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4:59: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汽车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新能源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唯一动力源。而在装备传统发动机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中,蓄电池既可扮演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可充当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可见在低速和启动时,蓄电池扮演的是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在全负荷加速时,充当的是辅助动力源的角色;正常行驶或减速、制动时充当的是储存能量的角色。
3.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电池箱上直接开孔及安装风扇来降低电池箱内的温度,但现方式降温效果不佳,夏季本身外界温度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温报警,甚至可能会导致危险事故。
4.申请号为cn201822015232.0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通过设置位于充电桩底侧和前侧的散热结构,对充电桩进行立体散热,并通过位于充电桩后侧的散热结构将风排出,对充电桩进行快速有效地散热;位于充电桩后侧的散热结构相对于充电桩的位置靠上,能够利用热空气的上浮作用,减少散热风机的功率,在相同散热风机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
5.虽然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该散热结构是对于电池整体的同步散热,无法对局部高温区自动化加强散热效果;第二,过滤网清洁不便捷,需要拆卸后进行清洁。
6.申请号为cn201822061111.x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的散热装置和电池箱,通过在电池箱中增加了散热装置,降低了电池箱内的温度,保证了电池箱中电池的性能,同时减少了因电池箱中的电池温度过高引起的危险事故。
7.虽然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池进行了散热,但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该散热结构散热范围小无法对电池高效散热;第二,无法检测电池表面温度自动化对电池进行散热。
8.由鉴于此,发明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9.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散热装置以及第二散热器便捷实现对电池的自动化精准高效散热。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四面,所述散热模块由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和
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组成,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位于散热模块最外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内侧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安装在第二散热装置上侧,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用于实时监测位于电池箱内的电池表面温度t,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基于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实时检测输出位置信息(x,y)以及该位置的温度信息t,并传输到电池箱四角的箱体内部cpu处理器中分析比较得出最大温度值t
max
及其位置信息,所述箱体内部的cpu处理器控制第二散热装置0横纵向移动到最大温度值t
max
的位置上进行作业;其中,o-电池底部一顶点设为原点,x-横向离原点o距离,y-纵向离原点o距离,t-温度值,t
max-最大温度值。
11.本实施例中,在装置四周设置有散热模块对放置在装置中的电池进行散热,而且第一散热装置对电池整体第一步散热,同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监测电池表面温度得出t
max
及其位置信息,并通过第二散热装置对t
max
区域进行精准散热,以此实现高效散热的效果。
1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箱还包括清洁模块以及存储模块,在装置使用过程中,过滤网对进入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且可通清洁模块对过滤网表面进行便捷清洁。
13.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还安装有电源,所述箱体外部设有散热口,所述箱体四面设有灰尘箱滑道,所述箱体上部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清洁器滑道,所述清洁器滑道滑动连接有清洁模块。
14.具体的,用户将灰尘收集箱沿着灰尘箱滑道滑入箱体,当清洁模块清洁过滤网时,用户沿着清洁器滑道滑动滑动块,这样灰尘就被刷到两侧的灰尘收集箱中收集。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散热模块内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为驱动电机且前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散热扇均匀焊接在第一转轴圆弧面上。
16.在使用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实时检测电池表面温度,当电池表面温度到达警戒值,第一散热装置启动,第一散热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其上部的第一散热扇开始转动对电池表面进行物理降温。
17.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内部设有第二散热电机,所述第二散热电机为微型马达且与第二散热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转轴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通过连接感应器转轴转动连接在上支架底部,所述上支架固定安装在散热模块内部下侧,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与箱体内部的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18.需要说明的,第二散热装置在工作时,第二散热电机启动,第二散热电机带动第二散热转轴转动,第二散热转轴带动其上部固定安装在第二散热扇转动,以此实现对局部最高温温区进行第二降温。
19.优选的,所述散热模块内部靠近第二散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所述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内部嵌套连接有横架,所述横架两端固定安装有上下散热器移动滑块,所述横架面向连接箱的一侧设有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所述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部嵌套连接有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
20.具体的,在第一散热装置进行整体第一步降温的同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检测到局部最高温区,通过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以及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实现第二散热装置的空间移动。
21.优选的,所述清洁模块包括过滤网清洁器、灰尘收集箱,所述过滤网清洁器顶部固
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清洁模块两侧设置有灰尘收集箱,所述灰尘收集箱顶部安装有灰尘箱提手,所述灰尘收集箱两端通过灰尘箱滑块定位嵌套进入箱体,所述灰尘收集箱内部靠近过滤网的一端设有灰尘收集口,所述散热模块外部设有散热口,所述过滤网清洁器远离散热口的一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顶部设置的抽拉块可从箱体抽拉出来。
22.优选的,所述存储模块由连接箱、第一上盖、第二上盖构成,所述存储模块通过连接箱与散热模块连通,所述第一上盖通过固定栓与连接口二和连接箱四周顶部设有的连接口一连接将第一上盖安装到连接箱上部,所述第二上盖通过固定栓与连接口三和连接箱四周顶部设有的连接口一连接将第二上盖安装到连接箱上部,所述第一上盖内侧设有固定口,所述第一上盖内侧中间位置设有两个第一半环卡槽,所述第二上盖内侧设有固定缓冲块,所述第二上盖内侧设有两个第二半环卡槽,所述固定缓冲块内部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下两侧通过上下缓冲弹簧与上下缓冲板连接,所述固定台前部通过前缓冲弹簧与前缓冲板连接,所述电池放置到连接箱中。
23.本实施例中,用户先将第二上盖滑动与电池提手卡接,即两个第二半环卡槽卡接在电池提手右侧,接着将第一上盖滑动与电池提手卡接,即两个第一半环卡槽卡接在电池提手左侧。
24.需要说明的,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卡接电池提手的同时第二上盖内侧设置的固定缓冲块卡接进入第一上盖内侧设置的固定口中。
25.在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二上盖内侧设置的固定缓冲块对电池进行缓冲减震防止损坏电池,固定缓冲块上下侧设置的上下缓冲弹簧与上下缓冲板实现对电池竖向的缓冲减震,前缓冲弹簧与前缓冲板实现对电池横向的缓冲减震。
26.优选的,所述电池上部安装有电池提手,所述电池提手通过对称设置的两对第一半环卡槽、第二半环卡槽与第一上盖、第二上盖连接。
27.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通过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卡接电池提手将电池与装置连接在一起,接着手提电池提手将电池放置到连接箱中。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自动化精准高效散热。本发明通过温度感应器基于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实时监测电池箱温度t,当t高于警戒值时第一散热装置启动对电池箱开始降温,同时输出位置(x,y)与温度信息t并传输到cpu处理器中分析比较温度得出最大温度值t
max
及其位置信息,控制第二散热装置对t
max
区域进行降温,以此实现自动化精准高效降温的效果。
29.2、便捷清洁。本发明清洁模块的设置解决了需要过滤网拆卸后清洁的问题,用户可以在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过滤网清洁器便捷清洁,同时分离式灰尘收集箱的设置便捷了灰尘回收及收集箱的清洁。
30.3、充分减震防止电池损坏。本发明通过固定缓冲块内部的上下缓冲弹簧、上下缓冲板、前缓冲弹簧以及前缓冲板实现对电池的横竖向同步减震,以此到达充分减震防止电池损坏的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散热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散热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红外探温位置图图6是本发明位置与温度关系的三维坐标图;图7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图9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图9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爆炸图;图13是本发明电池放置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电池放置时局部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图14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中:1、电池箱;2、散热模块;3、散热口;4、清洁模块;5、过滤网;6、第一散热装置;7、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8、横架;9、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10、第二散热装置;11、灰尘收集箱;12、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3、连接箱;14、电池;15、第一上盖;16、第二上盖;17、固定栓;18、存储模块;101、灰尘箱滑道;102、清洁器滑道;41、过滤网清洁器;42、滑动块;51、抽拉块;61、连接杆;62、第一转轴;63、第一散热扇;81、上下散热器移动滑块;82、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1011、箱体;1001、第二散热电机;1002、第二散热转轴;1003、第二散热扇;111、灰尘箱提手;112、灰尘箱滑块;113、灰尘收集口;121、感应器转轴;122、上支架;131、连接口一;141、电池提手;151、固定口;152、连接口二;153、第一半环卡槽;161、固定缓冲块;162、连接口三;163、第二半环卡槽;1611、固定台;1612、上下缓冲弹簧;1613、上下缓冲板;1614、前缓冲弹簧;1615、前缓冲板;o-原点,x-横向离原点o距离,y-纵向离原点o距离,t-温度值,t
max-最大温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捷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电池箱1,所述电池箱1包括散热模块2,所述散热模块2固定安装在电池箱1四面,所述散热模块2由第一散热装置6、第二散热装置10和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组成,所述第一散热装置6位于散热模块2最外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6内侧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10,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安装在第二散热装置10上侧,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用于实时监测位于电池箱1内的电池14表面温度t,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基于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实时检测输出位置信息(x,y)以及该位置的温度信息t,并传输到电池箱1四角的箱体1011内部cpu处理器中分析比较得出最大温度值t
max
及其位置信息,所述箱体1011内部的cpu处理器控制第二散热装置10横纵向移动到最大温度值t
max
的位置上进行作业;其中,o-电池14底部一顶点设为原点,x-横向离原点o距离,y-纵向离原点o距离,t-温度值,t
max-最大温度值。
34.本实施例中,在装置四周设置有散热模块2对放置在装置中的电池14进行散热,而且第一散热装置6对电池14整体第一步散热,同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监测电池14表面温度得出t
max
及其位置信息,并通过第二散热装置10对t
max
区域进行精准散热,以此实现高效散热的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在装置使用过程中,过滤网5对进入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且可通过清洁模块4对过滤网5表面进行便捷清洁。
36.如附图5至附图9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箱体1011内部还安装有电源,所述箱体1011外部设有散热口3,所述箱体1011四面设有灰尘箱滑道101,所述箱体1011上部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清洁器滑道102,所述清洁器滑道102滑动连接有清洁模块4。
37.具体的,用户将灰尘收集箱11沿着灰尘箱滑道101滑入箱体1011,当清洁模块4清洁过滤网5时,用户沿着清洁器滑道102滑动滑动块42,这样灰尘就被刷到两侧的灰尘收集箱11中收集。
38.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6通过连接杆61固定安装在散热模块2内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6为zt6020驱动电机且前部连接有第一转轴62,所述第一散热扇63均匀焊接在第一转轴62圆弧面上。
39.在使用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实时检测电池14表面温度,当电池14表面温度到达警戒值,第一散热装置6启动,第一散热装置6带动第一转轴62转动,第一转轴62带动其上部的第一散热扇63开始转动对电池14表面进行物理降温。
40.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10内部设有第二散热电机1001,所述第二散热电机1001为微型马达且与第二散热转轴1002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转轴1002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1003,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通过连接感应器转轴121转动连接在上支架122底部,所述上支架122固定安装在散热模块2内部下侧,所述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与箱体1011内部的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41.需要说明的,第二散热装置10在工作时,第二散热电机1001启动,第二散热电机1001带动第二散热转轴1002转动,第二散热转轴1002带动其上部固定安装在第二散热扇1003转动,以此实现对局部最高温温区进行第二降温。
42.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散热模块2内部靠近第二散热装置10的一侧设置有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7,所述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7内部嵌套连接有横架8,所述横架8两端固定安装有上下散热器移动滑块81,所述横架8面向连接箱13的一侧设有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82,所述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82部嵌套连接有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9。
43.具体的,在第一散热装置6进行整体第一步降温的同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检测到局部最高温区,通过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7、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82以及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9实现第二散热装置10的空间移动。
44.如附图4至附图15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清洁模块4包括过滤网清洁器41、灰尘收集箱11,所述过滤网清洁器41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42,所述清洁模块4两侧设置有灰尘收集箱11,所述灰尘收集箱11顶部安装有灰尘箱提手111,所述灰尘收集箱11两端通过灰尘箱滑块112定位嵌套进入箱体1011,所述灰尘收集箱11内部靠近过滤网5的一端设有灰尘收集口113,所述散热模块2外部设有散热口3,所述过滤网清洁器41远离散热口3
的一端设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网5通过顶部设置的抽拉块51可从箱体1011抽拉出来。
45.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存储模块18由连接箱13、第一上盖15、第二上盖16构成,所述存储模块18通过连接箱13与散热模块2连通,所述第一上盖15通过固定栓17与连接口二152和连接箱13四周顶部设有的连接口一131连接将第一上盖15安装到连接箱13上部,所述第二上盖16通过固定栓17与连接口三162和连接箱13四周顶部设有的连接口一131连接将第二上盖16安装到连接箱13上部,所述第一上盖15内侧设有固定口151,所述第一上盖15内侧中间位置设有两个第一半环卡槽153,所述第二上盖16内侧设有固定缓冲块161,所述第二上盖16内侧设有两个第二半环卡槽163,所述固定缓冲块161内部设有固定台1611,所述固定台1611上下两侧通过上下缓冲弹簧1612与上下缓冲板1613连接,所述固定台1611前部通过前缓冲弹簧1614与前缓冲板1615连接,所述电池14放置到连接箱13中。
46.本实施例中,用户先将第二上盖16滑动与电池提手141卡接,即两个第二半环卡槽163卡接在电池提手141右侧,接着将第一上盖15滑动与电池提手141卡接,即两个第一半环卡槽153卡接在电池提手141左侧。
47.需要说明的,第一上盖15、第二上盖16卡接电池提手141的同时第二上盖16内侧设置的固定缓冲块161卡接进入第一上盖15内侧设置的固定口151中。
48.在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二上盖16内侧设置的固定缓冲块161对电池14进行缓冲减震防止损坏电池14,固定缓冲块161上下侧设置的上下缓冲弹簧1612与上下缓冲板1613实现对电池14竖向的缓冲减震,前缓冲弹簧1614与前缓冲板1615实现对电池14横向的缓冲减震。
49.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电池14上部安装有电池提手141,所述电池提手141通过对称设置的两对第一半环卡槽153、第二半环卡槽163与第一上盖15、第二上盖16连接。
50.需要说明的,用户通过第一上盖15、第二上盖16卡接电池提手141将电池14与装置连接在一起,接着手提电池提手141将电池14放置到连接箱13中。
51.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前用户先将第二上盖16滑动与电池提手141卡接,即两个第二半环卡槽163卡接在电池提手141右侧,接着将第一上盖15滑动与电池提手141卡接,即两个第一半环卡槽153卡接在电池提手141左侧,接着手提电池提手141将电池14放置到连接箱13中。
52.装置运行过程中,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随着感应器转轴121上下转动,基于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实时检测电池14表面温度,输出位置信息(x,y)与温度信息t并传输到箱体1011内部的cpu处理器中分析比较温度得出t
max
及其位置信息,所述箱体1011内部的cpu处理器控制第二散热装置10横纵向移动到t
max
高温区域进行降温作业。
53.当电池14表面温度到达警戒值,第一散热装置6启动,第一散热装置6带动第一转轴62转动,第一转轴62带动其上部的第一散热扇63开始转动对电池14表面进行物理降温;在第一散热装置6进行整体降温的同时,红外图像智能探测器12检测到局部最高温区的位置信息(x,y),通过上下散热器移动滑道7、左右散热器移动滑道82以及左右散热器移动滑块9实现第二散热装置10的空间移动,到达位置后第二散热装置10开始工作,第二散热电机1001启动,第二散热电机1001带动第二散热转轴1002转动,第二散热转轴1002带动其上部固定安装在第二散热扇1003转动,以此实现对局部最高温区进行精准降温。
54.在装置使用过程中,过滤网5对进入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且可通过清洁模块4对
过滤网5表面进行便捷清洁,用户沿着清洁器滑道102滑动滑动块42,这样灰尘就被刷到两侧的灰尘收集箱11中。
55.在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二上盖16内侧设置的固定缓冲块161对电池14进行缓冲减震防止损坏电池14,固定缓冲块161上下侧设置的上下缓冲弹簧1612与上下缓冲板1613实现对电池14竖向的缓冲减震,前缓冲弹簧1614与前缓冲板1615实现对电池14横向的缓冲减震。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