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3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侦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立体摄影测量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推动了激光雷达技术和视觉导航定位一体化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是一种集激光、视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系统,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运动状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无人自主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适合多场景应用的智能无人驾驶移动水面平台。
3.传统对海上水面目标进行侦察主要是采用人员驾驶船只进行近距离逼近的方式,容易暴露,造成任务失败及人员伤亡,即使现有的水面无人侦察装置,大部分都具有比较大,成本高,不易携带等缺点。而且现有的水面无人侦察船高于水面的船体部分体积较大,容易暴露目标。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具有形状小、不易暴露目标的特点,能够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提高对敌侦察能力。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中,包括滑板、水翼组件、雷达模块、视觉模块、电源及控制组件和推进器组件,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设置在滑板前部的上表面,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设置在滑板后部的上表面;所述滑板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水翼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所述推进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以驱动滑板前进和转向。
8.进一步,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与滑板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垫块。
9.进一步,所述雷达模块为激光雷达。
10.进一步,所述水翼组件包括前翼、第二连接杆和后翼,所述前翼和后翼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沿着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11.进一步,所述前翼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
12.进一步,所述推进器组件包括主推进器、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所述主推进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并且推送方向沿着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的推送方向与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
13.进一步,所述滑板的前部和后部均形成有上翘部。
14.进一步,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滑板上。
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一、通过滑板搭载推进器组件、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作战人员通过地面站进行操作,控制无人侦察机器人在水面形式,实现水面态势进行监控、目标识别跟踪。由于水翼组件和推进器组件设置滑板下方,在水面以上部分的体积较小,作战时不易暴露,机动速度快,从而能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可以提高对敌侦察能力。
17.二、通过设置垫块,使得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能够相对于滑板的上表面进行提升高度,减少水流影响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的使用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板搭载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通过设置在水面以下的水翼组件和推进器组件实现驱动滑板的运动,减少了水面以上的体积,具有不易暴露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滑板1;第一连接杆11;上翘部12;垫块13;水翼组件2;前翼21;第二连接杆22;后翼23;激光雷达3;视觉模块4;电源及控制组件5;主推进器61;左转向推进器62;右转向推进器6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5.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包括滑板1、水翼组件2、雷达模块、视觉模块4、电源及控制组件5和推进器组件,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设置在滑板1前部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模块为激光雷达3。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5设置在滑板1后部的上表面;所述滑板1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所述水翼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下端,所述推进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以驱动滑板1前进和转向。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通过滑板1搭载推进器组件、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视觉模块4上的摄像头获取图像,作战人员通过地面站进行操作,控制无人侦察机器人在水面形式,实现水面态势进行监控、目标识别跟踪。由于水翼组件2和推进器组件设置滑板1下方,在水面以上部分的体积较小,作战时不易暴露,机动速度快,从而能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可以提高对敌侦察能力。
26.优选地,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与滑板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垫块13。通过设置垫块13,使得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能够相对于滑板1的上表面进行提升高度,减少水流影响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的使用效果。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5给雷达模块、视觉模块4以及推进器组件进行供电和控制其运行。
27.优选地,所述水翼组件2包括前翼21、第二连接杆22和后翼23,所述前翼21和后翼
23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长度方向沿着滑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更进一步,所述前翼2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下端也可以连接在第二连接杆22上。
28.优选地,所述推进器组件包括主推进器61、左转向推进器62和右转向推进器63,所述主推进器61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1上并且推送方向沿着滑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左转向推进器62和右转向推进器6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两侧,所述左转向推进器62和右转向推进器63的推送方向与滑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主推进器61、左转向推进器62和右转向推进器63通过驱动扇叶旋转实现对推送水流产生反作用力;所述主推进器61实现滑板1的前进和后退,通过启动所述左转向推进器62和右转向推进器63,使得滑板1产生一个绕着转动中心的力矩,从而实现滑板1的转弯。
29.优选地,所述滑板1的前部和后部均形成有上翘部12。通过设置上翘部12,使得滑板1在水面上滑行时,能够更好的压制浪花,减少运行的阻力。
30.优选地,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滑板1上。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灵活的组装在滑板1上,不使用时方便进行携带。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板1搭载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4,通过设置在水面以下的水翼组件2和推进器组件实现驱动滑板1的运动,减少了水面以上的体积,具有不易暴露的特点。
3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水翼组件、雷达模块、视觉模块、电源及控制组件和推进器组件,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设置在滑板前部的上表面,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设置在滑板后部的上表面;所述滑板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水翼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所述推进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以驱动滑板前进和转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与滑板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垫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模块为激光雷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翼组件包括前翼、第二连接杆和后翼,所述前翼和后翼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沿着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组件包括主推进器、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所述主推进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并且推送方向沿着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左转向推进器和右转向推进器的推送方向与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前部和后部均形成有上翘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滑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面无人侦察机器人,包括滑板、水翼组件、雷达模块、视觉模块、电源及控制组件和推进器组件,所述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设置在滑板前部的上表面,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设置在滑板后部的上表面;所述滑板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水翼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所述推进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以驱动滑板前进和转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板搭载雷达模块和视觉模块,通过设置在水面以下的水翼组件和推进器组件实现驱动滑板的运动,减少了水面以上的体积,具有不易暴露的特点。具有不易暴露的特点。具有不易暴露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林 赵文彬 王志宏 闫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