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29: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识别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在停信息采集是各运营管理员关注的重点,有效、准确的停车信息可以提高管理质量减少车主投诉,提升提高整体体验。
3.授权公告号为cn11225884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图像识别装置,根据采集到的进场车辆信息提取车形、车辆颜色、车牌号、车牌照片;通过采用车形、车辆颜色、车牌号、车牌照片四个方面去识别车辆,能够有效避免因车牌号破损,污损,无法识别车辆的问题;还包括光照传感器,若干补光灯、光照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4.当光线较暗的时候,上述方案中通过补光灯对环境进行补光,由于车辆型号不同即车辆大小不同,会导致车牌放置的位置不同,补光灯直射前方会对驾驶员视觉产生干扰,影响驾驶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包括补强灯以及识别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地面的两个立柱,所述补强灯与所述识别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所述识别组件与所述补强灯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驱使所述补强灯的灯源自下朝上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识别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齿轮以及驱使主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主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补强灯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所述副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副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副齿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补强灯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主齿轮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衔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补强灯的夹持空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衔接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端的卡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端的抵触杆、驱使所述卡接杆抵紧于所述抵触杆的弹性件,所述抵触杆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贴合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的端面,
所述卡接杆设置有卡接孔,所述抵触杆设置有嵌入所述卡接孔的卡接块,当所述第一夹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卡接块嵌入所述卡接孔内,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部限位的限位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端的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卡接槽的一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左右两侧的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供第一夹持部嵌入的限位空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空间内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衔接件以及限位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有效的调节补强灯的角度,使得补强灯能够对不同高度的车牌都有一个较好的光线提供的同时,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并确保摄像头能够清楚拍摄车牌照片,提高了识别效率以及识别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中的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0.图中:1、补强灯;11、立柱;12、摄像头;2、驱动组件;21、主齿轮;22、电机;23、副齿轮;31、第一夹持部;32、第二夹持部;33、连接轴;34、夹持空间;4、衔接件;41、卡接杆;42、抵触杆;43、弹簧;44、卡接孔;45、卡接块;5、限位杆;6、缓冲件;61、第一缓冲垫;62、第二缓冲垫;7、衔接块;8、衔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结构简单人工智能防干扰的车辆信息识别装置,包括补强灯1、识别组件、两个安装于地面的立柱11,补强灯1和识别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立柱11上,立柱11上设置有驱使补强灯1的灯源自下朝上转动的驱动组件2,识别组件与驱动组件2连接。
23.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识别组件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立柱11上的摄像头12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摄像头12连接,补强灯1与控制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补强灯1在不使用的过程中,补强灯1的灯源是朝下的,以避免补强灯1开启时灯源直接照射驾驶员的眼睛,当天黑时或者光线不足时,控制器通过判断摄像头12拍摄的车牌是否能够
识别,若不能识别则对补强灯1、驱动组件2进行控制,即当天黑时或光线不够时,摄像头12拍摄的照片不够清晰,控制器控制补强灯1开启,然后控制驱动组件2转动补强灯1,使得补强灯1的灯源自下缓慢朝上转动,当补强灯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此时摄像头12能够清晰拍摄到车牌的数字,控制器通过驱动组件2驱使补强灯1向下转动一定角度,使得补强灯1发出的光线不会对下一辆车辆的驾驶员造成干扰;通过有效的调节补强灯1的角度,使得补强灯1能够对不同高度的车牌都有一个较好的光线提供的同时,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并确保摄像头12能够清楚拍摄车牌照片,提高了识别效率以及识别装置的适用性。
2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主齿轮21以及驱使主齿轮21转动的电机22,主齿轮21通过连接轴33与补强灯1一侧连接,连接轴33转动连接于立柱11;具体的,立柱11上端设置有衔接块7,连接轴3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衔接块7,衔接块7设置于主齿轮21与补强灯1之间,电机22通过螺栓安装于立柱11上端。为了提高该识别装置的结构紧凑性,驱动组件2还包括与主齿轮21啮合的副齿轮23,主齿轮21与副齿轮23上下设置;更优的,副齿轮23的分度圆直径大于副齿轮23的分度圆直径,电机22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副齿轮23,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补强灯1的转动稳定性。
25.在本实施例中,补强灯1通过连接组件与主齿轮21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31以及第二夹持部32,第一夹持部31固定连接于连接轴33一端,第一夹持部31通过衔接件4与第二夹持部32连接,第一夹持部31与第二夹持部3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补强灯1的夹持空间34,在安装的时候,通过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将补强灯1夹持于夹持空间34,改变衔接件4的工作状态,使得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相对固定,实现对补强灯1的固定,简单易操作。
26.衔接件4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夹持部31上端的卡接杆41、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持部32上端的抵触杆42、驱使卡接杆41抵紧于抵触杆42的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杆41一端通过轴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夹持部31转动连接,抵触杆42一端伸出第二夹持部32用于贴合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的端面,卡接杆41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44,且卡接孔44贯穿卡接杆41上下两侧,同时卡接孔44贯穿卡接杆41背离弹性件的一侧,抵触杆42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嵌入卡接孔44的卡接块45,具体的,当第一夹持部31贴合于第二夹持部32,卡接块45嵌入卡接孔44内,弹簧43处于压缩状态即弹簧43驱使卡接杆41抵紧于抵触杆42,同时卡接块45阻止第二夹持部32朝第一夹持部31远离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部31上端的弹簧43,弹簧43通过衔接片8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部31上端面,弹簧4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卡接块45背离卡接槽的一侧。
27.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脱离,第二夹持部3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夹持部31限位的限位件;具体的,限位件包括两个设置于第二夹持部32左右两侧的限位杆5,限位杆5一端伸出第二夹持部32用于贴合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的端面,也就是说,两个限位杆5之间形成供第一夹持部31嵌入的限位空间。通过该连接组件和衔接件4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的对补强灯1进行安装,简单方便。
28.更优的,夹持空间34内设置有缓冲件6,缓冲件6包括第一缓冲垫61和第二缓冲垫62,第一缓冲垫61设置于第一夹持部31上,第二缓冲垫62设置于第二缓冲件6上,具体的,第一缓冲垫61可以采取粘接的方式与第一夹持部31连接,第二缓冲垫62也可以采取粘接的方式与第二夹持部32连接。为了提高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的连接牢固性,第二夹持
部3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述的衔接件4以及限位件。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
30.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1.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