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导线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8:39: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导线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


背景技术:

2.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重要操作步骤之一是测试定位于心内膜特定部位的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是否能够满足长期起搏心脏的要求。在对起搏电极导线进行测试操作时,由于无菌手术操作的需要,不能在手术台上将电极导线的尾端插头与测试设备的连接线直接相连,而是需要使用一根无菌转接线或者连接器将电极导线尾端接头与测试设备的信号输入线相连,主要目的是防止对电极导线的尾端插头和手术区域的污染。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转接线绝大多数是自制的两端都是弹簧夹接头的双股电线,也称为过桥线,经过环氧乙烷消毒后,在有效期内供手术中测试起搏电极导线的参数使用。
3.目前心脏起搏器电极多采用主动螺旋的方式固定于心内膜心肌,会对局部心肌产生损伤,从而产生损伤电流(current of injury,coi)。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在起搏电极导线植入过程中,除x线影像和起搏参数外,损伤电流的判定也是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头端固定是否牢固的重要依据。目前一般使用心电多导仪或普通心电图机等测试装置对损伤电流进行描记,此时需要通过两端具有弹簧夹的过桥线进行连接。过桥线的一端弹簧夹夹于心脏起搏导线阴极,另一端弹簧夹与电流损伤测试装置的弹簧夹相互夹持,如过桥线末端的弹簧夹与心电多导仪的弹簧夹或与12导联心电某个导联的弹簧夹互夹,这样反复使用易导致12导联心电的弹簧夹松动、损坏,影响使用,弹簧夹互夹松脱容易导致v1导联杂波干扰较大,影响对损伤电流的描记和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导线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使用该双向转接器提高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导电性、牢固性和测试准确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导电金属体和位于导电金属体两端的两个电极片;两个电极片上均设置有电极接头,分别用于与心脏起搏器的过桥线的弹簧夹和测试设备的弹簧夹连接。
6.根据本发明,导电金属体呈圆柱形结构,两个电极片呈圆形且设置在圆柱形导电金属体两端。优选地,导电金属体的厚度为14mm~20mm,直径为5mm~8mm;两个电极片的厚度为12mm~14mm,直径为3mm~4mm。
7.根据本发明,电极片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金属体表面上。
8.根据本发明,电极片与导电金属体一体成型。
9.根据本发明,电极接头呈凸出的乳头状,且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弹簧夹的齿部结构相适配的齿槽。
10.根据本发明,电极接头为沿所述电极片表面向导电金属体内部凹陷的卡接槽,卡接槽的形状与所述弹簧夹的外形结构相适配,所述弹簧夹插入卡接槽内部与电极片相接触。
11.根据本发明,导电金属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立方体、多面体、圆锥体结构。
12.根据本发明,导电金属体和所述电极片的电导率均为61~64
×
106/m/ω;导电金属体和电极片为金属银镀金材料。
13.根据本发明,双向转接器还可以具有类似y型或t型的多个电极结构。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提供的双向转接器具有导电金属体以及两个电极片,电极片上设置有导电接头,其一端与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过线桥弹簧夹连接,另一端与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弹簧夹连接,与传统的弹簧夹直接齿夹式接触相比,该结构的双向转接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弹簧夹直接相互夹持连接时弹簧夹易损坏且接触不良等问题,增加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连接牢固性,避免了接触不良导致的电信号干扰,提高了导电性和测试准确度。
16.2)该结构的双向转接器摈弃了弹簧夹直接夹持接触,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损伤电流测量参数,同时提高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耐用性,减少了损坏率,降低了成本。
17.3)该结构的双向转接器,其电极片可拆卸设置,一次性电极片可反复更换,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18.图1为传统过桥线与12导联心电连接方式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采用的双向转接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这些实施例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21.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其包括位于中间的导电金属体10和位于导电金属体10两端的两个电极片20,在两个电极片20上均设置有电极接头21,分别用于与心脏起搏器的过桥线30的弹簧夹40和测试设备的弹簧夹40连接。与传统的弹簧夹直接齿夹式接触相比,该结构的双向转接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弹簧夹直接相互夹持连接时弹簧夹易损坏且接触不良等问题,增加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连接牢固性,避免了接触不良导致的电信号干扰,提高了导电性和测试准确度,同时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损伤电流测量参数。
2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双向转接器的导电金属体10呈圆柱形结构,两个所述电极片20呈圆形,且设置在圆柱形的导电金属体10两端。优选地,圆柱形的导电金属体10的厚度为14mm~20mm,直径为5mm~8mm。两个电极片20的厚度为12mm~14mm,直径为3mm~4mm。选择上述厚度和直径范围的导电金属体和电极片,其导电性更佳且更有利于弹簧夹固
定。
23.本发明优选上述形状和结构的双向转接器,但并不局限于此,双向转接器的导电金属体10的形状还可以是长方体、立方体、多面体或锥体等结构。
2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双向转接器的电极片20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金属体10表面上。电极片可拆卸设置,这样一次性电极片可反复更换,成本低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片20与导电金属体10也可以一体成型。
25.根据本发明,如图2所示,电极接头21呈凸出的乳头状,且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簧夹40齿部结构相适配的齿槽。
26.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双向转接器的电极接头21为沿电极片20表面向导电金属体10内部凹陷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形状与弹簧夹40的外形结构相适配,以使得弹簧夹40方便插入卡接槽内部与电极片20相接触,该方式接触面积更大且更牢固。
27.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体10和所述电极片20的电导率均为61~64
×
106/m/ω。优选地,导电金属体10和电极片20可以为金属银镀金材料。
28.根据本发明,该双向转接器还可以具有类似y型和t型的多个电极结构,可分别通过不同测试线连接不同测试仪。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导电金属体(10)和位于所述导电金属体(10)两端的两个电极片(20);两个所述电极片(20)上均设置有电极接头(21),分别用于与心脏起搏器的过桥线(30)的弹簧夹(40)和测试设备的弹簧夹(4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体(10)呈圆柱形结构,两个所述电极片(20)呈圆形且设置在圆柱形的所述导电金属体(10)两端。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体(10)的厚度为14mm~20mm,直径为5mm~8mm;两个所述电极片(20)的厚度为12mm~14mm,直径为3mm~4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2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电金属体(10)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20)与所述导电金属体(10)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头(21)呈凸出的乳头状,且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簧夹(40)的齿部结构相适配的齿槽。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头(21)为沿所述电极片(20)表面向所述导电金属体(10)内部凹陷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形状与所述弹簧夹(40)的外形结构相适配,所述弹簧夹(40)插入所述卡接槽内部与所述电极片(20)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体(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立方体、多面体、圆锥体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体(10)和所述电极片(20)的电导率均为61~64
×
106/m/ω;所述导电金属体(10)和所述电极片(20)为金属银镀金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转接器还可以具有类似y型或t型的多个电极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心脏起搏器与测试设备的双向转接器,其包括位于中间的导电金属体和位于导电金属体两端的两个电极片;两个电极片上均设置有电极接头,分别用于与心脏起搏器的过桥线的弹簧夹和测试设备的弹簧夹连接。与传统的弹簧夹直接夹持接触相比,该双向转接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弹簧夹直接相互夹持连接时弹簧夹易损坏且连接不牢固、接触不良等问题,增加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连接牢固性,避免了接触不良导致的电信号干扰,提高了导电性和测试准确度,同时该结构的双向转接器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损伤电流测量参数,还提高了损伤电流测试装置的耐用性,减少了损坏率,降低了成本。了成本。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锋 刘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2/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