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聚乙二醇在制备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1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具体涉及聚乙二醇在制备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2.痛风(gout)已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男性多发,主要发病机制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清尿酸增高有关。一般认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男性高于70μg/ml,即420μm)是痛风的基础。此病由来已久,最早以欧洲和北美较为多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患病情况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如2006年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患病率为18.3%,痛风为1.94%。目前未见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有报道称某些地方(如云南布朗山地区)的痛风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
3.最近的临床研究也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关联,也被认为是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甚至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例行健康体检必查的“第4高”(其他3高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除了引发痛风外,还常常会引起肾功能损伤,高尿酸血症也是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4.尿酸难溶于水,可被尿酸酶(uox)转化成水溶性较高的尿囊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该酶。因此,人类易罹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而含有尿酸酶的动物几乎不自发此病。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防治痛风以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尿酸性肾病)的重要措施。
5.目前认为,内源性嘌呤来源的尿酸占80%以上,只有20%左右的尿酸由外源性嘌呤合成,直接生成尿酸的酶是黄嘌呤氧化酶(也叫黄嘌呤脱氢酶)。在合成的器官中,肝脏最为主要。体内的尿酸2/3以上由肾脏排泄,只有不到1/3的尿酸由肠道(粪便)或皮肤排泄。因此,现在公认的降高尿酸血症的策略是:1)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2)使用是促肾脏尿酸排泄促进剂,或3)两者联合使用。最近10年也开发了可供注射用尿酸酶制剂,对降低血尿酸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6.目前临床使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肾脏尿酸排泄药物是丙磺舒和苯溴马隆,注射用尿酸酶制剂是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化的尿酸酶(聚乙二醇用于降低尿酸酶的抗原性并延长作用时间)。然而这些药物都必须入血才能发挥作用。而化学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丙磺舒和苯溴马隆都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由于降尿酸需要长期用药,这些需要入血才能产生降尿酸作用的药物给患者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治疗中断。
7.尿酸酶因为能将尿酸氧化,生成溶解度较高的尿囊素,因此尿酸酶制剂注射后可产生立竿见影的降尿酸效果,但注射的尿酸酶将成为抗原,必然会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导致疗效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专利cn1561390a公开了一种peg修饰的尿酸酶,其用平均分子量10000到30000的peg修饰尿酸酶。根据说明书描述(实施例9),其降尿酸的使用方法为注射。该专利虽然能延长尿酸酶在循环中的时间,提高降血尿酸效果,但作为异种蛋白进入机体,仍存在免疫反应的可能。大分子peg直接生物毒性虽然较小,但毕竟不是生物可
降解物质,进入机体有可能会被免疫细胞吞噬而蓄积,长期使用仍存在安全隐患。
8.鉴于上述传统降尿酸药物和尿酸酶制剂降尿酸的缺陷,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即能显著降血尿酸,又安全性高,能长时间服用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聚乙二醇在制备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10.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小于10000。
11.更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
12.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为溶液剂;所述溶液剂中聚乙二醇浓度为2~40g/l。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溶液剂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5g/l。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它是以聚乙二醇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15.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溶液剂、颗粒剂、丸剂,优选溶液剂。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溶液剂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2~40g/l,优选5g/l。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药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9.取聚乙二醇,加水配制成浓度低于5%的溶液,即得。
20.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为医用级聚乙二醇4000粉末;所述水为饮用水、去离子水、纯化水或超纯水。
21.进一步地,所述溶液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2~40g/l,优选5g/l。
22.本发明聚乙二醇在制备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通过试验证明,将聚乙二醇4000制成浓度2~40g/l的溶液剂,可显著降低血尿酸,肾脏中蓄积的尿酸也会大大减少,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服用的聚乙二醇4000液体制剂,服用该制剂后血液中并不能检测出聚乙二醇,由此可见,其降尿酸作用在肠道实现,由于不依赖吸收入血,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具备良好应用前景。
23.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24.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25.图1野生型sd大鼠(wt)和尿酸酶缺失大鼠(uox-/-)45天日龄时的血尿酸水平;其中,sua为血清尿酸含量;每组10只动物,*标示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6.图2野生型sd大鼠(wt)和尿酸酶缺失大鼠(uox-/-)45日龄到130日龄血清尿酸的波动;其中,sua,血清尿酸水平;age为大鼠的年龄,单位为天;每组10只动物。
27.图3利用尿酸酶缺失大鼠(uox-/-)筛选一些水溶液的降尿酸效果;其中,sua,血清尿酸水平;trisac为醋酸氨丁三醇溶液;triscl为盐酸氨丁三醇溶液;nahco3为碳酸氢钠溶
液;naac为醋酸钠溶液;nacl为氯化钠溶液;hac为醋酸溶液;hcl为盐酸溶液;eoh为乙醇溶液;peg4k为聚乙二醇4000溶液;下方标记的数字为溶液的浓度,单位g/l;另外t9.3为一种标示ph为9.3的矿泉水;w0表示治疗之前的血尿酸浓度,w2表示治疗2周后的血尿酸浓度;每组10只动物,*标示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8.图4聚乙二醇4000稀释,尿酸酶缺失大鼠自由饮用2周后的血尿酸变化;其中,sua,血清尿酸水平;横坐标标注的是大鼠饮用聚乙二醇4000的浓度,w0表示治疗之前的血尿酸浓度,w2表示治疗2周后的血尿酸浓度。每组10只动物,*标示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9.图5尿酸酶缺失大鼠饮用浓度为5.25g/l聚乙二醇4000两周后肾组织尿酸含量;其中,ua表示尿酸;uox-/-表示未治疗组,uox-/-治疗表示治疗组,即饮用浓度为5.25g/l聚乙二醇4000两周。每组10只动物,*标示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31.方法:取医用级聚乙二醇4000粉末,加饮用水配制成浓度40g/l的溶液,即得;
32.使用:每日小量多次饮用该溶液,每日饮用的聚乙二醇4000总量不超过10g。
33.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34.方法:取医用级聚乙二醇4000粉末,加饮用水配制成浓度2g/l的溶液,即得;
35.使用:每日小量多次饮用该溶液,每日饮用的聚乙二醇4000总量不超过10g。
36.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37.方法:取医用级聚乙二醇4000粉末,加饮用水配制成浓度5g/l的溶液,即得;
38.使用:每日小量多次饮用该溶液,每日饮用的聚乙二醇4000总量不超过10g。
39.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0.试验例1
41.1、试验模型选择
42.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血尿酸远高于野生型大鼠,且血尿酸水平相对稳定。取10只45日龄雄性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和10只45日龄的野生型sd大鼠,断尾取血,收集血液约0.5ml,待血液凝固后,于3000g离心力条件下4℃离心5分钟获得血清。用尿酸试剂盒(磷钨酸法)检测血清中的尿酸含量,结果见图1。
43.从图1可见野生型雄性sd大鼠的血尿酸在20μg/ml附近;而同龄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的血尿酸水平是其3倍多,约在65μg/ml附近,与成年男性的血尿酸平接近。
44.另外取10只野生型雄性sd大鼠和10只尿酸酶缺失大鼠,从45天日龄开始监测血尿酸变化,每10天或15天监测1次血尿酸,直到大鼠130天日龄,结果如图2所示。
45.由图2可见,尿酸酶缺失大鼠的血尿酸虽有一定波动,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46.以上说明,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血尿酸远高于野生型大鼠,且血尿酸水平相对稳定。特别地,尿酸酶缺失大鼠和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接近,能较好地用于筛选影响血尿酸的药物或食物。
47.2、筛选口服降尿酸药物
48.用纯净水将醋酸氨丁三醇(trisac)、盐酸氨丁三醇(triscl)、碳酸氢钠(nahco3)、醋酸钠(naac)、氯化钠(nacl)、醋酸(hac)、盐酸(hcl)、乙醇(eoh)和聚乙二醇4000(peg4k)
配制成一定浓度,给雄性45天日龄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自由饮用。另设置一组碱性矿泉水(ph9.3)供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自由饮用。饮用14天结束实验,断尾取血收集大鼠实验前后的血液样品,血液凝固后于3000g离心力条件下4℃离心5分钟获得血清。用尿酸试剂盒(磷钨酸法)检测血清中的尿酸含量,结果见图3。
49.从图3可见,醋酸氨丁三醇(1.5g/l)、盐酸氨丁三醇(1.5g/l)、碳酸氢钠(1.5g/l)、醋酸钠(0.5g/l)、氯化钠(0.5g/l,1.5g/l)、盐酸(0.5g/l)具有降尿酸作用,乙醇则具有升高血尿酸作用。值得一提的是,ph9.3的碱性矿泉水自由饮用14天(2周)未发现降尿酸作用。特别地,尿酸酶缺失大鼠服用聚乙二醇4000(peg4k)(42g/l)也能显著降低血尿酸。
50.3、聚乙二醇4000溶液浓度的筛选
51.取30只45天日龄的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纯净水将聚乙二醇4000配制成10.5g/l、5.25g/l和2.625g/l溶液,让大鼠自由饮用,不限制进食。大鼠饮用14天(两周)后结束实验。实验前后断尾取血制备血清样品,用尿酸检测试剂盒(磷钨酸法)检测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如图4所示。
52.如图4所示,当饮用的聚乙二醇4000浓度为10.5g/l和5.25g/l时,尿酸基因敲除大鼠饮用2周也能产生明显的将血尿酸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当饮用的浓度进一步下降时(2.625g/l),依然有降血尿酸趋势,尽管无统计学意义。由于聚乙二醇4000浓度过高会导致腹泻,经试验证明其浓度不高于4.2%(即42g/l)是安全的,不会产生腹泻的副作用,故聚乙二醇4000溶液对健康产生效应的浓度为2.625~42g/l。由于目前临床上用于通便的聚乙二醇4000的使用浓度是40g/l,结合动物试验结果,确定人服用浓度为2~40g/l,优选5g/l。
53.实验后将治疗组大鼠的肾脏摘除,加入10倍重量的50毫摩尔每升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匀浆,10000g离心5分钟获得上清液,取上清液检测尿酸含量。发现,与未做治疗的尿酸酶缺失大鼠相比,尿酸酶缺失大鼠饮用5.25g/l的聚乙二醇4000溶液2周后,其肾脏中的尿酸含量显著下降(图5)。显然肾组织尿酸的含量下降对保护肾脏有利。因此认为,饮用聚乙二醇4000溶液也可保护肾脏。由于目前市售的聚乙二醇4000口服固体制剂规定的一天服用量不超过20g(10g顿服,最多2次),为使降血尿酸同时避免副作用产生,故本发明溶液剂通过每日小量多次饮用,使每日聚乙二醇4000的总摄入量不超过20g。
54.综上,本发明聚乙二醇在制备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通过试验证明,将聚乙二醇4000制成浓度2~40g/l的溶液剂,每日小量多次饮用可显著降低血尿酸,肾脏中蓄积的尿酸也会大大减少,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由于服用本发明溶液剂后血液中并不能检测出聚乙二醇,可见,其降尿酸作用在肠道实现,由于不依赖吸收入血,还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故本发明具备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