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0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节能建筑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为了提高居住舒适度,人们通常的做法是购置使用各种居家电器,例如风扇等,以加强室内的通风,而家电能耗还是比较高的,据统计,目前的家电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而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剧减,节能减排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发一种利用自然资源以降低家电能耗的节能建筑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通风设备运行所需的能耗,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绿色建筑。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绿色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绿色建筑,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设有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道,通风道的外侧端口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有多个绕连接环圆周均匀排布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连接环铰接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建筑本体的外侧,且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连接环之间的铰接位置设有扭簧,扭簧用于保持所述导风板的自由端沿远离连接环的方向向外倾斜状态;相邻导风板之间设有挡风组件以遮挡相邻导风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导风板的铰接端与通风道的外侧端口之间形成有侧入风通口,所述连接环的中空出为正入风通口。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时,各导风板的自由端向外扩张呈喇叭状,当自然风水平垂向建筑本体一侧时,自然风从正入风通口进入通风道内,并且自然风的压力将施加于导风板的正面,以迫使导向板自由端更加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从而增加正入风通口的导风面积;当自然风沿垂直连接环轴向方向时,自然风将沿导风板的背面,并通过侧入风通口进入通风道内,并且自然风的压力将施加于导风板的背面,以迫使导向板自由端向内合拢,从而增加侧入风通口的导风面积。
7.即通过导风板,能够引入室外的各方向的自然风,从而增强室内外空气流动,减少家电能耗;并且导风板的状态将根据自然风的风向做适应性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大该风向的自然风的通量。
8.可选的,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挡风布和两个收放辊,两个所述收放辊分别与相邻两导风板转动连接,所述挡风布的两端分别与一侧的收放辊缠绕连接,所述收放辊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位置处设有发条,所述发条用于迫使所述收放辊转动以收紧挡风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发条,能够确保在导风板角度变化的情况下挡风布仍处于紧绷状态,而紧绷的挡风布能够有效对自然风进行引导。
10.可选的,所述通风道内设有直线调节组件,所述直线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连接环沿自身轴向移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面下雨或者风沙较大时,可以通过直线调节组件将连接环和导风板收入通风道内,以减少导风板的损伤。
12.可选的,所述通风道的外侧端口设有倒角,当所述直线调节组件带动所述连接环进入至通风道内部时,所述导风板的背面与所述倒角相适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倒角,不仅能够加大侧入风通口的导风面积,还能够变相增大的导风板的收入通风道内的体积。
14.可选的,所述导风板的个数设为偶数,所述连接环由两个半圆环组成,导风板分为均匀数量的两组,且两组导风板分别与一个半圆环连接,所述直线调节组件设为两个,且两个直线调节组件分别驱动一个半圆环运动;所述通风道还设有圆周调节组件,圆周调节组件用于带动连接环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各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半圆环之间的铰接位置均设有扭矩感应组件,所述扭矩感应组件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圆周调节组件和直线调节组件的运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然风由正向改为侧向时(侧向为垂直连接环轴向方向,正向为水平垂向建筑本体一侧),其中正对应该风向的导风板的背面所受风压最大,因此扭矩感应组件将该导风板所受的负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先通过直线调节组件控制该导风板所对应的半圆环后移至通风道内,然后再通过圆周调节组件以控制另一个半圆环转动,期间扭矩感应组件持续将各导风板所受的正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直至该半圆环的中间导风板所受的正风压最大,才停止该半圆环的转动,如此一来,该半圆环的导风板正对侧向自然风,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大侧向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16.当自然风的侧向风改变侧向角度时,对应该风向的导风板的正面所受的风压最大,因此扭矩感应组件将该导风板所受的正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将通过圆周调节组件,以带动该半圆环转动,直至该半圆环的中间导风板所受的正风压最大,才停止该半圆环的转动,从而确保该半圆环的导风板能够保持正对侧向风状态,从而确保侧向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
17.当自然风从侧向改为正向时,此时各导风板的正面所受风压大致相同,扭矩感应组件将各导风板所受的正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直线调节组件控制原先的缩入状态的半圆环移动至通风道的外侧端口,以使两个半圆环的导风板同时引导正向风,从而确保对正向自然风的引导效果。
18.通过设置直线调节组件、圆周调节组件、控制器和能够检测导风板正负风压的扭矩感应组件,能够对自然风的风向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极大程度上增大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19.可选的,所述圆周调节组件包括转筒、第一伺服电机,其中转筒的外周壁与所述通风道的内壁贴合,且转筒与通风道相对转动设置,第一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筒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转筒的内周壁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有第一支座,所述半圆环固定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调节组件包括转盘、第二伺服电机,其中转盘与所述通风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转动连接有对应半圆环设置内螺纹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内螺纹套转动,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
述第一连杆设有用于与内螺纹套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的传动可以带动转筒转动,并通过滑块、第一支座和第一连杆,以带动连接环转动,从而改变导风板的周向位置;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可以带动内螺纹套转动,而通过内螺纹套与第一连杆的螺纹配合,能够带动第一连杆轴向移动,从而调整半圆环的轴向位置。
21.可选的,所述扭矩感应组件包括一一对应所述导风板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半圆环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导风板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接收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弹片的正向移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接收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弹片的反向移动的路径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风板的正面受到风压时(以下简称正风压),导风板向外翻转,第一弹片正向移动且抵接于第一压力传感器上,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能够对正风压进行检测;当导风板的背面受到风压时(以下简称背风压),导风板向内翻转,第二弹片反向移动且抵接于第二压力传感器上,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够对负风压进行检测。
23.得出,扭矩感应组件能够对导风板所受的正负风压进行检测。
24.可选的,所述通风道内设有灰尘过滤组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灰尘过滤组件,以减少自然风内灰尘进入室内的情况发生。
26.可选的,所述通风道由外到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其中第二通道竖向设置,所述灰尘过滤组件包括多个斜板,所述斜板沿竖向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斜板上表面设有多个过滤棉条。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斜板,层层阻隔,并通过过滤棉条以对自然风内的灰尘进行过滤,从而起到过滤的作用。
28.可选的,所述灰尘过滤组件还包括橡胶支架,所述橡胶支架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斜板与所述橡胶支架固定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支架较软,便于安装至第二通道内,也便于将橡胶支架从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内取出,从而便于对过滤棉条进行更换。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导风板,能够引入外部的各方向的自然风,从而增强室内外空气流动,减少家电能耗,并且导风板的状态将根据自然风的风向做适应性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大该风向的自然风的通量;通过设置直线调节组件、圆周调节组件、控制器和能够检测导风板正负风压的扭矩感应组件,能够对自然风的风向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极大程度上增大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室内外的空气流动;通过灰尘过滤组件,以减少自然风内灰尘进入室内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施例的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单个导风板与半圆环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35.图5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6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一个半圆环处于收入状态的示意图。
37.图7是本实施例的灰尘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环;2、导风板;3、直线调节组件;4、圆周调节组件;7、灰尘过滤组件;10、建筑本体;11、半圆环;20、通风道;201、第一通道;202、第二通道;203、第三通道;204、倒角;21、扭簧;22、转动座;30、导风装置;31、转盘;32、第二伺服电机;33、内螺纹套;41、转筒;411、滑槽;42、第一伺服电机;43、第一支座;44、第一连杆;45、滑块;51、第一压力传感器;52、第二压力传感器;53、第一弹片;54、第二弹片;61、挡风布;62、收放辊;71、橡胶支架;72、斜板;73、过滤棉条。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绿色建筑。
41.参照图1和图2,节能绿色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0,建筑本体10开设有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道20,通风道20由外到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201、第二通道202和第三通道203,其中第一通道201和第三通道203水平设置,第二通道202竖向设置,第二通道202的上端与第一通道201的出口端连接,第二通道202的下端与第三通道203的入口端连接;第一通道201内设有导风装置30,以用于引导外部的自然风通过通风道20进入室内,以增加室内外的空气流通,以降低能耗,而第二通道202内设有灰尘过滤组件7,以对自然风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以减少室内的灰尘。
42.如图2、图3所示,导风装置30包括连接环1、导风板2、直线调节组件3、圆周调节组件4、控制器和扭矩感应组件,其中连接环1同轴设于第一通道201内,连接环1由两个半圆环11组成,导风板2设为偶数个,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为十个,各导风板2沿连接环1圆周均匀排布,其中导风板2分为五个一组,一组导风板2对应一个半圆环11设置,导风板2的一端与半圆环11铰接连接,导风板2的另一端位于建筑本体10的外侧。
43.如图2、图4所示,导风板2与半圆环11之间的铰接位置设有扭簧21,扭簧21用于保持导风板2的自由端沿远离连接环1的方向向外倾斜状态,即常态下,各导风板2组成外扩式喇叭状结构,并且连接环1的中空出为供水平垂向建筑本体10表面的自然风通过的正入风通口,导风板2的铰接端与通风道20的外侧端口之间形成有供平行于筑本体表面的自然风通过的侧入风通口。
44.如图4所示,导风板2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弹片53和第二弹片54,第一弹片53和第二弹片54沿导风板2宽度方向错位设置,扭矩感应组件设为多个且与导风板2一一对应设置,扭矩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第一压力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均位于半圆环11所对应导风板2铰接端的位置上,第一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接收位置位于第一弹片53的正向移动的路径上,第二压力传感器52的压力接收位置位于第二弹片54的反向移动的路径上。
45.当导风板2的正面受到风压时(以下简称正风压),导风板2向外翻转,第一弹片53
正向移动且抵接于第一压力传感器51上,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51能够对正风压进行检测;当导风板2的背面受到风压时(以下简称背风压),导风板2向内翻转,第二弹片54反向移动且抵接于第二压力传感器52上,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52能够对负风压进行检测。
46.即扭矩感应组件能够对单个导风板2所受的正负风压进行检测,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47.如图3所示,同一个半圆环11上的相邻导风板2之间设有挡风组件,挡风组件可以为pe膜,本实施例中,挡风组件包括挡风布61和两个收放辊62,将导风板2的背离建筑本体10的表面设为正面,将导风板2的朝向建筑本体10的表面设为背面,导风板2的正面设有转动座22,两个收放辊62分别与相邻两导风板2的转动座22转动连接,挡风布61的两端分别与一侧的收放辊62缠绕固定,收放辊62与转动座22之间设有发条(图中未标出),发条用于迫使收放辊62转动以收紧挡风布61,而绷紧状态的挡风布61能够对相邻导风板2之间的空隙进行遮挡,以确保导风效果。
48.如图5所示,圆周调节组件4包括转筒41和第一伺服电机42,其中转筒41与第一通道201同轴设置,且转筒41的外周壁贴合于第一通道201的内壁,第一伺服电机42埋设于建筑本体10内,第一伺服电机42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筒41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伺服电机42与控制器电连接。
49.如图5所示,转筒41的内周壁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滑槽411,滑槽411设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半圆环11设置,滑槽411内滑移设有滑块45,滑块45固定有沿转筒41径向设置的第一支座43,半圆环11的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杆44,第一连杆44沿转筒41轴向延伸设置,第一连杆44的中部与第一支座43固定连接,第一连杆44远离半圆环1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直线调节组件3包括转盘31、两个内螺纹套33和一一对应内螺纹套33设置的第二伺服电机32,其中转盘31位于第一通道201的正对入口端的内壁上,转盘31与第一通道201的内壁沿竖向圆周转动连接,内螺纹套33与对应第一连杆44同轴设置,内螺纹套33的端部与转盘31的盘面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第二伺服电机32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第二伺服电机32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内螺纹套33转动;转筒41的内壁固定有第二支座,内螺纹套33转动穿设于第二支座所开设的穿孔,且第一连杆44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套33的内螺纹相适配。
50.当自然风既为正向风和侧向风时(侧向为垂直连接环1轴向方向,正向为水平垂向建筑本体10一侧),如图2所示,正向自然风从正入风通口进入通风道20内,而侧向自然风将沿导风板2的背面,并通过侧入风通口进入通风道20内,即通过导风板2,能够引入室外的各方向的自然风,从而增强室内外空气流动,减少家电能耗。
51.当自然风主要为侧向风时,如图6所示,其中正对应该风向的导风板2的背面所受风压最大,因此扭矩感应组件将该导风板2所受的负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先通过直线调节组件3控制该导风板2所对应的半圆环11后移至第一通道201内,具体为,第二伺服电机32转动,以带动内螺纹套33转动,通过螺纹传动,以带动第一连杆44、半圆环11和导风板2沿转筒41轴向移动至第一通道201内,此时该导风板2的背面将贴合于第一通道201的外侧端口所设置的倒角204的表面,第二伺服电机32停止转动,然后再通过圆周调节组件4以控制另一个半圆环11转动,具体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42的传动可以带动转筒41转动,并通过滑块45、第一支座43和第一连杆44,以带动连接环1转动,从而改变导风板2的周向位置,期间扭矩感应组件持续将各导风板2(外露的半圆环11上的导风板2)所受的正风压信号
传递至控制器处,直至该半圆环11(外露的半圆环11)的中间导风板2所受的正风压最大,才停止该半圆环11的转动,如此一来,该半圆环11的各导风板2正对侧向自然风,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大侧向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52.当自然风主要为侧向风且该侧向风改变侧向角度(竖直面内的角度)时,对应该风向的导风板2(非中间的导风板2)的正面所受的风压最大,因此扭矩感应组件将该导风板2所受的正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将通过圆周调节组件4,以带动该半圆环11转动,直至该半圆环11的中间导风板2所受的正风压最大,才停止该半圆环11的转动,从而确保该半圆环11的导风板2能够保持正对侧向风状态,从而确保侧向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
53.当自然风从侧向改为正向时,此时各导风板2的正面所受风压大致相同,扭矩感应组件将各导风板2所受的正风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直线调节组件3控制原先的缩入状态的半圆环11移动至通风道20的外侧端口,以使两个半圆环11的导风板2同时引导正向风,从而确保对正向自然风的引导效果。
54.即通过设置直线调节组件3、圆周调节组件4、控制器和能够检测导风板2正负风压的扭矩感应组件,能够对自然风的风向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极大程度上增大自然风的通量和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55.如图7所示,灰尘过滤组件7包括橡胶支架71、多个斜板72,其中橡胶支架71竖向放置于第二通道202内,斜板72的一侧与橡胶支架71固定连接,斜板72的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各斜板72沿竖向间隔排布于第二通道202内;斜板7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过滤棉条73。
56.通过设置多斜板72,层层阻隔,并通过过滤棉条73以对自然风内的灰尘进行过滤,从而起到过滤的作用,并且,当过滤较多灰尘时,可将橡胶支架71依次经过第二通道202、第三通道203并取出,从而便于对过滤棉条73进行更换。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