与固定主板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槽设置于升降平台下方,水槽整体由水槽底板和水槽侧板围绕成镂空的“凸”形柱状,在水槽侧板凸出一端面的内壁上设置有背部填充块,并在背部填充块上设置有液面检测槽,在水槽底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底部填充块,所述的背部填充块与底部填充块均呈空心的矩形块状,并且其两者与水槽底板与水槽侧板的接触面以及水槽底板与水槽侧板的外壁均缺失;在水槽的底部还设置有放水管。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支撑架、提升交叉板、提升连杆、导槽、“t”型丝杆、手轮和提升固定块;所述的提升支撑架为矩形的框架,并在提升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提升交叉板连接固定的提升固定部;提升交叉板通过提升固定部和导槽设置于提升支撑架下方;所述的提升交叉板设置于提升支撑架下端面的两侧,每个提升交叉板由第一交叉板和第二交叉板组成“x”状,第一交叉板与第二交叉板之间通过旋转销固定,所述的旋转销设置于第一交叉板与第二交叉板中间位置,并且第一交叉板和第二交叉板与提升固定部、导槽和提升固定块也通过旋转销固定,所述的提升固定部使第一交叉板与提升支撑架连接;在第二交叉板接近提升支撑架的一端以及第一交叉板远离提升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导槽,所述的导槽呈空心的长方体状且其朝向提升交叉板的一面缺失,在导槽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轴承,并且轴承与第二交叉板靠近提升支撑架的一端以及第一交叉板远离提升固定部的一端通过旋转销完成装配;所述的提升固定块设置于第二交叉板远离提升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同时提升固定块与外框底板连接;所述的提升连杆设置于两第一交叉板之间,并在
提升连杆上设置有“t”型丝杆,“t”型丝杆的一端与提升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手轮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激光机构设置于防护罩的上方,其包括激光固定板、散热器、扫描振镜、镜头固定部、激光固定块和装配体;所述的激光固定板呈矩形板状,并在激光固定板上设置有透气通孔、激光通过孔以及激光固定板滑槽,所述的激光通过孔与激光镂空对应,在激光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激光固定块,激光固定板滑槽内里设置有可加装其他设备的装配体;所述的散热器设置于激光固定板的中间;所述的扫描振镜通过镜头固定部安装在激光固定板上,并且扫描振镜的位置与激光通过孔对应;所述的镜头固定部设置于激光固定板滑槽的上方,其包括振镜固定板、振镜连接板、镜头固定底板、电机板、步进电机、步进安装板、步进导轨、导轨板和移动板;振镜连接板和电机板分别设置于镜头固定底板的两端并在振镜连接板和电机板之间设置有横轴,横轴将导轨板穿过,在振镜连接板远离横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振镜固定板与扫描振镜连接;所述的导轨板设置于移动板上方,并且设置有与步进导轨对应的导轨下凹,导轨板上还设置有供横轴穿过的横轴穿过孔,横轴穿过孔的内径大于横轴的半径;所述的步进导轨设置于步进安装板上方,步进安装板固定在镜头固定底板上;所述的移动板设置于导轨板的上方,在移动板的中间设置有一处被步进电机的电机传动轴穿过的移动板镂空并在移动板镂空内设置有被步进电机的电机传动轴穿过的步进弹簧以及步进螺母,在移动板镂空上还设置有行程限位开关,在移动板上设置有移动通孔;所述的步进电机设置于电机远离横轴的端面;在振镜固定板、振镜连接板、电机板以及扫描振镜上均设置有用于调整扫描振镜镜头角度的调整通孔,并且调整通孔与移动通孔处于对应高度。
14.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台设置于外框架旁边,在控制台内设置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电脑操控3d打印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 本实用新型的外框架通过横梁、纵梁和竖梁的组合形成并将防护罩、水槽、台板总成、升降机构、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激光机构包围在内,使得其整体的牢固程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能力更佳。
17.2. 在外框架内设置有防护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保护能力更为突出。
18.3. 通过外框架的观察门以及防护罩内的照明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打印过程中可通过观察门来查看打印进度以及打印情况。
19.4. 本实用新型通过台板总成来实现刮刀的活动;通过升降平台和升降机构来实现打印平台的垂直方向的活动;升降机构上的微动调整机构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精确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打印精度更高而升降机构上位移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可为3d打印的精确性提供准确的数据。
20.5. 本实用新型的水槽可以用于对3d模型进行快速冷却,也可达到清洗模型及载物台上的碎渣的功能。
21.6. 提升机构可提升水槽的高度,当水槽内部工作液体不足或是液面无法达到需求高度时调整提升机构高度使其托举水槽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23.图2为外框架的横梁、纵梁和竖梁结构图。
24.图3为外框架左上方视图。
25.图4为外框架右下方视图。
26.图5为外框架内部各机构的结构图。
27.图6为台板总成、升降机构和升降平台整体结构图。
28.图7为防护罩左上方结构图。
29.图8为防护罩右下方视图。
30.图9为台板总成结构图。
31.图10为台板总成俯视图。
32.图11为驱动转向机构啮合处结构体。
33.图12为从动轮安装处结构体。
34.图13为升降平台结构图。
35.图14为升降平台右下方视图。
36.图15为升降平台仰视图。
37.图16为水槽左上方视图。
38.图17为水槽右下方视图。
39.图18为提升机构结构图。
40.图19为激光机构结构图。
41.图20为控制台结构图。
42.图21为升降机构正面结构图。
43.图22为升降机构右侧结构图。
44.图23为升降机构背面结构图。
45.图24为升降机构左侧结构图。
46.图25为升降机构俯视图。
47.图26为激光机构的俯视图。
48.图27为激光机构的仰视图。
49.图28为镜头固定部结构图。
50.图中标号:
51.1.外框架;2.防护罩;3.水槽;4.台板总成;5.升降机构;6.升降平台;7.提升机构;8.激光机构;9.控制台;21.矩形镂空;22.连接部;23.观察镂空;24.激光镂空;25.按钮盒镂空;26.照明灯;27.按钮盒;28.防护罩延伸;29.防护罩延伸固定孔;31.水槽底板;32.水槽侧板;33.背部填充块;34.底部填充块;35.放水管;36.液面检测槽;81.激光固定板;82.散热器;83.扫描振镜;84.镜头固定部;85.激光固定块;86.装配体;87.透气通孔;88.激光通过孔;89.激光固定板滑槽;101.横梁;102.纵梁;103.竖梁;104.激光机构放置空间;105.防护罩安装空间;106.提升机构放置空间;107.左侧板;108.观察门;109.右侧板;110.透气孔;111.后侧板;112.前开门;113.转轴;114.顶部盖板;115.外框底板;116.脚轮;117.脚杯;403.左框架梁;404.右框架梁;405.上框架梁;406.下框架梁;408.平台安装空间;409.刮刀导轨;410.刮刀安装滑块;412.从动轮;413.从动轮轴承;414.从动轮安装座;415.从动轮固定轴;416.同步带;417.平台板限位支架;418.驱动转向机构;419.转向电机;420.圆锥
齿轮;421.传动轴;422.连接轴;423.联轴器;424.刮刀本体;425.刮刀夹板;426.刮刀固定部;427.调节螺丝;501.固定架;502.升降支撑板;503.立板;504.固定主板;505.固定侧板;506.固定侧板镂空;507.位移传感器;508.位移传感器支架;509.升降滑轨;510.升降电机;511.升降滚珠丝杆;512.升降滚珠丝杆固定部;513.升降滚珠丝杆螺母;514.连动滑轨;515.连动滑块;516.连动垫块;517.连动板;518.浮球;519.微动电机;520.传感器安装支架;521.感应片;522.光电传感器;523.同步带轮;525.微动连接块;526.微动滚珠丝杆;528.同步带镂空;529.微动滚珠丝杆固定部;601.升降固定板;602.打印平台;603.打印平台支架;604.左支架;605.右支架;606.第一直板;607.第二直板;608.三角加强筋;609.加强条;610.平台骨架;611.矩形平板;612.平板安装孔;613.平板透孔;614.外平台骨架;615.内平台骨架;616.网格支撑板;617.压紧导向块;618.滑块固定孔;619.升降滑块;620.升降连接块;621.调整角件;701.提升支撑架;702.提升交叉板;703.提升连杆;704.导槽;706.“t”型丝杆;707.手轮;708.提升固定块;709.提升固定部;710.第一交叉板;711.第二交叉板;712.旋转销;801.振镜固定板;802.振镜连接板;803.镜头固定底板;804.电机板;805.步进电机;806.步进安装板;807.步进导轨;808.导轨板;809.移动板;810.横轴;811.横轴穿过孔;812.导轨下凹;813.移动板镂空;814.步进弹簧;815.步进螺母;816.行程限位开关;817.移动通孔;818.调整通孔;819.电机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3.实施例:
54.如图1、5、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3d打印机,包括外框架1、防护罩2、水槽3、台板总成4、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6、提升机构7、激光机构8和控制台9;所述的防护罩2、水槽3、台板总成4、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6、提升机构7、激光机构8均设置与外框架1内,控制台9设置于外框架1旁边;水槽3设置于台板总成4下方,升降平台6处于水槽3上方,防护罩2和升降机构5设置于台板总成4的上方,升降机构5与台板总成4以及升降平台6接触并装配,提升机构7设置于水槽3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平台6和升降机构5来实现打印平台602的垂直方向的活动;升降机构5上的微动调整机构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精确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打印精度更高而升降机构5上位移传感器507和光电传感器522可为3d打印的精确性提供准确的数据。
55.如图2、3、4所示,所述的外框架1通过横梁101、纵梁102和竖梁103的组合使其整体呈矩形状,并通过横梁101、纵梁102和竖梁103将外框架1分隔呈三个空间,分别为激光机构放置空间104、防护罩安装空间105和提升机构放置空间106,激光机构放置空间104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105上方,提升机构放置空间106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105下方;在外框架1的左侧面设置有左侧板107,并在左侧板107对应防护罩安装空间105的位置设置有观察门108,在外框架1的右侧面设置有右侧板109,在左侧板107和右侧板109对应激光机构放置空间104的位置设置有透气孔110用于激光机构8的散热;在外框架1的后端面设置有后侧板111,在外框架1的前端面设置有三处分别于激光机构放置空间104、防护罩安装空间105和
提升机构放置空间106对应的前开门112,前开门112通过转轴113实现开启和闭合,所述的转轴113设置于竖轴上;在外框架1的上端面设置有顶部盖板114,外框架1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承载提升机构7的外框底板115,并设置有横梁101将外框底板115固定限位,在外框底板115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用于滚动外框架1整体的脚轮116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更为方便,并在竖梁103接近外框底板115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框架1整体位置的脚杯117,所述的脚杯117可通过其上设置的螺母拆卸或是提升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移动和固定两端切换方便。
56.如图7、8所示,所述的防护罩2设置于防护罩安装空间105内,其整体呈空心的立方体状,防护罩2的前端面缺失,并在防护罩2的下端面设置有矩形镂空21,防护罩2的下端面远离防护罩2的后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与台板总成4连接的连接部22,所述的连接部22呈空心的四棱柱状,连接部22的侧边面与防护罩2的下端面连接;在防护罩2的左端面设置有对应观察门108的观察镂空23,在防护罩2的上端面设置有两处圆形镂空分别为激光镂空24和按钮盒27镂空25,其中激光镂空24位于中心位置且其半径大于按钮盒27镂空25,并在圆形镂空周围设置有照明灯26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打印过程中可通过观察门108来查看打印进度以及打印情况,所述的按钮盒27镂空25设置于防护罩2的上端面其中一个角上,并在对应按钮和镂空的位置设置有按钮盒27通过按钮盒27来操控照明灯26的开关与亮度;在防护罩2的上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和后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防护罩延伸28,所述的防护罩延伸28为长方形的条形板,并在防护罩延伸28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螺孔为防护罩延伸固定孔29,通过防护罩延伸固定孔29使得防护罩2与外框架1的横梁101、纵梁102和竖梁103进行进一步的安装固定,使防护罩2与外框架1的安装更为紧密。
57.如图9、10、11、12所示,所述的台板总成4包括平台板和刮刀;所述的平台板由四条框架梁组成,分别为左框架梁403、右框架梁404、上框架梁405和下框架梁406,并通过左框架梁403、右框架梁404、上框架梁405和下框架梁406围成矩形框架,在其内部空间设置有为“凸”形的平台安装空间408;在左框架梁403和右框架梁404的上端面设置有刮刀导轨409并在刮刀导轨409上设置有刮刀安装滑块410,在左框架梁403和右框架梁404的两端设置有从动轮412组,所述的从动轮412组包括从动轮412、从动轮轴承413和从动轮安装座414,从动轮安装座414内设置有从动轮固定轴415,从动轮412通过从动轮固定轴415安装在从动轮安装座414内,从动轮轴承413设置于从动轮412和从动轮固定轴415之间,从动轮412之间设置有带动刮刀安装滑块410的同步带416;下框架梁40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部22的平台板限位支架417;上框架梁405的上方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418,所述的驱动转向机构418包括转向电机419、圆锥齿轮420、传动轴421、连接轴422和联轴器423,所述的转向电机419设置于从动轮安装座414的上方并在转向电机41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圆锥齿轮420,所述的传动轴421设置于连接轴422的两端,其通过联轴器423与连接轴422连接,并在传动轴421远离连接轴422的一端设置有圆锥齿轮420,使得传动轴421上设置的圆锥齿轮420与转向电机419上的设置的圆锥齿轮420啮合;所述的刮刀设置于平台安装空间408的上方,包括刮刀本体424、刮刀夹板425和刮刀固定部426,所述的刮刀固定部426呈四棱柱状,刮刀固定部426的两端分别与刮刀安装滑块410连接固定,刮刀本体424通过刮刀夹板425安装到刮刀固定部426上,当刮刀本体424损坏后可通过拆卸刮刀夹板425来更换新的刮刀本体424使得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当转向电机419工作时,圆锥齿轮420带动传动轴421,通过同步带416使得从
动轮412同时开始工作,同时同步带416带动刮刀安装滑块410使得刮刀进行工作,在刮刀夹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刮刀本体高度的调节螺丝427。
58.如图13、14、15所示,所述的升降平台6设置于平台安装空间408内,升降平台6包括升降固定板601、打印平台602和打印平台支架603,升降固定板601和打印平台602均设置于打印平台支架603上;所述的打印平台支架603分为左支架604和右支架605,左支架604和右支架605均呈“l”形并由第一直板606和第二直板607组成,第一直板606和第二直板607之间夹角设有三角加强筋608,第一直板606之间还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加强条609;所述的打印平台602设置于第一直板606上,打印平台602包括平台骨架610和矩形平板611,在矩形平板611上设置有与平台骨架固定的平板安装孔612和用于透气和滤水的平板透孔613,所述的平板安装孔612设置于矩形平板611的四个角上;所述的平台骨架610设置于矩形平板611的下端面,其包括外平台骨架614和内平台骨架615,沿矩形平板611的边缘围绕有一圈矩形的外平台骨架614并在外平台骨架614对应平板安装孔612的位置设置有垂直方向的调整角件621,通过调节四个调整角件621的螺丝,使得矩形平板的四个角安装牢固并处于平衡状态;所述的内平台骨架615呈“#”字型设置于外平台骨架614内,并在内平台骨架615的最中间的矩形空间内设置有“x”形的网格支撑板616,在与网格支撑板616对应的加强条609上还设置有压紧导向块617,所述的压紧导向块617同时与加强条609连接以及网格支撑板616接触,使用螺丝穿过矩形平板611对应的平板透孔613以及网格支撑板对应的网格再与压紧导向块616连接使得矩形平板611完成主要的中心位置固定,使得打印平台602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密牢固;所述的升降固定板601设置于第二直板607之间,在升降固定板601上设置有安装升降滑块619的滑块固定孔618,并在连接块的远离第一直板606的一面设置有升降滑块619和升降连接块620,所述的升降滑块619与升降机构5的升降滑轨509装配,升降连接块620与升降机构5的升降电机510装配。
59.如图21、22、23、24、25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5设置于驱动转向机构418上方,升降机构5包括固定架501、升降支撑板502和立板503;所述的固定架501包括固定主板504和固定侧板505,所述的升降固定板601呈“凸”形板状,固定侧板505设置于固定主板504的左右两端以及凸出一侧,所述的固定侧板505呈矩形板状,并在固定侧板505上设置有楼供传动轴421通过的固定侧板镂空506,在固定主板504的下端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支架508,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支架508将位移传感器507设置于水槽3的液面检测槽36上方;所述的立板503设置于固定主板504的中间,其下端面与固定主板504连接,在立板503上设置有升降滑轨509、连动滑轨514、升降电机510和微动调整机构;所述的升降电机510设置于立板503靠近升降固定板601一端面的中间,其通过联轴器423将滚珠丝杆与其完成装配该滚珠丝杆为升降滚珠丝杆511,升降滚珠丝杆511的一端与升降电机510连接并穿过升降连接块620,升降滚珠丝杆511的另一端通过升降滚珠丝杆固定部512固定在立板503上,升降滚珠丝杆511与升降连接块620之间设置有升降滚珠丝杆螺母513,使其两者完成装配;所述的升降滑轨509设置于升降滚珠丝杆511的两侧靠近立板503边缘的位置;在升降滑轨509与升降滚珠丝杆511之间设置有连动滑轨514,在连动滑轨514上设置有连动滑块515,在连动滑块515上设置有连动垫块516,在连动垫块516上设置有连动板517,所述的连动板517呈“l”状并与浮球518连接,浮球518设置于水槽3上方;所述的微动调整机构包括微动电机519、传感器安装支架520、感应片521、光电传感器522、同步带轮523、同步带416、微动连接块525和微动滚珠丝
杆526;所述的微动电机519设置于立板503远离升降固定板601的一端面,并在微动电机51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同步带轮523,并通过同步带轮523与微动滚珠丝杆526上的同步带轮523完成装配,在立板503对应同步带轮523的位置设置有供同步带416通过的同步带镂空528;所述的微动滚珠丝杆526设置于连动滑轨514与升降滑轨509之间,微动滚珠丝杆526的两端均通过微动滚珠丝杆固定部529固定在立板503上,微动滚珠丝杆526上的同步带轮523设置于靠近同步带镂空528的一端,在微动滚珠丝杆526上还设置有微动连接块525,所述的微动连接块525通过滚珠丝杆螺母固定在微动滚珠丝杆526上并与一块连动垫块516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安装支架520设置于立板503微动电机519所在的一面,分别与微动滚珠丝杆526以及升降滑轨509对应,光电传感器522设置于传感器安装支架520上,在立板503上设置有供感应片521活动的感应片521活动孔,所述的感应片521呈“凵”形板状以及“l”形板状,“l”形板状的感应片521一端与微动连接块525连接另一端用于供光电传感器522感应,“凵”形板状的感应片521一端与升降固定板601连接另一端用于供光电传感器522感应,当升降平台6以及浮球518移动时,感应片521将划过光电传感器522感应的区域用于进行微动调整;所述的升降支撑板502呈直角梯形的板状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其下底边面与立板503微动电机519所在的一面连接,其直角边面与固定主板504连接。
60.如图16、17所示,所述的水槽3设置于升降平台6下方,水槽3整体由水槽底板31和水槽侧板32围绕成镂空的“凸”形柱状,在水槽侧板32凸出一端面的内壁上设置有背部填充块33,并在背部填充块33上设置有液面检测槽36,在水槽底板31的内壁上设置有底部填充块34;所述的背部填充块33与底部填充块34均呈空心的矩形块状,并且其两者与水槽底板31与水槽侧板32的接触面以及水槽底板31与水槽侧板32的外壁均缺失,在降低制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更换成本的同时,使得水槽3容积降低同样数量单位的水在本实用新型的水槽3中水面可达到尽量高的位置,使得运营成本降低;在水槽3的底部还设置有放水管35用于放水。
61.如图18所示,所述的提升机构7包括提升支撑架701、提升交叉板702、提升连杆703、导槽704、“t”型丝杆706、手轮707和提升固定块708;所述的提升支撑架701为矩形的框架,并在提升支撑架701的下方设置有与提升交叉板702连接固定的提升固定部709;提升交叉板702通过提升固定部709和导槽704设置于提升支撑架701下方;所述的提升交叉板702设置于提升支撑架701下端面的两侧,每个提升交叉板702由第一交叉板710和第二交叉板711组成“x”状,“x”状的结构使得其展开后结构稳定性较高;第一交叉板710与第二交叉板711之间通过旋转销712固定,所述的旋转销712设置于第一交叉板710与第二交叉板711中间位置,并且第一交叉板710和第二交叉板711与提升固定部709、导槽704和提升固定块708也通过旋转销712固定,所述的提升固定部709使第一交叉板710与提升支撑架701连接;在第二交叉板711接近提升支撑架701的一端以及第一交叉板710远离提升固定部709的一端设置有导槽704,所述的导槽704呈空心的长方体状且其朝向提升交叉板702的一面缺失,在导槽704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轴承,并且轴承与第二交叉板711靠近提升支撑架701的一端以及第一交叉板710远离提升固定部709的一端通过旋转销712完成装配,提升交叉板702通过旋转销712完成展开和收拢;所述的提升固定块708设置于第二交叉板711远离提升支撑架701的一端连接同时提升固定块708与外框底板115连接;所述的提升连杆703设置于两第一交叉板710之间,并在提升连杆703上设置有“t”型丝杆706,“t”型丝杆706的一端通过轴
承固定块与提升连杆703连接,另一端与手轮707连接;当手轮707旋转时,“t”型丝杆706将手轮707旋转的力转换为先前的力,并推动提升连杆703向前,使得导槽704里的轴承滚动带动提升交叉板702展开。
62.如图19、26、27所示,所述的激光机构8设置于防护罩2的上方,其包括激光固定板81、散热器82、散扫描振镜83、镜头固定部84、激光固定块85和装配体86;所述的激光固定板81呈矩形板状,并在激光固定板81上设置有透气通孔87、激光通过孔88以及激光固定板滑槽89,所述的激光通过孔88与激光镂空对应,在激光固定板81上还设置有激光固定块85用于固定激光机构使其安装稳定使其工作当中的工作精度提升,激光固定板滑槽89内里设置有可加装其他设备的装配体86,使得装配体86可在装配其他部件并位移到需要其在的位置;所述的散热器82设置于激光固定板81的中间并对激光机构进行散热;所述的散扫描振镜83通过镜头固定部84安装在激光固定板81上,并且散扫描振镜83的位置与激光通过孔88对应;所述的镜头固定部84设置于激光固定板滑槽89的上方,其包括振镜固定板801、振镜连接板802、镜头固定底板803、电机板804、步进电机805、步进安装板806、步进导轨807、导轨板808和移动板809;振镜连接板802和电机板804分别设置于镜头固定底板803的两端并在振镜连接板802和电机板804之间设置有横轴810,横轴810将导轨板808穿过使得导轨板808通过步进导轨807和横轴810可在横轴810所在的水平面进行滑动工作,在振镜连接板802远离横轴810的端面上设置有振镜固定板801与散扫描振镜83连接;所述的导轨板808设置于移动板809上方,并且设置有与步进导轨807对应的导轨下凹812,导轨板808上还设置有供横轴810穿过的横轴穿过孔811,横轴穿过孔811的内径大于横轴810的半径,使得导轨板808的滑动更为顺畅;所述的步进导轨807设置于步进安装板806上方,步进安装板806固定在镜头固定底板803上;所述的移动板809设置于导轨板808的上方,在移动板809的中间设置有一处被步进电机805的电机传动轴819穿过的移动板镂空813并在移动板镂空813内设置有被步进电机805的电机传动轴819穿过的步进弹簧814以及步进螺母815,通过步进电机805、步进弹簧814以及步进螺母815三者的配合进行散扫描振镜83镜头角度的调整;在移动板镂空813上还设置有行程限位开关816,在移动板809上设置有移动通孔817;所述的步进电机805设置于电机远离横轴810的端面;在振镜固定板801、振镜连接板802、电机板804以及散扫描振镜83上均设置有用于调整散扫描振镜83镜头角度的调整通孔818,并且调整通孔818与移动通孔817处于对应高度。
63.如图20所示,所述的控制台9设置于外框架1旁边,在控制台9内设置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电脑操控3d打印机。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