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列车尾部筛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2-25 18:3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尾部筛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列车控制技术一般会在列车运行时对列车进行筛选,排除列车前后方可能存在的隐藏列车。筛选一般包括列车头部筛选和尾部筛选。现有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在进行列车尾部筛选时仅考虑被筛选列车距离其所在物理区段起点是否小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以及被筛选列车尾部所在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是否空闲。
3.现有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未考虑隐藏列车尾部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距车尾距离(称为“悬垂”),因此在通信延时较短的情况下,待筛选列车后方隐藏列车车尾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已驶出后方相邻物理区段,但未完全进入待筛选列车所在物理区段前,此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为空闲,导致尾部筛选误判成功;未考虑车地通信延时,导致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简称为zc)收到车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简称为vobc)发送的待筛选列车车尾位置满足距本物理区段起点小于线路最小车长时,实际已不满足该条件;未考虑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有列车驶入但zc收到该物理区段状态为空闲,导致后方相邻物理区段空闲这一尾部筛选条件误判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了本技术。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尾部筛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筛选列车是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与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以及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相关联,其中所述列车悬垂和/或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距离判定条件相关联,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区段空闲判定条件相关联;当所述待筛选列车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通过;当所述待筛选列车不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不通过。
5.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尾部筛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确定待筛选列车是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与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以及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相关联,其中所述列车悬垂和/或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距离判定条件相关联,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区段空闲判定条件相关联;当所述待筛选列车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通过;当所述待筛选列车不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不通过。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两项:距离判定条件,所述距离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的起点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空闲;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的起点后方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空闲;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和/或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相关,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在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等于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而得到的值;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再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等于线路允许列车最高速度与计轴状态采集延时的乘积。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包括以下步骤所占时间的总和: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检测到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computer interlocking,简称为ci);所述计算机联锁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所述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时间的总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包括对应于邻站区域控制器的物理区段时,所述计轴状态采集延时被计算为包括以下步骤所占时间的总和: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检测到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所述计算机联锁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所述邻站区域控制器;所述邻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所述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
11.根据本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列车尾部筛选方法。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考虑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与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使列车尾部筛选结果更为准确,从而使得列车尾部筛选更合理更安全。
附图说明
1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14.图1示出现有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的示意图。
15.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16.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17.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18.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19.图6示出图5所示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第二预设距离所对应的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的信息流的示意图。
20.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又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21.图8示出图7所示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第二预设距离所对应的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的信息流的示意图。
22.图9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24.首先,参照图1来描述现有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图1示出了现有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包括:(1)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物理区段a1b1(即起点为a1、终点为b1的物理区段)的起点a1小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可以简称为最小车长);(2)待筛选列车的尾部所在物理区段a1b1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1a1(即起点为c1、终点为a1的物理区段)空闲。
25.如前所述的,现有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所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未考虑隐藏列车尾部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距车尾距离(称为“悬垂”),因此在通信延时较短的情况下,待筛选列车后方隐藏列车车尾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已驶出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1a1,但未完全进入待筛选列车所在物理区段a1b1前,此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1a1为空闲,导致尾部筛选误判成功;未考虑车地通信延时,导致区域控制器收到车载控制器发送的待筛选列车车尾位置满足距本物理区段a1b1起点小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时,实际已不满足该条件;未考虑计轴
状态采集延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1a1有列车驶入但区域控制器收到该物理区段c1a1状态为空闲,导致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1a1空闲这一尾部筛选条件误判成功。
26.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列车尾部筛选方案,其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考虑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与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案。
2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2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8.在步骤s210,确定待筛选列车是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与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以及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相关联。其中所述列车悬垂和/或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距离判定条件相关联,所述车地通信延时与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区段空闲判定条件相关联。当确定待筛选列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方法200行进至步骤s220;当确定待筛选列车不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方法200行进至步骤s230。
29.在步骤s220,确定待筛选列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待筛选列车尾部筛选通过。
30.在步骤s230,确定待筛选列车满足不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待筛选列车尾部筛选不通过。
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确定待筛选列车尾部筛选是否通过时,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以及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因此可以解决前述现有列车尾部筛选方法中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32.具体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所述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两项:(1)距离判定条件,所述距离判定条件包括: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的起点小于第一预设距离;(2)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空闲;(3)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的起点后方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空闲。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和/或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相关;第二预设距离为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在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
33.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条件分别简称为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s210所述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1)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2)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3)包括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4)包括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无论步骤s210所述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是上述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都是指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所包括的条件中的每一个。下面结合图3到图8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所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部分示例。
34.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前述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即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1)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即起点为a2、终点为b2的物理区段)的起点a2小于第一预设距离l1;(2)待筛选
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即起点为c2、终点为a2的物理区段)空闲。其中,第一预设距离l1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相关。具体地,第一预设距离l1可以等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该隐藏列车的悬垂而得到的值。
35.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了列车悬垂,因此在通信延时较短的情况下,待筛选列车后方隐藏列车车尾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已驶出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2a2,但未完全进入待筛选列车所在物理区段a2b2前,此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2a2被判定为空闲,但待筛选列车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的起点a2虽然可能小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但会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l1(l1=线路筛选最小车长-隐藏列车的悬垂),因此,上述的第一条件未满足,即尾部筛选不通过,避免了误判。
36.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前述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即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1)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的起点a2小于第一预设距离l1’;(2)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空闲。其中,第一预设距离l1’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和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l0(即实际位置与汇报位置之间的距离之差)相关。具体地,第一预设距离l1’可以等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该隐藏列车的悬垂、再减去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l0而得到的值。
37.如图4所示的示例示出了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了列车悬垂和车地通信延的情况。在待筛选列车后方隐藏列车车尾最后一个计轴检测板已驶出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2a2,但未完全进入待筛选列车所在物理区段a2b2前,此时后方相邻物理区段c2a2被判定为空闲,其次,因车地通信延时,通过待筛选列车汇报的位置计算出其尾部距离其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的起点a2小于l1(l1=线路筛选最小车长-隐藏列车的悬垂)时,待筛选列车已经前进距离l0,实际已不满足尾部距离起点a2小于l1的条件。基于此,如图4所示的示例考虑了列车悬垂和车地通信延时,将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设定为待筛选列车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的起点a2小于第一预设距离l1’(l1’=线路筛选最小车长-隐藏列车的悬垂-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l0),因此,与图3所示的示例相比,可避免因未考虑车地通信延时导致的误判。
3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又一个示例可以是包括(未在附图中示出):(1)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的起点小于第一预设距离;(2)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空闲。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相关。具体地,第一预设距离可以等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了车地通信延时,因此在区域控制器收到车载控制器发送的待筛选列车车尾位置满足距本物理区段起点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即使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前进了一段距离,但仍小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即避免了误判。
39.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前述的第一条件、第二条
件和第三条件,即该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1)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的起点a2小于第一预设距离;(2)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空闲;(3)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的起点c2后方第二预设距离l2内的物理区段d2c2空闲。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和/或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相关。具体地,第一预设距离等于以下中的任一项: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而得到的值;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再减去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第二预设距离l2等于线路允许列车最高速度与计轴状态采集延时的乘积。
40.下面结合图6描述图5所示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第二预设距离所对应的计轴状态采集延时(表示为第一延时时间)期间的信息流6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即第一延时时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0到s640所占时间的总和:
41.在步骤s610,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物理区段d2c2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物理区段d2c2的始端计轴。
42.在步骤s620,物理区段d2c2的始端计轴检测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物理区段d2c2,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
43.在步骤s630,计算机联锁将物理区段d2c2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物理区段d2c2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
44.在步骤s640,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物理区段d2c2的占用状态。
45.如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了列车悬垂和/或车地通信延时,还考虑了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其中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前进了第二预设距离l2,在l2范围内物理区段d2c2均空闲时,待筛选列车尾部所在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为真正空闲,避免了未考虑计轴状态采集延时的情况下相邻物理区段c2a2的空闲误判。
46.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当按照上述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即第一延时时间)计算出的l2范围内存在物理区段对应于邻站区域控制器(可以称为邻站zc,本站区域控制器可以简称为本zc)时,如图7所示的,此时可以重新计算l2范围内物理区段占用状态延时(即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可以根据图8所包括的步骤来计算该计轴状态采集延时。
47.图8描述图7所示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第二预设距离所对应的计轴状态采集延时(表示为第二延时时间)期间的信息流8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即第二延时时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10到s850所占时间的总和:
48.在步骤s810,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物理区段d2c2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物理区段d2c2的始端计轴。
49.在步骤s820,物理区段d2c2的始端计轴检测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物理区段d2c2,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
50.在步骤s830,计算机联锁将物理区段d2c2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物理区段d2c2的占用状态发送给邻站区域控制器。
51.在步骤s840,邻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物理区段d2c2的占用状态,并将物理区段
d2c2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
52.在步骤s850,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物理区段d2c2的占用状态。
53.如图7和图8所示的示例中的预设尾部筛选条件考虑了列车悬垂和/或车地通信延时,考虑了计轴状态采集延时,还考虑了多区域控制器场景下的情况,其中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前进了第二预设距离l2,在l2范围内物理区段d2c2均空闲时,待筛选列车尾部所在物理区段a2b2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c2a2为真正空闲,避免了未考虑计轴状态采集延时的情况下相邻物理区段c2a2的空闲误判。
54.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考虑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与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使列车尾部筛选结果更为准确,从而使得列车尾部筛选更合理更安全。
55.以上示例性地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下面结合图9描述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的列车尾部筛选装置。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装置9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列车尾部筛选装置900包括存储器910和处理器920,存储器910上存储有由处理器920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920运行时,使得处理器920执行前文所述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2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文所述理解处理器920的具体操作,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细节,仅描述处理器920的主要操作。
5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920运行时,使得处理器920执行以下步骤:确定待筛选列车是否满足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与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以及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相关联,其中列车悬垂和/或车地通信延时与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距离判定条件相关联,车地通信延时与预设尾部筛选条件中包括的区段空闲判定条件相关联;当所述待筛选列车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通过;当所述待筛选列车不满足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时,确定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筛选不通过。
5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尾部筛选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两项:距离判定条件,所述距离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的尾部距离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的起点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一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空闲;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所述第二区段空闲判定条件包括:所述待筛选列车所在的物理区段后方的相邻物理区段的起点后方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空闲;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线路筛选最小车长相关,并与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和/或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相关,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在计轴状态采集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
5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等于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而得到的值;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所述线路筛选最小车长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的悬垂、再减去所述待筛选列车在位置汇报延时期间的走行距离而得到的值。
5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等于线路允许列车最高速度与计轴
状态采集延时的乘积。
6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轴状态采集延时包括以下步骤所占时间的总和: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检测到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所述计算机联锁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所述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
6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时间的总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包括对应于邻站区域控制器的物理区段时,所述计轴状态采集延时被计算为包括以下步骤所占时间的总和: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后,首个计轴检测板划过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始端计轴检测到所述待筛选列车后方的隐藏列车驶入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计算机联锁;所述计算机联锁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状态更新为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所述邻站区域控制器;所述邻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并将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发送给本站区域控制器;所述本站区域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的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
62.此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的相应步骤。所述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智能电话的存储卡、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或者上述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
63.此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或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的相应步骤。
6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列车尾部筛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采用的尾部筛选条件考虑列车悬垂、计轴状态采集延时与车地通信延时中的至少一项,使列车尾部筛选结果更为准确,从而使得列车尾部筛选更合理更安全。
65.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之内。
6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67.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
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68.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69.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技术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技术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技术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技术的单独实施例。
7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71.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72.本技术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技术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技术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73.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技术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7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