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和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1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和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泵车是将混凝土泵的泵送机构和用于布料的臂架和支撑机构集成于汽车底盘上,集行驶、泵送、布料功能于一体的混凝土输送设备,适应于城市建设、住宅小区、立交桥,高速公路和高铁桥墩等建筑施工时混凝土的输送。支腿作为混凝土泵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对混凝土泵车泵送作业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支腿的布置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前后摆动型、前后伸缩型和前伸后摆型,应用在产品上的主要是前伸后摆型,即前支腿为x型伸缩支腿,后支腿为摆动式支腿,但具有该种结构形式的支腿长且重,影响混凝土泵车的合规性;且由于x型前支腿箱的存在,导致底架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焊缝检测困难,易存在缺陷;此外,前后支腿的支撑方式角度固定,不能根据实际作业环境进行调整,无法保证达到最优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和混凝土泵车,该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和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简单,且在转场过程中能避免混凝土泵车的重心偏移。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
5.前支撑腿组件,包括第一前支撑腿和第二前支撑腿,第一前支撑腿和第二前支撑腿分别枢转连接于混凝土泵车的移动底盘的两侧;
6.后支撑腿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支撑腿,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支撑腿分别枢转连接于移动底盘的两侧;
7.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前支撑腿和第二前支撑腿分别围绕各自的枢转连接端向前枢转展开,和/或驱动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支撑腿分别围绕各自的枢转连接端向后枢转展开。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撑腿、第二前支撑腿、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支撑腿均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节。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还包括四个连接组件,用于一一对应地辅助调节第一前支撑腿、第二前支撑腿、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支撑腿进行角度展开。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三角连接板和连杆,三角连接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底盘上;连杆的一端和三角连接板可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和对应的支撑腿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可伸缩地连接在三角连接板和移动底盘之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撑腿、第二前支撑腿、第一后支撑腿和第二后
支撑腿上均设置有角度传感器。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泵车包括移动底盘和上述的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移动底盘的车架上。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架的最底面和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0mm。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混凝土泵车还包括:
15.视觉系统,用于采集混凝土泵车所处环境的图像;
16.作业系统,设置在移动底盘上;
17.控制系统,和视觉系统、作业系统和支撑装置电连接,用于根据图像控制混凝土泵车进行自动行驶和作业。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作业系统包括:
19.臂架总成,设置在移动底盘的上方并具有回转座,回转座设置在移动底盘的一端;
20.泵送单元,靠近回转座设置;
21.下车输送管,下车输送管的一端和泵送单元的料斗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和固定在臂架总成上的上车输送管连接。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动力系统、行驶驱动系统、作业驱动系统和动力切换系统,行驶驱动系统和移动底盘驱动连接,作业驱动系统和支撑装置、作业系统驱动连接,动力切换系统的一端和动力系统驱动连接,动力切换系统的另一端和行驶驱动系统或作业驱动系统传动连接。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分别收拢于移动底盘左侧和右侧前支撑腿组件、后支撑腿组件,且前支撑腿组件和后支撑腿组件中的各支撑腿均能相对移动底盘相对枢转;驱动组件驱动前支撑腿组件的各支撑腿分别向前枢转来对移动底盘的前端进行支撑,驱动后支撑腿组件中的各支撑腿分别向后枢转来对移动底盘的后端进行支撑,结构简单,减少了混凝土泵车在不作业时支撑装置的占地面积和整体长度,还能避免混凝土泵车在移动过程中因为支腿的原因导致整车的重心偏移。
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现有技术中x型支撑装置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现有技术中x型支撑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前支撑腿组件
ꢀꢀꢀꢀꢀꢀꢀꢀꢀꢀ
101
ꢀꢀꢀꢀꢀꢀꢀ
第一前支撑腿
[0036]
102
ꢀꢀꢀꢀꢀꢀꢀꢀ
第二前支撑腿
ꢀꢀꢀꢀꢀꢀꢀꢀꢀꢀ2ꢀꢀꢀꢀꢀꢀꢀꢀꢀ
移动底盘
[0037]
201
ꢀꢀꢀꢀꢀꢀꢀꢀ
车架
ꢀꢀꢀꢀꢀꢀꢀꢀꢀꢀꢀꢀꢀꢀꢀꢀꢀꢀ3ꢀꢀꢀꢀꢀꢀꢀꢀꢀ
后支撑腿组件
[0038]
301
ꢀꢀꢀꢀꢀꢀꢀꢀ
第一后支撑腿
ꢀꢀꢀꢀꢀꢀꢀꢀꢀꢀ
302
ꢀꢀꢀꢀꢀꢀꢀ
第二后支撑腿
[0039]4ꢀꢀꢀꢀꢀꢀꢀꢀꢀꢀ
驱动组件
ꢀꢀꢀꢀꢀꢀꢀꢀꢀꢀꢀꢀꢀꢀ5ꢀꢀꢀꢀꢀꢀꢀꢀꢀ
连接组件
[0040]
501
ꢀꢀꢀꢀꢀꢀꢀꢀ
三角连接板
ꢀꢀꢀꢀꢀꢀꢀꢀꢀꢀꢀꢀ
502
ꢀꢀꢀꢀꢀꢀꢀ
连杆
[0041]6ꢀꢀꢀꢀꢀꢀꢀꢀꢀꢀ
视觉系统
ꢀꢀꢀꢀꢀꢀꢀꢀꢀꢀꢀꢀꢀꢀ7ꢀꢀꢀꢀꢀꢀꢀꢀꢀ
作业系统
[0042]8ꢀꢀꢀꢀꢀꢀꢀꢀꢀꢀ
控制系统
ꢀꢀꢀꢀꢀꢀꢀꢀꢀꢀꢀꢀꢀꢀ9ꢀꢀꢀꢀꢀꢀꢀꢀꢀ
动力系统
[0043]
10
ꢀꢀꢀꢀꢀꢀꢀꢀꢀ
行驶驱动系统
ꢀꢀꢀꢀꢀꢀꢀꢀꢀꢀ
11
ꢀꢀꢀꢀꢀꢀꢀꢀ
作业驱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5]
混凝土泵车是将混凝土泵的泵送机构和用于布料的臂架和支撑机构集成于汽车底盘上,集行驶、泵送、布料功能于一体的混凝土输送设备,适应于城市建设、住宅小区、立交桥,高速公路和高铁桥墩等建筑施工时混凝土的输送,工作场所往往位于人迹罕至的野外,工作环境恶劣,无现成规整的道路供车辆行驶。现有混凝土泵车无论是行驶还是作业均离不开机手的现场操作,混凝土泵车的越野性能不足,对道路条件要求较高;因车头部位的驾驶室限制,泵送单元只能布置于车尾,导致下车输送管弯头多,距离长,压力损失多,能耗高;
[0046]
支腿作为混凝土泵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对混凝土泵车泵送作业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支腿的布置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前后摆动型、前后伸缩型和前伸后摆型,应用在产品上的主要是前伸后摆型(即x型支撑装置),如图6-8所示,前支腿为x型伸缩支腿,后支腿为摆动式支腿,但具有该种结构形式的支腿长且重,影响混凝土泵车的合规性;且由于x型前支腿箱的存在,导致底架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焊缝检测困难,易存在缺陷;前后支腿的支撑方式角度固定,不能根据实际作业环境进行调整,无法保证达到最优的支撑效果;
[0047]
此外,输送管路的合理布置是实现混凝土正常泵送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混凝土泵车的泵送单元布置于车尾,而转台安装在靠近车头位置,连接两者之间的输送管有着6个弯头和5~8米不等长度的直管,导致下车输送管弯头多,距离长,压力损失多,能耗高。
[004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适用于混凝土泵车,具体地,如图1-4所示,该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腿组件1、后支撑腿组件3和驱动组件4,前支撑腿组件1包括第一前支撑腿101和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前支撑腿101和第二前支撑腿102分别枢转连接于混凝土泵车的移动底盘2的两侧,即第一前支撑腿10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和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的前端左侧枢转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前支撑腿101可以其第一端作为枢转中心相对车架201进行枢转;第二前支撑腿102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和车架201的前端右侧枢转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前支撑腿102可以其第一端作为枢转中心相对车架201进行枢转;后支撑腿组件3包括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分别枢转连接于移动底盘2的两侧,同理,即第一后支撑腿30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和车架201的后端左侧枢转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后支撑腿
301可以其第一端作为枢转中心相对车架201进行枢转;第二后支撑腿302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和车架201的后端右侧枢转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后支撑腿302可以其第一端作为枢转中心相对车架201进行枢转;驱动组件4和前支撑腿组件1、后支撑腿组件3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前支撑腿101和第二前支撑腿102分别围绕各自的枢转连接端向前枢转展开,和/或驱动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分别围绕各自的枢转连接端向后枢转展开。当混凝土泵车不需要进行作业时,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均收拢于车架201的左侧,以减少混凝土泵车在不作业时的占地面积和整体长度,还能避免混凝土泵车在移动过程中因为支腿的原因导致整车的重心偏移;当混凝土泵车需要进行作业时,驱动组件4对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进行驱动,使得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相对车架201向前展开以对移动底盘2的前端进行支撑,第一后支撑腿301、第二后支撑腿302相对车架201向后展开以对移动底盘2的后端进行支撑,该种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支撑组合方式灵活多样,提升了对地形的适应性。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均包括长度可调的的伸缩节。具体地,多个伸缩节依次嵌套设置并可根据作业的实际需求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依次伸出,使得各个支撑腿的长度可调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泵车对道路的适应性。
[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还包括四个连接组件5,用于一一对应地辅助调节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进行角度展开。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连接组件5,每一个连接组件5均和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驱动组件4、前支撑腿组件1或后支撑腿组件3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通过连接组件5驱动前支撑腿组件1或后支撑腿组件3枢转,增强了前支撑腿组件1或后支撑腿组件3的枢转协调性,且扩大了前支撑腿组件1或后支撑腿组件3的枢转角度范围。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包括三角连接板501和连杆502,三角连接板501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底盘2上;连杆502的一端和三角连接板501可转动连接,连杆502的另一端和对应的支撑腿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可伸缩地连接在三角连接板501和移动底盘2之间。具体地,和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连接的三角连接板501的第一端和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前端转动连接,和第一后支撑腿301、第二后支撑腿302连接的三角连接板501的第一端和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后端转动连接;三角连接板501的第二端和连杆50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连杆502的第二端和对应的支撑腿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为液压油缸且数量为4个,液压油缸的第一端和三角连接板501的第三端连接,液压油缸的第二端和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当液压油缸伸长时,液压油缸的第二端推动三角连接板501以三角连接板501的第一端为转动中心进行旋转,三角连接板501再通过连杆502向各个支撑腿施加推力,使得各个支撑腿以各自的第一端为枢转中心分别向前或向后枢转展开,以便对移动底盘2进行支撑,该种结构形式的连接组件5能够使得各个支撑腿在0
°‑
180
°
的范围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使得各个支撑腿能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具体调节,以实现支撑最佳组合形式。
[005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撑腿101、第二前支撑腿102、第一后支撑腿301和第二后支撑腿302上均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具体地,混凝土泵车包括控制系统8,该
控制系统8和角度传感器、驱动组件4电连接,位于各个支撑腿上的角度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各个支撑腿的枢转角度,并将实时检测的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8,控制系统8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控制各个支撑腿停止或继续转动,避免各个支撑腿转动失误而不能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
[005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泵车,如图5所示,该混凝土泵车包括移动底盘2和上述的用于混凝土泵车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车架201上,由于各个支撑腿在不作业时分别收拢于车架201的左侧或右侧,使得混凝土泵车具有良好支撑性能的同时还能缩短整车的长度,避免了混凝土泵车在转场过程中因为支腿的原因导致整车的重心偏移。
[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架201的最底面和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0mm。具体的,车架201在竖直方向上最低高度的平面(即处于最低高度的横梁底面)和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0mm,保证了移动底盘2的最小离地间隙,增强了移动底盘2的越野性能(即提升了移动底盘2对野外道路的适应性),降低了移动底盘2对路况的要求。
[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泵车还包括视觉系统6、作业系统7和控制系统8,其中,视觉系统6设置在车架201上,用于采集混凝土泵车所处环境的图像,即采集混凝土泵车的行驶环境和作业环境;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和视觉系统6、控制系统8通讯连接的通讯系统,视觉系统6在图像采集完成后,将图像通过通讯系统传送给控制系统8;作业系统7设置在移动底盘2上,用于进行布料操作;控制系统8和视觉系统6、作业系统7和支撑装置电连接,用于根据图像控制混凝土泵车进行自动行驶和作业,即控制系统8通过对图像进行识别、分析获得混凝土泵车的行驶环境信息和布料环境信息,再根据上述行驶环境信息控制移动底盘2进行自动行驶,行驶停止后控制支撑装置自动展开到合适的角度进行支撑,并根据上述布料环境信息控制作业系统7进行精准定位布料。即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车摒弃了传统泵车的结构,省去了传统泵车设置在移动底盘2前侧的司机室,较之同米段泵车进一步缩短了整车长度,还能够实现远程室内操作,即无需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保证了操作人员在一些恶劣的施工环境(如扬尘、噪声等)下的安全。
[005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作业系统7包括臂架总成701、泵送单元702和下车输送管703,其中,臂架总成701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上方并具有回转座,回转座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一端,具体地,臂架总成701通过回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201的上方,使得臂架总成701能够改变浇灌方向;泵送单元702靠近回转座设置,即当回转座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前端时,则泵送单元702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前端;当回转座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后端时,则泵送单元702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后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车省去了现有泵车中设置在移动底盘2前侧的司机室,且回转座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前端,因此泵送单元702可设置在移动底盘2的前侧;下车输送管703的一端和泵送单元702的料斗连接,该料斗中存储有搅拌好的混凝土,输送管的另一端和固定在臂架总成701上的上车输送管连接,以便将混凝土通过下车输送管703和臂架总成701上的上车输送管输送到待浇灌位置。该种结构形式的作业系统7使得下车输送管703的弯头减少,输送距离缩短,压力损失少,能耗更低。
[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动力系统9、行驶驱动系统10、作业驱动系统11和动力切换系统,行驶驱动系统10和移动底盘2驱动连接,作业驱动系统11和支撑装置、作业系统7驱动连接,动力切换系统的一端和动力系统9驱动连接,动力切换系
统的另一端和行驶驱动系统10或作业驱动系统11传动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动力系统9为柴油机动力系统,当混凝土泵车在进行行驶时,动力切换系统的另一端和行驶驱动系统10传动连接,使得动力系统9的动力通过动力切换系统传递给行驶驱动系统10,以便行驶驱动系统10具有足有的动力驱动移动底盘2进行行驶;当混凝土泵车在进行作业时,动力切换系统的另一端和作业驱动系统11传动连接,使得动力系统9的动力通过动力切换系统传递给支撑装置的驱动组件4和作业系统7,以便驱动组件4具有足有的动力驱动前支撑腿组件1、后支撑腿组件3进行向前、向后枢转并展开进行支撑,使得作业系统7具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布料作业。
[005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