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6:2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拖拉机的后桥安装有独立的分动箱,同时集成安装有对外输出离合器,但独立安装的分动箱会直接导致拖拉机的底盘离地间隙减小,而集成安装的对外输出离合器会使得对外输出离合器维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方便,且底盘离地间隙高的拖拉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后桥上具有分动箱和对外输出离合器,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桥上,且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一体成型在所述后桥上。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分动箱集成在所述后桥上,从而使得底盘的离地间隙增大,使得拖拉机的通过性增强,另外通过将对外输出离合器独立安装在后桥上,从而使得对外输出离合器拆卸方便,可便捷的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桥的后端具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两个提升油缸和两个下拉杆,所述后桥后端的两侧还具有湿式制动器,且每个所述湿式制动器的壳体的后侧分别设有一个上支撑块和一个下支撑块,且所述上支撑块位于所述下支撑块的上方,两个所述上支撑块与两个所述提升油缸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下支撑块与两个所述下拉杆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下支撑块上下摆转连接,两个所述提升油缸分别转动安装在对应所述上支撑块上。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无需再在后桥的两侧凸设相应的支撑点来安装下拉杆和提升油缸,仅需通过在湿式制动器的壳体上增设相应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来为拉杆和提升油缸提供支撑,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转轴、上拉杆、两个提升杆和两个提升臂,所述转轴沿左右方向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后桥的后上端,所述上拉杆和两个提升臂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上拉杆位于两个所述提升臂之间,所述上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后桥后端中部上下摆转连接,两个所述提升臂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提升杆均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提升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拉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提升杆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提升臂的后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提升油缸的伸缩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提升臂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支撑性强,同时联动性好。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升杆为长度可调杆或伸缩油缸。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灵活的调节悬挂机构三个挂点的空间分布以挂载不同规格三点悬挂机具。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的壳体上具有一个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后桥上。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拆装方便。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拉机本体还包括两个制动踏板和两个连杆组件,两个所述制动踏板、两个连杆组件和两个湿式制动器分别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制动踏板左右间隔设置在驾驶舱内的同一侧,且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踏板上凸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联动轴,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突出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踏板上设有套筒,且所述套筒转动套在所述联动轴上,并靠近另一个所述制动踏板,所述联动轴与所述驾驶舱转动连接,所述联动轴的侧壁上和套筒的外壁上均设有一个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后桥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耳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杆组件与对应的所述湿式制动器传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杆组件分别包括至少三根连杆,且同一所述连杆组件对应的多根所述连杆呈线性分布,且同一所述连杆组件内相邻的两根所述连杆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一个与所述后桥转动连接的摆转件连接,同一所述连杆组件内位于端部的两个连杆余下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制动踏板和湿式制动器传动连接。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两个制动踏板分别通过由多个连杆和摆转件组成的连杆组件与对应的湿式制动器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连杆组件占用空间更小,从而有利于对后桥空间进行合理布置和充分利用。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转件为“l”形或“v”形的摇臂,其所述摆转件的弯折处与所述后桥转动连接,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连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的转动连接。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了实现相邻两个连杆之间的传动连接。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连杆组件设有三根所述连杆和两个所述摆转件,分别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摆转件和第二摆转件,同一所述连杆组件内的所述第一摆转件和第二摆转件上下间隔安装在所述后桥的对应侧,且所述第一摆转件位于对应所述第二摆转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竖向设置并贯穿所述驾驶舱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竖向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和第二摆转件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摆转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摆转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而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与对应的所述湿式制动器转动连接。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布局紧凑。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通过梭式传动总成传动连接,所述梭式传动总成用以切换所述变速箱正转或反转。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拖拉机在档位切换时更加省力。
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梭式传动总成包括动力切换机构、过渡轴、动力输出轴和换向轴,所述动力切换机构具有动力输入端和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
入端择一的与其任意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或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均与其两个动力输出端均不传动连接,所述过渡轴和动力输出轴均与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过渡轴和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端均与所述换向轴传动连接,且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利用动力输出轴来将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进行输出,且当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其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时,动力输出轴正转,而当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其另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时,所述动力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的方向灵活的切换。
2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切换机构为湿式双离合器,其具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从动轴和两个转动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的离合齿轮,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从动轴可择一的与任意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传动连接,或与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均不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轴构成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分别构成所述动力切换机构的两个动力输出端。
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当从动轴与任意一个离合齿轮传动连接时,另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与从动轴之间可相对转动,但另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会在所述动力输出轴、切换轴和过渡轴的带动下同步转动。
2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轴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分别为第一离合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所述过渡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相互啮合。
2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轴上设有两个第二从动齿轮,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相互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2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可实现梭式换向传动。
3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输出轴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同轴连接固定或传动连接。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拖拉机的结构简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后桥与对外输出离合器的配合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后桥、对外输出离合器和悬挂机构的配合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长度调节杆的结构简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制动结构的结构简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杆组件的结构简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制动结构的结构简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制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摆转件的结构简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摆转件的左视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轴、套筒和连接耳的配合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杆的结构简图;
4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梭式传动总成的结构简图;
45.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梭式传动总成的传动连接图。
46.图中:1拖拉机本体、11后桥、12对外输出离合器、121法兰盘、131提升油缸、132下拉杆、133转轴、134上拉杆、135提升杆、136提升臂、14湿式制动器、141上支撑块、142下支撑块、143摇杆、15制动踏板、151联动轴、152套筒、153连接耳、16连杆组件、161连杆、161a第一连杆、161b第二连杆、161c第三连杆、162摆转件、162a第一摆转件、162b第二摆转件、1621转筒、1622摆臂、171动力切换机构、1711从动轴、1712a第一离合齿轮、1712b第二离合齿轮、172过渡轴、1721第一从动齿轮、173动力输出轴、174换向轴、1741第二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1,所述拖拉机本体1的后桥11上具有分动箱和对外输出离合器12,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桥11上,且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12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拖拉机本体1的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一体成型在所述后桥11上,通过将分动箱集成在所述后桥上,从而使得底盘的离地间隙增大,使得拖拉机的通过性增强,另外通过将对外输出离合器独立安装在后桥上,从而使得对外输出离合器拆卸方便,可便捷的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49.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桥11的后端具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两个提升油缸131(双作用油缸)和两个下拉杆132,所述后桥11后端的两侧还具有湿式制动器14,且每个所述湿式制动器14的壳体的后侧分别设有一个上支撑块141和一个下支撑块142,且所述上支撑块141位于所述下支撑块142的上方,两个所述上支撑块141与两个所述提升油缸131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下支撑块142与两个所述下拉杆132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下拉杆132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下支撑块142上下摆转连接,两个所述提升油缸131分别转动安装在对应所述上支撑块141上,如此可无需再在后桥的两侧凸设相应的支撑点来安装下拉杆和提升油缸,仅需通过在湿式制动器的壳体上增设相应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来为拉杆和提升油缸提供支撑,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5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转轴133、上拉杆134、两个提升杆135和两个提升臂136,所述转轴133沿左右方向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后桥11的后上端,所述上拉杆134和两个提升臂136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上拉杆134位于两个所述提升臂136之间,所述上拉杆134的前端与所述后桥11后端中部上下摆转连接,两个所述提升臂136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转轴133的两端连接固定,两个所述提升杆135均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提升杆135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拉杆132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提升杆135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提升臂136的后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提升油缸131的伸缩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提升臂136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支撑性强,同时联动性好。
5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升杆135为长度可调杆或伸缩油缸(双作用油缸),如此可灵活的调节悬挂机构三个挂点的空间分布以挂载不同规格三点悬挂机具。
5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外输出离合器12的壳体上具有一个法兰盘121,所述法兰盘12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后桥11上,其拆装方便。
53.如图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长度调节杆包括套筒1351和连接杆1352,所述套筒1351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1352上设有与所述套筒1351内孔相配合的螺纹,所述连接杆1352与所述套筒1351螺纹连接,拧紧或拧松所述连接杆1352以调节连接杆1352伸出至所述套筒1351外的长度从而调节提升杆的长度,其中,所述连接杆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u形的铰座以便于其与提升臂和下拉杆转动连接,其中所述上拉杆的后端和两个所述下拉杆的后端共同构成悬挂机构的三个挂点。
54.其中,所述悬挂机构可参阅如文献号为cn209283674u所公开的《后置液压悬挂装置、拖拉机及农用机械》。
5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拉机本体1还包括两个制动踏板15和两个连杆组件16,两个所述制动踏板15、两个连杆组件16和两个湿式制动器14分别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制动踏板15左右间隔设置在驾驶舱内的同一侧,且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踏板15上凸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联动轴151,且所述联动轴151的一端突出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踏板15上设有套筒152,且所述套筒152转动套在所述联动轴151上,并靠近另一个所述制动踏板15,所述联动轴151与所述驾驶舱转动连接,所述联动轴151的侧壁上和套筒152的外壁上均设有一个连接耳153,两个所述连杆组件16设置在所述后桥11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耳153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杆组件16与对应的所述湿式制动器14传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杆组件16分别包括至少三根连杆161,且同一所述连杆组件16对应的多根所述连杆161呈线性分布,且同一所述连杆组件16内相邻的两根所述连杆161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一个与所述后桥11转动连接的摆转件162连接,同一所述连杆组件16内位于端部的两个连杆161余下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制动踏板15和湿式制动器14传动连接,如此使得两个制动踏板分别通过由多个连杆和摆转件组成的连杆组件与对应的湿式制动器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连杆组件占用空间更小,从而有利于对后桥空间进行合理布置和充分利用。
5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转件162为“l”形或“v”形的摇臂,其所述摆转件162的弯折处与所述后桥11转动连接,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连杆161相互靠近的一端的转动连接,如此了实现相邻两个连杆之间的传动连接。
57.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连杆组件16设有三根所述连杆161和两个所述摆转件162,分别为第一连杆161a、第二连杆161b、第三连杆161c、第一摆转件162a和第二摆转件162b,同一所述连杆组件16内的所述第一摆转件162a和第二摆转件162b上下间隔安装在所述后桥11的对应侧,且所述第一摆转件162a位于对应所述第二摆转件162b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161a竖向设置并贯穿所述驾驶舱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杆161a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15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61a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162a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61b竖向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162a和第二摆转件162b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161b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转件162a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61b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摆转件162b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61c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杆161c的前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摆转件162b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而所述
第三连杆161c的后端与对应的所述湿式制动器14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其中,所述摆转件包括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转筒1621,所述转筒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两个摆臂1622,且两个所述摆臂1622在前后方向对应的竖直面内朝向不同,即两个摆臂1622在前后方向对应竖直面内投影呈“v”形或“l”形分布,两个摆臂远离转筒的一端分别构成所述摆转件的两端,而转筒即构成摆转件的中部。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一个u形的铰座,以便于其与摆转件、制动踏板或湿式制动器摆转连接,其中,所述湿式制动器上具有一个摇杆143,所述摇杆竖向设置,其上端与所述湿式制动器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而摇杆143的下端与第三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在制动踏板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摇臂前后摆转以使得对应的湿式制动器运行或停止运行。
5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拉机本体1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通过梭式传动总成传动连接,所述梭式传动总成用以切换所述变速箱正转或反转,如此使得拖拉机在档位切换时更加省力。
5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梭式传动总成包括动力切换机构171、过渡轴172、动力输出轴173和换向轴174,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具有动力输入端和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动力输入端择一的与其任意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或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动力输入端均与其两个动力输出端均不传动连接,所述过渡轴172和动力输出轴173均与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过渡轴172和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端均与所述换向轴174传动连接,且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173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如此可利用动力输出轴来将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进行输出,且当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其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时,动力输出轴正转,而当动力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其另一个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时,所述动力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的方向灵活的切换。
6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为湿式双离合器(可如文献号为cn209743428u的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湿式离合器结构),其具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从动轴1711和两个转动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711上的离合齿轮,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从动轴1711可择一的与任意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传动连接,或与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均不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轴1711构成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动力输入端,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分别构成所述动力切换机构171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其结构简单,且当从动轴与任意一个离合齿轮传动连接时,另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与从动轴之间可相对转动,但另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会在所述动力输出轴、切换轴和过渡轴的带动下同步转动。
6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轴17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分别为第一离合齿轮1712a和第二离合齿轮1712b,所述过渡轴172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1721,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721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1712a相互啮合,其结构简单。
6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轴174上设有两个第二从动齿轮1741,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41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1712b相互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41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721相互啮合,其结构简单,且可实现梭式换向传动。
6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输出轴173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动力输出轴173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1712a同轴连接固定或传动连接,其结构简单。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