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4:5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烟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


背景技术:

2.在滤棒成型过程中,烟用纤维丝束需要主机从压缩的丝束包(一般体积为1000*1000*900mm3)直接提拉丝束,然后开松制成滤棒。丝束包有一定高度落差(一般丝束垛高900mm),丝束包顶部到丝束包底部与从丝束包四角到收丝口与丝束包中心在收丝过程中的张力不同,同一丝束包高度位置不同会造成现有技术中的丝束张力变化较大,生产出来的滤棒的吸阻经检测,普遍存在着检测参数值波动过大的不稳定现象,而且生产出来的滤棒的吸阻差值变化大,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能够使丝束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张力稳定,从而提高滤棒的吸阻稳定性。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控制器和后置开松组件,所述后置开松组件的丝束开松口前设置有前置开松组件;
5.所述前置开松组件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6.所述前置开松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沿丝束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开松器、第一导辊、牵引辊组件、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
7.所述开松器通过风管连接有气源提供装置。
8.可选地,所述牵引辊组件包括主动辊、被动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被动辊靠近或远离所述主动辊的气缸;
9.所述主动辊与所述被动辊并排设置;
10.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主动辊;
11.所述气缸驱动连接所述被动辊;
12.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压力调整组件;
13.所述压力调整组件与所述气缸电连接,用于调整所述主动辊与所述被动辊之间的压力。
14.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第三导辊之间的丝束的张紧程度的光电检测组件;
15.所述光电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高度调整电缸;
18.所述前置开松组件通过所述高度调整电缸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19.可选地,所述高度调整电缸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丝束包高度的位移传感器;
20.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1.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高度调整电缸电连接,用于根据丝束包的高度自动调整所述前置开松组件的高度。
22.可选地,所述开松器底部还设置有丝束导向环。
23.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沿丝束输送方向还设置有导向板;
24.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开松器与所述第一导辊之间。
25.可选地,所述牵引辊组件下方设置有导向槽;
26.所述第二导辊和所述第三导辊均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方。
27.可选地,所述气源提供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开松鼓风机;
28.所述开松鼓风机通过气压调节阀与所述风管连接。
2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滤棒成型机在原有后置开松组件的丝束开松口前增设有前置开松组件,有效提升开松效果,并且前置开松组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可对前置开松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减少丝束包高度落差及丝束位置差引起的张力不稳定,从而提高滤棒的吸阻稳定性。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开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开松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附图标记为:
33.1-安装板,2-丝束导向环,3-开松器,4-主动辊,5-被动辊,6-第一导辊,7-第二导辊,8-第三导辊,9-导向槽,10-光电检测组件,11-驱动电机,12-气缸,13-位移传感器,14-高度调整电缸。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
阅图1和图2。
38.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控制器和后置开松组件,后置开松组件的丝束开松口前设置有前置开松组件,前置开松组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前置开松组件包括安装板1和沿丝束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开松器3、第一导辊6、牵引辊组件、第二导辊7和第三导辊8,开松器3通过风管连接有气源提供装置。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滤棒成型机在原有后置开松组件的丝束开松口前增设有前置开松组件,有效提升开松效果,并且前置开松组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可对前置开松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减少丝束包高度落差及丝束位置差引起的张力不稳定,从而提高滤棒的吸阻稳定性。
40.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
41.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稳定丝束张力功能的滤棒成型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控制器和后置开松组件,后置开松组件的丝束开松口前设置有前置开松组件,前置开松组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前置开松组件包括安装板1和沿丝束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开松器3、第一导辊6、牵引辊组件、第二导辊7和第三导辊8,开松器3的进气口通过一分支风管连接有气源提供装置,气源提供装置能够根据需要为开松器3提供不同气压的风量,以限定开松器3的丝束开松效果。
42.牵引辊组件包括主动辊4、被动辊5、用于驱动主动辊4转动的驱动电机11以及用于驱动被动辊5靠近或远离主动辊4的气缸12,主动辊4与被动辊5并排设置,驱动电机11驱动连接主动辊4,气缸12驱动连接被动辊5,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压力调整组件,压力调整组件与气缸12电连接,用于调整主动辊4与被动辊5之间的压力。具体的,被动辊5可以为橡胶压辊。
43.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导辊7与第三导辊8之间的丝束的张紧程度的光电检测组件10,光电检测组件10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电机11电连接。具体的,光电检测组件10位于第二导辊7与第三导辊8连线中点的正上方,光电检测组件10可以通过检测其与丝束之间的距离大小来判断丝束的张紧程度。可以理解的是,丝束在输送过程中会经过第二导辊7和第三导辊8,当丝束张力较大时,丝束会拉的比较紧,即丝束会相对靠近光电检测组件10,此时光电检测组件10检测到的丝束的距离就会比较小,反之,当丝束张力较小时,丝束会拉的比较松,即丝束会相对远离光电检测组件10,此时光电检测组件10检测到的丝束的距离就会比较大。
44.需要说明的是:光电检测组件10实时检测丝束的位置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丝束的距离大小判断丝束的张紧程度,然后根据丝束的张紧程度控制驱动电机11调整其自身转速,进而调整丝束的输送速度,保证丝束输送过程中张力稳定,从而提高滤棒的吸阻稳定性。
45.机架上设置有高度调整电缸14,前置开松组件通过高度调整电缸14与机架滑动连接,前置开松组件可在高度调整电缸14的带动下进行升降的自动定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滤棒成型机制成的滤棒吸阻参数设置前置开松组件的高度;前置开松组件在穿绕丝束时,
可下降到最低位,以方便穿绕丝束。具体的,高度调整电缸14可以为滑台式电缸,安装板1固定在滑台式电缸的滑台上。
46.高度调整电缸14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丝束包高度的位移传感器13,位移传感器13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高度调整电缸1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位移传感器13采集丝束包的实时高度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丝束包的实时高度控制高度调整电缸14自动调整前置开松组件的高度。
47.开松器3底部还设置有丝束导向环2,丝束先通过丝束导向环2,然后进入开松器3。
48.安装板1上沿丝束输送方向还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开松器3与第一导辊6之间,丝束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开松器3、导向板和第一导辊6。
49.牵引辊组件下方设置有导向槽9,第二导辊7和第三导辊8均位于导向槽9的上方。具体的,导向槽9可以为弧形导向槽9。
50.气源提供装置为设置在机架内的开松鼓风机,开松鼓风机通过气压调节阀与风管连接。
51.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