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2:10: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渐快速,特别是汽车技术的发展尤为的快速,从白车身到内饰的组装焊接,现代汽车的技术水平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日渐提高,汽车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对于如何快速的将汽车整体组装好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汽车内部线束较多,其收卷和打捆都较为繁琐,人们在收卷打捆线束时主要依靠人工使用捆扎结构对线束进行捆扎,而现有的捆扎结构在捆扎时往往需要人工对捆扎钢丝进行固定,如此在捆扎时很容易将工人的手夹住,从而危害工人的身体,同时在使用钢丝对线束捆扎时,往往需要人工将钢丝折弯环绕在线束上,然后再使用捆扎工具对钢丝进行拧紧,如此将降低捆扎工作效率,增加打捆线束的工作量,影响线束打捆的时间,进而影响汽车的产量。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不易危害工人的身体的,并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打捆结构需要人工对捆扎钢丝进行固定,如此在捆扎时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同时现有打捆结构捆扎工作的效率较低,工人工作量较大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不易危害工人的身体的,并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定位环、第一连接杆、第二定位环、扭力弹簧、连接把手、打捆机构、导向机构和拉开机构,第一定位环共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环呈前后对称放置,两个第一定位环上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两根第一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定位环,两个第二定位环与同侧的第一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两个第二定位环与同侧的第一定位环接触配合,第一定位环上侧之间设有便于人们移动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的连接把手,两个第二定位环上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钢丝拧紧对线束进行捆扎的打捆机构,两个第二定位环内部下侧之间连接有防止钢丝位移的导向机构,两个第二定位环下部外侧之间连接有将导向机构打开,防止其妨碍钢丝捆扎线束的拉开机构,拉开机构与打捆机构和导向机构相连。
6.进一步的,打捆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块、限位杆、导向环、外齿轮、打捆钳、连接导轨、第一固定块、电动转轨、内齿轮、第一复位弹簧和顶起块,两个第二定位环上部右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块,两块第一连接块上均滑动式设有限位杆,两根限位杆内侧均设有导向环,两个导向环上均匀转动式设有外齿轮,两个外齿轮相互接触,两个导向环相互接触,两个外齿轮下端均设有打捆钳,两个打捆钳相互接触,两个打捆钳相互靠近可将钢丝夹紧,两块第一连接块右侧均设有连接导轨,两个连接导轨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块,两块第一固定块
之间连接有电动转轨,电动转轨工作可自动将钢丝拧紧,电动转轨上转动式设有内齿轮,内齿轮与两个外齿轮配合,两块第一固定块与同侧的连接导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两块第一固定块外侧均设有顶起块,两块顶起块均与同侧的限位杆配合。
7.进一步的,导向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导向管、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固定杆、第二导向管和第三复位弹簧,两个第一定位环中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杆,两根第一固定杆内侧均设有用于防止钢丝位移的第一导向管,两根第一固定杆与同侧的第一定位环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两个第一导向管相配合,两个第二定位环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固定杆,两根第二固定杆内侧均设有用于防止钢丝位移的第二导向管,两根第二固定杆与同侧的第二定位环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两根第二导向管相配合。
8.进一步的,拉开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弧块、第二连接弧块、第二固定块、水管、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两根第一固定杆外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弧块,两根第二固定杆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弧块,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弧块与第二连接弧块均相互接触,两块第一连接弧块的右端均设有第二压杆,两个第二定位环的右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块,两块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已装有水的水管,两根第二压杆均与同侧的水管内部下端滑动式相连,两根限位杆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压杆,两根第一压杆均与同侧的水管内部上端滑动式相连。
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打开机构,打开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块、滑轮、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块、拉绳、第四复位弹簧和第四连接块,两个第一定位环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侧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滑轮,第二连接块中部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左侧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两个滑轮上均绕有拉绳,滑轮可使拉绳移动更为便利,两根拉绳的一端均与第三连接块相连,两根拉绳的另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二定位环相连,第三连接块前后两侧壁均设有第四连接块,通过拉动第四连接块可更加便利的将导向机构打开。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有电动导轨、第五连接块、拉动块、第一连接弹簧和十型块,第二定位环右侧设有电动导轨,电动导轨下侧滑动式设有第五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拉动块,两块拉动块与第五连接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两块拉动块均与同侧的第四连接块配合,第五连接块右侧设有十型块。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固定架、下料管和第二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块顶部前后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两块第三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固定架上设有用于放置钢丝的下料管,下料管与两个第二导向管顶端对齐,电动转轨与下料管接触。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滑块、压料块、第三连接弹簧、第一双向斜块、第四连接弹簧和第五复位弹簧,第二连接块顶部中间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右侧滑动式设有压料块,压料块可对钢丝进行下料使用,压料块与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滑块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双向斜块,第一双向斜块与滑块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滑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五复位弹簧,第五复位弹簧套在第一滑杆上,压料块与下料管配合,第一双向斜块与十型块配合。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下压机构自动将钢丝推至第一导向管与第二导向管内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有第六连接块、第二滑杆、第七连接块、推离块、第五连接弹簧、第六复位弹簧、第八连接块、第二双向斜块、第六连接弹簧、第九连接块、第三连接杆、三
角块、压离块、第七连接弹簧和第十连接块,压料块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六连接块,两块第三固定块外侧均设有第二滑杆,两根第二滑杆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七连接块,两块第七连接块内侧均滑动式设有推离块,两块推离块均与同侧的第六连接块配合,两块推离块与同侧的第七连接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五连接弹簧,两块第七连接块与同侧的第二滑杆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复位弹簧,两块第七连接块左侧均设有第八连接块,两块第八连接块左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双向斜块,两块第二双向斜块均与十型块配合,两块第二双向斜块与同侧的第八连接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六连接弹簧,两块推离块下部左侧均设有第九连接块,两块第三固定块上部外侧均设有第三连接杆,两根第三连接杆上均滑动式设有三角块,两块三角块均与同侧的第九连接块接触,两块三角块均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接触,两块三角块与同侧的第三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七连接弹簧,两块三角块左侧均设有压离块,滑块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十连接块,两块压离块均与同侧的第十连接块配合。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电动转轨转动带动内齿轮与外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打捆钳转动,使得打捆钳带动钢丝两端转动拧紧线束,如此可无需人工使用工具手动将钢丝拧紧,更加省力;
15.2、在第一导向管与第二导向管的作用下可对钢丝进行限位,防止钢丝在捆绑线束时出现位移,导致线束捆绑不稳;
16.3、在打捆机构工作时会通过拉开机构将导向机构打开,便于钢丝拧紧线束,不会妨碍钢丝;
17.4、电动导轨工作可使第三连接块带动第二定位环转动,便于人们将捆绑完毕的线束取下,且无需人工操作,简单快速;
18.5、人们将钢丝放入下料管内,人们在使钢丝套入第二导向管内时更加快速方便,更利于人们将线束捆扎起来;
19.6、人们通过压料块可将下料管内的钢丝推送至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内,进而方便人们将钢丝环绕在线束上,便于人们通过拧动钢丝将线束困扎起来;
20.7、在调节机构工作时,可实现自动的将钢丝推送至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内,如此可极大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进而降低人们的工作量,降低线束捆扎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打捆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打捆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导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拉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拉开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28.图8为本发明打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动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动力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下压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发明下压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本发明下压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6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7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8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中:1_第一定位环,2_第一连接杆,3_第二定位环,4_扭力弹簧,5_连接把手,6_打捆机构,61_第一连接块,62_限位杆,63_导向环,64_外齿轮,65_打捆钳,66_连接导轨,67_第一固定块,68_电动转轨,69_内齿轮,610_第一复位弹簧,611_顶起块,7_导向机构,71_第一固定杆,72_第一导向管,73_第二复位弹簧,74_第二固定杆,75_第二导向管,76_第三复位弹簧,8_拉开机构,81_第一连接弧块,82_第二连接弧块,83_第二固定块,84_水管,85_第一压杆,86_第二压杆,9_打开机构,91_第二连接块,92_滑轮,93_第二连接杆,94_第三连接块,95_拉绳,96_第四复位弹簧,97_第四连接块,10_动力机构,101_电动导轨,102_第五连接块,103_拉动块,104_第一连接弹簧,105_十型块,11_下料机构,111_第三固定块,112_固定架,113_下料管,114_第二连接弹簧,12_下压机构,121_第一滑杆,122_滑块,123_压料块,124_第三连接弹簧,125_第一双向斜块,126_第四连接弹簧,127_第五复位弹簧,13_调节机构,131_第六连接块,132_第二滑杆,133_第七连接块,134_推离块,135_第五连接弹簧,136_第六复位弹簧,137_第八连接块,138_第二双向斜块,139_第六连接弹簧,1310_第九连接块,1311_第三连接杆,1312_三角块,1313_压离块,1314_第七连接弹簧,1315_第十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1.实施例1
42.一种基于汽车线束收卷打捆及其定位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有第一定位环1、第一连接杆2、第二定位环3、扭力弹簧4、连接把手5、打捆机构6、导向机构7和拉开机构8,第一定位环1共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环1呈前后对称放置,两个第一定位环1上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杆2,两根第一连接杆2上均通过转轴设有第二定位环3,两个第二定位环3与同侧的第一连接杆2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4,两个第二定位环3与同侧的第一定位环1接触配合,第一定位环1上侧之间焊接有连接把手5,两个第二定位环3上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用于对线束进行捆扎的打捆机构6,两个第二定位环3内部下侧之间连接有用于对钢丝进行导向限位的导向机构7,两个第二定位环3下部外侧之间连接有用于将导向机构7打开的拉开机构8,拉开机构8与打捆机构6和导向机构7相连。
43.打捆机构6包括有第一连接块61、限位杆62、导向环63、外齿轮64、打捆钳65、连接导轨66、第一固定块67、电动转轨68、内齿轮69、第一复位弹簧610和顶起块611,两个第二定位环3上部右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块61,两块第一连接块61上均滑动式设有限位杆62,两根
限位杆62内侧均焊接有导向环63,两个导向环63上均转动式设有外齿轮64,两个外齿轮64可相互配合,两个导向环63可相互配合,两个外齿轮64下端均焊接有用于将钢丝夹紧的打捆钳65,两个打捆钳65相互接触,两块第一连接块61右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导轨66,两个连接导轨66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块67,两块第一固定块67之间安装有电动转轨68,电动转轨68上转动式安装内齿轮69,内齿轮69与两个外齿轮64配合,两块第一固定块67与同侧的连接导轨66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610,两块第一固定块67外侧均焊接有顶起块611,两块顶起块611均与同侧的限位杆62配合。
44.导向机构7包括有第一固定杆71、第一导向管72、第二复位弹簧73、第二固定杆74、第二导向管75和第三复位弹簧76,两个第一定位环1中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杆71,两根第一固定杆71内侧均焊接有第一导向管72,两根第一固定杆71与同侧的第一定位环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73,两个第一导向管72互相配合,两个第二定位环3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固定杆74,两根第二固定杆74内侧均焊接有第二导向管75,两根第二固定杆74与同侧的第二定位环3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76,两根第二导向管75相配合。
45.拉开机构8包括有第一连接弧块81、第二连接弧块82、第二固定块83、水管84、第一压杆85和第二压杆86,两根第一固定杆71外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弧块82,两根第二固定杆74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弧块81,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弧块81与同侧的第二连接弧块82均相互接触,两块第一连接弧块81的右端均焊接有第二压杆86,两个第二定位环3的右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83,两块第二固定块83上均安装有水管84,水管84内装有水,两根第二压杆86均与同侧的水管84内部下端滑动式相连,两根限位杆62的外侧均焊接有第一压杆85,两根第一压杆85均与同侧的水管84内部上端滑动式相连。
46.当需要对汽车线束收卷打捆时,人们可手持连接把手5,将本装置移动在指定位置上,接着可另一人将一部分线束整齐的穿入第一定位环1与第二定位环3之间,使得线束与第一定位环1、第二定位环3、第一导向管72与第二导向管75接触,随后便可将一根捆绑用的钢丝穿入两个第二导向管75之间,使得钢丝沿着两个第二导向管75穿入两个第一导向管72之间,如此便可使钢丝套着线束,人们使钢丝的两端呈交叉配合,使得交叉处位于两个打捆钳65之间,随后人们便可启动连接导轨66工作,使得连接导轨66带动第一固定块67、内齿轮69与电动转轨68靠近外齿轮64的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固定块67便使第一复位弹簧610压缩,第一固定块67向下移动的同时将带动顶起块611向下移动,使得顶起块611带动限位杆62、导向环63与外齿轮64向内侧移动,两个外齿轮64与两个导向环63便相互接触,导向环63向内侧移动同时带动打捆钳65向内侧移动,使得两个打捆钳65将钢丝交叉处夹紧,限位杆62向内侧移动的同时将带动第一压杆85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一压杆85推动水管84内的水,水便沿着水管84向下流,进而推动第二压杆86向外侧移动,使得第二压杆86带动第一连接弧块81向外侧移动,第一连接弧块81将带动第二固定杆74与第二导向管75向外侧移动,第三复位弹簧76被压缩,第二导向管75便不再与钢丝接触,不再对钢丝进行限位,第一连接弧块81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将带动第二连接弧块82向外侧移动,使得第二连接弧块82带动第一固定杆71与第一导向管72向外侧移动,第二复位弹簧73被压缩,第一导向管72便不再对钢丝进行限位,在两个外齿轮64相互接触后,内齿轮69与电动转轨68向下移动,使得内齿轮69与两个外齿轮64啮合,这时人们便可启动电动转轨68工作,使得电动转轨68带动内齿轮69转动,进而带动外齿轮64与打捆钳65转动,使得打捆钳65带动钢丝两端转动,钢丝两端便可相
互转动缠绕在一起,进而可将线束拧紧,在线束捆绑完毕后,人们可先关闭电动转轨68,使得外齿轮64与内齿轮69不再转动,便可关闭连接导轨66,使得第一固定块67在第一复位弹簧610的作用下带动电动转轨68、内齿轮69与顶起块611向远离外齿轮64的方向向上移动复位,顶起块611向上移动不再挡住限位杆62,这时第二固定杆74将在第三复位弹簧76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导向管75向内侧移动复位,同时第一固定杆71将在第二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导向管72向内侧移动复位,第二固定杆74向内侧移动将带动第一连接弧块81与第二压杆86向内侧移动复位,第一固定杆71将带动第二连接弧块82向内侧移动复位,第二压杆86向内侧移动将推动水管84内的清水向上流动,使得清水推动第一压杆85向外侧移动,同时带动限位杆62与导向环63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外齿轮64向外侧移动,使得两个外齿轮64不再相互接触,外齿轮64同时带动打捆钳65向外侧移动,在打捆钳65向外侧移动不再夹紧钢丝时,第一导向管72与第二导向管75并非完全复位,人们需迅速转动第二定位环3,带动打捆机构6整体转动,第二定位环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块83、水管84、第一压杆85、第二压杆86与第一连接弧块81转动,将同时带动第二固定杆74与第二导向管75转动,这些部件便不会挡住捆绑完毕的线束,人们迅速将捆绑完毕的线束取下即可,使其不再与第一定位环1与第二定位环3接触,同时不再与第一导向管72与第二导向管75接触,这时在第一导向管72与第二导向管75复位后便不再妨碍人们取出线束,在线束取出后,人们可松开第二定位环3,使得打捆机构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定位环3反向转动复位,第二定位环3进而带动第二固定块83、水管84、第一压杆85、第二压杆86、第一连接弧块81、第二固定杆74与第二导向管75反向转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如此操作便可完成对线束的捆绑工作,且无需人工捆绑,更加稳固省力。
47.实施例2
48.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还包括有打开机构9,打开机构9包括有第二连接块91、滑轮92、第二连接杆93、第三连接块94、拉绳95、第四复位弹簧96和第四连接块97,两个第一定位环1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连接块91,第二连接块91上侧前后两侧均转动式安装有滑轮92,第二连接块91中部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93,第二连接杆93左侧焊接有第三连接块94,第二连接杆93与第二连接块91之间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96,两个滑轮92上均绕有拉绳95,两根拉绳95的一端均与第三连接块94相连,两根拉绳95的另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二定位环3相连,第三连接块94前后两侧壁均焊接有第四连接块97,两块第四连接块97的顶部左侧均为斜面。
49.在线束捆绑完毕后,在打捆钳65向外侧移动复位的过程中,人们可迅速向左侧拉动第四连接块97,带动第三连接块94与第二连接杆93向左侧移动,使得第四复位弹簧96被压缩,第三连接块94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将拉动拉绳95,进而带动滑轮92转动,使得拉绳95移动更为便利,第三连接块94向左侧移动将通过拉绳95拉动第二定位环3转动,使得第二定位环3带动打捆机构6整体转动,使得第二定位环3与第二导向管75不再挡住线束,人们便可将捆绑完毕的线束取下,在线束取下后,松开第四连接块97,使得第二连接杆93在第四复位弹簧96的作用下带动第三连接块94与第四连接块97向右侧移动复位,使拉绳95放松,打捆机构6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定位环3反向转动复位,使得拉绳95回到初始状态,如此操作人们在转动第二定位环3时更加方便快速。
50.还包括有动力机构10,动力机构10包括有电动导轨101、第五连接块102、拉动块
103、第一连接弹簧104和十型块105,第二定位环3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导轨101,电动导轨101下侧滑动式设有第五连接块102,第五连接块102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拉动块103,两块拉动块103与第五连接块10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104,两块拉动块103均与同侧的第四连接块97配合,第五连接块102右侧焊接有十型块105。
51.在打捆钳65向外侧移动复位的过程中,人们可启动电动导轨101工作,使得电动导轨101带动第五连接块102与拉动块10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十型块105向上移动,使得拉动块103与第四连接块97接触,带动第四连接块97向左侧移动,进而通过拉绳95带动的第二定位环3转动,使其不再挡住线束,人们便可将线束取下,在拉动块103向上移动至不再与第四连接块97接触时,第四连接块97便向左侧移动复位,使得第二定位环3反向转动复位,当电动导轨101反向运转带动第五连接块102与拉动块103向下移动复位时,将同时带动十型块105向下移动,在拉动块103会与第四连接块97自身的斜面接触,第四连接块97将使拉动块103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一连接弹簧104被压缩,当拉动块103不再与第四连接块97接触后,拉动块103将在第一连接弹簧104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复位,在拉动块103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后,人们关闭电动导轨101,如此操作可自动使第一定位环1转动,无需人工操作。
52.还包括有下料机构11,下料机构11包括有第三固定块111、固定架112、下料管113和第二连接弹簧114,第二连接块91顶部前后对称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有第三固定块111,两块第三固定块111之间滑动式设有固定架112,固定架112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114,固定架112上安装有下料管113,下料管113与两个第二导向管75顶端对齐,电动转轨68与下料管113接触。
53.在需要对线束进行捆绑时,人们可将两根钢丝放入下料管113内,便可向下挤压钢丝,使得上方钢丝挤压下方钢丝至第二导向管75之间,进而穿入第一导向管72之间,可进行线束的捆绑工作,在一根钢丝在捆绑线束时,人们可继续往下料管113内添加钢丝,如此在使用钢丝时更加方便,在线束捆绑完毕后,第二定位环3转动会带动打捆机构6整体转动,使得电动转轨68与下料管113接触,将推动下料管113与固定架112向左侧移动,第二连接弹簧114被压缩,如此下料管113便不会妨碍打捆机构6的转动,当打捆机构6带动第二定位环3反向转动复位后,电动转轨68便不再与下料管113接触,固定架112将在第二连接弹簧114的作用下带动下料管113向右侧移动复位。
54.还包括有下压机构12,下压机构12包括有第一滑杆121、滑块122、压料块123、第三连接弹簧124、第一双向斜块125、第四连接弹簧126和第五复位弹簧127,第二连接块91顶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滑杆121,第一滑杆121上滑动式设有滑块122,滑块122右侧滑动式设有压料块123,压料块123与滑块122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124,滑块122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双向斜块125,第一双向斜块125与滑块122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126,滑块122与第二连接块91之间连接有第五复位弹簧127,第五复位弹簧127套在第一滑杆121上,压料块123与下料管113配合,第一双向斜块125与十型块105配合。
55.还包括有节机构13,调节机构13包括有第六连接块131、第二滑杆132、第七连接块133、推离块134、第五连接弹簧135、第六复位弹簧136、第八连接块137、第二双向斜块138、第六连接弹簧139、第九连接块1310、第三连接杆1311、三角块1312、压离块1313、第七连接弹簧1314和第十连接块1315,压料块123上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六连接块131,两块第三固定块111外侧均设有第二滑杆132,两根第二滑杆132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七连
接块133,两块第七连接块133内侧均滑动式设有推离块134,两块推离块134均与同侧的第六连接块131配合,在推离块134与第六连接块131接触后,便可放置钢丝至下料管113内,两块推离块134与同侧的第七连接块133之间均连接有第五连接弹簧135,两块第七连接块133与同侧的第二滑杆132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复位弹簧136,两块第七连接块133左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八连接块137,两块第八连接块137左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双向斜块138,两块第二双向斜块138均与十型块105配合,两块第二双向斜块138与同侧的第八连接块137之间均连接有第六连接弹簧139,两块推离块134下部左侧均设有第九连接块1310,两块第三固定块111上部外侧均设有第三连接杆1311,两根第三连接杆1311上均滑动式设有三角块1312,两块三角块1312均与同侧的第九连接块1310接触,两块三角块1312均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111接触,两块三角块1312与同侧的第三连接杆1311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复位的第七连接弹簧1314,两块三角块1312左侧均设有压离块1313,滑块122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十连接块1315,两块压离块1313均与同侧的第十连接块1315配合。
56.在线束捆绑完毕后,电动导轨101工作带动第五连接块102与十型块105向上移动时,十型块105将与第二双向斜块138接触,带动第二双向斜块138与第八连接块13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七连接块133、推离块134与第九连接块1310向上移动,第六复位弹簧136被压缩,推离块134向上移动将带动第六连接块131与压料块123向左侧移动,使得第三连接弹簧124被压缩,这时人们便可将钢丝填满下料管113内,初始状态第七连接弹簧1314处于拉伸状态,在第九连接块1310向上移动不再与三角块1312接触后,三角块1312将在第七连接弹簧1314的作用下带动压离块1313向右侧移动,当第五连接块102向上移动至无法继续移动时,十型块105将使第二双向斜块138向右侧移动,第六连接弹簧139被压缩,当十型块105不再与第二双向斜块138接触时,第二双向斜块138将在第六连接弹簧139的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复位,同时第七连接块133会在第六复位弹簧136的作用下带动推离块134与第九连接块1310向下移动复位,第九连接块1310便会与三角块1312接触,第九连接块1310继续向下移动,三角块1312便会使第九连接块1310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推离块134向外侧移动,使得第五连接块102被压缩,推离块134将不再与第六连接块131接触,在十型块105向上移动至与第一双向斜块125接触后,将使第一双向斜块125向右侧移动,第四连接弹簧126被压缩,当十型块105不再与第一双向斜块125接触后,第一双向斜块125将在第四连接弹簧126的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复位,当人们需对新的线束进行收卷打捆时,电动导轨101将反向运转带动第五连接块102与十型块105向下移动复位,十型块105便再次与第一双向斜块125接触,带动第一双向斜块125与滑块122向下移动,第五复位弹簧127被压缩,进而带动压料块123向下移动,滑块122向下移动将带动第十连接块1315向下移动,压料块123便带动第六连接块131向下移动,压料块123向下移动可沿着下料管113向下移动,将推动钢丝向下移动至第二导向管75之间进行对线束的捆绑工作,当第十连接块1315向下移动至与压离块1313接触后,将带动压离块1313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三角块1312向左侧移动,使得第七连接弹簧1314被拉伸,三角块1312向左侧移动便不再挡住第九连接块1310,推离块134将在第五连接弹簧135的作用下带动第九连接块1310向内侧移动复位,在第十连接块1315向下移动至与压离块1313接触时,十型块105同时与第二双向斜块138接触,因第七连接块133无需继续向下移动,十型块105将带动第二双向斜块138向右侧移动,在十型块105不再与第二双向斜块138接触后,第二双向斜块138将在第六连接弹簧139的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复位,随后十型块
105便继续带动第一双向斜块125与滑块122向下移动,第十连接块1315便继续随着滑块122向下移动,在滑块122向下移动至无法继续移动时,十型块105继续向下移动将带动第一双向斜块125向右侧移动,第四连接弹簧126被压缩,在十型块105不再与第一双向斜块125接触后,第一双向斜块125将在第六连接弹簧139的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复位,同时滑块122会在第五复位弹簧127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双向斜块125与压料块123向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十连接块1315与第六连接块131向上移动复位,在第六连接块131向上移动至与推离块134接触后,第六连接块131将带动推离块134与第九连接块1310向外侧移动,使得第五连接弹簧135被压缩,第九连接块1310并不会完全脱离三角块1312,在第六连接块131不再与推离块134接触后,推离块134将在第五连接弹簧135的作用下带动第九连接块1310向内侧移动复位,在调节机构13与下压机构12的配合下可自动将钢丝从下料管113内挤出进行使用,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
5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