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57: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因此现在智能门锁的使用越来越常见。智能门锁的种类很多,例如:指纹智能门锁、密码智能门锁、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等等。不同的场所采用智能门锁也不同,在居民小区,用户选择智能门锁多选择带有指纹识别,密码识别和磁卡识别的智能门锁。
3.由于智能门锁的控制面板暴露在表面,长时间使用控制面板上的指纹识别器和触控屏容易落灰,而灰尘如果进入智能门锁会降低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会导致智能门锁损坏。并且智能门锁的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暴露在表面,会存在别人误触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特别是有儿童的用户,会降低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智能门锁,通过防护盖防止积灰、儿童误触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并且可以防止用户打开防护盖后忘记关闭防护盖,造成后续的误触发生。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基础方案: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体,智能锁体上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安装有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覆盖有防护盖,防护盖与智能锁体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智能锁体上控制面板两侧设置的滑槽和防护盖内壁对应滑槽设置的滑块,滑块与滑槽卡接,且可在滑槽中滑动;所述滑槽底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槽口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滑块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防护盖完全覆盖控制面板时,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卡入对应的固定槽中,且第二固定块底面与固定槽的槽底接触,第一固定块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块的长度,第一固定块卡入的固定槽槽底设置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定时器和报警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触开关的触发信号控制定时器启动,还用于根据定时器的定时结束信号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所述滑槽一侧贯穿智能锁体,且贯穿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限位块,限位块限制第二固定块滑出滑槽。
6.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使用前,防护盖完全覆盖控制面板时,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卡入对应固定槽中,且第二固定块底面与固定槽的槽底接触,第一固定块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块的长度,第一固定块卡入的固定槽中设置有接触开关,因此第一固定块不会接触到接触开关,且固定槽的槽口设置的弹性件,起到限制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作用,防止防护盖滑动,但是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也不影响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插拔。
7.使用时,首先向远离智能锁体方向拔起防护盖,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都拔出固定槽,但是滑块与滑槽卡接,滑块不会拔出滑槽;然后滑动防护盖,从贯穿口将滑块和第一固定块滑出滑槽,滑动过程中,由于贯穿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限位块,限位块限制第二
固定块滑出滑槽;最后,将第二固定块滑动到使用前第一固定块卡入的固定槽上,将第二固定块卡入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在触控屏上输入密码或者使用指纹识别器打开智能门锁,第二固定块接触接触开关,控制器根据接触开关的触发信号控制定时器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若超过预设时间,则结束计时,发送定时结束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防止用户打开防护盖后忘记关闭防护盖。防护盖可以防止积灰,并且防护盖需要外力拔起才能滑动,可以防止儿童误触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提高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
8.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和卡块,弹簧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弹簧不受外力时,卡块位于第一凹槽外。
9.有益效果:按压防护盖,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挤压卡块,卡块压缩弹簧,弹簧被压缩,卡块进入第一凹槽,第一固定或第二固定块进去固定槽,卡块受到弹簧的挤压,卡住固定块,防止防护盖任意活动。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为倒ω形,所述卡块表面为弧面。
11.有益效果: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为倒ω型,卡块表面弧面,便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的卡入与拔出。
12.进一步,所述防护盖内壁设置有清洁件。
13.有益效果:每次滑动防护盖,清洁件就能清洁一次控制面板,以及控制面板上安装有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既可以扫落灰尘,又可以清洁掉控制面板上的指纹,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14.进一步,所述清洁件采用表面为波浪形清洁海绵。
15.有益效果:清洁件采用表面为波浪形清洁海绵,减小滑动阻力,海绵对触控屏和指纹识别器上指纹的清洁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划伤触控屏。
16.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为u形限位块,所述智能锁体顶面贯穿口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底开有螺纹孔,u形限位块一侧设有通孔,u形限位块一侧卡入第二凹槽,并通过螺栓固定。
17.有益效果:若防护盖损坏,需要更换时,取下u形限位块,就可以将防护盖滑出滑槽,更换,便于防护盖的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实施例的滑动机构剖面局部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实施例的滑动机构横截面局部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智能锁体1、控制面板2、触控屏3、指纹识别器4、防护盖5、滑槽6、滑块7、固定槽8、弹簧9、卡块10、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接触开关13、
限位块14、第二凹槽15、通孔16、螺纹孔17。
25.实施例一
26.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体1,智能锁体1上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上安装有触控屏3和指纹识别器4,控制面板2上覆盖有防护盖5,防护盖5与智能锁体1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如图2所示,滑动机构包括:智能锁体1上控制面板2两侧设置的滑槽6和防护盖5内壁对应滑槽6设置的滑块7,滑块7与滑槽6卡接,且可在滑槽6中滑动,如图3所示,滑槽6的截面为凸形,滑块7的截面为倒t形。滑槽6底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槽8,固定槽8的槽口设置有弹性件,如图4所示,弹性件包括:弹簧9和卡块10,弹簧9与卡块10胶接,固定槽8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弹簧9一端与第一凹槽的槽底胶接,弹簧9不受外力时,卡块10位于第一凹槽外,卡块10表面为弧面,以减小对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插入固定槽8的影响。
27.滑块7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2,防护盖5、滑块7、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为一体成型。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为倒ω形。防护盖5完全覆盖控制面板2时,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卡入对应固定槽8中,且第二固定块12底面与固定槽8的槽底接触,第一固定块11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块12的长度,第一固定块11卡入的固定槽8中设置有接触开关13,具体地,如图5所示,接触开关13固定安装在固定槽8的槽底。接触开关13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定时器和报警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触开关13的触发信号控制定时器启动,还用于根据定时器的定时结束信号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stm32系列芯片,定时器采用555定时器,报警器采用蜂鸣器,且定时器设置定时两分钟,定时器开始计时,两分钟后结束计时,向控制器发送定时结束信号。
28.如图5所述,滑槽6一侧贯穿智能锁体1,且贯穿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限制第二固定块12滑出滑槽6。限位块14为u形限位块14,智能锁体1顶面贯穿口处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的槽底开有螺纹孔17,u形限位块14一侧设有通孔16,u形限位块14一侧卡入第二凹槽15,并通过螺栓固定,从而需要拆卸更换防护盖时,取下螺栓后,取下u形限位块14,就可以将防护盖冲贯穿口滑出。
29.工作原理:使用前,防护盖5完全覆盖控制面板2时,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卡入对应固定槽8中,且第二固定块12底面与固定槽8的槽底接触,第一固定块11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块12的长度,第一固定块11卡入的固定槽8中设置有接触开关13,因此第一固定块11不会接触到接触开关13,且此时,弹簧9被压缩,给卡块10一个弹力,对应的卡块10卡住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防止防护盖任意活动。
30.使用时,首先向远离智能锁体1方向拔起防护盖5,将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都拔出固定槽8,但是滑块7与滑槽6卡接,滑块7不会拔出滑槽6;然后滑动防护盖5,从贯穿口将滑块7和第一固定块11滑出滑槽6,滑动过程中,由于贯穿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限制第二固定块12滑出滑槽6;最后,将第二固定块12滑动到使用前第一固定块11卡入的固定槽8上,将第二固定块12卡入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在触控屏3上输入密码或者使用指纹识别器4打开智能门锁,第二固定块12接触接触开关13,控制器根据接触开关13的触发信号控制定时器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若超过预设时间,则结束计时,发送定时结束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31.实施例二
32.本实施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防护盖5内壁胶接清洁件,清洁件为表面为波浪形的清洁海绵,每次滑动防护盖5时,清洁海绵都可以清洁控制面板2,清除指纹残留,提升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并且清洁海绵表面为波浪形,减小滑动阻力,海绵对触控屏3和指纹识别器4上指纹的清洁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划伤触控屏3。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