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1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


背景技术:

2.消毒液,即液体的消毒剂,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好、毒性低、腐蚀性、易溶于水、对人和动物安全及价廉易得、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同时刺激性小,即应该是无毒、无残留、无腐蚀、无刺激,现有市场为满足疫病控制工作需要和市场需求,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从合成新化合物、溶媒选择、合理复配、生产工艺等多方位、多角度研发新型消毒剂,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发展和壮大了消毒剂行业。
3.过滤器作为一种消毒液分离装置来控制工业过程中的杂质。一般地,过滤器会设置在流体管路中,流体经过过滤器后,杂质会被过滤器内部的滤芯截留下来从而流出洁净的流体。通常过滤器设置在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之间的上下管座上,当过滤器内部滤芯达到最大寿命时,需要拆卸旧过滤器更换新过滤器,过滤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要操作一次安装拆卸,如何改进过滤器结构使得拆卸方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改进过滤器结构使得拆卸方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下壳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上壳体上端侧壁设置有外周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结合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结合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一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的密封圈压缩率为5%至10%。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密封连接上管座,所述第二连接管下端密封连接下管座。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侧壁设置有光滑层。
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焊接相连。
10.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凹槽配合使用。
11.优选的,所述外周管呈圆柱状,所述结合部外径大于外周管外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第二连接管先竖直插入下管座,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二密封圈与管凹槽形成密封,此时第一连接管正好位于上管座下方,移动该上管座使之靠近第一连接管,由于第一连接管上端密封圈的设置,使得密封圈压缩,进而形成密封,第一连接管与管座一端接触时,并没有产生摩擦,因此相比传统更容易安装;
14.2、本实用新型拆卸时,移动管座一端即可完成第一连接管与管座的分离,也并没有形成摩擦。所以,在整个安装拆卸过程中,由于减少了摩擦阻力,对与操作人员来说操作更为省力和便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的第二连接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的下管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连接管、4第一密封圈、5外周管、6结合部、7通孔、8第一凹槽、9第二连接管、10第二凹槽、11第二密封圈、12上管座、13第一流通道、14下管座、15管凹槽、16第二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医用免洗手消毒液生产用过滤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3,下壳体2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9,上壳体1上端侧壁设置有外周管5,第一连接管3上端设置有结合部6,第一连接管3上端中部设置有通孔7,结合部6上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设有一密封圈,第二连接管9设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为半圆形,第二凹槽10上设置的密封圈压缩率为5%至10%。相比传统的直角凹槽的压缩率15%至20%小很多,因此安装更省力,第二连接管9下方为管座,管座设有管凹槽15和与管凹槽15连通的第二流通道16,管凹槽15可与第二连接管9形成密封,若第一连接管3为进液管时,第二连接管9则为出液管,过滤时,含杂质的流体从第一连接管3进入,经过过滤器内部的滤芯截留杂质,净化的流体最后从第二连接管9流出进入管道。
21.第一连接管3上端密封连接上管座12,第二连接管9下端密封连接下管座14。第二连接管9先竖直插入下管座14,第二连接管9上的第二密封圈11与管凹槽15形成密封,此时第一连接管3正好位于上管座12下方,移动该上管座12使之靠近第一连接管3,由于第一连接管3上端密封圈的设置,使得密封圈压缩,进而形成密封。
22.第一凹槽8为圆形凹槽,第一凹槽8侧壁设置有光滑层。第二凹槽10为半圆形结构,密封圈的压缩率为5%至10%,相比传统的直角凹槽的压缩率15%至20%小很多,因此安装更省力。
23.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焊接相连。提高了密封性,防止渗漏。
24.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密封圈与第二凹槽10配合使用。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使用安全。
25.外周管5呈圆柱状,结合部6外径大于外周管5外径。便于安装拆卸,对与操作人员来说操作更为省力和便捷。
26.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热熔焊接相连,过滤器壳体内部设有滤芯,上壳体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3,下壳体2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3上方为管座,管座内设有第一流通道13,第一流通道13与系统管路连通;第二连接管9下方为管座,管座设有管凹槽15和与管凹槽15连通的第二流通道16,管凹槽15可与第二连接管9形成密封,若第一连接管3为进液管时,第二连接管9则为出液管,过滤时,含杂质的流体从第一连接管3进入,经过过滤器内部的滤芯截留杂质,净化的流体最后从第二连接管9流出进入管道,反之亦然,第一连接管3包括从上壳体1延伸出来的外周管5,位于外周管5上方的结合部6以及通孔7,外周管5呈圆柱状,结合部6外径大于外周管5外径,使得第一连接管3与管座形成一个大的接触面。结合部6上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上设置第一密封圈4,一般地,第一凹槽8为圆形凹槽,第一密封圈4为o型密封圈,第二连接管9为圆柱状管,靠近管端处设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上设置第二密封圈11,其中,第二凹槽10为半圆形结构,密封圈的压缩率为5%至10%,相比传统的直角凹槽的压缩率15%至20%小很多,因此安装更省力,安装时,第二连接管9先竖直插入下管座14,第二连接管9上的第二密封圈11与管凹槽15形成密封,此时第一连接管3正好位于上管座12下方,移动该上管座12使之靠近第一连接管3,由于第一连接管3上端密封圈的设置,使得密封圈压缩,进而形成密封,第一连接管3与管座一端接触时,并没有产生摩擦,因此相比传统更容易安装,同样,拆卸时,移动管座一端即可完成第一连接管3与管座的分离,也并没有形成摩擦,所以,在整个安装拆卸过程中,由于减少了摩擦阻力,对与操作人员来说操作更为省力和便捷。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