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烧杯盖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1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烧杯盖。


背景技术:

2.烧杯作为一种敞口的实验室玻璃器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将其用于化学试剂的搅拌、加热及混合等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液滴飞溅出来,从而造成实验的偶然误差;若添加的药品带有一定的毒性,还可能会污染实验环境,甚至给实验人员造成伤害,因此需要用烧杯盖将烧杯进行密封,来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
3.当前并未实现烧杯盖的普及,通常用塑料薄膜来对烧杯进行封盖,但薄膜需要拉扯至烧杯口径大小,若实验者操作不当或随着实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薄膜的破裂;且塑料薄膜自身作为一种耗材,当其的使用频率较高时,还会增加实验的预算支出。同时还有使用口径大于烧杯的玻璃器皿对烧杯进行封盖,这样操作本身就是不规范的,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4.现有的烧杯盖功能种类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针对实验者操作的实验所需的功能进行的设计,因此设计出的烧杯盖缺乏普适性,不利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不适用于挥发性、毒性较强的溶液实验;实验过程中加料不方便,反复加料时易导致料液挥发;烧杯盖的利用通常较为频繁,部分烧杯盖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实用度和耐用性,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烧杯盖,包括烧杯盖主体,还包括内壁密封圈9、外壁密封圈10、环形密封胶圈11、倾倒盖12、挂钩13和圈环14;
6.所述烧杯盖主体为圆锥形,烧杯盖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内壁密封圈9和外壁密封圈10,内壁密封圈9贴合烧杯的内壁,外壁密封圈10的底部向内凹陷紧扣烧杯的外壁,内壁密封圈9与外壁密封圈10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胶圈11;所述外壁密封圈10上设置有与烧杯嘴相匹配的倾倒盖12,倾倒盖12的前端设置有挂钩13,挂钩13与设置在烧杯盖主体斜面的圈环14相配合挂接用于将倾倒盖12打开;所述烧杯盖主体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搅拌孔1,烧杯盖主体的斜面设置有进料孔2、取料孔3和测温孔4;
7.所述的搅拌孔1、进料孔2、取料孔3和测温孔4均设置有孔塞;
8.所述的进料孔2向外凸出,进料孔2的上部形状为漏斗形;
9.所述的取料孔3为凹形孔,取料孔3的底面与烧杯的上沿平行;
10.所述的内壁密封圈9的高度略高于外壁密封圈10的高度;
11.所述的内壁密封圈9与外壁密封圈10的底部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12.所述的倾倒盖12的侧边设置有密封垫;
13.所述的倾倒盖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冷凝回流的冷凝三角体15;
14.所述的倾倒盖12两侧的外壁密封圈10上均设置有密封螺栓16,密封螺栓16通过金
属绳与倾倒盖12相连接,用于将倾倒盖12与烧杯盖主体贴紧。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盖体呈圆锥形,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美观实用,可有效的将挥发的液体进行回收。
17.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搅拌、加料、取料和测温等操作,也可满足最基本的密封需求,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可根据所需功能进行使用。
18.3.本实用新型除了适用一般的药品外,对于一些挥发性、毒性较强的溶液尤为适用。
19.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进料孔实现实验途中加料,避免因反复加料而使料液挥发。
20.5.本实用新型的取料孔和倾倒盖,为密闭条件下取料提供了新的方式。
21.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外双层密封,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烧杯内部的气密性。
2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制造工序简便,可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到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实验室乃至实现市场化。
23.8.本实用新型符合gb/t 36937-2018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原则。
附图说明
24.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多功能烧杯盖的正视图;
25.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多功能烧杯盖的后视图;
26.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多功能烧杯盖的侧视图;
27.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多功能烧杯盖的俯视图;
28.图5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倾倒盖闭盖时的细节图;
29.图6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倾倒盖开盖时的细节图;
30.图7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金属绳的细节图;
31.图中,1为搅拌孔,2为进料孔,3为取料孔,4为测温孔,5为搅拌孔塞,6为进料孔塞,7为取料孔塞,8为测温孔塞,9为内壁密封圈,10为外壁密封圈,11为环形密封胶圈,12为倾倒盖,13为挂钩,14为圈环,15为冷凝三角体,16为密封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33.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烧杯盖的各种部件的开孔尺寸以1l烧杯为例,可根据使用烧杯的规格,按比例缩放尺寸。
34.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多功能烧杯盖,包括圆锥形的烧杯盖主体,还包括内壁密封圈9、外壁密封圈10、环形密封胶圈11、倾倒盖12、挂钩13、圈环14、冷凝三角体15和密封螺栓16。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烧杯盖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内壁密封圈9和外壁密封圈10,内壁密封圈9和外壁密封圈10的底部均附有密封胶圈;所述内壁密封圈9贴合烧杯的内壁,外壁密封圈10的底部向内凹陷并紧扣烧杯的外壁,内壁密封圈9的高度略高于外壁密封圈10 ,高度差为15mm;所述环形密封胶圈11设置在内壁密封圈9与外壁密封圈10之间的烧杯盖主体上,并将内壁密封圈9与外壁密封圈10之间的空隙部分填满,所述内壁密封圈9、外壁密封圈
10和环形密封胶圈11均起到密封、防溅等作用。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烧杯盖主体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搅拌孔1,开孔直径为10mm,搅拌孔1设置有相配合密封的搅拌孔塞5。
37.本实施例中,以图1为主视图,所述进料孔2设置在搅拌孔1右侧的烧杯盖主体斜面上,进料孔2向斜上方凸出,高度为15-20mm,上部为漏斗形状,漏斗的开孔直径为12-15mm,口径为15mm,下管的外径与进料孔2的直径相等,所述进料孔2设置有相配合密封的进料孔塞6。
38.本实施例中,以图1为主视图,所述取料孔3设置在搅拌孔1左侧的烧杯盖主体斜面上,取料孔3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非下凹形孔和下凹形孔,非下凹形孔开孔直径为20mm,下凹形孔的直径为25-30mm,且底面平行于烧杯的上沿,一般针对于规格为800ml以上的烧杯使用较为方便,目的是方便移液枪或移液管取料,所述取料孔3设置有相配合密封的取料孔塞。
39.本实施例中,以图1为主视图,所述测温孔4设置在搅拌孔1后方的烧杯盖主体斜面上,测温孔4设置有相配合密封的测温孔塞8。
40.本实施例中,以图1为主视图,所述倾倒盖12可活动的设置在搅拌孔1前方的外壁密封圈10上,倾倒盖12替代烧杯嘴部分的外壁密封圈10,且形状和大小均与烧杯嘴相匹配;所述倾倒盖12的前端设置有挂钩13,倾倒盖12上方的烧杯盖主体斜面上设置有与挂钩相配合挂接的圈环14,挂钩13的长度与圈环14的安装位置以使倾倒盖12完全打开为基准;所述倾倒盖12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最大程度的保证烧杯的密封性;倾倒盖12的底部设置有冷凝三角体15,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将挥发至12倾倒盖的气体有效的回收至烧杯内部。
41.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所述倾倒盖12两侧的外壁密封圈10上均设置有密封螺栓16,密封螺栓16通过金属绳与倾倒盖12相连接,可通过旋转密封螺栓16,将倾倒盖12与烧杯盖主体贴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烧杯盖的使用方法如下:
43.使用前,先确认烧杯盖的完整性,混合所需的药品后,先将多功能烧杯盖的外部密封圈10扣紧烧杯,再将倾倒盖12扣紧烧杯的漏嘴部分,通过向右旋转密封螺栓16将倾倒盖12下部拉紧。
44.根据采用搅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搅拌和磁力搅拌,机械搅拌时,密封前需要将搅拌杆穿过搅拌孔1,将固定搅拌杆的带孔塞子固定在搅拌孔1上即可;磁力搅拌时,加入转子后只需要将搅拌孔塞5塞入搅拌孔1保证密封性。
45.根据加药方式的不同,若需要实验途中加药或定时加药,则可将药品通过进料孔2缓慢加入,而后将进料孔塞6塞入进料孔2上部的漏斗。
46.根据取料方式的不同,若采用移液枪或移液管,则可通过取料孔3进行取料,取料后将取料孔塞7塞回即可;也可通过倾倒的方式,向左旋转密封螺栓16,将倾倒盖12上的挂钩13固定在圈环14上,将液体缓慢倒出,倾倒后将烧杯嘴部擦干,将挂钩13从圈环14上缓缓取下,盖紧倾倒盖12,向右旋转密封螺栓16。
47.综上可根据所要进行的实验使用其对应的功能,如需测温则可将温度计插入测温孔4,测温后将测温孔塞8塞回即可。
48.使用后,需先将多功能烧杯盖恢复到原有状态,避免器件的丢失和损坏,而后松开密封螺栓16将倾倒盖12先打开,再将多功能烧杯盖沿外壁密封圈10打开。多功能烧杯盖清洗后常温晾干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