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0:32: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底置的冰箱,侧壁回风管主要是用于将变温间室的回风气流导入至位于冰箱最下方的冷却室,而位于冰箱最上方的冷藏间室采用独立的送风系统。这种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侧壁回风管仅能保证变温回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侧壁回风管为直线型管道,与内胆固定端子位置容易造成冲突,对组装流程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
4.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实现将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均导入冷却室。
5.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优化侧壁回风道外形,使其布置更加合理。
6.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包括:
7.底部内胆,其底部设置有用于布置所述冰箱的蒸发器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的两侧侧壁在所述蒸发器前方的区域上分别开设有侧回风口;
8.多个上部内胆,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的上方,每个所述上部内胆的两侧侧壁的前部分别开设有排风口;
9.两条侧壁回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底部内胆以及多个所述上部内胆一侧侧壁的外部,并且每条所述侧壁回风道在其所在一侧的每个所述上部内胆的排风口的对应位置处开设与所述排风口相连的连接口,并在下端与该侧的侧回风口相接,从而将多个所述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所述冷却室。
10.进一步地,述侧壁回风道与所述多个上部内胆以及所述底部内胆之间的间距均小于一设定间距值。
11.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内胆包括位于所述底部内胆上方的第一上部内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上方的第二上部内胆,其中,所述第一上部内胆、所述第二上部内胆以及所述底部内胆的横向中心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内胆位于所述冷却室的上方的空间配置为冷冻室;
13.所述第一上部内胆的内部空间配置成变温室;
14.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内部空间配置成冷藏室,并且
15.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
16.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回风道从所述第二上部内胆向下延伸所述第一上部内胆的区段向所述冰箱的中部逐渐弯曲,以保证所述侧壁回风道至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间距与所述侧壁回风道至所述第一上部内胆的间距相等。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部内胆与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排风口在沿所述冰箱的前后
纵深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侧回风口相较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与所述第二上部内胆的排风口更靠近箱体的前部。
18.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回风道从所述第一上部内胆向下延伸所述底部内胆的区段逐渐向前弯曲,以使得所述侧壁回风道位于所述底部内胆外侧的区段竖直设置。
19.进一步地,所述侧回风口处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
2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的内侧壁上,并且在所述侧回风口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周设置有多个卡扣;
21.所述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具有朝向所述冷却室伸出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外周壁与所述固定框的内周壁相适配,并且所述卡接段的外周壁上还还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以与所述固定框卡接。
22.进一步地,冰箱还包括:
23.回风罩,设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前部,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冷冻室的至少一个前回风口,所述回风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卡接结构;
24.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侧边卡接结构相配合的配合结构,以对所述回风罩进行卡接限位。
25.本发明的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中,冰箱的冷却室设置在底部内胆的底部,上部内胆位于底部内胆的上方,上部内胆的两侧侧壁的前部分别开设有排风口,两条侧壁回风道分别位于底部内胆的外部,并且每条侧壁回风道开设有与排风口相连的连接口,并在下端与该侧的侧回风口相接,因此,上部内胆内的回风气流能够通过侧壁回风道流入冰箱下部的冷却室,以与蒸发器继续换热,形成循环气流。
26.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中,侧回风口相较于第一上部内胆与第二上部内胆的排风口更靠近箱体的前部,以使得上部内的回风气流能够直接排到蒸发器的前部,延长了进入冷却室中的回风气流与流经蒸发器的接触时间,保证蒸发器可以充分地对回风气流进行冷却,保证冰箱的制冷效果。
27.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从箱体侧部回风的冰箱中,侧壁回风道从第一上部内胆向下延伸底部内胆的区段逐渐向前弯曲,这样可以避让出第一上部内胆的排风口正下方的外侧壁空间,可以用于设置第一上部内胆的固定端子;而且侧壁回风道在排风口处向前弯曲延伸后也正好可以沿直线延伸至侧回风口处,在保证回风气流能够被排入冷却室的前部的同时,又能使得侧壁回风道整齐美观。
28.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31.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从另一视角观察到的冰箱的示意图,其中隐去了
外壳以及保温层;
32.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截面图,其中隐去了上部内胆;
33.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分解图,其中隐去了第二上部内胆;
34.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第一侧壁回风道与底部内胆、第一上部内胆和第二上部内胆的位置关系前视图;
35.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第一侧壁回风道与底部内胆、第一上部内胆和第二上部内胆的位置关系左视图;
36.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第一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与固定件的示意图;
37.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回风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9.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冰箱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箱体10可以包括外壳、内胆、隔热层及其他附件等构成。外壳是冰箱1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1。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10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内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功能可以任意被划分为冷藏内胆、变温内胆、冷冻内胆等,具体的内胆个数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冰箱的使用需求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内胆至少包括底部内胆110,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
40.请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冰箱1的底部内胆110的底部设置有冷却室140,冷却室140内设置有蒸发器220,蒸发器220为冰箱1提供冷量。具体地,底部内胆110的下方设置有蒸发器上盖210,蒸发器上盖210横向设置于底部内胆110内,用于将底部内胆110限定出冷却室140和冷却室140上方的冷冻室160。
41.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器22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下方,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传统冰箱中蒸发器占用冷冻室后部空间而导致冷冻室的进深减小,尤其对于对开门的冰箱来说,在冷冻室横向尺寸本就较小的情况下,增加其深度尺寸尤为重要,由此提升了冰箱1的空间利用率,方便了体积较大且不易分隔物品的存放。
42.另外,传统冰箱中,位于最下方的冷冻室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该冷冻室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室140占用了底部内胆110的下方空间,抬高了冷却室140上方的冷冻室160的高度,降低用户对冷冻室160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3.请参见图3,在实施例中,蒸发器220可以为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其布置于冷却室140的前部,并倾斜设置在冷却室140中。这种方式突破了现有技术减少进深尺寸需要使
蒸发器水平放置的技术桎梏。虽然扁平长方体的蒸发器220倾斜放置会导致前后方向的长度增加,但是将其斜置使得冷却室140内其他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而且经过实际气流流场分析证实风循环效率也更加高,排水也更加舒畅。蒸发器220倾斜设置的布局方式是本实施例做出的主要技术改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蒸发器220的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7~8
°
,例如可以设置为7
°
、7.5
°
、8
°
,优选为7.5
°

44.请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冰箱1还可以包括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于蒸发器220的后方。送风组件可以包括离心风机250以及送风风道150。其中离心风机250倾斜地设置于蒸发器220的后方,其吸风口朝向前上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蒸发器220送向冷冻室160的制冷气流;离心风机250的前端至蒸发器220的水平距离占箱体1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4.5%,例如设置为4.3%。
45.请参见图3,冰箱1还可以包括风道背板240,风道背板240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的前方,其可以大致平行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以与底部内胆110的后壁共同限定出送风风道150。并且风道背板240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242,送风口242用于连通送风风道150以及冷冻室160。由于送风风道150与冷却室140相连通,且蒸发器上盖210作为冷却室140的分隔部,因此,风道背板240可以与蒸发器上盖210相抵接,以起到密封冷却室140和送风风道150之间间隙的作用。
46.请参见图3和图4,冰箱1还可以包括回风罩230,回风罩230设置于冷却室140的前部,其上开设有连通冷却室140和冷冻室160的至少一个前回风口232。
47.冷却室140内的蒸发器220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其温度降低以形成制冷气流,在离心风机250促使下,制冷气流从冷却室140排向送风风道150,然后从风道背板240上的送风口242进入冷冻室160,以与冷冻室160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冷冻室160的温度,制冷气流换热后可以通过回风罩230上的前回风口232回流至冷却室140,继续与蒸发器220进行换热,从而形成循环的气流路径。
48.请参见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140的两侧侧壁在蒸发器220前方的区域上分别开设有侧回风口112。由于冷却室140由底部内胆110限定而成,其冷却室140的两侧壁即为底部内胆110的左右两侧壁,侧回风口112也即开设于底部内胆110的左右两侧壁。
49.请参见图1至图6,冰箱1还可以包括多个上部内胆和两条侧壁回风道,多个上部内胆依次排列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上方,每个上部内胆的两侧侧壁的前部分别开设有排风口;两条侧壁回风道分别位于底部内胆以及多个上部内胆一侧侧壁的外部,并且每条侧壁回风道在其所在一侧的每个上部内胆的排风口的对应位置处开设与排风口相连的连接口,并在下端与该侧的侧回风口112相接,从而将多个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冷却室140。
5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部内胆均配置成独立于底部内胆110,使得上部内胆不再占用底部内胆110的空间,可增大底部内胆110所限定的冷冻室160的容积。
51.每个上部内胆的内部还限定有与底部内胆110的送风风道150连通的上部送风风道(图中未示出),送风风道150内的制冷气流在离心风机250的促使下能够进入上部送风风道内,进而制冷气流可以通过上部送风风道排进上部内胆,并与上部内胆的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上部内胆的温度。由于冰箱1的冷却室14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底部,也即冰箱1的最下方,上部内胆中的回风气流通过侧壁回风道将其排入冷却室140,与蒸发器220换热冷却,
以形成循环气流。
52.侧回风口112可临近其所在冷却室140的侧壁的前端,以从冷却室140的侧部前方将上部内胆的回风气流引入冷却室140的前端中,延长进入冷却室140中的回风气流在流经蒸发器220过程中的路径,保证蒸发器220可充分对回风气流进行冷却,保证冰箱1的制冷效果。
53.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上部内胆可以包括位于底部内胆上方的第一上部内胆120以及位于第一上部内胆上方120的第二上部内胆130,其中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内部可以分隔为左右两个储物区域,第二上部内胆130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上方。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两个储物区域可以配置为变温室,例如分别布置变温抽屉。第二上部内胆130的内部空间可配置成冷藏室。具体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室内的温度还可以设定为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变温室的温度可随意调到-18℃至8℃。不同种类的物品的最佳存储温度并不相同,适宜存放的位置也并不相同,例如果蔬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藏室。
54.请参见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上部内胆130、第一上部内胆120和底部内胆110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22,第二上部内胆13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风口132。
55.两条侧壁回风道可以包括位于底部内胆110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和第二侧壁回风道320,且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和第二侧壁回风道320对称设置,下面以第一侧壁回风道310为例进行描述。
56.第一侧壁回风道310上具有与底部内胆110的侧回风口112连接的下端管口312、与第一排风口122连接的中部管口314以及与第二排风口132连接的上部管口316。当上述排风口与连接口对应连接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回风气流可以通过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回流至冷却室140内,继续与蒸发器220进行换热,以实现第二上部内胆130和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内部分别形成循环的制冷气流。
5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连接口处还可以设置控制各连接口的开闭的可控风门(图中未示出),例如,可控风门可以配置成将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和第二侧壁回风道320的所有连接口同时打开,以使得冷藏室和变温室共用一条侧壁回风道,可控风门可以还配置成受控地打开位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处的连接口和位于第一上部内胆120处的连接口,以实现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气流可以分别回流冷却室140。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壁回风道与多个上部内胆以及底部内胆110之间的间距均小于一设定间距值。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和第二侧壁回风道320均分别从位第二上部内胆130的第二排风口132处向下延伸,为了使整个箱体10的结构更加紧凑且稳固,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在向下延伸时与第一上部内胆120及底部内胆110之间均保持一设定间距值。同样地,第二侧壁回风道320在向下延伸时与第一上部内胆120以及底部内胆110之间也均保持一设定间距值。优先地,第一侧壁回风道310与第一上部内胆120以及底部内胆110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第二侧壁回风道320与第一上部内胆120以及底部内胆110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且上述左右之间的距离也保持一致,使得箱体10对称美观。
60.其中,上述设定间距值还可以配置成5mm~50mm范围内任意数值,例如,5mm、10mm、
40mm、50mm等,以保证侧壁回风道与内胆之间紧凑且结构稳固。
61.请参见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胆120、第二上部内胆130以及底部内胆110的横向中心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也就是说,第一上部内胆120、第二上部内胆130以及底部内胆110在横向面上处于对称状态,其对称轴可以为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中间位置。
62.进一步地,第二上部内胆130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上部内胆120。通常,冷藏室的温度较低,所需的保温层厚度相对较薄。为了提高容积,上述尺寸设置可以使得由第二上部内胆130所限定的冷藏室的空间大于变温室的空间,以满足用户对储藏食物空间的需求。
63.进一步地,侧壁回风道从第二上部内胆130向下延伸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区段向冰箱1的中部逐渐弯曲,以保证侧壁回风道至第二上部内胆130的间距与侧壁回风道至第一上部内胆120的间距相等。
6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上部内胆130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且第二上部内胆130以及底部内胆110的横向中心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也就是说,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两侧壁相对于第二上部内胆130和底部内胆110向内凹入。此时,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在对应于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位置向右凹入,第二侧壁回风道320在对应于第一上部内胆120的位置也向左凹入,以保证侧壁回风道与上部内胆的间距保持一致。
65.请参见图4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胆120与第二上部内胆130的排风口在沿冰箱1的前后纵深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侧回风口112相较于第一上部内胆120与第二上部内胆130的排风口更靠近箱体10的前部。侧壁回风道从第一上部内胆120向下延伸底部内胆110的区段逐渐向前弯曲,以使得侧壁回风道位于底部内胆110外侧的区段竖直设置。
6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侧壁回风道与内胆的距离较近,其与内胆上的固定端子或者其他零件的位置相冲突,需要作进一步合理的避让设计。具体地,第一侧壁回风道310从第二排风口132开始向下延伸至第一排风口122处,然后从第一排风口122处开始向前弯折,以避让出第一排风口122正下方的外侧壁空间,可以用于设置第一上部内胆120的固定端子。
67.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延长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20的接触路径,将侧回风口112的位置设计在底部内胆110的前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回风道310在第一排风口122处向前弯曲延伸后也正好可以沿直线延伸至侧回风口112处。而且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与直线型的侧壁回风道相比,上述优化设计方案并未对回风气流的流动特性造成较大影响,其技术效果也得到了试制产品的验证。
68.请参见图4至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回风口112处还设置有固定件400,固定件400用于固定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312。
69.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312从底部内胆110的侧回风口112弯折伸进冷却室140,固定件400固定设置于底部内胆110的侧壁上,并且在侧回风口112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框410,固定框410的内周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412;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312具有朝向冷却室140伸出的卡接段3121,卡接段3121的外周壁与固定框410的内周壁相适配,并且卡接段3121的外周壁上还设有与第一卡扣412配合的第一卡槽3121a,这样就能够将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312与固定件400连接在一起,也即与底部内胆110的侧壁固定在一起。
70.请参见图7和图8,进一步地,回风罩2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卡接结构,侧边卡接结构包括导向筋234和第二卡勾236。导向筋234凸出于回风罩230的侧壁,并沿竖向延伸,固定件400朝向回风罩230的一面上还设置有与导向筋234相配合的竖向凹槽420以及与第二卡勾236相卡接的第二卡槽430,以将回风罩230的侧壁通过固定件400与侧壁回风道的下端管口312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回风气流的气密性。
71.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