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童锁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2:41: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童锁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是一种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体分散系统。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都设置有雾化器,雾化器内设有雾化芯,在用户启动装置后,通过雾化芯内的发热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对装置内的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形成可供用户食用的气溶胶。
3.现有的雾化器一般都能支持对油仓内的气溶胶基质进行再注油的操作。目前雾化器的注油方式一般是通过旋开雾化器底部的端盖,以打开雾化器的油仓,再进行注油,但这样的注油结构容易在儿童的误操作下拧松雾化器的端盖导致漏油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雾化器容易在儿童误操作下导致漏油。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童锁雾化器,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6.该童锁雾化器包括:
7.壳体、雾化芯、储油仓;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储油仓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油仓彼此连通;
8.所述壳体配置有内嵌于所述壳体的注油控制组件,所述注油控制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注油控制组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控制所述储油仓的打开或关闭,当所述储油仓在关闭状态时,所述注油控制组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对齐。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注油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排气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注油控制组件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排气孔均与所述储油仓连通,所述注油控制组件在外力所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排气孔的打开或关闭。
10.进一步的,所述注油控制组件设有第二注油孔,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使第二注油孔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排气孔被打开,所述第一注油孔与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形成注油通道。
11.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用于加热气溶胶基质,所述童锁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体的两个电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童锁雾化器还设有第三注油孔,所述第三注油孔贯穿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在外力作用
下转动,使第二注油孔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排气孔被打开,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依次连通形成注油通道。
12.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芯还包括雾化罩和导油件,所述雾化罩套设在所述导油件的外侧,所述雾化罩与所述壳体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储油仓内的气溶胶基质能够与所述导油件接触并进入到所述导油件内部,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导油件连接,用于加热进入所述导油件内部的气溶胶基质。
13.进一步的,所述注油控制组件包括锁块和转轴,所述第二注油孔贯穿所述锁块设置,所述转轴装配在所述锁块上,所述锁块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锁块包括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托架,所述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装配于所述托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注油孔贯穿所述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托架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密封件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油孔的开口外周,当所述第二注油孔转动到与所述第一注油孔连通的位置上时,所述第一凸起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注油孔的开口外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设置在第一注油孔相对所述上密封件移动的运动路径向上,且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邻接设置,当所述储油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注油孔的开口外周。
16.进一步的,所述下密封件设有向外延伸的第四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油孔的开口外周,当述第二注油孔转动到与所述第三注油孔连通的位置上时,所述第四凸起部贴合于所述第三注油孔的开口外周。
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18.该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童锁雾化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将注油控制组件镶嵌于壳体的一侧,通过转动注油控制组件可以实现储油仓的打开和关闭,且注油控制组件在储油仓关闭状态时,注油控制组件的外侧面与壳体的外表面对齐,使雾化器的外观平整,儿童不容易碰触并转动注油控制组件,从而实现童锁功能,能够有效避免漏油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实施例所述童锁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储油仓的关闭状态;
23.图2是图1所示童锁雾化器的剖视图;
24.图3是图1所示童锁雾化器的储油仓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25.图4是图3所示童锁雾化器的剖视图;
26.图5是图1所示童锁雾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00、壳体;110、储油仓;120、气流通道;130、吸嘴;140、气道管;150、油杯;151、第一注油孔;152、排气孔;160、底座;170、第二密封环;210、发热件;220、雾化罩;230、导油件;240、支架;250、绝缘座;260、第一密封环;300、注油控制组件;311、第二注油孔;312、上密封件;3121、第一凸起部;3122、第二凸起部;3123、第三凸起部;313、下密封件;3131、第四凸起部;314、托架;320、转轴;410、第一电极;411、第三注油孔;420、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童锁雾化器,参阅图1至图7,该童锁雾化器包括壳体100、雾化芯、储油仓110;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储油仓11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且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油仓110彼此连通;所述壳体100配置有内嵌于所述壳体100的注油控制组件300,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100转动,以控制所述储油仓110的打开或关闭,当所述储油仓110在关闭状态时,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对齐。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油仓110彼此连通”中的“连通”,是指向储油仓110注油后,储油仓110内的气溶胶基质能够流动到雾化芯区域内。
34.可以理解的,该童锁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35.本技术的童锁雾化器在工作状态时,储油仓110内的气溶胶基质进入到雾化芯区域内后,由雾化芯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使其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能够向外排出以供用户食用。当需要对储油仓110进行注油时,可以转动内嵌于壳体100的注油控制组件300,使储油仓110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打开储油仓110,此时可以向储油仓110内注油;注油完毕后,通过反向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使储油仓110与外界环境隔绝开,从而关闭储油仓110,此时雾化器可以继续正常使用。在储油仓110在关闭状态时,注油控制组件300的外侧面与壳体100的外表面对齐,使雾化器形成一个外表平整的结构,注油控制组件300不容易被触发转动。
3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童锁雾化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7.本技术将注油控制组件300镶嵌于壳体100的一侧,通过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可以实现储油仓110的打开和关闭,且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储油仓110关闭状态时,注油控制组
件300的外侧面与壳体100的外表面对齐,使雾化器的外观平整,儿童不容易碰触并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从而实现童锁功能,能够有效避免漏油情况的发生。
38.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4,壳体100设有第一注油孔151和排气孔152,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和排气孔152均与所述储油仓110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和所述排气孔152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靠近所述注油控制组件的一侧面上,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所用下相对所述壳体100转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和所述排气孔152的打开或关闭。具体的,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时,可以使排气孔152和第一注油孔151同时打开,根据注油控制组件300的转动方向不同,也可以先打开排气孔152再打开第一注油孔151或者先打开第一注油孔151再打开排气孔152,如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先打开排气孔152再打开第一注油孔151,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先打开第一注油孔151再打开排气孔152。本技术对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的转动方向不作具体限制,故对打开所述排气孔152和第一注油孔151的先后顺序也不作具体限制。
39.本技术通过排气孔152实现储油仓110与外界环境的空气流动,使储油仓110内的气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保持一致,只有当排气孔152和第一注油孔151均被打开时,才能向储油仓110注油。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气孔152,使第一注油孔151的孔径设置得更小(第一注油孔151的孔径可以设置为2.0mm-1.5mm,如1.9mm)。并且在注油控制组件300发生轻微转动时,即便第一注油孔151被打开,但由于注油控制组件300的转动角度过小,导致排气孔152未被打开,此时由于储油仓110内与外界环境存在气压差,储油仓110内的气溶胶基质也不会从第一注油孔151处流出,进一步提高防漏油的效果。
40.一个实施例中,注油控制组件300设有第二注油孔311,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使第二注油孔311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排气孔152被打开,所述第一注油孔151与所述第二注油孔311连通形成注油通道。具体的,需要向储油仓110注油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使第二注油孔311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连通的位置,储油仓110被打开(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可以从第二注油孔311向储油仓110注油;注油完毕后,反向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使第二注油孔311与第一注油孔151错开,储油仓110被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气溶胶基质不会从储油仓110中泄漏出来。
4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注油控制组件300还可以省略第二注油孔311,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使注油控制组件30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与第一注油孔151错开,即可实现储油仓110的打开,当需要关闭储油仓110时,通过反向转动注油控制组件300,可以使注油控制组件300挡住第一注油孔151,以实现储油仓110的关闭。
42.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5,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件210,所述发热件210用于加热气溶胶基质,所述童锁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所述第一电极410和所述第二电极4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0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体的两个电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童锁雾化器还设有第三注油孔411,所述第三注油孔411贯穿所述第一电极410设置,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使第二注油孔311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排气孔152被打开,所述第一注油孔151、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依次连通形成注油通道。
43.本实施例中,发热件210通过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实现通电,从而对气溶胶
基质进行加热,其中,第三注油孔411贯穿于第一电极410,当第二注油孔311转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和第二注油孔311连通的位置时,形成注油通道。本技术通过将第三注油孔411贯穿设置于第一电极410上,可以使雾化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雾化器所占用的空间。
44.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注油孔4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所述第三注油孔411与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对应设置,当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使第二注油孔311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排气孔152被打开,所述第一注油孔151、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依次连通形成注油通道。具体的,当第二注油孔311的一端与第一注油孔151对接,另一端与第三注油孔411对接时,第一注油孔151、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依次连通形成注油通道,此时储油仓110为打开状态,通过注油通道可以向储油仓110内注入气溶胶基质。
4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开设第三注油孔411的部件不同,上述实施例是将第三注油孔411开设在第一电极410上,本实施例是将第三注油孔411开设在壳体100上。
46.本实施例中,通过嵌入的方式将注油控制组件300安装在壳体100上,使注油控制组件300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0对接,从而使第二注油孔311两端分别与第一注油孔151和第二注油孔311,只有当第一注油孔151、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同时连通时,才能打开储油仓110,进一步提高了童锁效果,避免储油仓110在误操作下被打开而出现漏油的情况。
47.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5,所述雾化芯还包括雾化罩220和导油件230,所述雾化罩220与所述壳体100内部配合连接,所述储油仓110内的气溶胶基质能够与所述导油件230接触并进入到所述导油件230内部,所述发热件210与所述导油件230连接,用于加热进入所述导油件230内部的气溶胶。
48.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支架240和绝缘座250,所述导油件230安装在所述支架240上,所述绝缘座250与所述支架240的底部连接,并装配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所述绝缘座250用于对所述发热件210的两个电极连接端的位置进行固定。
49.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第一密封环260,所述第一密封环260装配于所述支架240的外侧,所述第一密封环260设置于所述支架240和所述壳体100的连接处,以防止储油仓110内的气溶胶基质泄漏。
50.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7,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包括锁块和转轴320,所述第二注油孔311贯穿所述锁块设置,所述转轴320装配在所述锁块上,所述锁块通过所述转轴320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所述锁块能够绕所述转轴320相对所述壳体100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块为不规则结构,所述锁块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转轴320相对壳体100转动,直至所述锁块的侧边与所述壳体100相抵时,所述锁块无法继续转动,此时第二注油孔311到达与第一注油孔151相对应的位置,第一注油孔151、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连通,此时储油仓100为打开状态;接着,所述锁块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转轴320相对壳体100沿反方向转动,直至所述锁块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对齐时,所述第二注油孔311均与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和第三注油孔411错开,所述储油仓110变为关闭状态。
51.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块包括上密封件312、下密封件313和托架314,所述上密封件312和下密封件313分别装配于所述托架314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注油孔311贯穿所述上
密封件312、下密封件313和托架314设置。
5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312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部3121和第二凸起部3122,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油孔311的开口外周,当所述第二注油孔311转动到与所述第一注油孔151连通的位置上时,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贴合于所述第一注油孔151的开口外周,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和第二凸起部3122均设置在第一注油孔151相对所述上密封件312移动的运动路径向上,且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与所述第二凸起部3122邻接设置,当所述储油仓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部3122贴合于所述第一注油孔151的开口外周。
53.具体的,当第二注油孔311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与第一注油孔151连通的位置上时,第一凸起部3121对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一注油孔151的连接缝隙起密封作用,以保证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一注油孔151连通时气溶胶基质不会从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一注油孔151之间泄漏出去,当所述储油仓11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凸起部3122贴合于第一注油孔151的开口外周,所述上密封件312通过第二凸起部3122可以对第一注油孔151起密闭作用,以防止储油仓110关闭时,气溶胶基质从第一注油孔151的开口处流出。
54.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312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凸起部3123,当储油仓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凸起部3123贴合于所述排气孔152的开口外周,所述第三凸起部3123用于对排气孔152起密封作用。
55.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件313设有向外延伸的第四凸起部3131,所述第四凸起部3131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油孔311的开口外周,当述第二注油孔311转动到与所述第三注油孔411连通的位置上时,所述第四凸起部3131贴合于所述第三注油孔411的开口外周。
56.具体的,第四凸起部3131用于使第二注油孔311和第三注油孔411连通时,起填充连接缝隙的作用,避免漏油。
57.具体的,上密封件312和下密封件313装配到所述托架314上后,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和第四凸起部313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注油孔311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起部3121所围合的部分和第四凸起部3131所围合的部分为通孔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3122所围合的部分和第三凸起部3123所围合的部分均为非通孔结构。
58.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5,所述壳体100还包括吸嘴130、气道管140、油杯150和底座160,所述气道管140与所述吸嘴130的内部配合连接,所述气道管140与所述导油件230对应设置,所述气道管140与所述导油件230均设置在气流通道120上,渗透到导油件230上的气溶胶基材经过加热形成气溶胶后,沿气流通道120向外排出。所述吸嘴130与所述油杯150连接,所述吸嘴130的内壁、所述油杯150的内壁以及所述气道管140的外侧壁和所述雾化芯的外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储油仓110。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镶嵌装配于所述油杯150的外侧,所述注油控制组件300与所述油杯15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注油孔151和排气孔152均设置在所述油杯150上。
59.所述底座160连接在所述油杯150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设置在所述底座160上,所述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底座160并与所述发热件210的两个电极连接端电连接,且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与所述发热件210的电极连接端电连接的部分均安装在所述绝缘座250上。
60.所述壳体100还包括第二密封环170,所述第二密封环170设置在所述底座160与所
述油杯150的连接处,用于提高油杯150和底座160连接的紧密程度。
6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童锁雾化器。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通过所述童锁雾化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所述童锁雾化器的发热件电连接。
62.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