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5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滚子是轴承运转时承受负荷的元件,是滚子轴承中最薄弱的零件,它的制造质量对轴承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是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轴承的圆锥滚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滚子从料斗或料仓中通过姿态矫正机构排序后连续均匀的输送至车床等精加工设备中,以便进行后续加工。
3.现有的轴承滚子输送装置对滚子进行输送时,滚子与滚子之间以及滚子与设备之间的撞击和摩擦,易对滚子的表面造成划痕,降低滚动轴承的品质,在输送过程中圆锥滚子存在反头的情况,同时不便对滚子进行计数,以及检测装置是否存在断料。
4.因此,提出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轴承滚子输送装置在输送时滚子易磕碰损伤、易出现反头和不便对滚子进行计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尼龙棒后导辊和第一尼龙棒,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底座的顶端另一侧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活动架,所述尼龙棒后导辊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棒轴,所述第一尼龙棒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棒轴,所述第二滚棒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棒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棒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和第一带轮,所述第二滚棒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滚棒轴和第二滚棒轴之间设有中间轴,所述第一滚棒轴和第二滚棒轴的一端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所述中间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与第二齿轮啮合链接,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底座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出料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组件由出口调节块、出口调节座和出料管组成,所述出口调节座与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出口调节块与出口调节座转动连接,所述出料管与出口调节块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尼龙棒后导辊的外侧开设有螺旋槽,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电机和第三齿轮的外侧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的规格相同。
13.进一步地,所述尼龙棒后导辊和第一尼龙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挡油板,其中一个所述挡油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挡油板与活动架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尼龙棒后导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块,所述活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近开关。
1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块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接近开关的固定位置与检测块的位置相对应。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尼龙棒后导辊、第一尼龙棒、出料组件和丝杆,在尼龙棒后导辊和第一尼龙棒的相互作用下,可将杂乱的轴承滚子进行校正并有序的输送,避免滚子磕碰损伤,在尼龙棒后导辊外侧螺旋槽的作用下,提高其抗反头效果,同时通过转动丝杆可以调节尼龙棒后导辊和第一尼龙棒的间距,以便适应于不同规格轴承滚子的输送,解决了滚子易磕碰损伤和易出现反头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块和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对尼龙棒后导辊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通过尼龙棒后导辊的转动圈数以及尼龙棒后导辊外侧螺纹槽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滚子的输送量,以便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输送速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不便对滚子进行计数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立体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尼龙棒后导辊;2、第一尼龙棒;3、保护壳;4、活动架;5、导轨;6、出料组件;7、挡油板;8、底座;9、中间轴;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一带轮;13、同步带;15、支撑架;16、电机;17、第三齿轮;18、第二带轮;19、检测块;20、接近开关;21、丝杆;22、限位座;23、固定座;24、出口调节块;25、出口调节座;27、出料管;28、第一滚棒轴;29、第二滚棒轴;3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1
27.请参阅图 1-4,一种轴承滚子生产用双轴上料装置,包括底座8,底座8的顶端设有
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底座8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底座8的顶端另一侧通过导轨5滑动连接有活动架4,尼龙棒后导辊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棒轴29,第一尼龙棒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棒轴28,第二滚棒轴29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活动架4转动连接,第一滚棒轴28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架15转动连接,第一滚棒轴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7和第一带轮12,第二滚棒轴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第一滚棒轴28和第二滚棒轴29之间设有中间轴9,第一滚棒轴28和第二滚棒轴29的一端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杆30,两个连杆30均与中间轴9转动连接,中间轴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和第三齿轮17均与第二齿轮11啮合链接,第一齿轮10和第三齿轮17的规格相同,底座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和第一带轮12通过同步带13传动连接,尼龙棒后导辊1的外侧开设有螺旋槽,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电机16和第三齿轮17的外侧设有保护壳3,保护壳3与支撑架15固定连接,活动架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3,底座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22,限位座2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丝杆21,丝杆21与固定座23螺纹连接,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挡油板7,其中一个挡油板7与支撑架15固定连接,另一个挡油板7与活动架4固定连接,底座8远离电机16的一端设有出料组件6,出料组件6由出口调节块24、出口调节座25和出料管27组成,出口调节座25与活动架4固定连接,出口调节块24与出口调节座25转动连接,出料管27与出口调节块24固定连接。
2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尼龙棒后导辊1、第一尼龙棒2、出料组件6和丝杆21,在对轴承滚子进行输送时,将轴承滚子置于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之间远离出料组件6的一端,电机16通过第一带轮12、同步带13和第二带轮18带动第一滚棒轴28转动,在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7的相互作用下,第二滚棒轴29跟随第一滚棒轴28转动,轴承滚子在尼龙棒后导辊1表面的螺旋槽的作用下,在尼龙棒后导辊1外侧螺旋槽的作用下,提高锥形滚子的抗反头效果,同时可推动滚子逐渐向出料组件6移动,同时在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的相互作用下,可将杂乱的轴承滚子进行校正并有序的输送,轴承滚子通过出料管27有序的滑落至下一工序,以便后续加工,在需要根据轴承滚子的直径调节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的间距时,通过手轮转动丝杆21,因丝杆21与固定座23螺纹连接,从而使活动架4沿导轨5滑动,从而可以对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于不同规格轴承滚子的输送,在连杆30的作用下,使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7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在尼龙棒后导辊1和第一尼龙棒2的间距调节完成后,通过调节出口调节座25在活动架4上固定位置,可以对出料管27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对轴承滚子进行承接输送,解决了滚子易磕碰损伤和易出现反头的问题。
29.实施例 2
30.请参阅图 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尼龙棒后导辊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块19,活动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近开关20。
31.具体的,检测块19的一侧设有凸块,接近开关20的固定位置与检测块19的位置相对应。
3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测块19和接近开关20,在尼龙棒后导辊1转动时,检测块19跟随尼龙棒后导辊1转动,在检测块19一侧的凸块转动至接近开关20时,接近开关20检测到信号,以便记录尼龙棒后导辊1的转动圈数,通过尼龙棒后导辊1的转动圈数以及尼龙棒
后导辊1外侧螺纹槽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滚子的输送量,以便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输送速度进行调节,同时可以将计算所得出料量和出料组件6实际出料量做对比,判断装置是否存在断料的情况,以便即使添加物料,解决了不便对滚子进行计数的问题。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轴承滚子输送装置在输送时滚子易磕碰损伤、易出现反头和不便对滚子进行计数的问题。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