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悬浇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5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主梁悬臂浇筑施工领域,具体来讲涉及在预应力混凝土桥主梁悬臂浇筑时使用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悬浇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桥主梁常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传统挂篮工艺多为有轨道式挂篮,即在挂篮主桁架下方设置专用的挂篮行走轨道及轨道压梁,随着挂篮的前行,需分段对轨道及压梁进行安装,工艺繁琐复杂。且传统挂篮主桁架前支点与轨道多为钢与钢接触面滑动摩擦,强制牵引前行,对结构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悬浇施工结构。解决了传统有轨道挂篮行走工序繁琐复杂,耗时耗材多等问题,增强了挂篮浇筑和行走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增大了施工工效。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悬浇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主纵梁、立柱、斜拉带、后锚系统、后上横梁、前上横梁、后下横梁、前下横梁;斜拉带对应于主纵梁和立柱之间,后上横梁对应于立柱侧面,前支点对应于主纵梁下方,且前支点顶面安装装配钢垫板;所述后反挂支点安装至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所述前支点通过两侧滚轮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所述后反挂支点通过两侧反挂滚轮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所述牵引杆前端安装液压顶,后端锚固于锚板。
5.优化的:装配钢垫板对应处设置滚轴和滚轮;主纵梁上设置后锚系统。
6.本实用新型对应的挂篮结构主要包括主纵梁、立柱、斜拉带、后锚系统、后上横梁、前上横梁、后下横梁、前下横梁等,不同之处在于由前支点和后反挂支点替代传统的轨道、压梁等。挂篮浇筑状态时,前支点顶面安装装配钢垫板将所有荷载传递至前支点;后反挂支点安装至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篮后锚的保险措施。支点前移过程,前支点通过两侧滚轮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滚动前移至下节段设计位置,同时拆除装配钢垫板,将所有荷载由滚轴传递至前支点;后反挂支点通过两侧反挂滚轮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滚动前移至下节段设计位置。挂篮行走时,牵引杆前端安装液压顶,后端锚固于锚板,按15cm/次连续顶升完成挂篮行走。
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8.1、本挂篮结构与传统工艺相比,通过前后两个支点结构,省去挂篮行走轨道、轨道压梁,可节约挂篮材料,减轻自重;
9.2、前后支点的前移均以挂篮主纵梁型钢底部翼缘作为轨道,通过各支点上的滚轮进行前移,较传统工艺的轨道分段拼接、安装轨道压梁锚固可节省大量工序施工时间;
10.3、挂篮行走状态,传统工艺前支点与轨道为面与面接触的滑动摩擦,本结构前后支点设置挂篮行走滚轴,滚动摩擦行走更顺畅,对挂篮结构更有利。
11.4、挂篮浇筑状态,前支点设置装配式钢垫板,使前支点出于面接触,滚轴不受力。同时后反挂支点锚固于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篮后锚的保险措施。结构整体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2.图1是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浇筑状态立面图
13.图2是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行走状态立面图
14.图3是前支点正立面图;
15.图4是前支点侧立面图;
16.图5是后反挂支点正立面图;
17.图6是后反挂支点侧立面图。
18.其中:主纵梁1、立柱2、斜拉带3、后锚系统4、后上横梁5、后反挂支点6、前支点7、前上横梁8、后下横梁9、前下横梁10、锚板11、牵引杆12、液压顶13、装配钢垫板14、滚轴15、滚轮16、反挂滚轮17。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滚动支点式无轨道三角挂篮悬浇施工结构;如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挂篮主体结构与传统三角挂篮相似,主要包括主纵梁1、立柱2、斜拉带3、后锚系统4、后上横梁5、前上横梁8、后下横梁9、前下横梁10等,不同之处在于由前支点7和后反挂支点6替代传统的轨道、压梁等。挂篮浇筑状态时,前支点7顶面安装装配钢垫板14将所有荷载传递至前支点;后反挂支点6安装至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篮后锚4的保险措施。支点前移过程,前支点通过两侧滚轮16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滚动前移至下节段设计位置,同时拆除装配钢垫板14,将所有荷载由滚轴15传递至前支点7;后反挂支点6通过两侧反挂滚轮17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为轨道,滚动前移至下节段设计位置。挂篮行走时,牵引杆12前端安装液压顶13,后端锚固于锚板11,按15cm/次连续顶升完成挂篮行走。
21.本专利通过前后两个支点结构,省去挂篮行走轨道、轨道压梁,可节约挂篮材料,减轻自重;前后支点的前移均以挂篮主纵梁型钢底部翼缘作为轨道,通过各支点上的滚轮进行前移,较传统工艺的轨道分段拼接、安装轨道压梁锚固可节省大量工序施工时间;前后支点设置挂篮行走滚轴,滚动摩擦行走更方便快捷,对挂篮结构更有利;浇筑时前支点设置装配式钢垫板,滚轴不受力。同时后反挂支点锚固于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篮后锚的保险措施。结构整体安全性更高。
22.本专利的实施步骤如下:
23.(一)挂篮拼装锚固完成,此时挂篮处于浇筑状态,前支点顶面安装装配式钢垫板用于承受钢筋混凝土等荷载。同时后反挂支点安装至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
篮后锚的保险措施。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施工与传统工艺相同;
24.(二)当前主梁节段施工完成后,挂篮底平台及内外滑梁完成挂篮体系转换。千斤顶竖向置于前支点后侧,顶起主纵梁,使前支点脱离主纵梁底面,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作为前支点移动轨道,通过前支点两侧滚轮完成前支点行走至下一节段施工设计位置并锚固,拆除前支点顶面装配式钢垫板,缩进千斤顶,下放主纵梁,由前支点挂篮行走滚轴受力承受挂篮自重、模板等荷载;
25.(三)解除后反挂支点锚固,以主纵梁型钢下翼缘作为后反挂支点移动轨道,通过反挂滚轮完成后支点行走至下一节段施工设计位置并锚固。拆除挂篮后锚,此时挂篮处于行走状态;
26.(四)挂篮行走穿心千斤顶水平置于前支点前端,紧贴前支点,穿过前支点上的预留孔及穿心千斤顶,安装挂篮行走牵引杆,牵引杆前端锚固与穿心千斤顶尾部,后端锚固与挂篮主纵梁尾部底面的锚板;
27.(五)液压控制系统同步顶升各前支点处的穿心千斤顶,按15cm一个行程完成挂篮行走至下一节段施工位置;
28.(六)安装挂篮后锚及前支点装配式钢垫板,挂篮底平台及内外滑梁完成体系转换,挂篮再次进入浇筑状态。
29.通过本专利的实施:
30.1、本挂篮结构与传统工艺相比,通过前后两个支点结构,省去挂篮行走轨道、轨道压梁,可节约挂篮材料,减轻自重;
31.2、前后支点的前移均以挂篮主纵梁型钢底部翼缘作为轨道,通过各支点上的滚轮进行前移,较传统工艺的轨道分段拼接、安装轨道压梁锚固可节省大量工序施工时间;
32.3、挂篮行走状态,传统工艺前支点与轨道为面与面接触的滑动摩擦,本结构前后支点设置挂篮行走滚轴,滚动摩擦行走更顺畅,对挂篮结构更有利。
33.4、挂篮浇筑状态,前支点设置装配式钢垫板,使前支点出于面接触,滚轴不受力。同时后反挂支点锚固于主纵梁尾部型钢下翼缘顶面,作为挂篮后锚的保险措施。结构整体安全性更高。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