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0:3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冰箱中压缩机舱室的散热结构多为在箱体两侧或后盖板设置风口,风从两侧或后背进出散热。而随着家居一体化的需求,嵌入式冰箱成为了引领家居时尚流的主力军。但现有的传统冰箱嵌入橱柜时,冰箱的压缩机舱两侧或后盖板在散热时容易受到家居的阻挡,导致冰箱的能耗上升,性能恶化,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且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任一方面问题的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4.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优化冰箱的散热性能。
5.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加散热气流与冷凝器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更加充分。
6.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包括: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以及与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箱体,其底部后方具有压机舱,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沿箱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压机舱内,并且冷凝器被安装为使其散热片沿箱体的进深方向延伸,压机舱在冷凝器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以使得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沿散热片之间的通道流动。
7.进一步地,冷凝器与压机舱的后壁之间具有间隔,以利用间隔形成从冷凝器的后部至压缩机的气流通道。
8.进一步地,该冰箱还包括导风罩,设置于冷凝器的外周,配置成导引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穿过冷凝器进入气流通道,以避免气流从冷凝器外周散出。
9.进一步地,冷凝器整体呈长方体状,并且导风罩包括:顶盖板,设置于冷凝器的顶部,从冷凝器的前部延伸至气流通道的上方。
10.进一步地,导风罩还包括:第一侧挡板,设置于冷凝器朝向压缩机的一侧,其包括:前端板段,从冷凝器的前端延伸至气流吸入口;顶端板段,从顶盖板朝向压缩机的一端向上延伸,以隔离冷凝器顶部区域。
11.进一步地,导风罩还包括:第二侧挡板,设置于冷凝器远离压缩机的一侧,并从冷凝器的后端延伸至压机舱的后壁,以封闭气流通道远离压缩机的一端。
12.进一步地,导风罩与压机舱的舱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用于密封导风罩与压机舱的舱壁之间的缝隙。
13.进一步地,该冰箱还包括蒸发皿,设置于压机舱中冷凝器所在的一侧,并配置成承接来自于冰箱的化霜水;蒸发皿内设置有向上延伸多个支撑柱,冷凝器固定连接于支撑柱上。
14.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支撑边板,设置于冷凝器的两端,与散热片平行设置,并用于支撑穿设于散热片之间的冷凝管,并且支撑边板的下端具有向两侧弯折的翻边,以利用翻边固定连接于支撑柱上。
15.进一步地,箱体的底部具有底板,底板包括:第一板部,作为压机舱的底壁,第一板部上安装有蒸发皿以及压机支撑座,压缩机安装于压机支撑座上;第二板部,从第一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二板部在蒸发皿的前部开设有气流吸入口,第二板部在压机支撑座的前部开设有气流排出口;分隔件,设置于底部的底面上,并配置成隔离气流吸入口以气流排出口,并且冰箱还包括:散热风机,设置于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并配置成促使形成从气流吸入口进入后依次流经冷凝器以及压缩机后向气流排出口排出的散热气流。
16.本发明的冰箱中,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冷凝器的散热片沿箱体的进深方向延伸,冷凝器的前方设置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因此被吸入的空气可直接沿冷凝器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冷凝器,与散热片充分均匀的换热,提高冰箱的散热性能。
17.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冷凝器的外周设置有导风罩,该导风罩能够限制进入冷凝器的气流,使空气与散热片充分接触换热后才可流出冷凝器,进一步提高了冰箱的散热性能,进一步优化了冰箱的散热结构。
18.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前视图;
21.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示意性侧剖图;
22.图3是图2中所示的冰箱中压机舱的示意性立体图;
23.图4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后视图;
24.图5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侧视图;
25.图6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仰视图。
26.图7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爆炸图;
27.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凝器与蒸发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28.图9是图8中所示连接结构中导风罩与蒸发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图9中所述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图9中所示的蒸发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宽度”、“上”、“下”、“前”、“后”、“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横向”是指与冰箱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
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示意性侧剖图。冰箱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箱体10包括外壳、内胆以及其他附件构成。外壳是冰箱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10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内胆可以分为一个或多个,内胆根据功能可以被划分为冷藏内胆、变温内胆、冷冻内胆等,具体的内胆个数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冰箱的使用需求进行配置。本实施例中内胆至少包括底部内胆110,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
33.底部内胆110设置于压机舱400上方,其限定有储物空间。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底部内胆110限定出储物空间以及位于储物空间下方的冷却室100。蒸发器60布置于冷却室100的中前部。箱体10底部限定有压机舱400,且压机舱400位于冷却室100的后方,也就是说压机舱40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下部后方。压机舱4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蒸发器60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后方,即压机舱400与蒸发器60在水平方向上交错放置,降低蒸发器60的设置高度,增大储物空间的容积。底部内胆110的底壁在冷却室100的后部具有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的内胆倾斜部111,该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30
°
至40
°
,例如可以设置为33
°
、35
°
、38
°
,优选为36.7
°
。压机舱400的顶板230包括与内胆倾斜部111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倾斜部231,顶板倾斜部231与内胆倾斜部111的倾斜角度一致,该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30
°
至40
°
,例如可以设置为33
°
、35
°
、38
°
,优选为36.7
°
,从而用于为压机舱400提供足够的空间。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中的制冷风机30设置于冷却室100中的内胆倾斜部111上,配置为将回风气流吸入冷却室100中,由蒸发器60进行冷却,并促使冷却后的气流向储物空间流动。本实施例的冰箱还包括向储物空间提供制冷气流的送风风道,送风风道与制冷风机30的出风端连通,配置为将经蒸发器60冷却后的部分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中。送风风道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内侧,具有连通储物空间的多个送风出口。冷却室100的前侧形成有与储物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前回风入口,以使得储物空间的回风气流通过至少一个前回风入口进入冷却室100中由蒸发器60进行冷却,从而在冷却室100和储物空间之间形成气流循环。
35.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施例的冰箱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节流元件(图中未示出)、蒸发器60、制冷风机30、压缩机20以及与压缩机20连接的冷凝器40。蒸发器60设置于冷却室100中,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空间内提供冷量。冰箱通过风路系统实现制冷气流在冷却室100与储物空间内的循环。由于制冷系统本身的循环构造以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技术的发明点,后文对制冷系统本身不做赘述。
36.如图3-图11所示。压机舱400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0、散热风机50、冷凝器40以及导风罩220。压机舱400还包括顶板230、底板210、后壁240以及两侧的侧板250。压缩机20以及冷凝器40沿箱体10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压机舱400内。压机舱400在冷凝器40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10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2121。当散热风机50启动时,箱体10的外部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经过冷凝器40,对冷凝器40进行散热。
37.冷凝器40沿箱体10的横向方向与压缩机20水平间隔设置。冷凝器40的散热片216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延伸。压机舱400在冷凝器40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10外部连通的气流
吸入口2121,以使得从气流入口吸入的空气沿散热片216之间的间隙流动。冷凝器40的散热片216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延伸,以使得从气流吸入口2121流入的空气直接进入冷凝器40的散热片216之间的通道中,减少气流的流通距离而增大冷凝器40与散热气流的接触面积。冷凝器40与压机舱400的后壁240之间具有间隔,以利用该间隔形成从冷凝器40的后部至压缩机20的气流通道,使得气流经过与冷凝器40的充分换热后流向压缩机20。
38.压机舱40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为:箱体10底部的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经由冷凝器40后,进入冷凝器40后部与后壁240之间的间隔,流向压缩机20,最终从压缩机20前部的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箱体10。上述散热气流可以带走冷凝器40以及压缩机20的热量,保证冰箱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39.导风罩220设置于冷凝器40的外周,配置成导引从气流吸入口2121吸入的空气穿过冷凝器40进入气流通道,避免气流从冷凝器40外周散出。当气流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后,流向冷凝器40散热片216之间的间隔中,此时导风罩220将覆盖散热片216除与压缩机20形成的气流通道外的所有方向,将散热气流仅导向气流通道,使散热气流与冷凝器40充分接触,增强散热性能。导风罩220为异形结构,形状不限定,可根据冷凝器40及压缩机20的形状确定。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40整体可为长方体状。导风罩220包括顶盖板221、第一侧挡板222与第二侧挡板223。顶盖板221设置于冷凝器40的顶部,从冷凝器40的前部延伸至气流通道的上方。顶盖板221前端可与冷凝器40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冷凝器40上端可有部分裸露在外,当气流进入压机舱400后也可从冷凝器40上端的裸露部分进入冷凝器40中,与冷凝器40完成换热,提升冷凝器40的换热效果。
41.第一侧挡板222设置于冷凝器40朝向压缩机20的一侧,其包括前端板段2221以及顶端板段2222。前端板段2221从冷凝器40的前端延伸至气流吸入口2121。顶端板段2222从顶盖板221朝向压缩机20的一端向上延伸,以隔离冷凝器40的顶部区域。前端板段2221将最前端设置与气流吸入口2121的前端平齐,可充分地将流入的空气导向冷凝器40,避免其向周围空间分散。第二侧挡板223设置于冷凝器40远离压缩机20的一侧,并从冷凝器40的后端延伸至压机舱400的后壁240,以封闭气流通道远离压缩机20的一端。顶盖板221与第二侧挡板223将气流通道限制在压机舱400的后壁240、顶盖板221与冷凝器40之间,气流可与冷凝器40充分换热,而后流向压缩机20,带走压缩机20运行所产生的热量,而后从气流排出口2122流出。导风罩220在与压机舱400的舱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图中未示出),用于密封导风罩220与压机舱400之间的缝隙。导风罩220与压机舱400之间的缝隙利用密封条密封,可将气流充分限制在冷凝器40和气流通道中,避免空气与冷凝器40接触不充分或空气未与冷凝器40接触而直接流向压缩机20,从而增强换热性能。
42.蒸发皿214设置于压机舱400中冷凝器40所在的一侧,并配置成承接来自于冰箱的化霜水。蒸发皿214设置于冷凝器40下方,蒸发皿214内设置有向上延伸多个支撑柱215,冷凝器40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15上。冷凝器40中所产生的热量可将蒸发皿214中的化霜水蒸发,且化霜水也可起到对冷凝器40降温散热的作用。支撑柱215将冷凝器40与化霜水分隔开,使两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了长时间接触化霜水冷凝器40表面产生腐蚀。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蒸发皿214是顶部具有开口的大致为长方体的结构,具有底壁和自底壁向上延伸的四个侧壁。
43.支撑边板217,设置于冷凝器40的两端,与散热片216平行设置,用于支撑穿设于散热片216之间的冷凝管,并且支撑边板217的下端具有向两侧弯折的翻边,以利用翻边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15上。支撑边板217可为冷凝器40的一部分,与散热片216平行间隔固定,可通过支撑边板217的翻边可将冷凝器40与蒸发皿214稳固的安装在一起,结构简单,安装过程也更加的简洁方便。
44.箱体10具有底板210,底板210包括第一板部211以及第二板部212。第一板部211作为压机舱400的底壁。第二板部212从第一板部211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一板部21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来自于冷却室100化霜水的蒸发皿214以及压机支撑座。冷凝器40设置于蒸发皿214的上方,压缩机20安装于压机支撑座上。第二板部212在蒸发皿214的前部开设有气流吸入口2121,第二板部212在压机支撑座的前部开设有气流排出口2122。气流吸入口2121以及气流排出口2122可以均设置为格栅状,也即通过格栅之间的通风孔与箱体10外部连通,避免异物(例如小动物等)通过气流吸入口2121或气流排出口2122进入箱体10内部。
45.散热风机50设置于冷凝器40与压缩机20之间,并配置成促使形成从气流吸入口2121依次流经冷凝器40以及压缩机20后向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的散热气流。散热风机50可使用轴流风机,其轴向沿压机舱400的左右横向方向,使冷凝器40侧的气流流向压缩机20侧,形成由冷凝器40流向压缩机20的气流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风机固定架(图中未示出)。风机固定架沿前后方向固定在压机舱400内,位于压缩机20与冷凝器40之间,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0。
46.在底板210的底面上设置有分隔件213,并配置成隔离气流吸入口2121以气流排出口2122。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50的作用下经位于分隔件213一侧的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内,并一侧流经冷凝器40、压缩机20,最后从位于分隔件213另一侧的气流排出口2122流出,以防止排出后的气体直接进入气流吸入口2121,导致气体在箱体10附近小范围内循环,降低散热效率。具体地,分隔件213可以为长条状,宽度可以为底板210的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冷凝器40的后端与压机舱400的后壁240之间、冷凝器40靠近压缩机20的一侧与散热风机50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该间隔可以减小散热气流的风阻。
4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壁240面向冷凝器40的区段为连续的板面,也即是说后壁240面向冷凝器40的板段上没有散热孔。申请人创造性地认识到即使在不增加冷凝器40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反常态地减小压机舱400的通风面积,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而且仍然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申请人突破常规设计思路,将后壁240与冷凝器40对应的板段设计为连续板面,将进入压机舱400内的散热气流封闭在冷凝器40处,使得由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的环境空气更多地集中在冷凝器40处,保证了冷凝器40各个冷凝段的换热均匀性,并且有利于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同样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后壁240面向冷凝器40的板段为连续板面,不具有进风孔,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出风和进风都集中在压机舱400的后部而导致从压机舱400吹出的热风未及时经环境空气冷却而再次进入到压机舱400中,对冷凝器40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保证了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48.本实施例中的冰箱压机舱40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后方。压机舱400中设置有压缩机20、散热风机50、冷凝器40以及导风罩220。压缩机20、散热风机50以及冷凝器40沿箱体10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散热风机50位于压缩机20与冷凝器40之间。冷凝器40的前方配置有
气流吸入口2121,压缩机20的前方配置有气流排出口2122。导风罩220设置于冷凝器40的外周,最上端可至压机舱400顶板230,最后端可至压机舱400的后壁240,最前端可至气流吸入口2121处。当散热风机50启动,空气通过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内,此时经导风罩220导流,进入冷凝器40散热片216的缝隙内,与散热片216充分换热,此时导风罩220起到防止气流从冷凝器40外周散出的作用。当空气与散热片216换热结束,再经导风罩220与压机舱400后壁240形成的气流通道流向压缩机20。空气流经压缩机20时会带走压缩机20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然后经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至箱体10外。
4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