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09: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2.虽然目前在超市、学校、餐厅、车站等公共空间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在复工复产中不管是采取号召和管理措施很难让公共空间聚集的人群时刻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新冠病毒还是有可能附着在气溶胶上在空间中运动。一旦病毒降落在人们经常接触的物品上,或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个人偶尔摘掉口罩进行饮水饮食等活动时病毒恰好处于人体的呼吸带中,从而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产生感染的风险。
3.目前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除尘和消杀基本上是静态的,如授权公告号 cn214172488u,公开一种家用病毒消杀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口、高压除尘腔、mw/lep处理腔、金属初效过滤网、风机以及出气口,高压除尘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以及与mw/lep处理腔的一端连接,mw/lep处理腔的另一端设置有金属初效过滤网,金属初效过滤网上设置有出气口,风机设置在出气口处,高压除尘腔上设置有多个电极,该技术方案固定放置于某一位置,对该位置空间进行净化,如果在一个较大空间如高铁站候车厅、机场候机楼等空间,则该技术无法满足净化需要,该技术也有消杀,但该技术任然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杀,这样消杀效果差,不安全,特别对滤芯和机箱加速老化。对于新冠、流感等病毒检测基本上采用咽拭子或鼻拭子人工直接与被检测人员接触采样,这种方式准确而且目标性很强,但比较麻烦,特别是群体检测劳动量大,更易造成交叉感染,当前在公共空间对空气采样并即时对空气中的新冠、流感等病毒的检测还没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技术方案。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公共空间的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流感病毒即时检测等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移动机器人,通过对机器人移动区域进行除尘、消杀对空气进行净化,同时,通过检测装置对机器人经过区域进行空气采样、洗气、检测实现空气中新冠病毒检测,从而完成对大型公共空间空气的净化、消杀及病毒检测并给出预警信息。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净化、消杀单元、新冠检测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移动单元、信息传输单元、红外摄像显示单元、远程监控中心、远程服务器及充电电源;其中,所述的机器人本体是一个壳体,自下而上分割成多个独立空间的功能单元,最下部为移动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导线连接,并接受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使机器人移动到目标位置,净化、消杀单元是一个独立密闭的单元,通过净化消杀过滤器的滤芯及抽气扇对空气进行消杀净化,新冠检
测单元也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新冠检测单元通过对空气的洗涤获取空气中病毒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抗原成分,并经过荧光检测盒检测可能携带污染源的试纸,检测空气中是否携带新冠病毒并把该信息通过荧光传感器反馈至中央处理单元,红外摄像显示单元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把拍摄到的红外成像信息反馈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通过信息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中心和远程服务器信息反馈,并把机器人所位置的空气成分及新冠病毒情况显示在控制中心的监视大屏上,以上构成完整的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系统。
6.所述的在机器人本体最下部为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包括:底板、行程电机、转向电机、移动轮、转向轮,底板上还固定安装充电电源,驱动电机和转向电机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充电电源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的充电电源为锂离子电池或铅酸电池中的一种,电池的输出电压为dc12-24v。
7.所述的移动单元上部为一独立密闭的净化、消杀单元腔体,净化、消杀单元腔体的进风口在机器人本体的下部,出风口通过导管传送至机器人头部后面,净化、消杀单元腔体内装置一净化、消杀滤芯,滤芯的上部出风口位置通过卡槽固定一抽气扇,抽气扇通过排气管与机器人空腔隔绝,未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滤芯,经过滤和消杀后直接通过排气管把净化后的气体排除机器人本体,抽气扇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的抽气扇排气管的内侧设置有pm2.5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醛含量传感器及环境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导线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这些传感器分别把测试净化后的空气中的pm2.5浓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含量及环境温度通过数据线把该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
8.所述的新冠检测单元在净化、消杀单元上部,该单元也是一个独立的空腔,新冠检测单元的进气孔在机器人本体的上部,出气孔在机器人本体的下部,进气孔通过进气管、抽气泵与洗气瓶连接,洗气瓶还通过蒸馏水管及注液泵与蒸馏水瓶连接,注液泵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通过注液泵向洗气瓶里泵入蒸馏水,进气孔通过抽气泵从洗气瓶的下部泵入待测空气,经过10-15分钟洗气后,洗气瓶下部有排水销,排水销与排液泵连接,通过排液泵对排水销进行开启和关闭,开启排水销把洗气瓶中的待测水放入待测液检测盒中,排液泵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新冠病毒检测敏感试纸通过夹持导杆与夹持电机连接,调节夹持电机驱动夹持导杆夹持新冠病毒检测敏感试纸放入待测液检测盒中10-30秒钟,待敏感检测试纸取出后,废液泵启动,把已经检测后的废液注入废液盒,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夹持电机旋转夹持导杆并把已吸附检测液的试纸放入荧光检测盒中,通过荧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已测试试纸的新冠病毒成分,并把新冠病毒成分数据信息通过导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
9.所述的信息传输单元在机器人本体的头部,其特征在于信息传输单元有两路信号传输,第一信息通路是信息传输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信息连接,该路信息通过rs485总线、can总线或光纤中的任一种信息连接,该通路把pm2.5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醛含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荧光检测传感器信息连接,并把各个传感器信息通过第一信息通路反馈中央处理单元,同时把该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第二路信息通路是信息传输单元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该路信息通过nb-iot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或5g通信模块中的任一种,以无线通信模式与远程服务器信息连接,远程服务器通过监控平台把空气成分
和新冠病毒数据在监控大屏上显示出来。
10.所述的红外摄像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红外摄像显示单元在机器人本体的头部面部位置,主要包括高清红外摄像机、红外测距仪及显示屏,高清红外摄像机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机器人眼部位置,红外测距仪安装于机器人额头位置,显示屏设置于机器人面部位置,高清红外摄像机、红外测距仪及显示屏均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11.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单元包括:mcu处理器、存储器、运算器及通信接口,中央处理单元设置8-10个通信接口,分别由pm2.5传感器通信接口、氧含量传感器通信接口、二氧化碳传感器通信接口、环境温度传感器通信接口、新冠病毒荧光检测传感器通信接口、高清红外线摄像机通信接口、红外测距仪通信接口及显示屏通信接口组成,其中,上述各传感器通信接口及红外测距仪通信接口通过rs485信号线与各传感器信息联通,高清红外线摄像机通信接口及显示屏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红外摄像机和显示屏信息联通,通过各接口获取的信息反馈至mcu处理器,mcu处理器进行存储、运算并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把处理后的信息反馈至显示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同时,mcu处理器根据净化消杀单元各传感器反馈的净化后空气成分信息向抽气扇发出控制指令,调节抽气扇的排气量,进行空气净化消杀;mcu处理器根据高清红外摄像机捕捉的人群较密集的区域并根据红外测距仪测量的距离,经过计算后驱动行程电机和转向电机使机器人移动至距离人群设定的阈值距离时,机器人静止,mcu处理器发出检测指令,依次启动新冠病毒检测单元的抽气泵、注液泵、排液泵及夹持电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mcu处理器进行获取荧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反馈的新冠病毒检测信息及空气成分信息,并把该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单元的第二路信息通路传输至远程服务器并通过监控平台把空气成分和新冠病毒数据在监控大屏上显示出来。
12.进一步的,净化、消杀单元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为一中空的圆环形筒状结构,圆环的外圆和内圆之间镶嵌经过叠层的筒状过滤杀菌滤纸,滤纸筒两端通过胶粘固定在两圆环之间起到支撑圆环并形成完整的滤芯结构,所述的滤纸涂布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料浆干燥后的厚度为0.1-0.5mm,滤纸微细孔径为0.5-2.5μm,滤芯的大圆柱外侧裹附一层纱网,外纱网的两端通过胶粘压接在两端的圆环内,使外层纱网固定稳固,外纱网的网孔为10-50μm,外纱网上也涂覆固化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滤芯的小圆柱内侧也和固定上下圆环折叠的裹附一层纱网,内纱网的两端通过胶粘压接在两端的圆环内,使内层纱网固定稳固,内纱网的网孔为0.5-2.0μm,内纱网上也涂覆固化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抽气扇固定在滤芯内圆筒一端的圆环上,排气管通过抽气扇与滤芯的内圆环密封连接,形成滤芯进气和出气完全隔离的气流通道,在过滤净化空气的同时对空气中的病菌进行消杀。
13.进一步的,新冠检测单元的荧光检测盒,其特征在于荧光检测盒设置一荧光激发光源和荧光检测传感器,被检测的附着空气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抗原成分的试纸,放置于检测盒内,荧光激发光源激发试纸上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抗原形成特定的荧光,荧光检测传感器捕捉该特定荧光广谱,并把该信号反馈至中央控制单元。
14.进一步的,新冠检测单元的荧光检测盒,其特征在于荧光检测盒可以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中的任一种病毒检测。
15.进一步的,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机器人本体为可移动机器人、静止机器
人及壁挂式机器人的任一种方式。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复合石墨烯材料技术对空气中的病菌进行广谱消杀,与采用高压电离消杀或紫外线消杀相比更加安全高效,且更加节能,使用方便;本技术首次实现对公共建筑内的空气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为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流调提供首笔有效资料,同时为阻断新冠传染源和新冠预警提供最先的数据,本技术的实施实现空气检测、净化和消杀等三位一体的处理模式,是国内外的一个创新,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为净化、消杀单元的滤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新冠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净化、消杀单元的滤芯的复合石墨烯涂层的消杀细菌检测结果图;图6为净化、消杀单元的滤芯的复合石墨烯涂层的除甲醛检测结果图。
18.图中:1、机器人本体,2、净化、消杀单元,21、外网纱,22、滤芯,23、内网纱,24、出风口,25、pm2.5传感器,26、氧气传感器,27、二氧化碳传感器,28、甲醛含量传感器,29、进风口,201、抽气扇,3、新冠检测单元,31、进气孔,32、出气孔,33、洗气瓶,34、抽气泵,35、注液泵,36、蒸馏水瓶,37、排液泵,38、夹持连杆,39、夹持电机,301、荧光检测盒,302、试纸,303、待测液盒,304、废液泵,305、废液盒,4、中央处理单元,5、移动单元,6、信息传输单元,7、红外摄像显示单元,8、远程监控中心,9、远程服务器,10、电源,1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净化、消杀单元2、新冠检测单元3、中央处理单元4、移动单元5、信息传输单元6、红外摄像显示单元7、远程监控中心8、远程服务器9及充电电源10;本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1是一个塑料壳体,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为1.2米,宽度为0.6米,自下而上分割成多个独立空间的功能单元,机器人本体1最下部0-0.3米处为移动单元5部分,移动单元5与中央处理单元4导线连接,并接受中央控制单元4的控制,使机器人本体1移动到目标位置,净化、消杀单元2是一个独立密闭的单元,通过净化消杀过滤器的滤芯22及抽气扇201对空气进行消杀净化,新冠检测单元3也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新冠检测单元3通过对空气的洗涤获取空气中病毒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抗原成分,并经过荧光检测盒301检测可能携带污染源的试纸302,检测空气中是否携带新冠病毒并把该信息通过荧光传感器反馈至中央处理单元4,红外摄像显示单元6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把拍摄到的红外成像信息反馈至中央处理单元4,中央处理单元4通过信息传输单元4与远程监控中心8和远程服务器9信息反馈,并把机器人所位置的空气成分及新冠病毒情况显示在控制中心8的监视大屏上,以上构成完整的空气净化、消杀及新冠病毒快检智能机器人系统。
25.本实施例的移动单元包括:底板、行程电机、转向电机、移动轮、转向轮,底板上还固定安装充电电源10,本电源10采用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15000mah的直流24v的方形锂离子储能电池,驱动电机选用24v的直流电机,转向电机选用5v的步进电机,这连个小电机均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并受到中央处理单元4的控制和驱动,充电电源10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并对系统进行供电。
26.本实施例的净化、消杀单元2为一个独立腔体,净化、消杀单元2腔体的进风口在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出风口24通过导管传送至机器人本体1头部后面,净化、消杀单元2腔体内装置一净化、消杀滤芯22,滤芯22的上部出风口位置通过卡槽固定一抽气扇201,抽气扇201通过排气管与机器人空腔隔绝,未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29进入滤芯22,经过滤和消杀后直接通过排气管把净化后的气体排除机器人本体1,抽气扇201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所述的抽气扇201排气管的内侧设置有pm2.5传感器25,pm2.5传感器选用深圳市赛纳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w型高精度空气微颗粒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26,选用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的ghhb-o2-485型号的高精度空气中氧气含量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27,选用大毅(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ndir式co2传感器,甲醛含量传感器28,选用湖南研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38-133型号甲醛成分传感器,通过rs485直接与中央控制单元通信,环境温度传感器选用杭州兴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tht200型的高精度工业温湿度传感器rs485通讯4-20ma/0-10v输出温湿度变送器,以上选用的传感器均通过rs485信号线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这些传感器分别把测试净化后的空气中的pm2.5浓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含量及环境温度通过数据线把该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4。
27.本实施例的新冠检测单元3的进气孔31在机器人本体的上部,出气孔32在机器人
本体的下部,进气孔31通过进气管、抽气泵34与洗气瓶33连接,洗气瓶33还通过蒸馏水管及注液泵35与蒸馏水瓶36连接,注液泵35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通过注液泵35向洗气瓶34里泵入蒸馏水,进气孔31通过抽气泵34从洗气瓶33的下部泵入待测空气,经过15分钟洗气后,洗气瓶33下部有排水销,排水销与排液泵37连接,通过排液泵37对排水销进行开启和关闭,开启排水销把洗气瓶33中的待测水放入待测液检测盒303中,排液泵37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4连接,新冠病毒检测敏感试纸302通过夹持导杆与夹持电机38连接,调节夹持电机38驱动夹持导杆夹持新冠病毒检测敏感试纸302放入待测液检测盒303中30秒钟,待敏感检测试纸302取出后,废液泵304启动,把已经检测后的废液注入废液盒305,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夹持电机38旋转夹持导杆并把已吸附检测液的试纸302放入荧光检测盒301中,通过荧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已测试试纸的新冠病毒成分,并把新冠病毒成分数据信息通过导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4。
28.本实施例的信息传输单元5有两路信号传输,第一信息通路是信息传输单元5与中央处理单元4信息连接,该路信息通过rs485总线分别与pm2.5传感器25、氧气传感器26、二氧化碳传感器27、甲醛含量传感器28、温湿度传感器及荧光检测传感器信息连接,并把各个传感器信息通过第一信息通路反馈中央处理单元,同时把该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第二路信息通路是信息传输单元4与远程服务器9通信,该路信息通过nb-iot通信模块,该模块为: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nb-iotbc28模组,bc28 基于华为海思芯片平台研发,支持 b1/b3/b5/b8/b20/b28 频段,在 multi tone 模式下最大上行速率可达 62.5kbps。bc28 是一款超紧凑、高性能、低功耗的多频段nb-iot无线通信模块。其尺寸仅为 17.7mm
ꢀ×ꢀ
15.8mm
ꢀ×ꢀ
2.0mm,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设备对小尺寸模块产品的需求,同时有效地帮助客户减小产品尺寸并优化产品成本。bc28 在设计上兼容移远通信 gsm/gprs 系列的 m26 模块,方便客户快速、灵活的进行产品设计和升级,该信息通路以无线通信模式与远程服务,9信息连接,远程服务器9通过监控平台把空气成分和新冠病毒数据在监控大屏上显示出来。
29.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显示单元7在机器人本体1的头部面部位置,主要包括高清红外摄像机、红外测距仪及显示屏,高清红外摄像机有两个,选用深圳市浩凯实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k12m-h239型号的红外高清摄像头分别安装于机器人眼部位置,红外测距仪10安装于机器人额头位置,显示屏11设置于机器人面部位置,高清红外摄像机、红外测距仪及显示屏均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30.本实施例的中央处理单元4,包括:mcu处理器、存储器、运算器及通信接口,mcu处理器选用采用stm32f103ret6型,该芯片模组基于arm高密度性能线32位mcu,具有265-512位闪存,usb,can,11个定时器,3个adc,13个通信接口,可以满足本主控制其的技术需求,其通信接口分别由pm2.5传感器25通信接口、氧含量传感器26通信接口、二氧化碳传感器27通信接口、环境温度传感器通信接口、新冠病毒荧光检测传感器通信接口、高清红外线摄像机通信接口、红外测距仪10通信接口及显示屏11通信接口组成,其中,上述各传感器通信接口及红外测距仪通信接口通过rs485信号线与各传感器信息联通,高清红外线摄像机通信接口及显示屏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红外摄像机和显示屏信息联通,通过各接口获取的信息反馈至mcu处理器,mcu处理器进行存储、运算并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把处理后的信息反馈至显示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同时,mcu处理器根据净化消杀单元2各传感器反馈的净
化后空气成分信息向抽气扇201发出控制指令,调节抽气扇201的排气量,进行空气净化消杀;mcu处理器根据高清红外摄像机捕捉的人群较密集的区域并根据红外测距仪10测量的距离,经过计算后驱动行程电机和转向电机使机器人移动至距离人群0.5米时,机器人静止,mcu处理器发出检测指令,依次启动新冠病毒检测单元3的抽气泵34、注液泵35、排液泵37及夹持电机38进行新冠病毒检测,mcu处理器进行获取荧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反馈的新冠病毒检测信息及空气成分信息,并把该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单元5的第二路信息通路传输至远程服务器9并通过监控平台把空气成分和新冠病毒数据在监控大屏上显示出来。
31.进一步的,净化、消杀单元的滤芯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22为一中空的圆环形筒状结构,圆环的外圆和内圆之间镶嵌经过叠层的筒状过滤杀菌滤纸,滤纸筒两端通过胶粘固定在两圆环之间起到支撑圆环并形成完整的滤芯结构,所述的滤纸涂布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该料浆选用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石墨烯杀菌料浆,型号wjsc1422石墨烯复合杀菌料浆,该料浆的固含量为15/wt,密度1.03g/cm
3,
使用时按所需添加量称取相应重量浆料在水中与正负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充分混合。建议使用高速剪切、乳化、超声等高效分散技术进一步提高本杀菌浆料的分散效果,本产品具有较强的吸液性,配制浆料时需根据实际粘稠度相应调整工艺配方,经过调配后本料浆固含量为2-3/wt,然后对滤芯的滤纸进行涂布,待料浆干燥后的厚度为0.2mm,滤纸微细孔径为2.5μm,滤芯的大圆柱外侧裹附一层纱网21,外纱网21的两端通过胶粘压接在两端的圆环内,使外层纱网21固定稳固,外纱网21的网孔为30μm,外纱网21上也涂覆固化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具体过程:将尼龙丝交互孔径为300微米的尼龙纱,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在超声清洗机中超声清洗3次,每次超声2min,然后捞出,在60℃的烘箱中过夜干燥;将干燥后的尼龙纱放入经过调配后本料浆固含量为2-3/wt的石墨烯复合杀菌浆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沥干,再浸泡沥干,循环3次后停止,取出烘干后即可得到本技术方案的杀菌网纱;滤芯的小圆柱内侧也和固定上下圆环折叠的裹附一层纱网,内纱网23的两端通过胶粘压接在两端的圆环内,使内层纱网23固定稳固,内纱网23的网孔为1.5μm,内纱网23上也涂覆固化一层复合石墨烯杀菌、除甲醛料浆,其制作过程同外网纱21,抽气扇201固定在滤芯内圆筒一端的圆环上,排气管通过抽气扇201与滤芯22的内圆环密封连接,形成滤芯进气和出气完全隔离的气流通道,在过滤净化空气的同时对空气中的病菌进行消杀。
32.进一步的,新冠检测单元的荧光检测盒301,该荧光检测盒选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用于定性检测人空气成分叶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衣壳蛋白抗原,本试剂盒设置一荧光激发光源和荧光检测传感器,被检测的附着空气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抗原成分的试纸,放置于检测盒内,荧光激发光源激发试纸上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抗原形成特定的荧光,荧光检测传感器捕捉该特定荧光广谱,并把该信号反馈至中央控制单元。
33.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
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