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1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相应配套的辅助设备:分馏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过滤器等。
3.现有的反应釜在对于一些具有沉积现象的原料反应效果较差,由于具有沉积现象的原料容易落在反应釜底,而传统的搅拌叶片无法对反应釜底部的物料进行翻动,因此导致反应效率低、反应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反应釜在对于一些具有沉积现象的原料反应效果较差,由于具有沉积现象的原料容易落在反应釜底,而传统的搅拌叶片无法对反应釜底部的物料进行翻动,因此导致反应效率低、反应效果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反应釜盖,所述反应釜盖上端的边侧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盖的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反应釜体的边侧设置有回流机构,所述反应釜体内部的底部设置有供料机构,所述反应釜体内部的上部设置有散料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与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下端的传动端,所述搅拌轴的下部延伸至反应釜体的内部,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的外端,所述散料机构安装在搅拌轴外端的上部。
6.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与出料阀,所述出料管呈l形,所述出料管的上端与反应釜体的下端固定连通,所述出料阀固定安装在的出料管外端,设置的出料管用于该反应釜的物料排出,设置的出料阀用于出料管的开闭。
7.优选的,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管、下料分流管、散料喷管、散料电磁阀、冲击管与冲击电磁阀,所述回流管位于反应釜体的外侧,所述回流机构与下料分流管固定连通,所述下料分流管的内端延伸至反应釜体的内部,所述散料喷管固定设置在下料分流管的内端,所述散料电磁阀固定安装在散料喷管的外端,所述冲击管位于下料分流管的外侧,所述冲击电磁阀固定安装在冲击管的外端,该设置可配合供料机构对反应釜内部的物料进行垂直的物料循环,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以及反应效果。
8.优选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潜水泵、支撑座、泵料管、上料分流管与抽水管,所述潜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与反应釜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
泵料管与潜水泵的出料端固定连通,所述上料分流管与泵料管固定连通,所述上料分流管与回流管固定连通,所述抽水管与潜水泵的进料端固定连通,安装的供料机构用于反应釜体底部的物料抽取。
9.优选的,所述散料机构包括连接环、分料线与连接网,所述连接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分料线固定连接在连接环的外端,所述连接网固定连接在分料线的外端,安装的散料机构用于分散反应釜体内部的沉积物料,提高反应效率。
10.优选的,所述回流管设置有四组,所述回流管呈环形分布在反应釜体的外侧,所述散料喷管的内端具有斜向下的角度,所述散料喷管的内端延伸至散料机构的上方,可确保物料能够直接冲击反应物的液面。
11.优选的,所述抽水管呈l形结构,所述抽水管的下端延伸至出料管的上方,根据较重物料沉积下降的原理,便于对其进行抽取,而将抽水管与出料管之间设置一定间距,不会对下料造成影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在原有旋转搅拌的基础上加装循环流动结构,可有效的将反应釜底的沉积物重新抽取到特定的分散机构上进行打散,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化工反应釜的反应效率;
14.2、该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设置的回流结构能够在该反应釜工作的全程进行使用,在后期依旧可进行液体垂直的循环流动,避免物料具存在分层;
15.3、该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将抽水管呈l形结构,并把抽水管的下端设置在出料管的上方,根据较重物料沉积下降的原理,便于对其进行抽取,而将抽水管与出料管之间设置一定间距,不会对下料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料分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料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料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反应釜体;2、反应釜盖;3、进料口;4、搅拌机构;5、出料机构;6、回流机构;7、供料机构;8、散料机构;401、驱动电机;402、搅拌轴;403、搅拌叶片;501、出料管;502、出料阀;601、回流管;602、下料分流管;603、散料喷管;604、散料电磁阀;605、冲击管;606、冲击电磁阀;701、潜水泵;702、支撑座;703、泵料管;704、上料分流管;705、抽水管;801、连接环;802、分料线;803、连接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反应釜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反应釜盖2,反应釜盖2上端的边侧固定设置有进料口3,反应釜盖2的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4,反应釜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机构5,反应釜体1的边侧设置有回流机构6,反应釜体1内部的底部设置有供料机构7,反应釜体1内部的上部设置有散料机构8,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01、搅拌轴402与搅拌叶片403,搅拌轴402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01下端的传动端,搅拌轴402的下部延伸至反应釜体1的内部,搅拌叶片403固定安装在搅拌轴402的外端,散料机构8安装在搅拌轴402外端的上部。
24.进一步的,出料机构5包括出料管501与出料阀502,出料管501呈l形,出料管501的上端与反应釜体1的下端固定连通,出料阀502固定安装在的出料管501外端,设置的出料管501用于该反应釜的物料排出,设置的出料阀502用于出料管501的开闭。
25.进一步的,回流机构6包括回流管601、下料分流管602、散料喷管603、散料电磁阀604、冲击管605与冲击电磁阀606,回流管601位于反应釜体1的外侧,回流机构6与下料分流管602固定连通,下料分流管602的内端延伸至反应釜体1的内部,散料喷管603固定设置在下料分流管602的内端,散料电磁阀604固定安装在散料喷管603的外端,冲击管605位于下料分流管602的外侧,冲击电磁阀606固定安装在冲击管605的外端,在该反应釜工作的前期阶段可启动潜水泵701与散料电磁阀604同时闭冲击电磁阀606,沉积在反应釜体1底部的物料会被潜水泵701抽出并从回流管601流至散料喷管603处,最后物料从散料喷管603处喷洒在散料机构8上,沉积物首先接触分料线802并在旋转的分料线802上进行打散,最后物料由于离心力穿过连接网803回流至反应釜体1内部,前期阶段结束后关闭散料电磁阀604并开启冲击电磁阀606,此时反应釜体1底部沉积物料消失,潜水泵701可将混合物料抽取至冲击管605处,然后再由冲击管605直接冲击在反应釜体1内的液面上,进而大大提高物料的混合效果。
26.进一步的,供料机构7包括潜水泵701、支撑座702、泵料管703、上料分流管704与抽水管705,潜水泵701固定安装在支撑座702的上端,支撑座702的下端与反应釜体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泵料管703与潜水泵701的出料端固定连通,上料分流管704与泵料管703固定连通,上料分流管704与回流管601固定连通,抽水管705与潜水泵701的进料端固定连通,安装的供料机构7用于反应釜体1底部的物料抽取。
27.进一步的,散料机构8包括连接环801、分料线802与连接网803,连接环801与搅拌轴402固定连接,分料线802固定连接在连接环801的外端,连接网803固定连接在分料线802的外端,安装的散料机构8用于分散反应釜体1内部的沉积物料,提高反应效率。
28.进一步的,回流管601设置有四组,回流管601呈环形分布在反应釜体1的外侧,散料喷管603的内端具有斜向下的角度,散料喷管603的内端延伸至散料机构8的上方,设置散料喷管603的倾斜角度,可确保物料能够直接冲击反应物的液面。
29.进一步的,抽水管705呈l形结构,抽水管705的下端延伸至出料管501的上方,将抽水管705呈l形结构,并把抽水管705的下端设置在出料管501的上方,根据较重物料沉积下降的原理,便于对其进行抽取,而将抽水管705与出料管501之间设置一定间距,不会对下料造成影响。
30.工作原理:在该反应釜工作的前期阶段可启动潜水泵701与散料电磁阀604同时闭冲击电磁阀606,沉积在反应釜体1底部的物料会被潜水泵701抽出并从回流管601流至散料
喷管603处,最后物料从散料喷管603处喷洒在散料机构8上,沉积物首先接触分料线802并在旋转的分料线802上进行打散,最后物料由于离心力穿过连接网803回流至反应釜体1内部,前期阶段结束后关闭散料电磁阀604并开启冲击电磁阀606,此时反应釜体1底部沉积物料消失,潜水泵701可将混合物料抽取至冲击管605处,然后再由冲击管605直接冲击在反应釜体1内的液面上,从而达到提高物料混合效果的目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