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5:2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轮毂整体强度较差,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沟槽,时常会导致轮毂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轮毂的安全性能和强度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包括毂体,所述毂体由轮圈和轮辋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的边缘处与轮圈固定连接,所述轮辋内部居中位置设置有端面,所述端面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多棱形内凹状,所述第一凹槽内部靠近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
5.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轮辋内部设置了多棱形内凹状的第一凹槽,因此能够够有效地吸能并进行缓冲,解决了轮辋在遇到一些沟槽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6.图1为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图中:1、轮圈;2、轮辋;3、端面;4、第一凹槽;5、安装孔;6、第二凹槽;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如图1所示该轮毂包括包括毂体,所述毂体由轮圈1和轮辋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边缘处与轮圈1固定连接,所述轮辋2内部居中位置设置有端面3,所述端面3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呈多棱形内凹状,所述第一凹槽4内部靠近端面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5。
9.如图1所示,所述轮辋2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呈三角形内凹状。
10.如图1所示,所述轮辋2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通槽7,所述通槽7与第二凹槽6均匀排列设置。
11.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制造的轮毂时,轮毂的轮辋2上部均匀设置的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6组合后能够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结构,而蜂窝状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冲击效果,并通过均匀设置的通槽7,能够在保证轮毂强度情况下,实现轮毂的轻量化,从而令轮毂在遇到一些沟通时,能够实现有效的缓冲与吸能,抵御来自外部的冲击,保护轮毂不会发生形变。
12.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
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包括毂体,所述毂体由轮圈(1)和轮辋(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边缘处与轮圈(1)固定连接,所述轮辋(2)内部居中位置设置有端面(3),所述端面(3)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呈多棱形内凹状,所述第一凹槽(4)内部靠近端面(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呈三角形内凹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外侧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通槽(7),所述通槽(7)与第二凹槽(6)均匀排列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汽车用轮毂,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轮辋内部设置了多棱形内凹状的第一凹槽,因此能够够有效地吸能并进行缓冲,解决了轮辋在遇到一些沟槽时容易变形的问题。沟槽时容易变形的问题。沟槽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尧县亦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2/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