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0:3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底置的冰箱,回风管主要是用于将变温间室的回风气流导入至位于冰箱最下方的冷却室,而位于冰箱最上方的冷藏间室采用独立的送风系统。这种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回风管仅能保证变温回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两个独立的送风系统必然占据了较多的发泡空间,既仅影响热负荷,又增加了冰箱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风冷冰箱。
4.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对于冷却室位于底部的风冷冰箱,采用单独的回风管将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导入冷却室。
5.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6.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
7.底部内胆,其底部设置有用于布置所述冰箱的蒸发器的冷却室,并开设有通向所述冷却室的侧向回风口;
8.多个上部内胆,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的上方,每个所述上部内胆开设有一个排风口;
9.一回风管,沿多个所述上部内胆的排风口向下延伸至所述侧向回风口,从而将多个所述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所述冷却室。
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排风口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部内胆的后壁靠近一侧边缘的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内胆包括位于所述底部内胆上方的第一上部内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上方的第二上部内胆;其中
12.所述底部内胆位于所述冷却室的上方的空间配置为冷冻室;
13.所述第一上部内胆的内部空间配置成变温室;
14.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内部空间配置成冷藏室。
15.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位于所述第二上部内胆和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之间的区段逐渐弯曲,以从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排风口所在的位置伸向所述第一上部内胆的排风口所在的位置。
16.进一步地,风冷冰箱还包括:
17.分隔盖板,横向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内,用于分隔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冷冻室;并且
18.所述底部内胆的底面靠近两侧的区域向上凸出形成支撑部,以用于支撑所述分隔盖板,
19.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下凹区域内。
20.进一步地,风冷冰箱还包括:
21.回风罩,设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前部,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冷冻室的至少一个前向回风口;
22.一侧的所述支撑部的前端与所述回风罩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隔,并且
23.所述侧向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前端,以使得来自于所述回风管的空气从所述支撑部的前端与所述回风罩之间的间隔进入所述冷却室。
24.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从所述底部内胆的后壁外侧延伸至所述底部内胆的底壁外侧后,沿所述底部内胆的底壁外侧延伸至与所述侧向回风口相接。
25.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为翅片蒸发器,其包括:
26.一组翅片,沿所述冰箱的前后方向平行设置;
27.蒸发管,穿设于所述翅片之间;
28.支撑端板,设置于所述翅片的两侧,并且靠近于所述侧向回风口一侧的所述支撑端板的前端向支撑部弯折形成遮挡部,以利用所述遮挡部避免气流从所述蒸发器与支撑部之间缝隙穿过。
29.进一步地,风冷冰箱还包括:
30.离心风机,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其吸风口朝向前上方,其出风口朝向后方;
31.送风风道,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并向上延伸,配置成将所述离心风机排出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冷冻室和/或所述变温室和/或所述冷藏室。
32.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为扁平方管,并利用较宽的一面贴靠于所述底部内胆以及多个所述上部内胆。
33.本发明的风冷冰箱中,冷却室设置在底部内胆的底部,上部内胆位于底部内胆的上方,并且每个上部内胆上设置有排风口,底部内胆内胆上设置有与冷却室相连通的侧向回风口,回风管沿多个上部内胆的排风口向下延伸至侧向回风口,从而将多个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冷却室,以与蒸发器继续换热,形成循环气流。
34.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风冷冰箱中,多个排风口均设置于对应的上部内胆的后壁靠近一侧边缘的位置,且回风管位于第二上部内胆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之间的区段逐渐弯曲,这可以避免当回风管为竖直形且管内同时存在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时,冷藏室的回风气流通过第一排风口进入变温室,抵消或者抑制变温室的的回风气流具有向上通过第二排风口进入冷藏室的趋势,减少了回风管的压力损失,提高了冰箱的换热效率。
35.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6.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7.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38.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纵向截面图,其中隐去了上部内胆;
39.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分解图,其中隐去了外壳;
40.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底部内胆、第一上部内胆和第二上部内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41.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后视图,其中隐去了外壳;
42.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左视图,其中隐去了外壳;
43.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底部内胆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冰箱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箱体10可以包括外壳、内胆、隔热层及其他附件等构成。外壳是冰箱1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1。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10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内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功能可以任意被划分为冷藏内胆、变温内胆、冷冻内胆等,具体的内胆个数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冰箱的使用需求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内胆至少包括底部内胆110,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
46.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冰箱1的底部内胆110的底部设置有冷却室140,冷却室140内设置有蒸发器220,蒸发器220为冰箱1提供冷量。具体地,底部内胆110的下方设置有分隔盖板210,分隔盖板210横向设置于底部内胆110内,用于将底部内胆110分隔出冷却室140和位于冷却室140上方的冷冻室160。
47.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器22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下方,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传统冰箱中蒸发器占用冷冻室后部空间而导致冷冻室的进深减小,尤其对于对开门的冰箱来说,在冷冻室横向尺寸本就较小的情况下,增加其深度尺寸尤为重要,由此提升了冰箱1的空间利用率,方便了体积较大且不易分隔物品的存放。
48.另外,传统冰箱中,位于最下方的冷冻室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该冷冻室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室140占用了底部内胆110的下方空间,抬高了冷却室140上方的冷冻室160的高度,降低用户对冷冻室160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9.请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可以为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其布置于冷却室140的前部,并倾斜设置在冷却室140中。这种方式突破了现有技术减少进深尺寸需要使蒸发器水平放置的技术桎梏。虽然扁平长方体的蒸发器220倾斜放置会导致前后方向的长度增加,但是将其斜置使得冷却室140内其他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而且经过实际气流流场分析证实风循环效率也更加高,排水也更加舒畅。蒸发器220倾斜设置的布局方式是本实施例做出的主要技术改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蒸发器220的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
7~8
°
,例如可以设置为7
°
、7.5
°
、8
°
,优选为7.5
°

50.请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冰箱1还可以包括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于蒸发器220的后方。送风组件可以包括离心风机和送风风道150。其中离心风机倾斜地设置于蒸发器220的后方,其吸风口朝向前下方,出风口朝向后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蒸发器220送向冷冻室160的制冷气流,送风风道150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并向上延伸,配置成将离心风机排出的气流输送至冷冻室160。离心风机的前端至蒸发器220的水平距离占箱体1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4.5%,例如设置为4.3%。
51.请参见图2和图3,冰箱1还可以包括风道背板240,风道背板240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的前方,其可以大致平行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以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共同限定出送风风道150,送风风道150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并向上延伸。并且风道背板240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242,送风口242用于连通送风风道150以及冷冻室160。由于送风风道150与冷却室140相连通,且分隔盖板210作为冷却室140的分隔部,因此,风道背板240可以与分隔盖板210相抵接,以起到密封冷却室140和送风风道150之间间隙的作用。
52.请参见图2和图3,离心风机还可以包括风机叶片250、风机上盖252和风机底壳254。风机上盖252从风道背板240的下端倾斜向下伸入冷却室140内,风机底壳254罩扣在风机上盖252上,风机叶片250设置在风机上盖252和风机底壳254形成的风机腔内(图中未标号)。风道背板240与风机上盖252还可以配置成一体成型件,以简化安装流程,降低成本,又可以使得整个风道结构更加稳固。
53.请参见图1至图3,冰箱1还可以包括回风罩230,回风罩230设置于冷却室140的前部,其上开设有连通冷却室140和冷冻室160的至少一个前回风口232。
54.冷却室140内的蒸发器220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其温度降低以形成制冷气流,在离心风机促使下,制冷气流从冷却室140排向送风风道150,然后从风道背板240上的送风口242进入冷冻室160,以与冷冻室160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冷冻室160的温度。制冷气流换热后可以通过回风罩230上的前回风口232回流至冷却室140,继续与蒸发器220进行换热,从而形成循环的气流路径。
55.请参见图3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内胆110开设有通向冷却室140的侧向回风口114,冰箱1还可以包括多个上部内胆和一条回风管300,多个上部内胆依次排列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上方,每个上部内胆110开设有一个排风口,回风管300沿多个上部内胆的排风口向下延伸至侧向回风口114,从而将多个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冷却室140。
56.侧向回风口114可以位于冷却室140的一侧,以便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能够通过侧向回风口114排至蒸发器220的侧部,进而使得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20的接触路径延长,提高换热效率。
57.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部内胆均配置成独立于底部内胆110,使得上部内胆不再占用底部内胆110的空间,可增大底部内胆110所限定的冷冻室160的容积。
58.请参见图3和图4,具体地,上部内胆包括位于底部内胆110上方的第一上部内胆120以及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上方的第二上部内胆130,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22,第二上部内胆130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二排风口132。回风管300具有与侧向回风口114相连的下端管口312、与第一排风口122相连的中部管口314和与第二排风口132
相连的上端管口316。也即是,回风管300整体延伸设置在底部内胆110、第一上部内胆120和第二上部内胆130的后壁处。
59.请参见图5,第一上部内胆120内胆的后壁处还设置有与底部内胆110的送风风道150连通的上部第一上部送风风道256、与第一上部送风风道256连通的上部第二上部送风风道258。也即是,送风风道150与上部第一上部送风风道256之间连通,或者,送风风道150、上部第一上部送风风道256以及上部第二上部送风风道258三者之间连通,以使得送风风道150内的制冷气流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进入上部第一上部送风风道256以及上部第二上部送风风道258内,进而制冷气流可以通过上部送风风道排进上部内胆,并与上部内胆的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上部内胆的温度。由于冰箱1的冷却室14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底部,也即冰箱1的最下方,上部内胆中的回风气流通过回风管300排入冷却室140,与蒸发器220换热冷却,以形成循环气流。
6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内部可以分隔为左右两个储物区域,且这两个储物区域还可以配置成变温室,例如分别布置变温抽屉。第二上部内胆130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上方,其内部空间还可以配置成冷藏室。具体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室内的温度还可以设定为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变温室的温度可随意调到-18℃至8℃。不同种类的物品的最佳存储温度并不相同,适宜存放的位置也并不相同,例如果蔬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藏室。
61.如背景技术所述,对于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底置的冰箱,回风管主要是用于将变温间室的回风气流导入至位于冰箱最下方的冷却室,而位于冰箱最上方的冷藏间室采用独立的送风系统。这种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回风管仅能保证变温回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两个独立的送风系统必然占据了较多的发泡空间,既仅影响热负荷,又增加了冰箱的成本。
62.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采用单回风管300导流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能够有效地节省冰箱1的发泡空间,减少对发泡层的阻挡,保证发泡的厚度,提高冰箱1的保温性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冰箱1的成本。
63.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室的温度相对于变温室以及冷冻室较高,因此,冷藏室的回风气流的气压较大。当风冷冰箱1采用单回风管300同时将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导流至冷却室140时,冷藏室的回风气流能够起到提高整个回风管300的气压,使得回风管300的回风气流流速增加,回风效率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冰箱1的制冷效果,发明人也在试制产品上验证该技术效果。
64.请参见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排风口均设置于对应的上部内胆的后壁靠近一侧边缘的位置。将多个排风口设置在靠近一侧边缘的位置还可以使得回风管300尽量保持大致竖直状态,以保证箱体10的美观性。
65.回风管300位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之间的区段逐渐弯曲,以从第二上部内胆130的第二排风口132所在的位置伸向第一上部内胆120的第一排风口122所在的位置。
66.请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32之间可以在横向水平方向保持一定的间距,使得回风管300位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位置处产生横向水平方向的弯折段。
67.请参见图6,同时,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32之间还可以在进深的水平方向保持一定的间距,使得回风管300位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位置处产生进深水平方向的弯折段。
68.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当回风管300中同时导流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时,回风管300最优的管形并非是完全竖直的。当回风管300为竖直形且管内同时存在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时,冷藏室的回风气流可以通过第一排风口122进入变温室,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也具有向上通过第二排风口132进入冷藏室的趋势,这使得回风管300内的回风气流流速整体下降,进一步导致换热效率下降。
69.本实施例中的回风管300位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之间的区段同时向进深和横向方向弯曲,这可以起到抵消或者抑制上述回风气流的趋势,使得当回风管300在同时存在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时,避免其互相干扰,有效地减少了回风管300的压力损失,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上述技术效果也得到试制产品的验证,具有显著的进步。
70.请参见图3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内胆110的底面靠近两侧的区域向上凸出形成支撑部112,以用于支撑分隔盖板210,蒸发器220设置于支撑部112之间的下凹区域内。
71.在本实施例中,底部内胆110的底面靠近两侧的区域向上凸出形成支撑部112,也可以理解为底部内胆110的后壁与底壁交汇区域的两侧向内向上凸出形成支撑部112,支撑部112的上表面可以用于支撑分隔盖板210,两个支撑部112的中间区域相对于两个支撑部形成下凹区域,用于设置蒸发器220。
72.可选地,该下凹区域的底面还可以设置为自后向前向下的倾斜板,以使得蒸发器220能够倾斜地设置在冷却室140内,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蒸发器220倾斜设置的技术效果。
73.另外,向内凹进的支撑部112还可以为位于冷却室140下方的压机舱避让出更大的空间,使得整个箱体10的布置更加合理。
74.请参见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侧的支撑部112的前端与回风罩230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隔,并且侧向回风口114设置于支撑部112的前端,以使得来自于回风管300的空气从支撑部112的前端与回风罩230之间的间隔进入冷却室140。
75.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设置在由两侧支撑部112形成的下凹区域内,其位于冷却室140的中央,侧向回风口114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部112的前端。也就是说,侧向回风口114位于蒸发器220的侧部,而回风罩230位于蒸发器220的前方,回风罩230与支撑部112的前端具有设定的间隔,可以使得在侧向回风口114与回风罩230之间形成一个回风区域,该回风区域位于蒸发器220的侧前方,也即是,进入冷却室140的回风气流能够排至蒸发器220的侧前方,这可以起到延长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20的接触路径的作用,以提高换热效率。
76.其中,该设定的间隔值还可以配置成20mm~60mm范围内任意数值,例如,20mm、30mm、50mm、60mm等,以保证在提高上部内胆回风效率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底部内胆110的正常回风。
77.请参见图7,进一步地,蒸发器220还可以为翅片蒸发器,其包括一组翅片222、蒸发管224和支撑端板226。翅片222沿冰箱1的前后方向平行设置,蒸发管224内具有冷媒,以为冰箱1提供冷量,其穿设于翅片222之间;支撑端板226设置于翅片222的两侧,并且靠近于侧
向回风口114一侧的支撑端板226的前端向支撑部112弯折形成遮挡部,以利用遮挡部避免气流从蒸发器220与支撑部112之间缝隙穿过。
78.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设置在由两侧支撑部112形成的下凹区域内,其与侧支撑部112具有一定的间隙。支撑端板226起到封挡该间隙的作用,避免气流不经蒸发器220换热而直接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从该间隙穿过蒸发器220,进一步提高了冰箱1的制冷效率。
79.请参见图3、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回风管300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外侧延伸至底部内胆110的底壁外侧后,沿底部内胆110的底壁外侧延伸至与侧向回风口114相接。
80.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回风管300的上端从第二排风口132处向下延伸至第一排风口122,然后在由第一排风口122延伸至底部内胆110的后壁外侧,最后大致沿横向延伸至与侧向回风口114相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回风管300整体位于内胆的后部,相对于侧部回风管,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箱体10的横向尺寸,使得箱体10更加合理、美观。
81.进一步地,回风管300还可以设置为扁平方管,并利用较宽的一面贴靠于底部内胆110以及多个上部内胆,这样既能够满足正常的回风需求,又减小了回风管300占据的横向尺寸,同时提高了回风管300的稳固性。
8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