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5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机车牵引逆变器箱划分为若干电气隔间,包括逆变器隔间、电抗器隔间、接触器隔间和输入输出接口隔间。牵引逆变器箱遇到故障需要大修或检修时,需将各隔间内的设备从牵引逆变器箱内拆出,需要使逆变器箱平稳提升、静置,然后进行部件维修、部件测试、整箱组装、整箱测试。
3.一般的方法均是通过辅助装置进行逆变器箱的提升翻转。而现有的主流装置为框架式的存放架,使用时需要将牵引逆变器箱用行车起吊放置在存放架上。该存放架高度固定,牵引逆变器箱只能平放在存放架上。同时,由于牵引逆变器箱结构复杂,箱内部件大多水平安装在安装板上,导致安装和拆卸牵引逆变器箱的内部件十分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保证牵引逆变器箱平稳提升并且翻转的装置,从而方便拆卸和安装逆变器箱的内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内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立柱的内侧对称设置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箱的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所述主动连接板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提升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同步上下运动,实现所述逆变器箱的提升或下降,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同步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逆变器箱进行翻转。
7.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液压杆、滑轮组,所述液压杆顶部与所述滑轮组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
8.优选地,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于第一立柱内的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第二立柱底部设置有第三滑轮,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上滑轮和下滑轮及第三滑轮与液压杆的顶部连接。
9.优选地,所述液压杆的顶部与主动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主动连接板上开设连接孔,所述主动连接板与逆变器箱通过连接孔连接,所述主动连接板外侧焊接有旋转组件。
11.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钢链、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主动连接板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钢链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电机工作,通过钢链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从而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转动。
12.优选地,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13.优选地,所述立柱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
14.优选地,两根所述立柱底部之间设置盖板,所述钢丝绳由盖板底部穿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将逆变器箱在水平方向平稳提升,并根据需要进行角度的旋转,以方便地对牵引逆变器箱进行部件维修、部件测试、整箱组装、整箱测试。且装置内的保护系统采用液压缸自锁、机械保护、电气保护,保障维修人员安全,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第二立柱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主动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从动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第二立柱内滑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第一立柱内滑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3-开关盒,4-液压杆,5-第一连接板,6-安装台,7-步进电机,8-钢链,9-齿轮,10-主动连接板,11-固定板,12-从动连接板,121-旋转连接轴,122-从动固定板,13-钢丝绳,14-上滑轮,15-下滑轮,16-第三滑轮,17-盖板,18-右侧连接销,19-左侧连接销,2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分别为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所述第一立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滑轮14和下滑轮15,所述第二立柱2底部设置有第三滑轮16,所述上滑轮14、下滑轮15及第三滑轮16之间通过钢丝绳13连接形成滑轮组。为避免对钢丝绳13的碰触产生危险,两根立柱底部之间设置盖板17,所述钢丝绳由盖板17底部穿过。所述第二立柱2内还设置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的顶部与所述钢丝绳13连接。所述液压杆4与所述滑轮组组成了逆变器箱的提升机构。具体的,所述钢丝绳13一端通过右侧连接销18固定在液压杆4的顶部,绕过第三滑轮16,穿过盖板17,经下滑轮15和上滑轮14通过左侧连接销19连接从动连接板。液压杆4内调节臂上升,带动连接板上升,调节臂下降,带动连接板下降。
25.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一立柱1的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箱的主动连接板10和从动连接板12,所述主动连接板10及所述从动连接板12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01,所述连接孔101上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逆变器箱的两端连接于固定板11实现与两个连接板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01沿对角线开设,通过固定板11位置的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逆变器箱。
26.所述主动连接板10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具体的,所述主动连接板10与液压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其可以为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所述液压杆4运动,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10运动,且通过滑轮组及钢丝绳13实现对从动连接板12的同步运动,实现对所述逆变器箱的提
升或下降。所述从动连接板12的背部设置有旋转连接轴121及从动固定板122,所述从动固定板122通过左侧连接销19设置于第二立柱2侧部。
27.所述主动连接板10的外侧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安装台6,所述安装台6上安装有电机7,所述安装台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液压杆4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所述电机7的电机轴上连接有钢链8,所述钢链8的另一端与一齿轮9啮合,所述齿轮9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主动连接板10连接,所述电机7工作,通过钢链8带动所述齿轮9运动,从而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10转动,所述从动连接板12同步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逆变器箱进行所需角度的翻转。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7为步进电机。立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旋转组件及提升机构启闭的开关盒3,所述开关盒3与所述旋转组件和提升机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常规的电线连接,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故在此不再赘述。
29.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立柱内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立柱的内侧对称设置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箱的主动连接板(10)和从动连接板(12),所述主动连接板(10)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连接板(10)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提升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10)和从动连接板(12)同步上下运动,实现所述逆变器箱的提升或下降,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10)和从动连接板(12)同步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逆变器箱进行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液压杆(4)、滑轮组,所述液压杆(4)顶部与所述滑轮组之间通过钢丝绳(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于第一立柱内的上滑轮(14)和下滑轮(15),所述第二立柱底部设置有第三滑轮(16),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上滑轮(14)和下滑轮(15)及第三滑轮(16)与液压杆(4)的顶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4)的顶部与主动连接板(10)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连接板(10)上开设连接孔,所述主动连接板(10)与逆变器箱通过连接孔连接,所述主动连接板(10)外侧焊接有旋转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7)、钢链(8)、齿轮(9),所述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主动连接板(10)连接,所述电机(7)通过钢链(8)与所述齿轮(9)连接,所述电机(7)工作,通过钢链(8)带动所述齿轮(9)运动,从而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10)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为步进电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立柱底部之间设置盖板(17),所述钢丝绳(13)由盖板底部穿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箱提升翻转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内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立柱的内侧对称设置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箱的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所述主动连接板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提升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同步上下运动,实现所述逆变器箱的提升或下降,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连接板和从动连接板同步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逆变器箱进行翻转。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逆变器箱水平提升并旋转角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放架上不满足方便安装拆卸逆变器箱内部件的问题。件的问题。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俞健煌 姚震 张佳慧 井厚芳 田立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0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