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6:3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
3.现涉及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现有的电梯一般只是具备升降的功能,一但电梯出现故障时会导致电梯快速下落,电梯往往缺乏一定的缓冲机构,会对内部人员安全造成伤害,安全性较低,从而引起重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于现有使用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因此提出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定板,所述限定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机体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且开孔套设在滑杆的表面上滑动,所述限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梯门,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槽,所述电梯主体在升降槽的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电梯主体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壳体的侧壁上滑动,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电梯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对于减震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当出现故障导致直线下降时,底板可以首先进行接触,连接杆可推动连接板向下滑动,同时进行不断压缩弹簧,由于弹簧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在发生故障导致下降时可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减少受到较大冲击力造成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7.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电梯主体的内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报警按钮,所述报警按钮与报警器电性连接,利用报警按钮可对报警器进行控制,当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利用报警器进行提醒,十分有效。
8.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主体的内顶部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照明。
9.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按钮,能够便于进行控制,可随时控制电梯的运转。
10.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内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板,减少撞击造成的磨损,提高一定的使用寿命。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主体上升距离的大小与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伸出距离大小相等,结构简单,便于很好的使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当出现故障导致直线下降时,底板可以首先进行接触,连接杆可推动连接板向下滑动,同时进行不断压缩弹簧,由于弹簧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在发生故障导致下降时可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减少受到较大冲击力造成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主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电梯门;2、电梯主体;3、报警器;4、机体;5、控制按钮;6、升降槽;7、控制面板;8、减震机构;801、连接杆;802、壳体;803、底板;804、弹簧;805、连接板;9、限定板;10、驱动气缸;11、缓冲板;12、滑杆;13、开孔;14、固定板;15、照明灯;16、报警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考图1和3和4,机体4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按钮5,电梯主体2的内顶部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5,机体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报警器3,电梯主体2的内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报警按钮16,报警按钮16与报警器3电性连接。
21.参考图2,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4,机体4的内部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10,驱动气缸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定板9,限定板9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孔13,机体4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12,且开孔13套设在滑杆12的表面上滑动,限定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梯主体2,电梯主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梯门1,机体4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槽6,电梯主体2在升降槽6的内部上下移动,电梯主体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8,减震机构8包括两个底板803,两个底板803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壳体802,壳体80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804,多个弹簧8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05,连接板805在壳体802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板805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1,且连接杆801贯穿延伸至壳体802的外部,连接杆801的顶部与电梯主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梯主体2上升距离的大小与驱动气缸10的驱动端伸出距离大小相等,机体
4的内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1。
22.本新型中,在使用时可利用控制面板7上控制按钮5控制电梯的正常运行工作,通过控制按钮5可控制打开电梯门1,在进行升降时,驱动气缸10可进驱动,驱动气缸10的输出端驱动限定板9进行移动,同时限定板9上的开孔13在滑杆12上滑动,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电梯主体2的正常运行,当电梯主体2出现故障时导致直线下降时,底板803可以首先进行接触,连接杆801可推动连接板805向下滑动,同时进行不断压缩弹簧804,由于弹簧804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在发生故障导致下降时可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减少对内部内部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一定保障。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内部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10),所述驱动气缸(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定板(9),所述限定板(9)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孔(13),所述机体(4)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12),且开孔(13)套设在滑杆(12)的表面上滑动,所述限定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梯主体(2),所述电梯主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梯门(1),所述机体(4)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槽(6),所述电梯主体(2)在升降槽(6)的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电梯主体(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两个底板(803),两个所述底板(803)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壳体(802),所述壳体(80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804),多个所述弹簧(8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05),所述连接板(805)在壳体(802)的侧壁上滑动,所述连接板(805)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1),且连接杆(801)贯穿延伸至壳体(802)的外部,所述连接杆(801)的顶部与电梯主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报警器(3),所述电梯主体(2)的内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报警按钮(16),所述报警按钮(16)与报警器(3)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主体(2)的内顶部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按钮(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的内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主体(2)上升距离的大小与驱动气缸(10)的驱动端伸出距离大小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定板,所述限定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机体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且开孔套设在滑杆的表面上滑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当出现故障导致直线下降时,底板可以首先进行接触,连接杆可推动连接板向下滑动,同时进行不断压缩弹簧,由于弹簧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在发生故障导致下降时可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减少受到较大冲击力造成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依 高林 张斌 李俊青 王恒 关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恒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