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14: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并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


背景技术:

2.新生儿娩出时都需要经过初步复苏:以往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做法都是,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结扎脐带,放于温暖的红外线辐射台上,摆正体位让肩部适度垫高,头颈部适度后仰并固定为鼻吸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刺激让其自然啼哭;否则需继续进行正压通气,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给药等窒息复苏术。
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的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60秒后或等待脐带自行停止搏动后再进行脐带结扎,可以促进胎盘-胎儿单向输血,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减少新生儿贫血及输血风险,并能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感染、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13年who颁布《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指南》和2020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发布《分娩后延迟脐带结扎的专家共识》,都建议对于有活力的足月儿和早产儿,至少在娩出30-60秒后再进行脐带结扎。目前为止,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医疗机构,对于新生儿采取延迟脐带结扎的方式。但现有的新生儿复苏平台位置相对固定,与产床无法连接,这样一来,对于有保暖和复苏需要的新生儿进行延迟脐带结扎就比较困难。特别是新生儿中的早产儿,发育不够成熟,其体重较轻,体型较小。在对早产儿进行救治时,通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现有的复苏平台不易调整新生儿的头颈部后仰角度,且早产儿头部较小,进行复苏时也不易将其头部固定,对新生儿复苏有一定影响。并且现有的复苏平台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动清洗,耗费医护人员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且易清洁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
5.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包括支撑平台,还包括与支撑平台相配合的清洗装置;支撑平台还连接有污水处理装置和废弃物处理装置;支撑平台内设置有加热器;支撑平台底端设置有蓄电池;支撑平台后端设置有与产床相配合的连接架;支撑平台左右两侧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支撑平台固连有支撑柱,支撑柱底端固连有移动底座,支撑柱上部固连有置物架。
6.进一步的,支撑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前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底端固连有竖直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底部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电动伸缩杆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底端铰接;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支撑板底端连接有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均竖直设置,
第一支撑块顶端开设有限位槽,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连接有切换机构。
7.进一步的,清洗装置包括与支撑平台相配合的刷洗机构;刷洗机构连接有收放机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设置在支撑平台下方的污水收集机构;清洗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支撑块相配合的清洗器。
8.进一步的,刷洗机构包括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毛刷组,第一毛刷组包括水平设置的多个第一毛刷,每个第一毛刷均为圆盘状结构;每个第一毛刷均连接有一个进水支管,多个进水支管连接有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平台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个第一毛刷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进水支管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喷水孔;每个第一毛刷的顶端均固连有竖直的第一转轴;每个第一转轴的顶端均固连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一锥齿轮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每个第二锥齿轮的轴线均与第一锥齿轮相垂直;多个第二锥齿轮连接有一个与其同轴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支撑平台的宽度方向相同;其中一个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固连有第一电机。
9.进一步的,刷洗机构还包括与第一毛刷组固连的冲洗组件,冲洗组件包括与第二转轴相平行的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设置在第一进水管的后端,第二进水管上均布有斜向下的第一喷头;第二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上固连有竖直的主进水管,主进水管的下端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通,主进水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水软管;第四连接板上固连有竖直的刮水板,刮水板设置在第二进水管的后端,刮水板与第四连接板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进水管相同;刮水板的左右两端均固连有竖直的挡水板,每个挡水板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
10.进一步的,收放机构包括一对与刷洗机构两端固连的第五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挡水板相同;每个第五连接板的底端均固连有竖直的升降架,升降架连接有滑动架;升降架包括一对与第五连接板底端固连的第六连接板,每个第六连接板均竖直设置;两个第六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水平的第七连接板,第七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连接板相同;第七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滑动架包括与升降机构底端固连的第八连接板,第八连接板与第七连接板相平行,第八连接板的底端固连有一对滑块,一对滑块连接有一对水平设置的第一轨道,每个第一轨道均与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第八连接板上连接有与第一轨道相配合的第一驱动器;滑动架还包括一对与第七连接板左右两端固连的第二轨道,每个第六连接板均与第二轨道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滑动架的后端固连有毛刷清洗槽,毛刷清洗槽为顶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毛刷清洗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转轴相同,毛刷清洗槽设置在第一毛刷的正下方,毛刷清洗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毛刷相配合的第二喷头;毛刷清洗槽底端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毛刷清洗槽的下方设置有卷盘,卷盘与滑动架固连,卷盘上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一进水软管缠绕在卷盘上;刮水板上连接有一对竖直的滚轮,每个滚轮均与刮水板转动连接,每个滚轮的轴线均水平设置,每个滚轮的外弧面上均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环形槽,环形槽的横截面为弧形,第一进水软管设置在两个环形槽之间,第一进水软管左右两端均卡在两个环形槽内。
12.进一步的,切换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块外侧壁固连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水平设置,第三转轴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底端固连有竖直的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三轨道,第三轨道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平台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三电动伸缩杆上连接有与第三轨道相配合的第二驱动器;切换机构还
包括与第二支撑块底端固连的第四电动伸缩杆,第四电动伸缩杆底端滑动连接有第四轨道,第四轨道与第三轨道平行,第四电动伸缩杆上连接有与第四轨道相配合的第三驱动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上均固连有水平的定位沿。
13.进一步的,限位槽为椭球面状结构;清洗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方的多滑道板,多滑道板为半椭球状的板;多轨道板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的滑孔,每个滑孔均为通孔结构;每个滑孔内均设置有摆动杆,每个摆动杆的一端均固连有刷头,多个摆动杆的另一端固连有同一个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的两端固连有一个支撑杆,支撑杆连接有往复摆动机构;往复摆动机构与多滑道板固连;每个刷头均设置在多滑道板的外弧面上。
14.进一步的,每个摆动杆均包括与弧形连接板固连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每个连接杆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端均开设有圆环状的滑槽,每个滑槽均与圆筒同轴设置;每个滑槽底端均连接有压簧,每个压簧远离滑槽底端的一端均连接有自动伸缩杆,每个自动伸缩杆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每个自动伸缩杆与弹簧连接的一端均在滑槽内滑动设置;每个刷头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喷水孔,第二喷水孔与限位槽相对应;弧形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二进水软管,弧形连接板内开设有与第二进水软管相连通的弧形通道;每个连接杆与自动伸缩杆内均设置有伸缩软管,每个伸缩软管的一端均与弧形通道连通,另一端均与第二喷水孔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支撑平台方便移动且高度可调节,方便与产床对接,待新生儿娩出后,保持脐带完整的情况下,将其放置于支撑平台上进行初步复苏和处理。支撑平台可方便固定婴儿头部,方便调整鼻吸位,方便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复苏;且支撑平台具有加温和保温功能,避免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发生新生儿低体温情况,清洗装置可自动清理复苏平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污水处理装置可方便对污水进行处理,废弃物处理装置可初步收集废弃物,具有环保的效果。支撑平台左右两侧有紫外灯,待平台清洁干燥后可进一步进行消毒。
16.2、第一电动伸缩杆缩短至设定长度可带动第一支撑板向下转动,第一支撑板转动至设定角度后停止,将新生儿头部放至第一支撑板上可使其头部自动后仰,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口鼻分泌物吸引及气管插管等救治。
17.3、第三电动伸缩杆缩回可带动第三电机与第二支撑块下移,第二驱动器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机与第二支撑块向右移动。第二支撑块移出第一通孔后,第三驱动器带动第四电动伸缩杆与第一支撑块向右移动至第一通孔的正下方,随后第四电动伸缩杆伸长至设定位置,第四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支撑块上移至第一通孔内,使第一通孔处变为平面。完成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自动切换,使支撑平台可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新生儿。
18.4、由于新生儿体表带有胎脂,部分胎脂会粘附在支撑平台上,医护人员救治完毕后,需要对支撑平台进行清洗。刷洗机构与收放机构配合可自动清洗支撑平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第八连接板(滑动架)在第一轨道上移动,滑动架带动升降架与刷洗机构移动,使刷洗机构在支撑平台上自动移动,方便进行刷洗。第一电机可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通过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动带动其上的所有第二锥齿轮转动每个店第二锥齿轮均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有第一毛刷转动,使第一毛刷对支撑平台进行刷洗。喷水孔和第一喷头喷出配合毛刷可对支撑平台进行冲洗,刮水板可将支撑平台上的污水刮出。
19.5、刷洗完毕后,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滑动架、升降架与刷洗机构移动,使刷洗机构移动至第一支撑板的后侧。第二电动伸缩杆缩短可带动升降架下降,升降架的第六连接板通过第五连接板和挡水板带动刷洗机构下降,刷洗机构下降和向后端移动的同时,第二电机反转并带动卷盘转动,卷盘转动将第一进水软管收起,使第一进水软管整齐缠绕在卷盘上。随后,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架向第一轨道的前方移动,滑动架带动升降架与刷洗机构移动,使刷洗机构移动至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将刷洗机构收入支撑座内,将刷洗机构自动收起,节省空间。
20.6、往复摆动机构可带动支撑杆与弧形连接板往复摆动,弧形连接板可带动支撑杆与刷头往复摆动,使刷头在限位槽内摆动对限位槽进行刷洗。刷头在摆动的同时,压簧对自动伸缩杆施加弹力,通过自动伸缩杆将刷头弹至限位槽上使刷头与限位槽保持接触,保证刷洗效果;由于限位槽需要仿照新生儿的头型设置,并非规则的椭球面,因此设置多个刷头使其自动调节与限位槽的距离,可保证刷头对限位槽的接触,提高清洁效果。刷头刷洗时,水流从第二进水软管流入弧形通道,并通过弧形通道流入多个伸缩软管,由伸缩软管流至第二喷水孔中,通过第二喷水孔喷出对限位槽进行冲洗。伸缩软管可与自动伸缩杆一同伸缩。使清洗器自动对限位槽进行刷洗。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撑平台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切换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清洗器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滑道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刷头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弧形通道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摆动杆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收放机构与刷洗机构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升降架与滑动架连接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刷洗机构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刷洗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齿轮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刷洗机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清洗器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排水口的示意图。
22.图中:支撑平台1、刷洗机构2、清洗器5、支撑座8、支撑柱9、加热器10、蓄电池11、紫外线消毒灯12、移动底座13、置物架14、连接架15、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一电动伸缩杆104、第二连接板105、第三连接板106、第一通孔107、第一支撑块
108、第二支撑块109、限位槽110、定位沿111、第一毛刷201、进水支管202、第一进水管203、第一喷水孔204、第一转轴205、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第二转轴208、第三锥齿轮209、第一电机210、齿轮箱211、第二进水管212、第一喷头213、第四连接板214、主进水管215、第一进水软管216、刮水板217、挡水板218、毛刷清洗槽219、卷盘222、第二电机223、滚轮224、环形槽225、第五连接板301、升降架302、滑动架303、第六连接板304、第七连接板305、第二电动伸缩杆306、第八连接板307、滑块308、第一轨道309、第二轨道311、收集罩401、收集板402、收集筒404、排水口405、第二排水管406、避位罩408、收集槽409、多滑道板501、滑孔502、摆动杆503、刷头504、弧形连接板505、支撑杆506、往复摆动机构507、横杆508、连接杆509、滑槽510、压簧511、自动伸缩杆512、第二喷水孔514、第二进水软管515、弧形通道516、伸缩软管517、第三转轴701、第三电机702、第三电动伸缩杆703、第三轨道704、第二驱动器705、第四电动伸缩杆706、第四轨道707、第三驱动器708。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一种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如图1-17所示,包括支撑平台1,还包括与支撑平台1相配合的清洗装置;支撑平台1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连接有支撑柱9,支撑座8与支撑柱9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可升降结构,方便调节支撑平台1的高度,使支撑平台1与产床对接。支撑座8为竖直设置的筒状结构,支撑座8悬空设置,未与地面接触。支撑平台1还连接有污水处理装置和废弃物处理装置,废物处理装置包括在支撑柱9上连接的废物收集箱(现有技术,未画出)。支撑平台1内设置有加热器10,加热器10可加热支撑平台1,使支撑平台1保温,也可用于清洗后烘干支撑平台。支撑平台1底端设置有蓄电池11,方便复苏平台移动时供电。支撑平台1后端设置有与病床相配合的连接架15,连接架15可将复苏平台与病床连接。支撑座8左右两侧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12,紫外线消毒灯12设置为可升降结构。支撑柱9底端固连有移动底座13,方便移动复苏平台;支撑柱上部固连有置物架14,方便放置负压吸引器、t组合、呼吸面罩等新生儿复苏物品。
24.如图1-4所示,支撑平台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01与支撑座8固连,第一支撑板101的前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内均设置有加热器10,蓄电池11在第一支撑板101底端固连。图2表示支撑平台边缘为圆角,其他图中未画出圆角,仅表示支撑平台的形状。第一支撑板101的底端固连有竖直的第一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3竖直向下设置,第一连接板103的底部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04;第一电动伸缩杆104与第一连接板10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连接板103朝向第二支撑板102一侧的竖直面上固连有与其垂直的第二连接板105,第二连接板105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板105上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04,第一电动伸缩杆104远离第一连接板10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02的底端铰接;第一电动伸缩杆104远离第一连接板103的一铰接有第三连接板106,第三连接板106与第二支撑板102的底端固连,第一电动伸缩杆104与第三连接板106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一电动伸缩杆104与第二连接板105连接的一端;第二支撑板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7,第二支撑板102底端连接有与第一通孔107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块108和第二支撑块109,第一支撑块108与第二支撑块109均竖直设置,第二支撑块109与第一支撑块108均为竖直的柱状结构,第二支撑块109与第一支撑块108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椭圆形,第一支
撑块108顶端开设有限位槽110,第一支撑块108和第二支撑块109连接有切换机构。限位槽110大小与及新生儿的头部相适应,便于及新生儿头部固定。本发明还包括与限位槽110相配合的头部固定器,头部固定器可卡在限位槽110内与限位槽110固连。头部固定器包括多层固定套,固定套设置为大小不同的多种型号,以适用于不同新生儿的头部尺寸;固定套由下到上尺寸依次减小,最下层的固定套与限位槽110固连。使用时根据新生儿头部大小将上层的固套取下,使用与新生儿头部相适应的固定套。
25.如图10-17所示,清洗装置包括与支撑平台1相配合的刷洗机构2;刷洗机构2连接有收放机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设置在支撑平台1下方的污水收集机构,污水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槽409;清洗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支撑块108相配合的清洗器5。
26.刷洗机构2包括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毛刷组,第一毛刷组包括水平设置的多个第一毛刷201,每个第一毛刷201的刷毛均设置在第一毛刷201底端且竖直向下设置;每个第一毛刷201均为圆盘状结构;每个第一毛刷201均连接有一个进水支管202,多个进水支管202连接有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一进水管203,第一进水管20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平台1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个第一毛刷201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进水支管202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喷水孔204;每个第一毛刷201的顶端均固连有竖直的第一转轴205,每个第一转轴205均与第一毛刷201同轴设置;每个第一转轴205的顶端均固连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锥齿轮206,每个第一锥齿轮206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7,每个第二锥齿轮207的轴线均与第一锥齿轮206相垂直;多个第二锥齿轮207连接有一个与其同轴的第二转轴208,第二转轴208与支撑平台1的宽度方向相同,每个第二锥齿轮207均与第二转轴208固连;其中一个第二锥齿轮207啮合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209,第三锥齿轮209固连有第一电机210。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第三锥齿轮209与第一电机210依次由下向上设置;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第三锥齿轮209与第二转轴208均设置在齿轮箱211内,齿轮箱2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转轴208的长度方向相同。
27.刷洗机构2还包括与第一毛刷组固连的冲洗组件,冲洗组件包括与第二转轴208相平行的第二进水管212,第二进水管21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203的后端,第二进水管212上均布有斜向下的第一喷头213,每个第一喷头213均为后端高前端低,朝向前端设置;第二进水管212的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第四连接板214,第四连接板214与齿轮箱211固连,第四连接板214上固连有竖直的主进水管215,主进水管215的下端与第一进水管203和第二进水管212连通,主进水管215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水软管216;第四连接板214上固连有竖直的刮水板217,刮水板217设置在第二进水管212的后端,刮水板217的底端刮水,刮水板217与第四连接板214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进水管212相同;刮水板217的左右两端均固连有竖直的挡水板218,每个挡水板218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平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
28.收放机构包括一对与刷洗机构2两端固连的第五连接板301,第五连接板301的长度方向与挡水板218相同,第五连接板301与挡水板218固连;每个第五连接板301的底端均固连有竖直的升降架302,升降架302连接有滑动架303;升降架302包括一对与第五连接板301底端固连的第六连接板304,每个第六连接板304均竖直设置;两个第六连接板304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水平的第七连接板305,第七连接板305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连接板214相同;第七连接板305的底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为竖直的第二电动伸缩杆306;滑动架303包括与升降机构底端固连的第八连接板307,第八连接板307与第七连接板305相平行,第八连
接板307的底端固连有一对滑块308,一对滑块308连接有一对水平设置的第一轨道309,每个第一轨道309均与支撑平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轨道309均通过支撑座8与第一支撑板101固连;第八连接板307上连接有与第一轨道309相配合的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为现有技术,驱动第八连接板307在第一轨道309上移动;滑动架303还包括一对与第七连接板305左右两端固连的第二轨道311,每个第二轨道311均竖直设置,每个第六连接板304均与第二轨道311滑动连接。
29.滑动架303的后端固连有毛刷清洗槽219,毛刷清洗槽219为顶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毛刷清洗槽21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转轴208相同,毛刷清洗槽219设置在第一毛刷201的正下方,毛刷清洗槽219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毛刷201相配合的第二喷头;毛刷清洗槽219为长方体状结构,其每个内侧壁上的第二喷头均朝向相对的内侧壁设置;毛刷清洗槽219底端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毛刷清洗槽219的下方设置有卷盘222,卷盘222与滑动架303固连,毛刷清洗槽219和卷盘222均与第二轨道311固连,卷盘222上连接有第二电机223,第一进水软管216缠绕在卷盘222上;刮水板217上连接有一对竖直的滚轮224,每个滚轮224均与刮水板217转动连接,每个滚轮224的轴线均水平设置,每个滚轮224的外弧面上均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环形槽225,环形槽225的横截面为弧形,第一进水软管216设置在两个环形槽225之间,第一进水软管216左右两端均卡在两个环形槽225内。
30.切换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块108外侧壁固连的第三转轴701,第三转轴701水平设置,第三转轴701远离第一支撑块108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702;第三电机702底端固连有竖直的第三电动伸缩杆703,第三电动伸缩杆703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三轨道704,第三轨道704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平台1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三电动伸缩杆703上连接有与第三轨道704相配合的第二驱动器705,第二驱动器705驱动第三电动伸缩杆703在第三轨道704上移动;切换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支撑块109底端固连的第四电动伸缩杆706,第四电动伸缩杆706底端滑动连接有第四轨道707,第四轨道707与第三轨道704平行,第四电动伸缩杆706上连接有与第四轨道707相配合的第三驱动器708,第三驱动器708驱动第四电动伸缩杆706在第四轨道707上移动;第一支撑块108与第二支撑块109上均固连有水平的定位沿111,定位沿111均为椭圆环状结构且与第二支撑块109或第一支撑块108的弧面固连。第三轨道704与第四轨道707均与第一支撑板101固连。
31.如图5-9所示,限位槽110为椭球面状结构;清洗器5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02下方的多滑道板501,多滑道板501与第一支撑板101固连;多滑道板501为半椭球状的板,多滑道板501与限位槽110相配合,多滑道板501的外弧面插入限位槽110内对限位槽110完成刷洗;多轨道板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的滑孔502,每个滑孔502均为通孔结构;每个滑孔502均延多轨道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滑孔502内均设置有摆动杆503,每个摆动杆503的一端均固连有刷头504,每个刷头504的长度均大于滑孔502的宽度,防止刷头504穿过滑孔502,保证刷头504在多滑道板501的外弧面上。多个摆动杆503的另一端固连有同一个弧形连接板505,弧形连接板505的两端固连有一个支撑杆506,支撑杆506连接有往复摆动机构507;往复摆动机构507通过横杆508与多滑道板501固连;每个刷头504均设置在多滑道板501的外弧面上。
32.每个摆动杆503均包括与弧形连接板505固连的连接杆509,每个连接杆509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每个连接杆509远离弧形连接板505的一端均开设有圆环状的滑槽
510,每个滑槽510均与圆筒同轴设置;每个滑槽510底端均连接有压簧511,每个压簧511远离滑槽510底端的一端均连接有自动伸缩杆512,每个自动伸缩杆512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每个自动伸缩杆512与弹簧连接的一端均在滑槽510内滑动设置;压簧511将自动伸缩杆512顶到最远距离,使刷头504顶在限位槽110上;每个刷头504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喷水孔514,第二喷水孔514与限位槽110相对应,限位槽110移动并转动到多滑道板501上,刷头504对限位槽110刷洗、冲洗;弧形连接板505上连接有第二进水软管515,弧形连接板505内开设有与第二进水软管515相连通的弧形通道516;每个连接杆509与自动伸缩杆512内均设置有伸缩软管517,每两个相连的连接杆509与自动伸缩杆512内设置有一个伸缩软管517,每个伸缩软管517的一端均与弧形通道516连通,另一端均与其所在自动伸缩杆512连接的刷头504上的第二喷水孔514连通。
3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采用如下方法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智能复苏平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新生儿的状态,调整支撑平台1的形状;切换第一支撑块108与第二支撑块109,调整第二支撑板102的角度。若新生儿是普通新生儿,则将第二支撑块109从第一通孔107中移出,将第一支撑块108移至第一通孔107内,使支撑平台1保持水平,也即使支撑平台1与现有复苏平台的形状一致,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移动第一支撑块108与第二支撑块109的过程为:启动切换机构,第三电动伸缩杆703缩回带动第三电机702与第二支撑块109下移,随后第二驱动器705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703、第三电机702与第二支撑块109向右移动。第二支撑块109移出第一通孔107后,第三驱动器708带动第四电动伸缩杆706与第一支撑块108向右移动至第一通孔107的正下方,随后第四电动伸缩杆706伸长至设定位置,第四电动伸缩杆706带动第一支撑块108上移至第一通孔107内,使第一通孔107处变为平面。
34.若对新生儿进行复苏时需要调整新生儿头部,使其后仰,则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04,第一电动伸缩杆104缩短至设定长度并带动第一支撑板101向下转动,第一支撑板101转动至设定角度后停止,将新生儿头部放至第一支撑板101上可使其头部自动后仰,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35.早产儿出生时大多需要进行救治,由于早产儿发育不够成熟,其体重较轻,体型较小。在对早产儿进行救治时,通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将早产儿的头部放入限位槽110中,可将早产儿头部固定在复苏平台上,方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正压通气、气管插管等复苏救治。且考虑到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平台表面设计有保温装置,防治新生儿发生低体温。
36.步骤2,放出刷洗机构2,清洗支撑平台1。由于新生儿体表带有胎脂,部分胎脂会粘附在支撑平台1上,医护人员救治完毕后,需要对支撑平台1进行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收集槽409放至支撑座8下方;第一驱动器带动第八连接板307(滑动架303)移动至第一轨道309的后端,滑动架303带动升降架302与刷洗机构2移动,使刷洗机构2移动至第一支撑板101的后侧。第二电动伸缩杆306伸长并带动升降架302上升,升降架302的第六连接板304通过第五连接板301和挡水板218带动刷洗机构2上升,刷洗机构2上升的同时,第二电机223正转并带动卷盘222转动,卷盘222转动将第一进水软管216放出,使第一进水软管216随刷洗机构2一同移动。在刷洗机构2上升至设定位置后第二电动伸缩杆306停止,此时第一毛刷
201底端的高度略低于第一支撑板101的顶端。然后第一电机210启动,第一进水软管216开始进水,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架303向第一轨道309前端移动。第一电机210启动带动第三锥齿轮209转动,第三锥齿轮209通过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20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08转动,第二转动带动其上的所有第二锥齿轮207转动每个店第二锥齿轮207均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206转动,进而带动所有第一毛刷201转动,第一毛刷201对支撑平台1进行刷洗。第一毛刷201转动的同时,水流从第一进水软管216经过主进水管215进入第一进水管203与第二进水管212,并由喷水孔和第一喷头213喷出配合毛刷对支撑平台1进行冲洗,刮水板217将支撑平台1上的污水刮出。左右的挡水板218可防止喷出的水溅向远处,使水流平缓地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流出。若第二支撑板102向下转动后进行刷洗,则先对支撑平台1由后到前刷洗一遍,将第二支撑板102后端与第一支撑板101铰接处刷洗,再伸长第一电动伸缩杆104使其带动第二支撑板102复位;第二支撑板102复位后,再次对支撑平台1进行刷洗,将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均刷洗干净。污水均流至支撑平台1下方的收集槽409中。
37.步骤3,收起刷洗机构2,清洗第一毛刷201。刷洗完毕后,第一电机210与第一进水软管216均关闭,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架303移动至第一轨道309的后端,滑动架303带动升降架302与刷洗机构2移动,使刷洗机构2移动至第一支撑板101的后侧。第二电动伸缩杆306缩短并带动升降架302下降,升降架302的第六连接板304通过第五连接板301和挡水板218带动刷洗机构2下降,刷洗机构2下降和向后端移动的同时,第二电机223反转并带动卷盘222转动,卷盘222转动将第一进水软管216收起,使第一进水软管216整齐缠绕在卷盘222上。随后,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架303向第一轨道309的前方移动,滑动架303带动升降架302与刷洗机构2移动,使刷洗机构2移动至第一支撑板101的下方,将刷洗机构2收入支撑座8内。
38.步骤4,清洗限位槽110。由于限位槽110为弧形凹槽,刷洗机构2不便对其进行清洗。刷洗机构2清洗收起后,启动切换机构将第一支撑块108移至第二支撑板102的下方,将第二支撑块109移至第一通孔107内。启动第三电机702第三电机702正转带动第三转轴701与一支撑块向右转动90
°
,使限位槽110与刷洗器相对,限位槽110内的污水流至收集槽409中。第二驱动器705移动,带动限位槽110移动至多滑道板501上,使多滑道板501卡在限位槽110内。然后,启动清洗器5对限位槽110进行刷洗,往复摆动机构507启动,水流从第二进水软管515流入;往复摆动机构507带动支撑杆506与弧形连接板505往复摆动,弧形连接板505带动支撑杆506与刷头504往复摆动,刷头504在限位槽110内摆动对限位槽110进行刷洗。刷头504在摆动的同时,压簧511对自动伸缩杆512施加弹力,通过自动伸缩杆512将刷头504弹至限位槽110上使刷头504与限位槽110保持接触,保证刷洗效果;由于限位槽110需要仿照极早新生儿的头型设置,并非规则的椭球面,因此设置多个刷头504使其自动调节与限位槽110的距离,可保证刷头504对限位槽110的接触,提高清洁效果。刷头504刷洗时,水流从第二进水软管515流入弧形通道516,并通过弧形通道516流入多个伸缩软管517,由伸缩软管517流至第二喷水孔514中,通过第二喷水孔514喷出对限位槽110进行冲洗。伸缩软管517可与自动伸缩杆512一同伸缩。
39.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污水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清洗器5上的收集罩401,如
图18-19所示,收集罩401包括与多滑道板501的内弧面一侧密封连接的收集板402,收集板402竖直设置,收集板402与多滑道板501的边缘密封连接;收集板402上固连有水平的收集筒404,收集筒404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环状;多滑道板501设置在收集筒404内,收集筒404的内弧面与第一支撑块108的外弧面配合可与第一支撑块108卡接,收集筒404与收集板402和第一支撑块108配合形成密封的收集腔体,使限位槽110与清洗器5在收集腔体内。收集筒404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405,排水口405连接有第二排水管406。收集板402上还开设有避位孔,避位孔密封连接有避位罩408,往复摆动机构507设置在避位罩408内,避免往复摆动机构507与收集板402干涉。
40.污水收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工作时,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4中,多滑道板501卡在限位槽110后,收集筒404的内弧面与第一支撑块108的外弧面卡接,收集筒404、收集板402、避位罩408和第一支撑块108配合形成密封的收集腔体,使限位槽110与清洗器5在收集腔体内,防止冲洗限位槽110的水流四溅,使污水通过排水口405流入第二排水管406中。
41.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连接架15在支撑座8两侧转动设置;连接架15一端设置有夹持器,产床两侧设置有与夹持器相配合的定位件。加热器10包括加热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设置保温温度与烘干温度,控制器连接有保温按钮与烘干按钮。紫外线消毒灯12通过折叠支架与支撑座8连接。工作时,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1中,先将复苏平台与产床连接。将连接架15转动至水平状态,将复苏平台移动至产床尾端,连接架15的夹持器与产床两侧的定位件对接,启动夹持器,夹持器夹持固定在定位件上,使复苏平台与产床连接在一起。复苏新生儿前打开保温按钮,控制器控制加热模块加热至设定的保温温度(36-37℃)后停止加热,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控制器再次控制加热模块加热,使支撑平台1保持设定的保温温度。在步骤3中,清洗支撑平台1后,打开烘干按钮,控制器控制加热模块加热至设定的烘干温度。烘干后,使紫外线消毒灯12灯的折叠支架伸展,紫外线消毒灯12升起并对支撑平台1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折叠支架折起,使紫外线消毒灯12处于折叠状态收纳在支撑座8一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