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32: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


背景技术:

2.对比文件: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8316089a,公开日20180724,公开了一种采用素砼及钢筋砼修复路面方法,包括步骤有:清除整理路面病害区域,压实原路基,在原路基厚度范围内开挖c15砼路槽,在其内浇筑c15素砼,并在顶面上设c20砼路槽,在c20路槽内浇筑c20素砼,c20素砼上铺设沥青封油层,沥青封油层上浇筑底层配置钢筋网的混凝土路面板,混凝土路面板上铺设沥青粘油层,沥青粘油层上设有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上铺设沥青砼。
3.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加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的模量差异较大且难以紧密结合,并且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各种接缝和裂缝及病害。因此简单地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易出现起皮、推移、车辙、反射裂缝和坑槽等病害,不但影响加铺结构的整体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增加了改造后的养护维修成本。另外,对于城市道路平交口,由于交通信号灯的存在,路面不断承受车辆刹车制动、加速起步和急转弯等复杂行车荷载的作用,加之恶劣的自然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极易产生车辙、推移、开裂、松散和坑槽等一系列病害问题。
4.因此,这对城市道路平交口的沥青加铺结构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耐久性要求,需要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加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易出现起皮、推移、车辙、反射裂缝和坑槽等病害的问题;以满足旧路改造项目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具有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抗车辙性能突出、抗开裂性能优异、抗水损能力强和耐久性好的特点,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6.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包括路基与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所述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总厚度为12cm~40cm;所述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7.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层、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和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
8.采用这样的结构,铺设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增强了沥青加铺结构整体抗开裂、抗车辙、抗水损和抗疲劳等耐久性能。设置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提高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之间的黏结性,并调平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的表面,防止水分下渗,保证之后铺设的加铺层的顺利施工及结构稳定;此外,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还起到了起封层、黏结层和调平层的作用。
9.在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中,对于病害较为轻微且技术状况优良的情况,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修复处治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对于病害较为严重且技术状况中等及以下的情况,采用碎石化处治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其中,共振碎石化处治方法能形成具有上部嵌挤、下部斜向嵌锁的稳定结构,不仅可以消除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开裂和断板等严重病害,而且该稳定结构可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结合形成刚柔并济的路面结构,针对较严重病害情况具有优异的修复效果,从而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并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的,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包括:sbs改性沥青、硬质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或所述sbs改性沥青和硬质天然沥青两者的复合改性沥青;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其层厚为5cm~15cm。
11.进一步的,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包括路面专用的加筋网;所述加筋网包括:钢丝网、钢筋网、玻纤格栅或复合土工加筋网。
12.进一步的,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的层厚为1cm~3cm。
13.采用这样的结构,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增强了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整体的抗开裂、抗车辙、抗水损和抗疲劳等耐久性能。
14.进一步的,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包括:sbs改性沥青与硬质天然沥青的复合改性沥青;其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5.进一步的,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层厚为3cm~10cm。
16.进一步的,所述沥青黏层包括热沥青、热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或乳化改性沥青。
17.进一步的,所述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包括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与硬质天然沥青的复合改性沥青或高黏改性沥青;其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大孔隙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pac);所述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层厚为2cm~6cm。
18.进一步的,改性用的所述硬质天然沥青包括:特立尼达湖沥青、青川岩沥青、北美岩沥青、印尼布敦岩沥青、伊朗岩沥青、委内瑞拉岩沥青和阿尔巴尼亚岩沥青。
1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天然沥青的掺量占沥青总质量百分比的1%~80%。
20.另一方面,上述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
21.步骤1,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和路基进行病害调查和技术状况评定;
22.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评定结构,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处治,形成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
23.步骤3,在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上撒铺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并调平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表面;
24.步骤4,在所述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上铺设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25.步骤5,在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铺设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
26.步骤6,在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上铺筑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27.步骤7,在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上洒布沥青黏层,然后在沥青黏层上铺
筑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完成沥青加铺施工。
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方法包括:
29.步骤2.1,当所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病害严重时,对其进行碎石化处治,形成顶部碎粒层、上部松散层和下部嵌锁层的结构;
30.步骤2.2,当所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病害轻微时,对其进行病害修复处治;
31.步骤2.3,步骤2.2中病害修复处治包括:对接缝和裂缝采用灌缝和粘贴抗裂贴的方式处理,对于局部脱空病害采用灌浆方式处理,对局部断角和破碎板的严重病害,开挖并对下承层及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素混凝土或贫混凝土进行填补。
32.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化处治方法包括:共振碎石化、多锤头碎石化、夯击碎石化或冲击碎石化。
3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包括:sbs改性沥青、硬质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或所述sbs改性沥青和硬质天然沥青两者的复合改性沥青;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其层厚为5cm~15cm。
34.采用这样的方法,增强了层间黏结性和变形协同性
3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还包括如下步骤:
36.步骤5.1,在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铺设路面专用的加筋网,将所述加筋网预张拉并锚固然后紧贴设置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表面;
37.步骤5.2,然后在所述加筋网上洒布黏层改性沥青,并撒铺预拌碎石,最终组成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9.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设置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及采用硬质天然沥青复合改性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路面结构整体的抗车辙、抗开裂、抗水损和抗疲劳等性能。
40.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道路平交口路段,针对因车辆频繁刹车制动、加速起步和急转弯及恶劣自然气候环境造成的路面车辙、推移、开裂和坑槽等病害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41.3.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和工期较短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的路面结构,减少开挖和废料处置,符合国家绿色交通发展的战略需求。
42.4.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适性,能够适用于公交车站区域、长大纵坡的爬坡路段、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及隧道路面等易产生车辙、开裂和水损等病害的复杂环境和荷载作用的路段。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1、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2、沥青黏层;13、抗车辙
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4、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5、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6、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2、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3、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4、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47.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4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0.实施例1
51.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包括路基4与依次铺设在路基4上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所述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的总厚度为12cm~40cm;所述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52.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沥青黏层12、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和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
53.采用这样的结构,铺设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增强了沥青加铺结构整体抗开裂、抗车辙、抗水损和抗疲劳等耐久性能。设置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提高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之间的黏结性,并调平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的表面,防止水分下渗,保证之后铺设的加铺层的顺利施工及结构稳定;此外,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还起到了起封层、黏结层和调平层的作用。
54.在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中,对于病害较为轻微且技术状况优良的情况,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修复处治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对于病害较为严重且技术状况中等及以下的情况,采用碎石化处治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其中,共振碎石化处治方法能形成具有上部嵌挤、下部斜向嵌锁的稳定结构,不仅可以消除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开裂和断板等严重病害,而且该稳定结构可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结合形成刚柔并济的路面结构,针对较严重病害情况具有优异的修复效果,从而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并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55.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包括:sbs改性沥青、硬质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或所述sbs改性沥青和硬质天然沥青两者的复合改性沥青;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其层厚为5cm~15cm。
56.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包括路面专用的加筋网;所述加筋网包括:钢丝网、钢筋网、玻纤格栅或复合土工加筋网。
57.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的层厚为1cm~3cm。
58.采用这样的结构,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增强了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整体的抗开裂、抗车辙、抗水损和抗疲劳等耐久性能。
59.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包括:sbs改性沥青与硬质天然沥青的复合改性沥青;其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60.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的层厚为3cm~10cm。
61.所述沥青黏层12包括热沥青、热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或乳化改性沥青。
62.所述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包括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与硬质天然沥青的复合改性沥青或高黏改性沥青;其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大孔隙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pac);所述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的层厚为2cm~6cm。
63.改性用的所述硬质天然沥青包括:特立尼达湖沥青、青川岩沥青、北美岩沥青、印尼布敦岩沥青、伊朗岩沥青、委内瑞拉岩沥青和阿尔巴尼亚岩沥青。
64.所述硬质天然沥青的掺量占沥青总质量百分比的1%~80%。
65.实施例2
66.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中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67.步骤1,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进行病害调查和技术状况评定;
68.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评定结构,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处治,形成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
69.步骤3,在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上撒铺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并调平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表面;
70.步骤4,在所述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上铺设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
71.步骤5,在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上铺设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
72.步骤6,在所述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上铺筑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
73.步骤7,在所述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上洒布沥青黏层12,然后在沥青黏层12上铺筑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完成沥青加铺施工。
74.所述步骤2中,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方法包括:
75.步骤2.1,当所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病害严重时,对其进行碎石化处治,形成顶部碎粒层、上部松散层和下部嵌锁层的结构;
76.步骤2.2,当所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病害轻微时,对其进行病害修复处治;
77.步骤2.3,步骤2.2中病害修复处治包括:对接缝和裂缝采用灌缝和粘贴抗裂贴的方式处理,对于局部脱空病害采用灌浆方式处理,对局部断角和破碎板的严重病害,开挖并对下承层及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素混凝土或贫混凝土进行填补。
78.所述碎石化处治方法包括:共振碎石化、多锤头碎石化、夯击碎石化或冲击碎石化。
79.所述步骤4中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包括:sbs改性沥青、硬质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或所述sbs改性沥青和硬质天然沥青两者的复合改性沥青;所述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或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其层厚为5cm~15cm。
80.采用这样的方法,增强了层间黏结性和变形协同性。
81.所述步骤5还包括如下步骤:
82.步骤5.1,在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上铺设路面专用的加筋网,将所述加筋网预张拉并锚固然后紧贴设置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的表面;
83.步骤5.2,然后在所述加筋网上洒布黏层改性沥青,并撒铺预拌碎石,最终组成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
8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5.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设置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及采用硬质天然沥青复合改性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路面结构整体的抗车辙、抗开裂、抗水损和抗疲劳等性能。
86.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道路平交口路段,针对因车辆频繁刹车制动、加速起步和急转弯及恶劣自然气候环境造成的路面车辙、推移、开裂和坑槽等病害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87.3.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和工期较短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的路面结构,减少开挖和废料处置,符合国家绿色交通发展的战略需求。
88.4.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适性,能够适用于公交车站区域、长大纵坡的爬坡路段、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及隧道路面等易产生车辙、开裂和水损等病害的复杂环境和荷载作用的路段。
89.实施例3
90.本实施例中,各结构层从上至下为:23cm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25cm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60cm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其中23cm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从上至下包括4cm的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sbs改性sma-13)、乳化改性沥青黏层12、6cm的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sbs与布敦岩沥青复合改性ac-20c)、2cm的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8cm的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布敦岩沥青改性ac-25c)、3cm的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其中所述加筋网为钢丝加筋网。
91.本实施例中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采用sbs改性的sma-13细粒式骨架级配沥青混凝土,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6.0%。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采用sbs与布敦岩沥青复合改性的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4.5%,布敦岩沥青的掺量占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并采用干法工艺进行掺配。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采用布敦岩沥青改性的ac-25c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4.0%,布敦岩沥青的掺量占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同样采用干法工艺进行掺配。各加铺层之间所设黏层、透层和封层沥青均采用乳化改性沥青。
92.本实施例中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由于病害较严重且技术状况中等及以下,故采用共振碎石化的方法进行处治,以形成顶部碎粒层、上部松散层和下部嵌锁层的结构。其中,顶部碎粒层和上部松散层颗粒细小且均匀,属于散粒体结构层,可以通过压实进一步提高其
整体强度;下部嵌锁层处于裂而不散状态,咬合形成块体结构整体,具有一定的拱效应,能够将外来竖向压力变为水平推力,借此扩散竖向荷载作用,保持良好的承载能力,同时块状之间的裂缝夹角在30~60
°
之间,受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形成刚柔并济的整体结构。60cm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从上至下包括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20cm级配碎石垫层,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处治。
93.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94.s1、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进行病害调查和技术状况评定,针对实际路况选用共振碎石化处治;
95.s2、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进行共振碎石化处治,共振碎石化后应进行碾压施工,以提高其整体强度;
96.s3、在共振碎石化碾压后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上设置3cm的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并含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为1.1~1.2kg/m2;
97.s4、在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上铺筑8cm的布敦岩沥青改性ac-25c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
98.s5、在8cm的布敦岩沥青改性ac-25c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上铺设路面专用钢丝加筋网,并将其预张拉、锚固及紧贴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的表面,再洒布乳化改性沥青,洒布量为0.8~1.2kg/m2,然后再撒铺预拌碎石,组成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
99.s6、在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上铺筑6cm的sbs与布敦岩沥青复合改性ac-20c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
100.s7、在6cm的sbs与布敦岩沥青复合改性ac-20c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上洒布乳化改性沥青黏层12,洒布量为0.3~0.4kg/m2,并在其上铺筑4cm的sbs改性sma-13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形成整个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
101.实施例4
10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各结构层从上至下为:22cm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30cm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40cm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其中22cm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从上至下包括4cm的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ac-13c)、乳化改性沥青黏层12、6cm的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ac-20c)、1cm的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10cm的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atb-25)和1cm的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其中所述加筋网为玻纤格栅加筋网。
103.本实施例中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采用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的ac-13c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5.2%。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采用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的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4.7%。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采用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的atb-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4.2%。各沥青加铺层的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掺量占沥青质量的百分比均为30%,并采用湿法工艺进行掺配。各加铺层之间所设黏层、透层和封层
沥青均采用乳化改性沥青。
104.本实施例中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由于病害较为轻微且技术状况优良,故采用病害修复处治的方法恢复结构层的功能,对接缝和裂缝等病害采用灌缝和粘贴抗裂贴的方式处理,对于局部脱空病害采用灌浆方式处理,对局部断角和破碎板的严重病害,应采取开挖方式对下承层及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素混凝土或贫混凝土进行填补。40cm的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从上至下包括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20cm级配碎石垫层,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处治。
105.本实施例的主要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06.s1、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进行病害调查和技术状况评定,针对实际路况选用病害修复处治;
107.s2、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和原有基层及以下结构层3和路基4进行病害修复处治,保证结构层的整体平整稳定且无裂缝产生;
108.s3、在病害处治后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上设置1cm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调平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处治层2表面;
109.s4、在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16上铺筑10cm的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atb-25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
110.s5、在10cm的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atb-25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上铺设路面专用玻纤格栅加筋网,并将其预张拉、固定及紧贴于耐久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的表面,再洒布乳化改性沥青,洒布量为0.8~1.2kg/m2,然后再撒铺预拌碎石,组成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
111.s6、在高性能加筋网预拌碎石夹层14上铺筑6cm的特立尼达湖沥青和sbs复合改性ac-20c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
112.s7、在6cm的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ac-20c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3上洒布乳化改性沥青黏层12,洒布量为0.3~0.4kg/m2,并在其上铺筑4cm的sbs与特立尼达湖沥青复合改性ac-13c耐磨耗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1,形成整个城市道路平交口耐久性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
11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