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9:1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油品储运销vocs污染治理的深入,现有常规湿法洗涤设备的不足之处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常规湿法洗涤吸收设备需要设置引风机等动力设备,以克服系统运行阻力。(2)常规带引风设备的湿法洗涤吸收系统的风量调节不能适应油品储运销系统的油气排放特性,易发生过度抽吸现象。(3)可采用气相加压的方式,以提高常规湿法洗涤吸收设备的接触效率,但干式压缩机存在气相温度升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4)如采用湿式压缩机对气相进行增压,会造成气相中水分的增加,使得后续冷凝回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结霜程度的增加,不利于回收装置的稳定运行。(5)由于填料吸收塔或喷淋塔等吸收设备采用逆向气、液接触方式,吸收设备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体积来保证气相的停留时间,吸收设备的体积较大,为保证设备绝热保温,投入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气吸收装置,其包括循环贮液槽和安装在该循环贮液槽顶部的气液分离筒,循环贮液槽和气液分离筒上下连通;
5.在气液分离筒内安装有吸收管,该吸收管的上端向上伸出气液分离筒的顶部后形成为油气进口,在气液分离筒的顶部设置有净化气出口;
6.在循环贮液槽上开设有循环液出口管,在吸收管上安装有循环液进口管,该循环液出口管经循环泵连通循环液进口管。
7.本申请在运行时,在循环贮液槽内盛装有吸收液,吸收液经循环泵打入到吸收管内,与进入到吸收管内的油气进行接触,吸收油气中的有机成分,并进入到循环贮液槽内,在循环贮液槽内,脱除有机成分的油气成为净化尾气,净化尾气经净化气出口排出。在吸收管内,油气与吸收液充分混合后气液两相实现均压、等速,从而有效提高对有机成分的吸收效率。通过调节循环泵的流量,能够保证油气的进口压力控制在正压范围内,防止对油气的过度抽吸。
8.由于采用了吸收管来强化吸收液对油气的吸收,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的体积,有利于降低设备的绝热保温费用,从而保证吸收后气液两相温度,减少低温液相吸收的能耗。
9.进一步,为避免从净化气出口排出的净化尾气中夹带液体微粒,在气液分离筒内安装有丝网捕沫器。利用丝网捕沫器来拦截净化尾气中可能夹带的液体微粒。
10.具体地,该丝网捕沫器为抽屉式捕沫器,在气液分离筒内水平安装有一卡槽,该丝网捕沫器可拆卸地卡持在该卡槽内。采用抽屉式捕沫器,可以方便地对丝网捕沫器进行更换和维护。
11.进一步,该吸收管包括一级吸收管,该循环液进口管安装在一级吸收管上,且该循
环液进口管伸入到一级吸收管内,并在循环液进口管伸入到一级吸收管内的一端安装有喷嘴,该喷嘴的喷射口朝向下方。
12.从喷嘴喷出的吸收液在不同的给液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流速和扩散角度,从而完成对外部油气组分气体的夹带和输送作用。喷嘴入口吸收液的压力变化,可实现引风量的调节,满足前段工艺装置排放油气量的波动要求,避免对油气的过度抽吸。
13.进一步,该吸收管还包括安装在一级吸收管下端的二级吸收管,在该二级吸收管内安装有导流叶片;该二级吸收管的下端向下伸入到循环贮液槽内。在二级吸收管内,气液两相流体在经过导流叶片时,产生二次扰动,使进入到吸收液内的不凝性气体加速从吸收液中排出,使吸收液在排出二级吸收管时,不凝性气体即可脱离吸收液,成为净化气体,向外排出。
14.该循环贮液槽的一侧沿径向向外超出气液分离筒的外壁,使循环贮液槽的顶板与气液分离筒之间形成一台阶部,循环液出口管沿竖直方向安装在该台阶部上。将循环泵直接安装在循环贮液槽的顶部,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
15.进一步,为便于对循环贮液槽的液位高度进行监控,在循环贮液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接口。
16.为便于在装置长期停车状态下放空吸收液,在循环贮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阅图1和图2,图2中,为显示清楚,将循环泵拆除。
20.一种油气吸收装置,其包括循环贮液槽5和安装在该循环贮液槽5顶部的气液分离筒3,循环贮液槽和气液分离筒上下连通。该循环贮液槽5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筒体部58和安装在该筒体部58下端的锥形部59,并在锥形部的底部安装有排污口55。在筒体部58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液位计接口53,在锥形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下液位计接口54,上液位计接口53和下液位计接口54均用于安装液位计。
21.该气液分离筒3呈圆筒状,在气液分离筒3内安装有一级吸收管1,该一级吸收管1的上端向上伸出气液分离筒3的顶部后形成为油气进口11。在循环贮液槽上开设有循环液出口管52,在一级吸收管上安装有循环液进口管12,该循环液出口管52经循环泵6连通循环液进口管12。在气液分离筒的顶部设置有净化气出口31。本实施例中,循环泵6采用液下泵。
22.为提高除沫效果,降低净化气出口所携带的液体量,本实施例中,在气液分离筒3内安装有丝网捕沫器4。该丝网捕沫器4为抽屉式捕沫器,在气液分离筒内水平安装有一卡槽41,该丝网捕沫器41可拆卸地卡持在该卡槽41内。
23.该循环液进口管12伸入到一级吸收管1内,并在循环液进口管伸入到一级吸收管内的一端安装有喷嘴,该喷嘴的喷射口朝向下方,在附图中,喷嘴未显示。
24.为提高吸收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一级吸收管1的下端安装有二级吸收管2,在该二级吸收管内安装有导流叶片;该二级吸收管的下端向下伸入到循环贮液槽内。即在本实施
例中,一级吸收管和二级吸收管共同构成吸收管。
25.该循环贮液槽5的筒体部58的一侧沿径向向外超出气液分离筒的外壁,使循环贮液槽的顶板56与气液分离筒3之间形成一台阶部561,循环液出口管沿竖直方向安装在该台阶部上。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贮液槽和安装在该循环贮液槽顶部的气液分离筒,循环贮液槽和气液分离筒上下连通;在气液分离筒内安装有吸收管,该吸收管的上端向上伸出气液分离筒的顶部后形成为油气进口,在气液分离筒的顶部设置有净化气出口;在循环贮液槽上开设有循环液出口管,在吸收管上安装有循环液进口管,该循环液出口管经循环泵连通循环液进口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液分离筒内安装有丝网捕沫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丝网捕沫器为抽屉式捕沫器,在气液分离筒内水平安装有一卡槽,该丝网捕沫器可拆卸地卡持在该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收管包括一级吸收管,该循环液进口管安装在一级吸收管上,且该循环液进口管伸入到一级吸收管内,并在循环液进口管伸入到一级吸收管内的一端安装有喷嘴,该喷嘴的喷射口朝向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收管还包括安装在一级吸收管下端的二级吸收管,在该二级吸收管内安装有导流叶片;该二级吸收管的下端向下伸入到循环贮液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贮液槽的一侧沿径向向外超出气液分离筒的外壁,使循环贮液槽的顶板与气液分离筒之间形成一台阶部,循环液出口管沿竖直方向安装在该台阶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贮液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贮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吸收装置,其包括循环贮液槽和安装在该循环贮液槽顶部的气液分离筒,循环贮液槽和气液分离筒上下连通;在气液分离筒内安装有吸收管,该吸收管的上端向上伸出气液分离筒的顶部后形成为油气进口,在气液分离筒的顶部设置有净化气出口;在循环贮液槽上开设有循环液出口管,在吸收管上安装有循环液进口管,该循环液出口管经循环泵连通循环液进口管。由于采用了吸收管来强化吸收液对油气的吸收,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的体积,有利于降低设备的绝热保温费用,从而保证吸收后气液两相温度,减少低温液相吸收的能耗。减少低温液相吸收的能耗。减少低温液相吸收的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涟 黄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9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