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5:3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


背景技术:

2.部分危岩体具有分布分散和加固困难的特点,单纯的加固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高,单片的加固区域不易连接在一起,固定强度有限,且治理费用巨大,地质灾害治理的风险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可以对山体危岩带产生的落石进行有效的拦截。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包括:
6.地基;
7.第一墙体,设在地基上;
8.第二墙体,设在地基上,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存在缓冲区;以及
9.缓冲垫层,设在第二墙体的工作面上;
10.其中,第一墙体的工作面上远离地基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墙体的方向倾斜。
1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离地基的方向上,第一墙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墙体的高度。
1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离地基的方向上,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的距离趋于增加。
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14.多个底座,均设在第一墙体的工作面上;
15.立柱,固定在底座上;以及
16.拦截网,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柱上;
17.其中,拦截网靠近第一墙体工作面的一侧与第一墙体工作面之间存在间隙。
1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立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墙体的方向倾斜。
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拉索,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和第一墙体的工作面上。
2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墙体的工作面上设有落石槽。
2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落石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落石槽沿第一墙体工作面上物体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部署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基于图2给出的落石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参考图中箭头。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柱与拦截网的连接示意图。
26.图5是基于图2给出的另一种落石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参考图中箭头。
27.图中,11、地基,12、第一墙体,13、第二墙体,14、缓冲区,15、缓冲垫层,21、底座,22、立柱,23、拦截网,24、拉索,25、落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该系统由地基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13、缓冲区14和缓冲垫层15等组成,具体而言,地基11设置在山体危岩带的掉落区域内,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均设置在地基11上,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也就是在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之间存在一个缓冲区14。
30.第一墙体12上直接承受落石撞击的面称为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第二墙体13上直接承受落石撞击的面称为第二墙体13的工作面,在第二墙体13的工作面上设置了一个缓冲垫层15,缓冲垫层15的作用是降低落石对第二墙体13工作面的撞击,延长第二墙体13的使用寿命。
31.应理解,落石在下落的过程中,移动速度会越来越快,在与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接触后,应该迅速沿着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滑动到缓冲区14内。为了使落石不在第一墙体12处堆积,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的远离地基11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墙体13的方向倾斜。
32.这样,落石就能够在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的导向下迅速进入到缓冲区14内,随着缓冲区14内落石数量的增多,地基11、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的总重量也会增加,就能够抵御更强烈的落石撞击。
33.整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使用了直接式的拦截方式,对于从山体上滚下的落石,请参阅图3,在与第一墙体12接触后,能够沿着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迅速移动,落入到缓冲区14内,如果该过程中与第二墙体13发生了撞击,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也能够由缓冲垫层15吸收。落入到缓冲区14内的落石还能够增加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自重。
34.在一系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垫层15可以使用废旧轮胎。
35.从整体的角度看,在山体上多建设几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就能够对山体上的危岩带进行固定,例如每隔十米建设一条,那么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承担的稳固范围也是比较小的,不会出现落石速度过快导致无法拦截的情况。
36.请参阅图2,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远离地基11的方向上,第一墙体12的高度小于第二墙体13的高度。这样,沿着第一墙体12滚动的落石就能够直接撞击到第二墙体13上的缓冲垫层15上,然后再落入到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之间的缓冲区14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山体落石的拦截效果。
37.请参阅图2,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远离地
基11的方向上,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之间的距离趋于增加,也就是说,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的两个相邻的面都是斜面,当落石进入到缓冲区时,就能够在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之间来回滚动。
38.滚动过程中落石的速度会逐渐降低,相比于直接撞击导致的速度降低,这种方式的效果更好,因为落石对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的冲击更小。
39.请参阅图2和图4,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上增加了多个底座21,每一个底座21上都固定安装了一根立柱22,拦截网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立柱22上。
40.拦截网23靠近第一墙体12工作面的一侧与第一墙体12工作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作用是使落石能够经过拦截网23后进入到缓冲区14内。拦截网23的主要作用是拦截落石下落过程中产生的飞石。
41.请参阅图5,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立柱22远离底座2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墙体12的方向倾斜,这样,产生的飞石在与拦截网23接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到下方的地基11或者第一墙体12上。
42.请参阅图2,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增加了拉索24,拉索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22和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上,能够对立柱22施加一个拉力,提高立柱22的承受强度。
43.应理解,在频繁的撞击过程中,立柱22可能出现弯曲或者与底座21连接处断裂等问题,增加了拉索24后,落石对立柱22的一部分冲击力转由拉索24承担,可以有效延长立柱22的使用寿命。
44.请参阅图2,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带稳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墙体12的工作面上设有落石槽25,落石槽25的作用是拦截一些小体积的落石,避免这些小体积的落石占用缓冲区14内有限的空间。
45.进一步地,落石槽2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落石槽25沿第一墙体12工作面上物体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
4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