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3:5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送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


背景技术:

2.机柜是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独立式或自支撑的机壳。机柜一般配置门、可拆或不可拆的侧板和背板,机柜是电气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电气控制设备的载体,一般由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而成,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防水、防尘、防电磁干扰等防护作用。机柜一般分为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现有技术中,难以在进风窗上加装有效的过滤器以便对进入机柜的空气进行过滤,致使进入机柜的空气由于可能含有粉尘而对机柜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在进风窗上加装有效的过滤器以便对进入机柜的空气进行过滤,致使进入机柜的空气由于可能含有粉尘而对机柜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包括第一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直角弯管的顶端相连通,位于左侧直角弯管的左端与过滤箱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左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滤箱的正面与活动板的背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壁与滤网的外表面相互卡接,所述活动板的正面与把手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
7.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与滚轮的外表面卡接,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与过滤箱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通过滚轮与过滤箱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进风口的内壁与第一风机的外表面卡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底端与冷却器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却器的下表面与第二送风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右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与第二风机的外表面相互卡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风口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表面相互卡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卡块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过滤箱内壁的上表面搭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器的正面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顶端通过冷却器与第二送风管的顶端相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器的上表面与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机柜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机柜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通过设置第一风机、滤网、第二风机和出风口,操作人员再次将过滤箱上方的卡块向上拉动,随后推动把手将活动板推入过滤箱的内部,接着将卡块放开,卡块失去拉力后,在弹簧的弹力下再次将卡块抽入活动板上方的活动槽内部,随后操作人员启动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启动后从而外界吸收气流向第一送风管内输送,随后通过直角弯管将气流送入冷却器内部,接着操作人员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转动后,通过第二送风管将冷却器内部的气流从出风口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外界风的抽吸力,方便了在第一送风管上加装过滤器,从而更加方便的对机柜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机柜的空气由于含有粉尘而对机柜的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17.2、该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通过设置操作人员将过滤箱上方的卡块向上拉动,卡块向上拉动后从活动板上方的限位槽脱离,当活动板失去了卡块的限制后,操作人员通过把手将活动板抽出,接着再将卡块放开,而卡块在受到弹簧的压力后向下推动,最后将活动板卡住而使活动板无法移动,方便快速的对滤网进行拆卸和安装,避免了滤网因在长时间工作下累计了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了通风的效果,同时也方便了对滤网的清洁,从而避免了大量灰尘随着风进入机柜内部。
18.3、该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通过设置当气流进入冷却器内部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将冷却器启动,从而将气流的温度进行降低,随后将第二送风管的上方套上套环,随后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机柜下方的固定,接着将冷却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机柜的下方固定,方便了将第一风机吸入的气流进行降温而对机柜的温度进行降底,提高了机柜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提高了的该送风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网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送风管、2进风口、3防护框、4过滤箱、5活动板、6滤网、7把手、8活动槽、9滚轮、10限位槽、11卡块、12弹簧、13直角弯管、14第一风机、15冷却器、16第二送风管、17出风口、18第二风机、19套环、20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机柜、2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包
括第一送风管1,第一送风管1和第二送风管16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直角弯管13的顶端相连通,位于左侧直角弯管13的左端与过滤箱4的左侧面相连通,过滤箱4的左侧面开设有进风口2,过滤箱4的正面与活动板5的背面滑动连接,活动板5的内壁与滤网6的外表面相互卡接,活动板5的正面与把手7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板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8。
26.活动槽8的内壁与滚轮9的外表面卡接,滚轮9的外表面与过滤箱4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活动板5的上表面通过滚轮9与过滤箱4内壁的上表面搭接进风口2的内壁与第一风机14的外表面卡接,第一送风管1的底端与冷却器15的下表面相连通,冷却器15的下表面与第二送风管16的顶端相连通,第二送风管16的右端开设有出风口17,出风口17的内壁与第二风机18的外表面相互卡接,有效的提高了外界风抽吸力,方便了在第一送风管1上加装过滤器,从而更加方便的对机柜22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机柜22内部的空气由于含有粉尘而对机柜22的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27.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风口2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框3,防护框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杆,通过设置防护框3,有效的避免了杂物跟随空气进入第一送风管1的内部,从而影响了第一风机14的正常运行,活动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的内壁与卡块11的外表面相互卡接,通过设置卡块11,方便快速的对滤网6进行拆卸和安装,避免了滤网6因在长时间工作下累计了大量的灰尘,而对送风的效果造成影响,活动板所述卡块11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2,所述卡块11的上表面通过弹簧12与过滤箱4内壁的上表面搭接,通过设置弹簧12,更加方便的对活动板5进行固定,同时也方便了对滤网6的清洁,从而避免了大量灰尘随着风进入机柜22内部。
28.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冷却器15的正面与控制面板23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送风管1的顶端通过冷却器15与第二送风管16的顶端相连通,通过设置冷却器15,方便了将第一风机14吸入的气流进行降温而对机柜的温度进行降底,提高了机柜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提高了的该送风设备的适用性,冷却器15的上表面与两个第一连接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20的顶端与机柜2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方便了对冷却器15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冷却器15工作效率,第二送风管16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环19,套环19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1的顶端与机柜2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套环19,方便了对第二送风管16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该送风设备的工作效率。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s1、使用前,操作人员将第一风机14沿着第一送风管1左端的进风口2安装进去,接着再将第二风机18沿着第二送风管16右端的出风口17安装进去,最后将发布防护框3套在进风口2的外围;
31.s2、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过滤箱4上方的卡块11向上拉动,卡块11向上拉动后从活动板5上方的限位槽10脱离,当活动板5失去了卡块11的限制后,操作人员通过把手7将活动板5抽出,接着再将卡块11放开,而卡块11在受到弹簧12的压力后向下推动,最后将活动板5卡住而使活动板5无法移动,活动板5固定后,将两个活动板5的内部安装上滤网6,滤网6安装完毕后,操作人员再次将过滤箱4上方的卡块11向上拉动,随后推动把手7将活动板5推入过滤箱4的内部,接着将卡块11放开,卡块11失去拉力后,在弹簧12的弹力下再次将卡块11
抽入活动板5上方的活动槽8内部,随后操作人员启动第一风机14,第一风机14启动后从而外界吸收气流向第一送风管1内输送,随后通过直角弯管13将气流送入冷却器15内部,接着操作人员启动第二风机18,第二风机18转动后,通过第二送风管16将冷却器15内部的气流从出风口17排出;
32.s3、当气流进入冷却器15内部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23将冷却器15启动,从而将气流的温度进行降低,随后将第二送风管16的上方套上套环19,随后通过第二连接杆21与机柜22下方的固定,接着将冷却器15通过第一连接杆20与机柜22的下方固定。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