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蓄热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2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蓄热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废气,是指气态污染物的一部分,来自各个行业所排放的化工废气,含氟废气、气态碳氢化合物、恶臭气等。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化石燃料的负面影响也不断的深化,特别是有机废气的污染,更是日益突出。
3.目前,对于有机废气的处理多是直接燃烧净化,即把有机废气中的vocs分解成co2和h2o,能有效的避免有机废气污染。但是,现有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对燃料消耗过大,使得有机废气处理成本较为昂贵,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氧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蓄热氧化装置,包括燃烧腔以及贯通连接在燃烧腔底端的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所述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从右到左依次设在燃烧腔的底端,所述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内分别安装有陶瓷蓄热体部件,所述蓄热体部件,用于加热和/或吸收气体的热量,以实现与气体之间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的进气端分别贯通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抽风机,所述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的出气端分别贯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贯通连接排气筒,三个交换腔运行中,必须有一个交换腔用于排入气体工作,有一个交换腔用于排出气体工作,有一个用于自我吹扫工作;三个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之间能相互发生热交换;工作时,当第一交换腔处于进气工作状态,第二交换腔处于排气工作状态,第三交换腔处于自我吹扫工作状态,通过抽风机配合进气管向第一交换腔抽入高温有机废气,高温有机废气在第一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加热有机废气,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燃烧腔内,燃烧后的废气进入第二交换腔内,并在第二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吸收有机废气中的热量,降温后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和排气筒排出;同时第二交换腔内陶瓷蓄热体部件内的热量传递给第一交换腔内陶瓷蓄热体部件,依次实现热量的重复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同时通过对有机废气的预加热,能进一步降低有机废气燃烧燃料的消耗,能大幅降低整个装置对燃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在第一交换腔和第二交换腔工作时,第三交换腔自我吹扫,以清理第三工作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以利于提高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使用寿命;如此往复循环利用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完成有机废气的燃烧净化工作。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均设在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
三交换腔的下方,所述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分别是独立设置,以防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和第三交换腔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相互干扰,能有效的提升陶瓷蓄热体部件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质量。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第一交换腔处于进气工作状态,第二交换腔处于排气工作状态,第三交换腔处于自我吹扫工作状态,通过抽风机配合进气管向第一交换腔抽入高温有机废气,高温有机废气在第一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加热有机废气,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燃烧腔内,燃烧后的废气进入第二交换腔内,并在第二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吸收有机废气中的热量,降温后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和排气筒排出;同时第二交换腔内陶瓷蓄热体部件内的热量传递给第一交换腔内陶瓷蓄热体部件,依次实现热量的重复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同时通过对有机废气的预加热,能进一步降低有机废气燃烧燃料的消耗,能大幅降低整个装置对燃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在第一交换腔和第二交换腔工作时,第三交换腔自我吹扫,以清理第三工作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以利于提高陶瓷蓄热体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9.图1为一种蓄热氧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中:10-抽风机,11-陶瓷蓄热体部件,12-燃烧腔,13-燃烧器,14-第一交换腔,15-第二交换腔,16-第三交换腔,17-排气筒,18-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请参见图1,一种蓄热氧化装置,包括燃烧腔12以及贯通连接在燃烧腔12底端的第
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所述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从右到左依次设在燃烧腔12的底端,所述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内分别安装有陶瓷蓄热体部件11,所述蓄热体部件11,用于加热和/或吸收气体的热量,以实现与气体之间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的进气端分别贯通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抽风机10,所述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的出气端分别贯通连接排气管18,所述排气管18的排气端贯通连接排气筒17,三个交换腔运行中,必须有一个交换腔用于排入气体工作,有一个交换腔用于排出气体工作,有一个用于自我吹扫工作;三个交换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之间能相互发生热交换;工作时,当第一交换腔14处于进气工作状态,第二交换腔15处于排气工作状态,第三交换腔16处于自我吹扫工作状态,通过抽风机10配合进气管向第一交换腔14抽入高温有机废气,高温有机废气在第一交换腔14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加热有机废气,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燃烧腔12内,燃烧后的废气进入第二交换腔15内,并在第二交换腔15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吸收有机废气中的热量,降温后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18和排气筒17排出;同时第二交换腔15内陶瓷蓄热体部件11内的热量传递给第一交换腔14内陶瓷蓄热体部件11,依次实现热量的重复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同时通过对有机废气的预加热,能进一步降低有机废气燃烧燃料的消耗,能大幅降低整个装置对燃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在第一交换腔14和第二交换腔15工作时,第三交换腔16自我吹扫,以清理第三工作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以利于提高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使用寿命;如此往复循环利用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完成有机废气的燃烧净化工作。
15.所述排气管18和进气管均设在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的下方,所述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分别是独立设置,以防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相互干扰,能有效的提升陶瓷蓄热体部件11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质量。
16.工作时,当第一交换腔14处于进气工作状态,第二交换腔15处于排气工作状态,第三交换腔16处于自我吹扫工作状态,通过抽风机10配合进气管向第一交换腔14抽入高温有机废气,高温有机废气在第一交换腔14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加热有机废气,加热后的有机废气在燃烧腔12内,燃烧后的废气进入第二交换腔15内,并在第二交换腔15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作用下发生热交换,以吸收有机废气中的热量,降温后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18和排气筒17排出;同时第二交换腔15内陶瓷蓄热体部件11内的热量传递给第一交换腔14内陶瓷蓄热体部件11,依次实现热量的重复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同时通过对有机废气的预加热,能进一步降低有机废气燃烧燃料的消耗,能大幅降低整个装置对燃料的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在第一交换腔14和第二交换腔15工作时,第三交换腔16自我吹扫,以清理第三工作腔内的陶瓷蓄热体部件11,以利于提高陶瓷蓄热体部件11的使用寿命;如此往复循环利用第一交换腔14、第二交换腔15和第三交换腔16,完成有机废气的燃烧净化工作。
1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