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拼接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7:1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接面板。


背景技术:

2.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随着户外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尺寸、高解析度成为户外显示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lcd)不仅成本低,解析度也高,但是作为拼接屏无法消除拼缝,影响视觉效果。而次毫米级发光二极管(mini led)面板和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面板目前在小间距上工艺仍不成熟,解析度不及lcd,且成本过高。因此,解决lcd拼接屏的拼缝问题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突破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面板,可以消除显示画面存在的缝隙。
4.本技术提供一种拼接面板,其包括:
5.至少两个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所述显示面板拼接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具有缝隙;以及
6.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显示面板上,且遮挡所述缝隙;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和反射层,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
7.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三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于90度。
9.本技术的拼接面板采用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缝隙处,起到在显示画面时消除缝隙的效果;另外,在第三面上设置反射层,使得显示面板发出的部分光线经反射层反射出去,进而避免了用户在侧视时因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侧面不发光而出现暗线的现象。
1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表面还设置有散射层,对光线进行散射处理,使得反射出去的光线更为均匀。
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凸起结构,以实现对光的散射处理。
1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包括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内的散射粒子,以实现对光的散射处理。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还包括多条走线和多个导电垫,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过孔,所述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导电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导电垫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于所
述走线。
14.其中,过孔的设置实现了将导电垫设置在第二面,也即实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背面绑定方式。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电垫绑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缝隙内,并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实现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电垫并排设置,且对应于所述缝隙;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多个所述导电垫绑定连接,以节省绑定空间。
1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所述液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和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黑色矩阵层;
18.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黑色矩阵层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对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
19.其中,将黑色矩阵层设置在非显示区,并作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背景,达到了提高发光二极管基板显示画面时的对比度。
2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区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两侧的第二区;
21.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位于所述第二区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依次递减。
22.这样的设置,避免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发光亮度过亮,使得拼接面板的整体画面显示具有过渡性,提高显示效果。
2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分辨率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相同,以提高了拼接面板的显示效果。
24.本技术实施例的拼接面板,将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上,且遮挡缝隙;基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一面位于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三面连接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面上,反射层设置在第三面上,第三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其中,本实施例采用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缝隙处,起到在显示画面时消除缝隙的效果;另外,将在第三面上设置反射层,使得显示面板发出的部分光线经反射层反射出去,进而避免了在侧视时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侧面不发光而出现暗线的现象。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f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散射层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散射层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接面板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面板,下文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5.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面板100,其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发光二极管基板20。
36.至少两个显示面板10拼接设置,相邻两个显示面板10之间具有缝隙fx。发光二极管基板2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10上,且遮挡缝隙fx。
37.发光二极管基板20包括基板21、发光二极管22和反射层23。基板21包括第一面21a、第二面21b和第三面21c。第一面21a和第二面21b相对设置。第一面21a位于基板2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三面21c连接于第一面21a和第二面21b之间。
38.多个发光二极管22设置在第一面21a上。反射层23设置在第三面21c上。第三面21c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90度。
39.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100采用发光二极管基板20设置在缝隙fx处,起到在显示画面时消除缝隙的效果;另外,在第三面21c上设置反射层23,使得显示面板1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反射层23反射出去,进而避免了用户在侧视时因发光二极管基板20的侧面不发光而出现暗线的现象。
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100以两个显示面板10的拼接为例,但并不限于此,比如可以是4个显示面板两两并排拼接,4个发光二极管基板2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4条缝隙fx处。
41.可选的,基板21可以是硬性基板或者柔性衬底。基板21的材质包括玻璃、蓝宝石、硅、二氧化硅、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42.可选的,第三面21c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面21b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α大于90度。可选的,夹角α可以是115度、130度、145度、160度或175度。
43.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100将夹角α设置为钝角,一方面便于接收更多的光线,另一方面提高了侧视角度下反射层23反射光的亮度。
44.可选的,反射层23的表面还设置有散射层24。散射层24的设置将辐射过来的光线
进行散射处理,散射的光线经反射层23反射出去,其中反射的部分线再次被散射层24散射处理,进而辐射出去;散射层24对光线的散射处理,使得反射出去的光线更为均匀。
45.可选的,请参照图4,散射层24包括阵列设置的凸起结构241。凸起结构241设置在反射层23上,起到对光线进行散射的作用。
46.其中凸起结构241可以直接制备在反射层23上。可选的,凸起结构241可以是凸半球状、凸半椭圆状或其他形状。
47.可选的,凸起结构241呈透明状。
48.可选的,请参照图5,散射层24还可以是另外的结构,比如散射层24包括基体24a和设置在基体24a内的散射粒子24b。其中散射粒子24b掺杂在基体24a中,散射粒子24b起到对光线进行散射处理的作用。
49.可选的,散射粒子24b的形状可以是球型、棒状等结构。散射粒子24b由透明的材料制成。
50.可选的,基体24a由透明的材料制成。
51.可选的,请参照图6和图7,发光二极管基板20还包括多条走线25和多个导电垫26。基板21上还设置有多个过孔27。走线25设置在第一面21a上。导电垫26设置在第二面21b上。走线25通过过孔27与导电垫26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22连接于走线25。
52.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100采用将导电垫26设置在第二面21b,使得柔性电路板30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0进行背面绑定,简化了柔性电路板30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0的绑定形式,且节省了空间。
53.可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0还包括引导线28,引导线28设置在第二面21b上。引导线28电性连接过孔27和导电垫26。
54.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发光二极管22对应一个过孔27的方式连接引导线28。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行或一列发光二极管22通过一个过孔27连接于引导线28。
56.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发光二极管22之间连接有走线25。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发光二极管22连接单一走线25,并通过一过孔27连接于引导线28。
57.可选的,拼接面板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与导电垫26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30设置在缝隙fx内,并弯折至显示面板10的背面。
58.多个导电垫26并排设置,且对应于缝隙fx。柔性电路板30与多个导电垫26绑定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节省绑定空间。
59.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100将柔性电路板30设置在缝隙fx内,节省了另外设置柔性电路板30的空间。
60.可选的,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和液晶13,液晶13设置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第一基板11包括衬底111和设置在衬底111上的黑色矩阵层112。
61.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a和位于显示区aa周侧的非显示区na。黑色矩阵层112的部分设置在非显示区na。发光二极管基板20对应设置在非显示区na。
62.其中,发光二极管基板20设置在非显示区na,充分利用了显示面板10的布置空间。另外,将黑色矩阵层112设置在非显示区na,并作为发光二极管基板20的背景,达到了提高
发光二极管基板20显示画面时的对比度。
63.显示面板10还包括框胶14,框胶14设置在液晶13的周侧。
64.可选的,请参照图1,发光二极管基板20上设置有第一区q1和设置在第一区q1两侧的第二区q2。
65.其中位于第一区q1的发光二极管22的发光亮度、位于第二区q2的发光二极管22的发光亮度和显示面板10的发光亮度依次递减。这样的设置,避免发光二极管基板20的发光亮度过亮,使得拼接面板100的整体画面显示具有过渡性,提高显示效果。
66.可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0的分辨率与显示面板10的分辨率相同,以提高了拼接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67.本技术实施例的拼接面板,将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显示面板上,且遮挡缝隙;基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一面位于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三面连接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面上,反射层设置在第三面上,第三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其中,本实施例采用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缝隙处,起到在显示画面时消除缝隙的效果;另外,将在第三面上设置反射层,使得显示面板发出的部分光线经反射层反射出去,进而降低了在侧视时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侧面不发光而出现暗线的风险。
6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拼接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