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6:38: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2.在以往的断路器中,当触头系统打开进行分断电流动作时,动静触点间会产生电弧。电弧由于电弧能量的作用,会在灭弧室内燃烧,进而灼烧动触头等接触部件以及灭弧室内部金属部件,产生高温金属气体。高温金属气体从灭弧室出气口喷出,而气流中带有的大量金属粒子,会从断路器内部一直喷至外壳外侧的开阔空间,对外界造成污染。尤其在分断电流较高,绝缘性能不足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在外界造成相间击穿现象,从而影响断路器分断效果。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能够解决电弧气体对外界造成污染的问题,有效利用断路器壳体内部空间,结构合理紧凑。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灭弧室、操作机构、脱扣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内构成有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下部容腔内,在所述的下部容腔内,对应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与灭弧室的出气口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罩壳、中间壳体和底座,所述的罩壳与中间壳体拼接后两者之间构成位于上部容腔内的第二腔,中间壳体和底座拼接后在两者内部构成位于上部容腔内的第一腔以及所述的下部容腔;所述的触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内的转轴、与转轴连接且从第一腔延伸至下部容腔内的动触头以及设置在下部容腔内的静触头;所述的操作机构位于第二腔内,并且固定在中间壳体上与转轴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还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的第一导电板朝向外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延伸至下部容腔内,构成所述的静触头;所述的第二导电板固定在中间壳体上相对第一导电板的另一侧,其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朝向外的一端构成第二接线端子,而在另一端则形成导体部并通过软连接与所述的动触头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位于底座内,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
9.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还包括第二灭弧栅片组,所述的第二灭弧栅片组由以纵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的一端与第
一灭弧栅片组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的一端相邻接并彼此形成形的关系。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与第一灭弧栅片组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的一端相邻。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与第二灭弧栅片组相邻。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下部容腔内还设有连通腔,所述的连通腔的一端与灭弧室相邻,另一端与腔室相邻,且位于导体部的与第二接线端子邻接的位置的下方,其将灭弧室的出气口与腔室连通。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内设有消游离装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腔室和/或所述的连通腔内设有消游离装置。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充分利用断路器外壳内空间,防止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消除了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零飞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19.图中:1.外壳、10.上部容腔、101.第一腔、102.第二腔、20.下部容腔、201.腔室、202.连通腔、11.罩壳、12.中间壳体、13.底座;2.灭弧室、21.第一灭弧栅片组、22.第二灭弧栅片组、23.出气口;3.操作机构;4.脱扣机构;5.触头机构、51.转轴、52.动触头、53.静触头;6.第一导电板、61.第一接线端子;7.第二导电板、71.第二接线端子、72.导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在下面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1、灭弧室2、操作机构3、脱扣机构4以及触头机构5。所述的外壳1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61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61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71,以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71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1内构成有上部容腔10和下部容腔20。所述的操作机构3和脱扣机构4设置在上部容腔10内,所述的灭弧室2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所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设置在上部容腔10内的转轴51、与转轴51连接且从上部容腔10延伸至下部容腔20的动触头52以及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的静触头53。所述的下部容腔20内构成有与灭弧室2的出气口23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201。
24.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罩壳11、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所述的罩壳11与中间壳体12拼接后两者之间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二腔102,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拼接后在两者内部构成位于上部容腔10内的第一腔101以及所述的下部容腔20。 所述的转轴51转动设置在第一腔101内;所述的操作机构3位于第二腔102内,并且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与转轴51连接。
2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导电板6和第二导电板7,所述的第一导电板6朝向外的一端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其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构成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61,第一导电板6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延伸至下部容腔20,构成所述的静触头53;所述的第二导电板7固定在中间壳体12上相对第一导电板6的另一侧,其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朝向外的一端构成第二接线端子71,而在另一端则形成导体部72并通过软连接与所述的动触头52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的灭弧室2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21和第二灭弧栅片组22,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21位于底座13内,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如图2所示,其从第一接线端子61的下方位置开始横向地向着第二接线端子71所在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灭弧栅片组22由以纵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22的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组21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一端相邻接并彼此形成形的关系,第二灭弧栅片组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导体部72的与第二接线端子71邻接的位置的下方。所述的腔室201位于第二腔20内,与第二灭弧栅片组22相邻且位于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下方。第二腔20的设置位置有效利用了壳体内部空间。
27.当断路器的动触头52与静触头53打开时,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在打开过程中被拉长,并通过灭弧室2被熄灭,电弧灼烧动触头等接触部件及灭弧室内部金属部件而产生的高温金属气体从灭弧室2的出气口23进入腔室201,在腔室201内部被储存并逐渐冷却消游离,进而防止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消除了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零飞弧。
28.此外,由于所述的转轴51设置在第一腔101内,所述的操作机构3设置在第二腔102内,不仅各自独立设置且又整体构成密闭,而灭弧室2设置在下部容腔20内,能使电弧产生后进入灭弧室2的整个行进过程均处于密闭空间。又由于灭弧室2的出气口23与腔室201相通,空间的密闭性和气压差的存在,会迫使金属气体具有唯一的流向通道且能够快速经由灭弧室2进入腔室201,有利于电弧被快速熄灭。
29.又进一步地,若将中间壳体12和底座13、转轴51等部件采用产气材料制造,当受到电弧灼烧时会产生有利于灭弧的气体,且增强气压差,更有利于电弧气体的扩散,从而更有利于灭弧。
30.再进一步地,在腔室201设置消游离装置,消游离装置可以由带孔网板、多层大孔径丝网板、多层小孔径丝网板等在电弧行进方向上依次排列布置构成,大量的金属粒子被过滤、吸附。
31.实施例2:
32.如图3所示,所述的下部容腔20内还设有连通腔202,所述的连通腔202的一端与灭弧室2的第二灭弧栅片组22相邻,另一端与腔室201相邻,在此结构中,灭弧室2的第二灭弧栅片组22不再是位于导体部72的与第二接线端子71邻接的位置的下方,而是将连通腔202设置在了导体部72的与第二接线端子71邻接的位置的下方,其将灭弧室2的出气口23与腔
室201连通。连通腔202内部也可以设置消游离装置。连通腔202与导体部72之间通过中间壳体12的固定第二导电板7的壳体壁实现分隔。
33.实施例3:
34.所述的灭弧室2可以设置为只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21,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21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灭弧栅片构成;所述的腔室201位于第二腔20内,其与第一灭弧栅片组21的靠近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一端相邻且位于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下方。
35.其他实施例:
3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2的出气口23均位于图2所示的右侧位置,腔室201设置在位于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下方。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灭弧室2的第一灭弧栅片组21也可以设置为从对应静触头53的下方位置延伸至对应第二接线端子71的下方位置,灭弧室2的出气口23可设置于位于图2所示的左侧位置,此时,腔室201可以设置在对应第一接线端子61下方的位置,与左侧位置的灭弧室2的出气口23相邻。
37.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外壳1也不限于上述自上而下三壳体的拼接方式,也可以是左右两块壳体拼接构成内部容腔,当然,操作机构3、脱扣机构4、触头机构5的布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例如触头机构5的转轴、动静触头均可布置在操作机构3的下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