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1:2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原有机组补水量根据规范按照循环水量的6%的补水量设计,在今年运行过程中发现当补水量超过事故补水量的6%时,二网回水压力降低至0.1mpa左右,导致用户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事故状态下用户能够正常运行。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其包括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一次网供水模块、二次网供水模块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连接;所述回水单元与所述供水单元连接,包括短路模块和补水模块,所述短路模块包括第一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和一次网回水管道,所述一次网供水管道和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同侧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包括二次网供水管道和二次网回水管道,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和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同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短路模块连接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循环水泵之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补水模块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和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连接,包括补水主管道、与所述补水主管道连接的补给水箱、补水第一次管道、补水第二次管道、设置在所述补水第一次管道上的第二阀、设置在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上的第三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之
间的第一压力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阀与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之间的第二压力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均采用截止阀。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连接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阀采用电动调节阀。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利用该系统使得水力稳定性和水力平衡得到极大改善;事故补水不会降二网回水压力,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机组仍可运行;同时,满足用户供热需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包括供水单元100和回水单元200。
24.供水单元100,包括一次网供水模块101、二次网供水模块102和换热器103,所述换热器103的一端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连接。
25.回水单元200,与所述供水单元100连接,包括短路模块201和补水模块202,所述短路模块201包括第一管道201a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201a上的第一阀201b。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回水单元200将供水单元100的水力稳定性和水力平衡得到极大改善;事故补水不会降二网回水压力,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机组仍可运行。
27.具体的,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101a和一次网回水管道101b,所述一次网供水管道101a和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101b分别与所述换热器103的同侧连接,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在所述换热器103内释放热量。
28.进一步的,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包括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和二次网回水管道
102b,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和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分别与所述换热器103的同侧连接,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在所述换热器103内吸收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所释放的热量。
29.较佳的,所述第一管道201a的一端与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连接,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一管道201a使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和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之间形成短路,进行小循环。
30.优选的,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104,设置所述循环水泵104是为了给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内的水循环提供动力,不断的将水提到高处,确保水能够按照设置好的流量在系统内循环。
31.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模块201连接在所述换热器103与所述循环水泵104之间,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短路模块201形成的小循环,使所述循环水泵104的负荷降低。
32.具体的,所述补水模块202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和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连接,包括补水主管道202a、与所述补水主管道202a连接的补给水箱202b、补水第一次管道202c、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设置在所述补水第一次管道202c上的第二阀202e、设置在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上的第三阀202f、设置在所述第二阀202e与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之间的第一压力表202g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阀202f与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之间的第二压力表202h,根据所述第一压力表202g和所述第二压力表202h的数值决定所述第二阀202e和所述第三阀202f的通断,进而保证所述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和水力平衡。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202e和所述第三阀202f均采用截止阀,利用截止阀的切断及调节作用,来控制所述补水第一次管道202c和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系统内部的压力值。
34.较佳的,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连接在所述换热器103与所述第一管道201a之间,系统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201a流入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内,进而流入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内,保证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处的压力恒定。
35.优选的,所述第一阀201b采用电动调节阀,利用电动调节阀调节所述第一管道201a的通断。
36.综上所述,所述换热站事故补水系统在使用时,水由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中的一次网供水管道101a流入所述换热器103,再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101b流回,形成一次网水循环,并在所述换热器103内释放热量;水由所述二次网供水模块102中的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流入所述换热器103,再从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流回,在所述换热器103内吸收所述一次网供水模块101所释放的热量;
37.在所述系统内有主管道发生大量泄漏时,所述第一阀201b打开,水从所述二次网供水管道102a经过所述第一管道201a流入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内,形成一个小循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阀201b的状态,可以降低所述循环水泵104的负荷;
38.在通过所述补水模块202进行补给水时,关闭所述第二阀202e,打开所述第三阀202f,补给水依次通过所述补水主管道202a、所述补水第二次管道202d和所述第三阀202f,进入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内,根据所述第二压力表202h的数值,使其数值达到预定压力值时,停止补给水;
39.在所述第一压力表202g上的数值超过预定压力值时,打开所述第二阀202e,关闭
所述第三阀202f,使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102b内的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阀202e、所述补水第一次管道202c和所述补水主管道202a流入所述补给水箱202b内,作为补给水循环使用。
40.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