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血栓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3:30: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栓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2.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的是血凝块在静脉血管内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可以导致患者死亡的病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可以引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可以发展成为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变基础是静脉损伤、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确诊以后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3.dvt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更新,现已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系统治疗方案。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dvt,仍然面临许多治疗困难,如血栓捕获不完全,血栓侧漏,捕获效率低,通用性差等,致使它的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dvt治疗时,由于血栓捕获不完全、血栓侧漏、捕获效率低或通用性差,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清除装置。
5.一种血栓清除装置,包括:
6.一捕获结构,可膨胀;
7.一输送结构,输送或收束所述捕获结构;
8.所述捕获结构包括:
9.一第一捕获支架,近端为开口,具有网孔;
10.一第二捕获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内部,近端为开口,具有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的网孔。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捕获支架和所述第二捕获支架均为采用横截面直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大的编织网状结构。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捕获结构还包括:
13.一收束支架,可收束在所述输送结构中,远端为开口,所述收束支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的开口或所述第二捕获支架的开口相对。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束支架为采用横截面直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小的编织网状结构。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束支架的开口处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开口处直径。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捕获支架或所述收束支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设置有一覆膜,以防止血栓遗漏至所述捕获结构外。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栓清除装置还包括一角度控制结构,所述角度控制结构包
括:
18.若干拉线,远端与所述捕获结构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拉线的移动进而控制所述捕获结构的开度。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至少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的外周连接。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交叉穿过所述第一捕获支架和所述第二捕获支架以连接所述第一捕获支架和所述第二捕获支架后,远端与所述第一捕获支架的远端连接。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控制结构还包括:
22.一收束管,位于所述输送结构的收束装置中,远端伸出于所述收束装置;
23.一手柄控制部,与近端穿过所述收束管的拉线连接,由所述手柄控制部经所述收束管控制所述拉线的移动。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控制结构还包括:
25.一中芯杆,远端经所述第二捕获支架的开口伸入于所述第二捕获支架中,远端外壁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外侧面与所述拉线的近端固定连接,由所述中芯杆轴向运动控制所述拉线的移动。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芯杆的近端外周面上设置有齿条;
27.所述角度控制结构还包括:
28.一控制旋钮,与所述齿条啮合,由所述控制旋钮的转动带动所述中芯杆轴向移动。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控制结构还包括:
30.一套管,套设在所述中芯杆外,远端外侧面上沿轴向挖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内外的导槽,近端外侧面上设置有被所述齿条露出的齿条槽;
31.所述连接盘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板,一个所述导向板伸出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导槽,所述导向板带动所述连接盘可沿所述套管的轴向移动。
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套管的远端与所述捕获结构连接,在血栓捕获完成后,由所述套管回拉所述捕获结构。
33.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血栓清除装置,具有第一捕获支架和第二捕获支架构成的双层捕获支架,且网孔的大小不同,使大块血栓留在内层的第二捕获支架中,小块血栓穿过第二捕获支架后贴附在第一捕获支架的内壁上,大大降低了血栓对第二捕获支架网孔的堵塞程度,既能防止血栓外漏,又能降低捕获结构在血管中的阻力,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另外,该本发明还设有角度控制结构,能够提高本发明的通用性,可以实现捕获结构的无级变径,与血管内壁贴合更好。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第一捕获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第二捕获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收束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发明角度控制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图6中的角度控制结构与输送结构的位置关系图;
41.图8为图6中的角度控制结构与捕获结构的连接关系图;
42.图9为本发明角度控制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4.图11为本发明套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发明套管和中芯杆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12,一种血栓清除装置,包括捕获结构100和输送结构200、角度控制结构300。捕获结构100可膨胀,具有膨胀状态和收束状态。输送结构200用于输送或收束捕获结构100,将收束状态的捕获结构100送至目标位置,释放捕获结构100后,捕获结构100逐渐可呈膨胀状态进行血栓的捕获。角度控制结构300可对捕获结构100的开合度进行调节,使捕获结构100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血管内壁。
4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捕获效率,参照图1至图5,捕获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捕获支架110、第二捕获支架120、收束支架130和覆膜140。
49.参照图1至图4,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近端为开口,第一捕获支架110具有网孔。第二捕获支架120位于第一捕获支架110内部,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近端为开口,第二捕获支架120具有网孔,第二捕获支架120的网孔大于第一捕获支架110的网孔。以便于第二捕获支架120可以先捕获较大的血栓,而较小的血栓可以透过第二捕获支架120的网孔到达第一捕获支架110内,上述设计可以避免因较小的血栓块堵塞网孔而导致捕获结构的阻力大幅提高。
50.为了兼顾捕获完全性和捕获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均优选为采用横截面直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大的编织网状结构,致使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均为近端开口的圆台形结构。在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远端可以设置有中空柱状结构,在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远端可以设置有中空柱状结构,以便于通过两者的中空柱状结构在远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均采用自膨胀材料制成,该自膨胀材料可以是镍钛记忆合金。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编织机分别编织制成具有网孔的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编织时两者的ppi不同,通过调整编织机ppi,得到网孔疏密程度不同的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编织机ppi的范围优选为8-20。在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若干显影件来进一步确定捕获结构100是否到达目标位置。该显影件可以为显影点或显影环,显影件通过缝合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近端或远端中的至少一处。
51.参照图5,收束支架130可收束在输送结构200中,优选可被输送结构200的输送管210收束,且收束支架130的近端被输送管210限制在远端,以避免收束支架130掉出输送管210。收束支架130的远端为开口,收束支架130的开口与第一捕获支架110的开口或第二捕获支架120的开口相对。收束支架130为采用横截面直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小的编织网状结构,致使收束支架130形成远端开口的圆台形结构。收束支架130优选采用与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相同材质制成,如均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收束支架130的开口处直径不小于第一捕获支架110开口处直径。以便于在回拉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
120时,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近端与收束支架130的内侧壁接触,锁定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及收束支架130的相对位置,防止血栓逃逸。
52.参照图1至图3,第一捕获支架110或收束支架130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设置有一覆膜140,以防止血栓遗漏至捕获结构100外。覆膜140采用pet、聚氨酯、ptfe或e-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制成,覆膜140的厚度为0.01mm-1mm,如0.02mm、0.03mm,优选为0.05-0.8mm,如0.07mm、0.08mm、0.2mm、0.5mm、0.6mm等等。
53.输送结构200具有收束装置,该收束装置至少包括输送管210,该输送管210可以将捕获结构100收束在其内。本发明的输送结构2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结构200,只要能将捕获结构100进行输送和收束即可。
54.参照图1、图2、图6至图12,角度控制结构300包括若干拉线310,拉线310的远端与捕获结构100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拉线310的移动进而控制捕获结构100的开度。拉线310至少与第一捕获支架110的外周连接。优选拉线310交叉穿过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以连接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后,远端与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远端连接。
55.参照图1、图6至图8,对若干拉线310的控制可以直接拉动拉线的方式来控制捕获结构100的开度。即:角度控制结构300还包括收束管320和手柄控制部。收束管320位于输送结构200的收束装置的输送管210中,远端伸出于输送管210。若干拉线310的近端从收束管320的远端穿近,从收束管320的近端穿出后与手柄控制部连接,手柄控制部可收放拉线310,由手柄控制部经收束管320控制拉线310的移动。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上述结构下,若本发明设置有收束支架130时,收束管320的远端伸出于输送管210后从收束支架130的近端中部穿过。
56.本发明使用时,输送结构200的输送管210收束捕获结构100并进行输送,直到捕获结构100的近端超过血栓的最远端,逐渐释放捕获结构100,根据血管直径大小,通孔手柄控制部收放拉线310控制捕获结构100的开合度,避免清楚血栓过程中捕获结构100损伤血管壁。释放完成后,回拉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带动血栓朝近端移动,使得血栓的近端或者第一捕获支架110的近端移动至收束支架130并与收束支架130内壁接触,锁定第一捕获支架110、第二捕获支架120和收束支架130的相对位置,防止血栓逃逸,继续回拉输送结构200直至将血栓移出体外,完成血栓清除。
57.参照图2、图9至图12,对若干拉线310的控制可以通过间接拉动拉线的方式来控制捕获结构100的开度。即:角度控制结构300还包括中芯杆330、控制旋钮和套管340。
58.参照图9和图10,中芯杆330的远端经第二捕获支架120的开口伸入于第二捕获支架120中,中芯杆330的远端外壁设置有连接盘331,连接盘331的外侧面与拉线310的近端固定连接,由中芯杆330轴向运动控制拉线310的移动。中芯杆330的近端外周面上设置有齿条332。控制旋钮与齿条332啮合,由控制旋钮的转动带动中芯杆330轴向移动。如图2中所示,在上述结构下,若本发明设置有收束支架130时,中芯杆330的远端伸出于输送管210后从收束支架130的近端中部穿过。
59.参照图9、图11和图12,套管340套设在中芯杆330外,套管340远端外侧面上沿轴向挖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内外的导槽341,套管340的近端外侧面上设置有被齿条332露出的齿条槽342。连接盘33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板333,一个导向板333伸出于对应的
一个导槽341,导向板333带动连接盘331可沿套管340的轴向移动。优选的连接盘331可以审查于套管340外。连接盘331、导向板333及导槽341工作作用限制中芯杆330的周向运动。套管340的远端与捕获结构100连接,在血栓捕获完成后,由套管340回拉捕获结构100。优选套管340的远端与捕获结构100的远端连接,更优选套管340的远端经第二捕获支架120的开口伸入于第二捕获支架120中,并至少与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远端连接,优选与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远端均固定连接。优选的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一个限位连接件,该限位连接件与套管340的远端可拆卸连接。该限位连接件可以抵接在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的远端外壁上,套管340从第一捕获支架110和第二捕获支架120的开口向远端伸入并穿过后与限位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结构下,若本发明设置有收束支架130时,套管340的远端伸出于输送管210后从收束支架130的近端中部穿过。
60.本发明使用时,输送结构200的输送管210收束捕获结构100并进行输送,直到捕获结构100的近端超过血栓的最远端,逐渐释放捕获结构100,根据血管直径大小,转动控制旋钮,带动中芯杆330轴向移动,控制拉线310,进而控制捕获结构100的开合度,避免清楚血栓过程中捕获结构100损伤血管壁。释放完成后,套管340向近端拉回,同时控制中芯杆330,保证血栓不逃逸,直至将血栓移出体外,完成血栓清除。
6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